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取鼎順序,有人反對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4-13 23:31      字數:4395
  羅宇澤之前沉浸在興奮中,壓根就沒想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如果要出手,你自己首先得有個說法,盡量不能讓買家問住。就算送到拍賣行,也是要進行拍前交流的。

  “噢?你倒給說說。”羅宇澤立即接口。

  吳奪剛琢磨完,便很通順地說了說。

  吳奪說的,羅宇澤是真聽進去了,因為他聽完之後還感歎了一句,“落款,在隱秘的角落;仕途執念,又何嚐不是王蒙心中隱秘的角落啊!”

  感歎歸感歎,撿了這麽個大漏兒,羅宇澤是呆不住了。

  中午吃完了飯之後,他坐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說得早點兒回齊州。

  這邊本來也不能留他太久,這又是個大好事兒,於是大家歡送。

  當天下午,龐統就來電話了,約定兩天後、也就是大後天上午在青都市開會,到時候會有車來接,讓大家做好準備。

  吳大誌掛了電話之後,吳奪立即聯係了寧霜。

  寧霜說上午就接到調令了,至於兩天後在青都市開會的通知,是龐統剛剛給她打的電話。估計是先給寧霜打了,接著又給吳大誌打了。

  她正要給吳奪打電話呢,吳奪就打過來了。

  兩人又交流了一會兒,最後決定還是直接在青都市見麵吧。

  兩天後,他們在青都市見了麵。而開會的地點,是一處賓館。

  這處賓館很老,規模也不大,就一個小院,主體建築是一棟三層的老樓,也帶幾處平房。

  同時,院門口掛著“裝修中暫停營業”的牌子,門崗也有兩名雖然穿著保安製服但卻特有軍人氣質的人嚴陣以待。

  每個人都單獨安排了房間。

  而後集中到二樓的會議室開會。

  與會人員除了吳奪和寧霜、吳大誌、權浩然、葛亮、以及龐統,這六個人之外,隻多了兩個人。也就是一共才八個人。

  多的兩個人,一個就是早就知道的女組員梅小梅。

  這個梅小梅,穿了一身牛仔裝,身材頎長,比例勻稱,很健美;雖然是古銅色的肌膚,但是她五官長得很好,有點兒黑珍珠的感覺。

  膚色深,就會顯得牙齒特別白,而且梅小梅還挺愛笑,感覺性格很開朗。當然,這隻是第一印象,每個人都有可能不是表麵看到的那樣。

  另一個人,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相貌平平,留著小平頭,臉也很平,不苟言笑。

  龐統介紹,這是指揮小組的副組長李山。

  龐統是整個大調查組的組長兼任指揮小組組長。吳大誌則是行動小組的組長。

  另外幾個小組,龐統沒介紹,他們也不會多問。因為其他的小組多半處於“隱身”狀態。

  相互認識之後,龐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發聲開場。

  雖然特調局相對算是一個講究效率、靈活機動的單位,但在這個會上,有些官話還是得說的。

  首先就是領導的重視。

  這件事情,特調局的一把手自然是很重視,而且他正麵臨上調的節點,這事兒若是成了,那上調就更穩了。

  一把手上調,位置空出來,最可能上位接班局長的人,就是龐統。

  當然,龐統不會說這些,隻說局長很重視,多次過問雲雲。又說,上級一位大領導也很重視,還親自與他通過電話。

  多大的領導他沒說,但是特調局這個單位隻比國家文物局矮半級,而且不歸文物局管,是更上一級的直屬單位,想想也知道確實是大領導。

  不過,這件事情,還沒有詳細地集中地正式地形成匯總報告。因為一隻鼎都還沒弄出來呢。

  第一隻鼎“出頭”之日,才會形成真正的“開局”。

  龐統說完之後,直接讓吳大誌介紹情況,同時強調,真正了解具體細節的,其實就他們八個人;三個特調局的人,龐統、李山、梅小梅;一個文物局考古隊借調的寧霜,還有四位民間專業人士:吳家祖孫、權浩然、葛亮。

