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華夏古玩小題庫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2-19 21:02      字數:4542
  不料,房衛國聽了之後卻道,“兄弟我以為你發現了什麽真正的端倪呢。你說的地方,我看是你過於敏感了,這種科技公司,什麽氣象、地質、水利,把研究所建在荒郊野外,而且搞得防守森嚴的樣子,不是什麽太奇怪的事兒。”

  “你不覺得可疑?”吳奪又提示道,“關鍵封丘這地方,墓葬眾多,而且盜掘嚴重。”

  “我覺得若是盜墓集團,不會采用這種方式,投入太大。這個投入,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投入,關鍵是掩人耳目也需要不斷‘投入’。而萬一被懷疑甚至被識破,跑的時候連腳印都擦不幹淨。”

  吳奪沉吟。

  房衛國笑著點了一支煙,“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他們明確知道是一個什麽墓葬,同時也明確知道墓葬裏有什麽價值連城的珍寶!值得極大投入,也值得鋌而走險。”

  吳奪想了想,“房哥,這麽說吧,不管這個線索對你有沒有用,你能不能幫我調查一下這個遠陽氣象科技公司?”

  “這有啥說的,不就是你一句話的事兒麽?你開口了,我必須幫。”房衛國看了看吳奪,“不過,你就這麽路過一次,咋會這麽感興趣?”

  吳奪自不能說“豫州鼎”的事兒,“就像你說的,我總覺得會有什麽大事情。”

  “好吧。”房衛國笑道,“沒準兒你的感覺比我的分析要準呢,我也不算白查。”

  隨後,房衛國便提出先走一步。

  兩人分開後,吳奪聯係了老財主。

  四人會合後,簡單一商量,也就此離開了黃河故道風景區。

  回去的路上,吳奪把房衛國的分析說了說。

  其實房衛國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他不知道化肥的能耐;若不是化肥的反應,他們四個可能也會這麽想。

  當晚住回酒店,老財主也打了幾個電話,托人打聽。

  吳奪給胡允德打了電話,請了個假,理由沒瞎編,就是一起出來“玩”。春節後大雅齋也不忙,胡允德很痛快地應了,還說不用著急。

  第二天也沒什麽結果,吃早飯的時候大家簡單碰了碰,決定起碼再等兩天。

  如今這個遠陽氣象科技公司是個突破口,若是真沒什麽異常,那就是碰巧了。這個公司的研究所,恰好建在什麽“地下空間”或者特殊位置之上,雖然與孤丘有關聯,卻也如同孤丘之下的青銅懸棺一般,都是“暗藏”,尚且不為人知。

  如果是這樣,那就隻能上報了。除了國家力量幹預,根本實現不了如此規模的作業。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吳大誌提議,“今天不如就在封丘逛逛吧。”

  “爺爺,幹脆逛逛古玩市場吧,我昨天聽房哥說,封丘的古玩市場,規模還不小呢!”

  “行啊,你是昨天撿了個牛符的漏兒,興致起來了。”

  早飯之後,四個人便一同去往封丘的古玩市場。征詢了一下化肥的“意見”,它也一起去了,狗籠伺候。

  封丘的古玩市場,就在封丘古城旅遊景點的一側;建得很有意思,如同一個小城池,有“城門”;裏頭呢,有個老大的“天井”,四周一圈,則是依著“城牆”的兩層的店鋪區。

  “天井”裏頭,都是地攤。和別的古玩市場不太一樣,地攤可以天天擺,不過還是周末和節假日人最多。

  沾了挨著封丘古城旅遊景點的光,平常的時候,也有擺攤的。

  他們進了“城門”,發現今天擺攤的還不少。原來,每年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古玩市場都會陸續搞一些活動,什麽猜燈謎啊,對對聯啊,現場鑒寶啊,也算是比較熱鬧的時間段。

