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銅牛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2-19 21:02      字數:2303
  房衛國沒說話,直接放下“九眼天珠”,又拿起了一個青花鼻煙壺,“這個呢?”

  “這個就貴了,這是清中期的。”攤主煞有介事,“這件的胎釉和青花發色,都不弱的。”

  吳奪順帶看了一眼,這鼻煙壺也是個現代工藝品。攤主在“九眼天珠”上不忽悠,在瓷器上忽悠,還挺講“策略”。

  這攤子上的東西,對於稍稍懂行的來說,基本上是一眼假,隻能忽悠純外行的遊客。

  兩人就此離開了這個攤子繼續逛。

  距離這個攤子不遠,有個攤子上,還擺著一件“馬踏飛燕”。

  當然,這就是純粹地當工藝品賣了。

  “馬踏飛燕”又叫“馬超龍雀”,是東漢銅奔馬,1969年在西北地區武威的漢墓出土的,真品現藏於博物館。

  而且這個銅奔馬特別有名,早在1983年就被確定為國家的旅遊標誌,還是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這件銅奔馬做得還不錯。

  “這東西我見過真品,這個仿品啊,怎麽看都少了那種感覺。”房衛國扭頭對吳奪說了一句,“不過,就算是真品,正麵也不算太好看,還是側麵牛逼!”

  確實,“馬踏飛燕”從側麵看比正麵看要漂亮得多;側麵看,那種三足騰空、一足踏掠飛鳥的瞬間動感,確實極富衝擊力,極美。

  但是正麵呢,就不那麽好看了,看頭部是歪著的,馬嘴張開,“表情”不怎麽舒服。而且正麵看腿部和腳底,動感也不那麽強烈了。

  房衛國說話也沒避著攤主。

  攤主看著還沒房衛國年紀大,笑著接了一句,“大哥看來見多識廣啊,不過咱這個性價比高啊,青銅的,一比一仿製,隻要1888!”

  其實他這就是從某寶上進的,一件幾百塊包郵,批發還有優惠。

  “看來銷路不錯啊!”房衛國接道。

  “馬馬虎虎,混口飯吃。”

  房衛國又看了看他的攤子,銅器居多,基本上都是仿品,也有不是仿品的,比如清代銅錢民國香爐什麽的大路貨。

  “有‘好’東西麽?”

  “大哥,啥樣算好啊?”

  “肯定是越老越好啊!”

  “大哥,您找錯地方了,生坑的東西我不碰的。”

  “嗐!老就一定是生坑麽?”

  “那自是不一定。”攤主咳嗽兩聲,“要不您就繼續逛逛。”

  房衛國一聽,話裏有話啊!看來這裏和之前了解到的情況一樣,確實有人兜售出土文物,隻是這個攤主不碰。

  房衛國正待應一聲便就離攤,吳奪卻托著一件看了一會兒的東西問道,“兄弟,這個不會也1888吧?”

  房衛國不由先看向吳奪手裏托著的東西。

  這是一件銅······牛。

  之所以不好辨認,是因為這銅牛頭大腿短,體胖嘴圓,尾巴還不明顯。

  若不是頭上有明顯的犄角,加上耳朵小,還真容易認成是銅豬。

  不過,從側麵看是這樣。若是從上麵看,這銅牛則是扁平的,而且是拚接的,中間能看到縫,牛身還有兩處圓形“接口”,看來是類似“榫卯”拚接。

  銅牛和吳奪巴掌差不多大小,看著像是黃銅的,氧化痕跡和皮殼都有,但也帶了不少髒汙。

  “哎喲,剛說什麽來著!我給忘了,這就不是生坑,傳世的老東西啊,這是北宋的!”

  吳奪一聽,心下不由吃了一驚,這東西不多見啊,而且自己靠聽才能搞明白的,他居然早就知道?

  但是,在古玩行裏混,不能被人一句兩句就詐暈了。

  “北宋的?北宋有這樣的黃銅製品麽?黃銅的銅錢都是明代才有!”吳奪接了一句。

  攤主卻哈哈一笑,“你看,這就是你有所不知了吧?”

  吳奪等著他的下文,他卻沒有下文。

  該不會是接不上了打哈哈吧?

  其實吳奪也是偷換概念,黃銅作為銅鋅合金準確被定義和使用,確實是在明代;但是以前的朝代,並不是沒有黃銅製品,隻是並不是嚴格比例上的銅鋅合金,而且定義不明晰,應用也不普及。

  吳奪擺擺手,“我也不跟你掰扯這個了,這東西我看就是個民國的工藝品,但我是屬牛的,所以才感興趣,報個實價吧!”

  吳奪不屬牛,攤主也未必信他屬牛。古玩行裏,這種類似的說辭多了去了。

  “肯定是老東西,民國的沒這種皮殼的!”攤主想了想,“你都說了1888,就給1888吧!”

  “你倒是真敢要,1888我還不如買個‘馬踏飛燕’呢。”吳奪不帶半分猶豫就給放下了,抬步就走。

  房衛國雖然看不明白,卻心生默契,“嗐!既然喜歡,砍一口唄,人家也沒不讓你講價啊!”

  吳奪“聽勸”,就此看向攤主,“給個能成交的價兒。”

  攤主摸出煙盒,彈煙派煙,但是吳奪和房衛國都擺了擺手。攤主便就自己點了,“還是你出個價兒吧!”

  吳奪伸出手指輕彈了一下被他放到攤子上的銅牛,“188還差不多。”

  攤主嗬嗬,“兄弟,你這不誠心啊!”

  “就是一件小玩意兒。”吳奪也嗬嗬,“對我來說,可要可不要,高了指定不成。”

  ······

  兩人簡單搞了幾個回合,最後吳奪是五百塊拿下的。

  對於房衛國來說,買東西是好事兒,因為更能引起注意。

  這件銅牛,他看不懂,稍稍離遠了攤子,便問道,“這到底啥年份?”

  “他不是說了麽?”

  “真能到北宋?”

  吳奪點點頭,“可惜,沒有銘文。”

  “你還想銘文?這到底是啥玩意兒?”

  “兵符!”

  “兵符?牛符?我怎麽沒聽說過?”

  古代兵符最出名的是虎符,起碼周朝就有了,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嘛。

  到了隋朝,虎符不用了,多是麒麟兵符,麟符。唐代的時候,為了避諱李淵祖父“李虎”的名諱,用過魚符用過兔符,而武周時期還用過龜符。

  到了宋代,虎符又得以恢複。不過,就在宋代,也逐漸開始用“金牌”調兵遣將。後來的元代,也是使用虎頭牌;自此之後,動物形兵符就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令牌形兵符。

  所以,房衛國沒聽說過牛符,也很正常。他沒聽說,攤主沒聽說,很多人沒聽說,吳奪這才能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