  而調查組的其他小組其他人,了解的情況都不全,甚至有的人連這次的終極目的是讓沉寂兩千年的九鼎重見天日都不知。

  饒是吳大誌已年過古稀,見慣了風浪和場麵,此時還是有些激動。

  這種激動帶有一定的儀式感,就好像你苦戀的姑娘終於正式答應了你,雖然距離洞房還有個過程,但好歹是朝著入洞進發了。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龐統對民間專業人士是這樣,吳大誌對特調局的人也是這樣;既然已經“一體化”了,那就不會藏著掖著。因為關乎著如此大事的成功率,需要精誠合作。

  九鼎的特點和位置,吳大誌根據之前的參研和討論,一一詳細介紹。

  介紹完之後,又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這些建設性意見的重點,就是探鼎和取鼎的順序。

  在這個環節,大家的興奮度都起來了,出現了一些討論。

  豫州鼎作為九鼎之央,位置也在“當中”,而且情況都已經探得明明白白,所以最後一個取,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

  至於其他八鼎的順序,吳大誌是倒著來說的。

  在確定了九鼎所有位置、等待開會的這段時間,吳大誌一直在琢磨,也和吳奪、葛亮、權浩然有過深入地交流,所以想法早就成形,說起來也很有條理。

  這裏頭,因為青州鼎需要“八球”打開機關,所以應該是倒數第二個。

  冀州鼎所在的羅布泊,如今和過去變化最大,而且實地探查的風險也最大,吳大誌建議倒數第三個。

  揚州鼎過去在湖底,如今卻“身”在鬧市,建議倒數第四個取。

  同時吳大誌建議龐統,再取前麵幾鼎的同時,派人前往越州進行前期準備,最起碼弄清楚這個範圍內所有單位和建築的情況,做好萬一要“動工”的配套和關聯方案。

  梁州鼎位於嘉陵江川北利州段某個範圍內,江水的改道和漲落情況、山體的變化情況,都需要摸排,還有可能需要水中作業,所以這個地方也需要一些前期準備,建議倒數第五個。

  說到這裏,吳大誌頓了頓,龐統笑著接了一句,“老爺子,除了豫州鼎,這後取的四鼎,都是陰鼎啊。”

  龐統在私下裏稱吳大誌為“七爺”,但這種正式場合,他還是換了稱呼。

  “對,陽鼎於山,陰鼎於水,陰鼎的難度,本來就比陽鼎要大。”吳大誌應道。

  龐統點點頭,“接著說。”

  吳大誌便接著說道,“關於陽鼎,兗州鼎和荊州鼎,實際上在一個大範圍,雖然具體是如何設置的還不知道,但是肯定要比其他陽鼎複雜。所以我建議在四個陽鼎之中,最後取。”

  “至於剩下的徐州鼎和雍州鼎,哪個成為‘頭炮’,我覺得差不多,都可以。”

  吳大誌說完順序之後,又點了點一些關鍵位置,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便結束了發言。

  關於這個順序,大部分人都是同意的;初次見麵的指揮小組副組長李山話不多,也對此評價:“不錯!”

  龐統也是連連點頭,除了評價性和詢問性插話,也沒多說。

  至於吳奪、寧霜還有權浩然、葛亮,更是沒有意見。

  唯一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竟是梅小梅。

  她的聲音略顯沙啞,卻也別有韻味,“吳老先生的建議,我倒是有一點反對意見。”

  她突然發聲,龐統不由皺了皺眉。

  龐統皺眉不是因為她反對,開會嘛,暢所欲言,有碰撞不妨事,重點是獲得最優方案;不過,她就這麽聽了一遍,是不是真的消化了?這麽快就提出反對意見,內容有可能貽笑大方。

  但龐統也隻是皺眉,並沒有打斷。

  既然是他要提拔的人,那麽還是比較了解的;梅小梅的作風雷厲風行是不假,但不至於草率。哪怕反對的不對,應該也不會離譜,哪怕隻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兒啟發,也說得過去。

  吳大誌倒是笑嗬嗬,“小梅,你這個‘一點’,那就是大部分都同意了?”

