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魏長城,三指山,子午峰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4-13 23:31      字數:4439
  葛亮打開視頻,讓吳大誌先看著;看完之後,便即說了自己受到的啟發,雖然現在這些啟發還是比較零散的。

  吳奪也拿起了手機,給羅宇澤發了條信息,先告訴了他鑒定結果。

  “我曾經也有一個類似的渾象,不過是清代的黃銅的,隻是後來遺失了。”吳大誌聽了葛亮說的之後,“你說的這些啟發很有用,其實關鍵是借鑒渾象的原理和運轉方式。”

  “對,我現在也這麽覺得。”

  吳大誌起身,“走,跟我一起去我屋裏,畫畫圖、比劃比劃。”

  “好!”

  吳奪旋即說道,“不需要的話,那我就不跟羅宇澤提這事兒了?”

  “老爺子點出了關鍵,不用了。”

  吳奪又笑道,“羅宇澤這次還真幫了我們的忙了,雖然是無意的,但這個人情我得給他記著。”

  “你以前幫他也不少了!”葛亮笑著跟了一句,“就算投桃報李吧。”

  ······

  即便如此,剩餘四隻陽鼎秘藏之處的位置推演還是比較慢。

  一周後,龐統給吳大誌打過一次電話,說其他的準備工作差不多了,同時問詢進展。

  吳大誌回答“快了”,同時問特調局入他們組的人選定了麽?

  龐統說定了,是一個叫梅小梅的女同誌,到時候統一開會時再安排見麵吧。

  “她行麽?要是嬌裏嬌氣的,不如換個男的。雖然就寧霜一個女孩,但好歹她和吳奪是一對。”

  “七爺,你就當她是個男的。”

  吳大誌“······龐局莫開玩笑,到底什麽意思?”

  “嗐,別誤會,我是說堅強程度,人家以前可是經文保部門的民警;還有啊,取向也沒問題,有老公,結婚了才轉到我們單位。”

  “多大年紀?”

  “整三十。有體力,有能力,而且對文物有一定了解。不瞞您說,下一步準備提一提,這趟也是個機會。”

  “龐局你這麽說我就放心了。”

  “七爺啊,這一次,我可是頂著莫大的壓力!你們行動組,我就安排了梅小梅一個特調局的人,您可千萬幫我兜住啊!”

  “龐局,什麽不在你控製之中呢?到時候你會帶著指揮組緊跟行動組吧?還有其他組也會在一定範圍內布排吧?”

  “七爺,我總得給你們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嘛。”

  “龐局,我都明白,而且我也很感謝你。老頭子我沒別的想法,能親力親為讓九鼎重見天日,此生也就無憾了。還有一些棘手的事兒甚至擦屁股,沒有你也辦不成。”

  “七爺,不要說謝。你幫我,我幫你。”

  “龐局,這事兒之後,你該扶正了吧?”

  “這都無所謂,就像你說的,別的想法都不如做成這件事情重要。”

  “無所謂?”

  “哈哈哈哈。”

  ······

  又過了一周,這塊硬骨頭終於啃下來了。

  這天晚上,屋外月明星稀,屋裏燈火通明。

  四人圍坐八仙桌旁,桌上鋪著兩張大地圖,一張是吳大誌的手繪地圖,一張則是標準的比例尺地圖。每個人麵前還都擺著紙筆。

  “果然如吳奪所說,除了羅布泊的冀州鼎,其他的鼎都在古九州的範圍之內。”吳大誌先點了點標注西方陽鼎雍州鼎的紅圈

  “這個地方,屬於陝省元州,具體在元州下轄的西縣偏南,現在還是農村。根據‘地理模型’中提示的城牆;這個地方又在戰國時期魏國古長城經過範圍內,算是進一步佐證了。”

  吳奪接口道,“戰國時期的魏國古長城,現在怕是十不存一了吧?”

