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大功告成,八卦香爐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5-24 21:48      字數:2492
  不僅化肥好像很享受,大家也都感覺到了微微的暖融融的感覺。

  可能是雍州鼎的陽金屬性所致;之前取出的陰鼎冀州鼎,確實要“冷”一些。

  吳奪又仔細看了看鼎腹上山川河流的紋飾,金黃色光澤之下,仿佛比先前看到的鼎要更清晰一些。

  而就在鼎腹之中,同樣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球體。

  這顆球體是純白色的,對應的是“金”的五行之色。

  吳大誌入手之後,感覺卻比較輕,比石質的東西要輕。但是,從質地上感覺,又像是石質的。

  仔細再看,雖然有一定石性,但是上麵的紋路卻又不是石材紋路。

  類似象牙的紋路。

  類似,那就不是一樣。

  而且,如果是象牙製成,這麽多年,肯定就帶“笑”了。

  “象牙化石?”吳奪站在吳大誌身邊開了口。

  “嗯,應該是象牙化石製成的。而且比一般的象牙化石要白,許是加了什麽藥劑泡製,可能還有防裂的作用。”吳大誌點點頭。

  象牙化石基本也是猛獁牙的基礎,但和市麵上常見的猛獁牙不同。

  猛獁牙出自凍土之中,並沒有形成化石,質地變化不大。因為禁止捕殺野生動物,所以象牙買賣是違法的,但是猛獁牙卻是從凍土中“開采”出來的,成為了目前合法化的象牙製品。

  而象牙化石,質地相比猛獁牙,已經發生了變化,帶有石性。

  化石球,黃玉球,隕鐵球,從目前得手的三顆球體來看,八顆球的材質應該各有不同;材質不同,重量就不同;這也說明,秘藏青州鼎之地的“八球機關”,不同的球體對應不同的孔洞,設置是很嚴密的。

  整個過程中,權浩然一直沒放下放大鏡,他的研究自是比其他人更為專業。

  今天主要就是“臨門一腳”,所以花費的時間並不多,大家也都沒有著急,比欣賞冀州鼎的時間可充裕多了。

  ······

  大功告成。

  連對麵的山穀都沒去。

  取出雍州鼎如此順利,讓龐統笑得更像一個彌勒佛了。

  安排取鼎之事不用吳大誌他們行動組操心,而且雍州鼎因為陽金屬性,不懼氧氣,隻要不發生磕碰就行,根本就不需要什麽太多保養,所以權浩然這次也不用參加運送了。

  不過,權浩然提了個小要求,就是等到以後的“化驗結果”出來,他想知道這尊鼎的金屬配比。

  這個要求不過分,用龐統的話說,到時候不僅可以告訴他,而且會在博物館的說明中大白天下。

  龐統和李山留下負責運送事宜,同時龐統拍板,安排他們行動組六人可以先回長安,放鬆幾天。

  長安的條件,肯定比西縣要好多了。

  六人回到長安,休息一晚之後,第二天恰逢周六,一早吳奪就和寧霜悄悄約好,兩人逛古玩市場去了。

  長安的古玩市場很多,上次權浩然帶著吳奪去“交易”青銅器,去的市場就算比較大的,但是以店鋪區為主。

  所以,吳奪和寧霜這次去了一個周末地攤區最熱鬧的市場。

  這個古玩市場的地攤區,實際上在古玩城大樓的後麵,類似一個大廣場;同時,“大廣場”周邊輻射出的幾條小路上,兩側也有攤位設置,規模可算是不小了。

  因為出來的時候不想“驚動”其他人,所以他倆早飯都沒吃;到了古玩城,先在附近的飯館裏吃了早飯,肉夾饃配羊湯。

  剛進地攤區沒多久,就見一個比較大的攤子前圍了不少人。

  兩人也過去看了看。原來是攤子前一個留著大胡子的中年男子,正拿著一個白釉香薰爐在看,看的時候還不時點評兩句。

  這個白釉香薰爐的高度大概有十五厘米。造型有點兒特別,不是三足四足,就是爐子的圓肚下麵接了一個圈足;最有特色的,還是爐蓋,上麵的開孔是“八卦符號”。

  白釉比較厚,釉色稍稍有些發黃。

  而此時,旁邊有幾個人,對大胡子一口一個“郭老師”叫著。

  因為吳奪和寧霜是站在最外圍看,所以也聽到了旁邊的人低聲議論。這個姓郭的大胡子,原來是搞攝影的,而且專長於古玩攝影,同時也是當地名氣不小的藏家,經常來這個市場,所以認識他的人和請教他的人也不少。

  郭大胡子也是剛來,一來就看到了這個攤子中央擺的這隻白釉八卦爐。

  他看的時候,很多人就圍上來了。

  吳奪遠遠也看了看,他此時在瓷器上的眼力,已經遠非一般玩家可比,這麽一看,他就覺得造型有點兒別扭。這個別扭說的不是不好看,是不符合時代特征。

  因為從釉光和胎的色澤來看,遠看雖說看不太清,也能感覺有一定的年份,而且大致得往明代上靠。

  這東西有點兒意思。

  吳奪不由看了寧霜一眼,寧霜笑了笑,“感興趣就看會兒吧。”

  此時,郭大胡子和攤主開始了“交流”。

  守攤的不是一個人,是倆人。都是三十多歲的男子,和郭大胡子交流的,留著圓寸頭,長得比較壯。另一個男子則在歸置攤子上的東西。

  “這是明代的東西,郭老師您的眼力我就不用多說了,想要的話,必定給您最低價。”圓寸頭攤主說道。

  “明代的?”郭大胡子不緊不慢跟了一句。

  攤主笑了笑,點頭不接話。

  “啥窯口?”郭大胡子問道。

  “景德鎮的民窯唄,我也不能糊弄您是官窯。”

  “你這麽直接,我也不含糊了。這東西,是景德鎮民窯出來的不假,但肯定到不了明,差不多是十八、十九世紀吧,清末。”郭大胡充滿自信地微笑。

  吳奪聽了之後,也不知這個郭大胡子是沒看懂,還是故意殺價。這東西,就算到不了明,那也應該是清初,肯定不是清末的。

  “得,我也不跟您比劃斷代了,您就說能出多少錢吧?”

  “你是攤主,你報價。”

  攤主略略沉吟,“今兒我還沒開張,您給五萬塊錢,行麽?”

  “去個零還差不多。”郭大胡子應道。

  “說笑了。”

  “不說笑!”

  也不知道是因為郭大胡子的口氣太硬,還是表情太拽,圓寸頭攤主昂了昂頭,接著便很脆地說道:

  “您這砍刀實在太長。這麽著,我也不玩虛的了,對您說,也對這麽多顧客一起說了,這東西,三萬,一口價了!周末這兩天不會再降,賣不出去我還不賣了!”

  說完,他又對圍觀人群拱了拱手。

  郭大胡子沒有立即放棄,又和攤主磨嘰了一會兒,但是這個圓寸頭攤主還真就咬死三萬塊了。

  郭大胡子最後放下這隻白釉八卦爐走了。他走了之後,圍觀人群也就漸漸散了,隻有一個人又拿起看了看,但是也不問話,隻看了一會兒也是放下走了。

  吳奪在他走後,蹲在了攤子前,拿起了這隻白釉八卦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