  “對。”梅小梅點點頭,也是笑著說,“其他的順序,我沒什麽意見。但是我覺得第一個取的,應該是冀州鼎,也就是先去羅布泊。單獨拿出冀州鼎之外,其他的順序,我覺得您說的是最優方案。”

  吳大誌嗯了一聲。

  梅小梅繼續說道:“您已經見過豫州鼎了,確實安然無恙;那麽,我多問一句,這次行動如果會出現遺憾,最大的遺憾將會是什麽?”

  不待吳大誌回答,梅小梅自問自答,“最大的遺憾是九鼎不全!有豫州鼎的底子,一隻都找不到是不可能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吳大誌點點頭,“豫州鼎之外,其他八鼎裏頭,最容易找不到或者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位於羅布泊的冀州鼎。雖然難,但是先搞清楚,一旦成功獲得最好,若有問題,也是先發現,不至於最後那麽失望,還可能引發慌亂。”

  梅小梅聽吳大誌說完,微笑著點頭,卻又看了看龐統,接著才詳細解釋道:

  “老爺子,不隻是失望和慌亂。可能,是因為屁股決定腦袋吧,我的想法跟您不同。

  如果先把容易的取走,向上匯報,上級和領導會覺得後麵也很容易,結果萬一到了冀州鼎出了問題,我們的成績就會被打折扣,甚至被認定是失誤。

  可如果先取最難的,就算出問題,效果也不一樣。而且,上級和領導還可能會加大一些力度,比如經費······”

  龐統聽到這裏,不由重重咳嗽了兩聲,梅小梅便就停了。

  吳大誌微微一笑,“龐局,小梅說的很現實,也不是沒有道理。再者,青州鼎之前,任何一個鼎出問題,青州鼎缺了一個打開機關的球,取出難度就會陡增。”

  “這個問題我考慮過。但是,小梅自己也說了,這是屁股決定腦袋,未必就是對的。”

  龐統看了看大家,繼續說道:

  “豫州鼎確實不敢第一個動,因為一旦先動,就怕對其他八鼎有什麽影響。雖然我們現在說不明白到底會不會有影響、有的話會是什麽影響。但九鼎之央,肯定是不同於其他八鼎的。

  除此之外,我覺得先取一個相對容易的鼎,來個開門紅,既有利於提升士氣,也有利於借助此鼎研究,這裏頭很可能有什麽啟發。

  至於冀州鼎的難度,大家都清楚;不管我們先取後取,還是那個難度。至於失望不失望,隻要我們盡力了,我覺得心裏就沒有什麽過不去的。”

  吳奪聽了龐統說的,不由暗道,領導就是領導啊!

  龐統這麽說,算是否定了梅小梅。

  梅小梅聽了之後,似乎還有話要說,本來她就沒說完,很可能隻說了一部分就被龐統打斷了。

  不過,她最終還是沒說,隻是笑道,“龐局,我聽指揮。但在取鼎順序上,我保留意見。”

  “你也可以再深入思考下。”龐統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吳大誌。

  吳大誌摸了摸下巴,“九鼎之中,本身最特殊的,自然是豫州鼎。但是秘藏位置最特殊的,卻是冀州鼎。冀州鼎不僅秘藏在羅布泊,而且還是臨時改換的地點。今天聽小梅這麽一說,我剛才也感覺有所觸動。”

  “您不會被她帶跑偏了吧?”

  “就像龐局說的,還可以再深入思考下。”吳大誌應道。

  “那好,下午我專門向局長匯報下,這兩個順序也都說說。”

  龐統說著,抬腕看了看表,“這都十二點多了,這樣,先吃飯。在正式行動之前,大家就先住在這裏,原則上不能外出,這裏所有的日常用品都能安排;萬一真有天大的急事兒,找我批條。”

  “龐局,保密協議······”李山此時提醒了一句。

  “噢,吃完飯,下午你和大家對接簽了吧。”

  ······

  他們各自的房間在三樓,會議室、棋牌室、休閑活動室在二樓,餐廳在一樓。

  每天的三頓飯,都是自助餐,花樣不算太多,但葷素搭配營養全麵。

  吃飯的時候,他們就不聊關於九鼎的話題了。

  梅小梅和寧霜很快就私聊起來,畢竟就她們兩個女人,給她們安排的房間也是走廊最盡頭的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