  “嗯。”吳大誌點點頭,“戰國時期,魏國古長城其實是魏國和秦國的分界線。根據史料,魏國長城依照地勢,整體大致成南北走向;本來是很長的,不過如今也隻剩幾處遺址了。”

  “這地方不算很難找。”權浩然又看了看吳大誌在正規地圖上劃出的範圍,“依照山體走勢,即便沒了古城牆,也不至於抓瞎。”

  “是啊,這個地方算是比較好找又利於探查的。”吳大誌又拿起了手機,“還有一點,這範圍裏,我查到有個地方叫桃村,自古以來就多有桃樹······”

  吳奪一聽便明白了,這個桃村附近的山體,當是重點探查對象。

  因為在地下迷宮的‘地理模型’中,雍州鼎是用一個靈猴帶鉤來指示的。

  猴子和桃子······

  靈猴獻壽,獻的就是壽桃。

  吳大誌接著又道,“這陽鼎的位置,參研起來難度確實夠大,但是參研出來之後,感覺實地探查的話,卻比陰鼎要簡單一些。”

  吳奪點了點頭,目光又看向了標注東方陽鼎徐州鼎的紅圈。

  這個紅圈,居然還在海邊。

  吳大誌就著他的目光,隨後也指向了這個紅圈,“這個地方,是蘇省連州,濱海城市。好在秘藏徐州鼎之處並不在市區,而在郊區的南台山。”

  南台山,是一個山群,海拔不怎麽高,也不怎麽出名。不過,秘藏徐州鼎之處,根據“地理模型”的提示,應該有三峰並立,也不會太難找。

  “南台山?若是參照‘三峰並立’的話,莫不是三指山?”權浩然接了口。

  “你去過?”吳大誌看他。

  “去過。蘇省連州的南台山群雖然在郊區,但也有一部分被納入了臨海的景區。這三指山不在臨海景區內,名字是當地的叫法,所以知者不多。而且嚴格來說,並不是三峰並立。”

  “噢?說說看?”吳大誌知道南台山,卻沒聽說過三指山。

  於此同時,吳奪也開始上網搜索南台山和三指山。

  “其實三指山是一座山峰,隻是山體從頂部往下百餘米有兩道挺明顯的長裂縫,看似將山體分成三部分,也如同三根並攏的手指一般,由此得名。”

  吳奪還真找到一組三指山的圖片。

  看起來,著實平平無奇,隻是某個角度看有點像“三指並攏”。

  不過,根據“三指山”的情況,恰在吳大誌劃出範圍的中心位置。

  吳奪又搜出了一些說法。

  這三指山位置比較偏,既不在海邊景區,也不臨主幹道;但是,有些驢友爬過,還有人發現並介紹,山腰有一處“平台”,讓人聯想到張無忌掉下懸崖被困、後來又鑽進山腹得到九陽真經的那個地方。

  隻是這“平台”比較險峻,不管是從下麵爬上去,還是從上麵爬下來,都很難。

  可對於他們來說,如果這個“平台”和秘藏徐州鼎之處關聯,這就算不錯了,起碼好找。再難,能難得過羅布泊麽?

  “根據‘地理模型’的提示,秘藏徐州鼎之處,就是在山腰的山體中;這處‘平台’,有點兒意思。”吳大誌微微頷首。

  大家也沒有再過多討論,因為還剩一處同時藏有兩鼎的地方沒有細說。

  吳大誌最終將手指指向了最後一個紅圈。

  這個紅圈,代表的是荊州鼎和兗州鼎的秘藏之處。

  雙峰一線天。

  不過,這個地方,並非他們之前討論過的南湖省界州的雙子峰。

  而在北湖省的子午山。

  北湖省多山,子午山不算是什麽旅遊勝地。但是,子午山卻有著很鮮明的特征。

  子午山,有十二座分別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的山峰。

  其中最大的兩座山峰,便是子峰和午峰,對峙而立。

  根據他們查到的情況,子峰和午峰的距離也不是想象得那麽貼近,相距也有個幾十米;但是因為兩峰相向的山體對立麵比較平,一條居中的山路長達數百米,兩側則是兩條山溝,稱之為“一線天”也算形象。

  子峰和午峰是子午山十二峰中山體最大的,卻不是最高的。

  不僅不是最高的,而且是十二峰中最矮的兩座。它們還處於居中的位置,被其他的山峰環繞包圍。

  “爺爺,這地方明代才被叫做子午山;戰國末期,還沒名字呢。”吳奪就此說道,“這幫人的設定,居然在明代得到了認可,想想也挺有意思。”

  吳大誌笑了笑,“當年這幫人選定了這個地方秘藏荊州鼎和兗州鼎,同時在地下迷宮的‘地理模型’中以子鼠午馬雙獸頭玉雕來提示,怕就是發現了十二峰的特別之處,同時認定了中間雙峰的子午之位。”

  “這幫人,真是高手中的高手,不說別的,這風水堪輿之術,厲害啊!”葛亮也禁不住感歎起來。

  “好在我們跟上了他們的節奏!”吳大誌看著畫全了紅圈的手繪地圖,“如今九鼎位置已定,這是一個階段性勝利啊!”

