第514章 丹書鐵券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6-26 22:08      字數:2937
  不過吳奪和寧霜也都知道就這麽個情況,所以情緒也沒受太多影響。

  ??隻是吳奪雖然沒有抱著一定撿漏的心,但肯定也不想老遇上這種事兒。

  ??這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做局在古玩行裏是常有的事兒,隻是地攤上很難有大局,都是小局。

  ??像剛才一個“攤主”一個“顧客”,稍稍簡單配合一下就行。

  ??繼續逛。

  ??在一個東西挺雜的攤子上,吳奪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玩意兒。

  ??這也不是吳奪主動發現的,他和寧霜到的時候,有一個老者正拿著看呢,還時不時和攤主掰扯兩句。

  ??乍一看,這是一個長鐵塊。

  ??長度在十幾厘米,寬度在三厘米左右,厚度有個兩厘米。而且豎著看微微有點兒弧形。

  ??整體上不太規則,像是什麽器物上的殘片。

  ??要隻是這麽一個長鐵塊,哪怕看著很老,也是不會有人感興趣的。

  ??關鍵是上麵有金字。

  ??因為是“殘片”,所以字不全,隻有這麽十一個字:“卿恕二死或犯常刑有司不”。

  ??字是繁體楷書,介於魏碑和唐楷之間,更像唐楷。

  ??鐵質,金字,還有“恕二死”的內容,那這東西,很可能是丹書鐵券的殘片啊!

  ??這上麵不全的字,如果加上標點和補充成句,大致應該是:卿恕二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所謂丹書鐵券,就是民間常說的“免死牌”。

  ??一般是帝王賜給有功之臣或者股肱重臣的“特權”,說白了就是犯了死罪可免。

  ??丹書鐵券在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很多史料都有記載。

  ??最起碼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就有了,當時叫“丹書鐵契”。雖然當時並不是所有的“丹書鐵契”都有免死功能,但畢竟是出現了。

  ??質地是鐵的,形狀帶弧,所以叫“鐵券”;上麵的字是丹砂(朱砂)所寫,所以叫“丹書”。

  ??有名的魏孝文帝,也發過不少丹書鐵券。這時候,就是實打實的全都帶有免死功能的“護身符”了。

  ??到了隋代,丹書鐵券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

  ??第一,頒發丹書鐵券成為常製,開國和中興的功臣,必發丹書鐵券,就連宦官也不列外。

  ??第二,丹書鐵券不再是“丹書”,改為“金書”;鐵券上的字,逐漸變成了“鑲金”。

  ??所以,隋代之後,丹書鐵券已經變成了“金書鐵券”。如此,後來才有了“免死金牌”的說法。

  ??不過,丹書鐵券這個稱呼,已經成為固定用法了,稱呼“金書鐵券”為丹書鐵券,字麵上雖然不對,但也不是錯。

  ??而唐代延續了隋代的做法,同時,免死次數也在不斷增加。

  ??在唐代之前到唐初,免死次數一般是三次以下,比如這殘片上的“恕二死”。而到了唐代後期,九次都有了,而且有的子孫也能跟著免死。

  ??宋代依然有丹書鐵券。比如《水滸傳》雖然是,但裏麵所說柴家後人有丹書鐵券,也是史實。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手裏得了皇權,出於種種考慮,確實下旨賜給了柴家丹書鐵券。

  ??明代的丹書鐵券製度,那就更加完善了,朱元璋將其“法製化”,明確了頒授對象和不同鐵券的等級。

  ??明代的丹書鐵券還有個顯著特點是,有一種死罪是不能免的,那就是“謀逆”。

  ??綜合種種,這一個長鐵塊,如果真是丹書鐵券的殘片,那麽肯定是隋代之後的。

  ??再結合類似唐楷的字體和金字表達的內容,則更像是唐初。

  ??目前,華夏現存的曆史最早的丹書鐵券文物,是“錢鏐金書鐵券”,是在唐乾寧四年、唐昭宗李曄賜給吳越王錢鏐的。如今收藏在國家博物館。

  ??“錢鏐金書鐵券”是唐末的;如果這個長鐵塊為真,那就比它早得多。

  ??雖然隻是鐵券殘片,但真真有點兒噱頭,特別巧的是附帶的金字恰恰有“恕二死”,所以這樣的東西肯定是有人願意收藏的。

  ??可問題也就在這裏。

  ??要是有人專門高仿鐵券殘片,肯定也會選這樣的字,好賣啊。

  ??而且,丹書鐵券這種東西,要是整體高仿,難度實在太大。一般都會有半米多長,幾百個金字,稍有差池就會露出馬腳。

  ??還是仿殘片簡單,容易仿、難鑒定,利潤也不低,而且可以大量仿製,分期分批分散出貨。

  ??老者拿著這件鐵券殘片,研究了不短時間,最後又問攤主,“你手裏裏就這一件麽?”

  ??攤主是個有點兒油膩的中年漢子,本來和老者的交流也算融洽,可一聽老者這話,臉就拉耷下來了,“老爺子,您這話說的!什麽真東西不都是隻有一件啊?有兩件一模一樣的,那不帶假了?”

  ??老者擺擺手,“你誤會了,我是說還有其他的殘片麽?”

  ??“嗐!要是有,我不就一起擺出來了麽?”攤主搓了搓鼻翼,“老爺子,要是喜歡就拿上吧,要您八千塊,真不貴!”

  ??吳奪在邊上一聽,要是真品,八千塊對有心收藏的人來說是不算貴,好歹是唐代的“金書鐵券”殘片。

  ??可問題如果是高仿,不要說八千了,八百它也不值。

  ??最關鍵的是,這東西,沒頭沒尾的,特別難鑒定。

  ??沒有相關文物能加以對比,畢竟存世最早的“金書鐵券”才是唐末的;而且,鐵和金的做舊,那可比瓷器玉器容易多了。

  ??最終,老者還是放棄了。

  ??他看不明白是一方麵,同時從邏輯上判斷,高仿的可能性也遠大於真品的可能性。

  ??老者一放手,吳奪就拿了起來。

  ??老者臨走前還看了吳奪一眼,欲言又止,才輕輕搖頭走了。或許在他看來,他都搞不明白,吳奪這樣的小年輕,更不可能搞明白。

  ??實際上,攤主今天把這鐵券殘片擺出來之後,看的人是不少,而且如老者這般,還看了挺長時間,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出手。

  ??寧霜挨著吳奪蹲下,和他一起看。

  ??吳奪這麽看著,看不出毛病來;而在手感上,似乎也沒有什麽問題。

  ??吳奪決定抓緊時間聽聽,因為寧霜似乎也很感興趣,聽完了好讓她上手。

  ??沒想到這一聽,聽的時間還不算太短。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