  古玩市場就一個大門,南門,北城牆的店鋪區前頭,還搭了一個舞台,說是九點開始搞活動。

  這都八點四十五了。

  今天的活動是古玩知識問答。

  這個活動會有主持人在台上活躍氣氛,然後點選台下的人上台,問答古玩知識,為了簡便起見,都是些選擇題。

  答對一題可以繼續答,連續答對三題是三等獎,連續答對六題是二等獎,連續答對十題是一等獎。一輪結束,第二輪再請人上台接著來。

  吳奪心想,這古玩市場因為靠著旅遊景點,管理方搞得還挺熱鬧,赤霞山古玩市場春節期間就沒這樣的活動。

  四人先是大體逛了逛。吳大誌拎著狗籠,發現居然不止他一個人帶狗;還有逛市場的,狗就在胸前搭著的包裏。

  地攤的情況,和全國各地都差不多。如今所謂的古玩市場,其實相當一部分不是古玩,而是現代文玩,比如核桃,手串,玉石工藝品什麽的。

  大體掃了掃,現場的活動就開始了。

  吳大誌和權浩然毫無興趣,依舊漫不經心地看著攤子。

  吳奪和寧霜到底年輕,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台下,順帶著就看了起來。

  台上有一男一女兩位主持人,穿得都挺喜慶,手裏都拿著小卡片,兩位主持人身後的長桌上,擺滿了獎品。

  男主持人先宣讀了一下規則,雖然規則在台後的幕布上早就貼出來了,但還是得再當場宣讀一遍。

  之後,女主持人則介紹了一番獎品。

  三等獎,是一個青花龍紋印泥盒,附帶印泥。這印泥盒是現代工藝品,印泥也不是名品;不過加起來也能值個幾十塊。

  二等獎,是一個竹雕筆筒,也是現代工藝品。

  一等獎······吳奪不由笑了,一等獎是“馬踏飛燕”,和他在黃河故道景區的民俗文化街看到的一樣。

  各種檔次的獎品都不止擺了一件,本來就是工藝品嘛。不過“馬踏飛燕”隻擺了兩件出來,看來主辦方對現場有人“十連勝”的幾率有著很自信的判斷。

  “誰想第一個上台?有沒有自告奮勇的?”

  女主持話音剛落,一個小夥兒就直接衝上去了。本來舞台兩側有台階,他卻是直接從舞台前方跳上去的。舞台是早就搭好的,活動一直在上麵搞,將近一米高呢。

  兩位主持人紛紛祝賀他搶了頭彩。

  不過,這問答題雖然是選擇題,可也不簡單,他衝是第一個衝上去了,可第一道題就沒答對,又灰溜溜下去了。

  第一道題是康熙年間,瓷器上出現了大量的明代寄托款,以下四個選項中,據目前所掌握的情況,占比最多的是

  大明宣德年製大明成化年製大明嘉靖年製大明萬曆年製

  這小夥兒一聽就有點兒蒙,顯然是不知道的樣子。台上則有不少人叫嚷著助力,可是說選啥的都有。

  小夥兒最後選了個。

  自然是錯了。

  這道題的答案應該是。

  康熙一朝,所用明代寄托款最多的,是“大明成化年製”。而小夥選的“大明宣德年製”,不僅不對,而且是最少的。因為“大明宣德年製”這個寄托款主要是從雍正年間開始的,康熙時很少,比“大明嘉靖年製”和“大明萬曆年製”還要少。

  第一題的難度,讓一躍而上的小夥兒折戟沉沙,也讓本來躍躍欲試的很多人有點兒退縮了。

  拿不到獎品無所謂,在台上丟人,讓台下那麽多人看笑話,可就不太好了。

  所以,當主持人再次問詢台下有沒有“自告奮勇”的時候,應者寥寥。

  “請那位穿黑色羽絨服的先生上台來吧!”男主持人指了指一個中年人。

  他是舉著手的。

  這一次,男女主持人先是簡單舒緩了一下他的情緒,交流了幾句。這個中年人在熱電公司工作,是個古玩愛好者,今年四十五歲,最喜歡的是玉器。

  “太巧了,這道題就是關於玉器的,還真是正中您的下懷。”男主持人隨後報出了題目。

  下麵四種玉器,在曆史上出現最晚的是

  玉豬龍瑪瑙環子岡牌翡翠朝珠

  這道題是送分題,而且是變著法兒送分。稍有點兒玉器常識的人就知道,翡翠本就不是華夏的玉種,清代才開始在華夏流行;同時,朝珠也是清代才開始有的。

  中年人很輕鬆地答對了。

  上一個折戟沉沙的小夥兒在台下很是不服,憑什麽他的問題就這麽簡單?而且還揮手問了出來。

  女主持人立即解釋,他們都是隨機抽取的,抽出之前,也不知道是什麽題。

  男主持人很機靈,立即說要不下一輪再給你一個機會?