  吳奪、權浩然、葛亮都鄭重點頭。

  “今天太晚了,明天我給龐局打電話。”吳大誌又道,“咱們也都休息吧。”

  “今晚怕是很難睡好。”吳奪點了一支煙,“再聊會兒吧。”

  “聊會兒聊會兒。”葛亮附議。

  權浩然笑了笑,“也好,平複一下激動的心情。”

  就這樣,四人一直聊到將近淩晨兩點,才各自睡去。

  ······

  第二天上午,吳大誌給龐統打了電話。龐統囑咐切莫傳出任何風聲;同時他告訴吳大誌,暫定的開會地點在青都市,他現在立即著手布排,定好了會通知他們。

  “為什麽在青都市?”吳大誌問了一句。

  龐統解釋,“一是靠你們近,開完會你們還得結合會議情況回家準備;二是相對不會引人注意,交通也算便利。還有一點,青都市有我們的一個派出機構,布置會相對穩妥。”

  “好,我們大概得等多久?”

  “爭取三天左右吧,我們也得周詳一些。”

  ······

  四人算是迎來了相對短暫的清閑。吳大誌和權浩然主要是休息,吳奪和葛亮年輕,出去走動比較多。吳奪還帶著葛亮去看了看秘藏青州鼎的那座山,隻是沒有近前爬上去。

  就在事後第三天,出了點兒小意外。

  當天上午,吳奪正在院裏和化肥“交流”,羅宇澤又打電話來了。

  “兄弟,我開車到了白楊村村口了,你家怎麽走啊?”

  吳奪“······”

  “怎麽不說話?我去,不會是不歡迎我這個不速之客吧?”

  “那哪兒能?你怎麽不提前說一聲?”吳奪回神。

  “嗐,我昨天開車來青都市,收點兒東西,挺順利辦完了。今天起來一想,靠你這麽近,前天你不還在微上回我說沒出門麽?我就幹脆來看看吧!”

  “你在村口?”

  “對,剛在路邊停車,我看這裏有個小賣部。”

  “行,你等著,我去接你。”

  “好嘞!”

  吳奪掛了電話,立即對他們三個說了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吳大誌抬抬手,“該招待招待,龐局還沒打電話,咱們最早也得明天才能出發。”

  權浩然笑了笑。

  葛亮看了看吳大誌,“吳爺爺,我這怎麽說?”

  “你就說昨晚來的,住了一晚,也和他一樣,路過,臨時起意,不速之客。”

  “好吧。”葛亮點點頭,躲起來也不方便,還不如就當沒事兒一樣。

  “行,那我籠統說,你自己想好吧。”吳奪說完,便出了院門。

  到了村口路邊,走到羅宇澤車前,吳奪笑道,“你倆不會是說好的吧?”

  “啥說好啊?還有誰的事兒?”

  “葛大師啊,他昨晚來的,也說是路過,這都住了一晚上了。”

  “啊?有日子沒見他了。”羅宇澤還挺高興,“得,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羅宇澤進院門的時候,除了拎著兩盒營養品,還拎著一個中等大小的行李箱。

  營養品估計是來之前在青都市區買的,畢竟吳奪家裏有老人。行李箱裏應該就是他收來的東西,也不能放停在院外的車上。

  見麵之後,吳奪給介紹了一下,吳大誌和葛亮自不必說,權浩然就說是吳大誌帶親的小輩,來住一陣子。

  羅宇澤自來熟,寒暄之後,坐在屋裏喝茶,跟權浩然都叫上“二叔”了。

  “咋是二叔?”吳奪不由問道。

  “你爸不管在不在,都是我大叔;那權叔就是二叔嘍!”羅宇澤振振有詞。

  吳大誌笑了,“小羅啊,聽說你收東西了,現在還不到飯點,不如一起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