  小夥兒不吭聲了,要是他上去之後,主持人再抽個難題,連續兩次答錯,那就丟人丟大發了。

  接下來,中年人又答對了一道相對簡單的瓷器題。

  以下哪種瓷器是單純的釉下彩

  五彩鬥彩粉彩青花

  答案自然是。

  隻要再答對一題,起碼就能拿到一個三等獎了。可是,第三題的難度卻又上來了。

  “萬曆櫃”這種家具名稱,是從什麽時期開始流行的?

  明晚期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

  古典家具收藏,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而且隻要不玩,這方麵的知識就會很欠缺。

  再者,這道題還有“陷阱”。

  萬曆,是明晚期的年號,若是不加細思,很容易就選了。

  但是,即便不懂古典家具,若是好好想想,能叫“萬曆櫃”,一般不會是在當朝,應該是在後世。

  因為一個流行性名稱的出現,往往是替代原來的名稱,它需要一個歸納期和適應期,需要一定的時間加上一定數量的人覺得它便於記憶,從而才越來越流行。

  萬曆櫃是在萬曆年間出現的,當時它的名字,叫做“直棱架格”。

  而且,當時在民間,它還不止一個稱呼,有的地方叫雞籠櫥,還有的地方叫“氣死貓”。

  因為它雖然是個立櫥的樣子,但是有兩扇門,門上帶著像窗欞的結構;帶“窗欞”就能透氣,最開始是放吃食的,貓能從外麵看到裏麵的吃食,更是能聞到味兒,可就是偷吃不了!

  後來它的用途,轉化成了書櫥;而且若是用什麽紫檀花梨之類的名貴木料製作,那就是很上檔次的家具了。

  這個中年人,看著是個愛動腦子的,雖然他不知道正確答案,但他覺得不可能是在萬曆當朝,所以肯定不能選。

  可是三選一他也隻能靠蒙了,最後發揚了不會的“都選”的精神。

  選錯了。

  應該選。

  萬曆櫃這個名稱,流行的時間很晚,是清晚期才真正流行起來的。

  實際上,很多明代的東西,如今流行稱呼,都是直到清晚期才流行起來的。

  比如鬥彩。之前一直叫青花五彩,在乾隆朝的時候,唐英的奏折上,還說的是“成窯五彩”呢。

  比如宣德爐,比如景泰藍······這些東西,明代乃至清代前期,都沒有這樣的流行性稱呼。

  中年男子最後也是兩手空空黯然下台。

  接下來,又有一個男子上台,依然是連三等獎都沒拿到。

  而兩位主持人隨後也沒有再問有沒有人“自告奮勇”,這“自告奮勇”的,好像都不大行啊。

  他們開始主動發掘。

  男主持人首先發現了一位老先生,收拾得幹淨利索,還帶著一副眼鏡,像個有學問的樣子,便就台上點出他的位置和外貌特征,請他上台。

  可是這位老先生卻擺了擺手,接著轉身離去。

  實際上,真正懂行的,往往沒興趣湊這個熱鬧。願意湊熱鬧的,往往也不容易答對太多題。

  “走吧,還是逛攤吧。”吳奪就此對寧霜說道。

  寧霜笑了笑,“這些題讓你答,都能對麽?”

  “開玩笑,我就是一個華夏古玩小題庫!”吳奪也不算吹牛,在他的眼力“突飛猛進”之前,他的理論知識儲備確實已經不一般了,完全可以“紙上談兵”。

  既然是紙上談兵,那見了東西還是容易抓瞎;比如當時他知道渣鬥,也了解很多相關知識,但是見了宋代的耀州窯黑釉渣鬥,卻還是認不清窯口、斷不了代。

  寧霜說這個,也並不是慫恿吳奪上台答題,隻是隨口一問。

  卻不料——

  “主持人!這裏有一個華夏古玩小題庫!你能讓他上台嗎?”

  第一個上去的那個小夥兒,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在了吳奪身邊,剛才還聽到了吳奪自稱“華夏古玩小題庫”。

  吳奪不由皺眉看了看他,這人怎麽這麽討厭呢!

  小夥兒卻嘿嘿笑道,“這可是你自己說的。”

  “這位先生還是個帥哥哪!真真是美貌與智慧並重,那就請上來展示一番如何?”女主持人發現吳奪之後,一手拿話筒,另一手打出了邀請的手勢。

  吳奪還是不想上去,便對著台上擺了擺手,準備就此轉身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