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剃須盤,徽章瓷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2-11 16:15      字數:4557
  寧霜點了點頭“你明白就好,你們這倆男人,其實有個共同點。”

  “啥共同點?”

  “善良。”

  “這話說的,你很凶惡啊?”

  “你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心底的那種善良。你啊,若不是眼力過人,早就折了。”寧霜笑了笑,“不過,要不是你的善良,我也不會認可你。”

  “好吧。”

  吳奪默默心道,我的命是奪回來的,若不是老財主的善良,我可能就沒命了。

  兩人晚上分開之時,約定明天下午見麵,繼續碰一碰豫州鼎的事情。

  明天是初八,大雅齋開業,上午開會;不過是周五,吳奪不值班。

  一般來說,春節後古玩市場的地攤比較熱鬧,古玩店比較冷清。因為年後閑逛和買小玩意兒的人多,古玩店的閑客相對要少。

  第二天,吳奪起了個大早,上班之前順道先去了赤霞山古玩市場。

  赤霞山古玩市場也是初八開市,本來隻有周六周日才有的地攤區,開市當天也有,相當於連續三天都可以擺地攤。

  許久沒逛古玩市場了,吳奪還真有點兒心癢癢。

  本來昨晚吳奪問過寧霜要不要一起,寧霜說因為吳奪剛去家裏,老爸雖然當場表態了,但還沒單獨和她談,所以早上吃早飯的時候估計老爸得說幾句。還是別一早就出去了,陪老爸在家吃早飯吧。

  吳奪也沒啥,一起逛有一起逛的好,單獨逛也有單獨逛的樂子。

  年後的古玩市場,熱鬧是熱鬧,可是東西有點兒拉垮,吳奪逛了一半,也沒見著什麽像樣的東西。

  同時呢,人是多了,但多的不是高手,而是閑逛的和不懂裝懂的。

  吳奪剛進地攤區,就看到在一個瓷器攤子上,有個人一下子拿了四件東西,花了八千塊。

  一隻人物紋飾的青花罐子,其實就是現代仿品,而且還不是仿的官窯——畫工太差估計也不敢落官窯款兒。他愣說是明代的。

  一個民國洋藍的青花盤子,他指指點點說是嘉慶的。

  還有一對杯子,鬥彩團花,是廠瓷,而且是廠瓷裏的大路貨,距今幾十年的東西也值不了幾個錢。他非說是清中期仿成化。

  買家自己當著攤主的麵兒“斷代”,聽了或許會覺得有點兒傻缺;但實際上,在古玩市場裏,這樣的人還真不鮮見。

  他們往往一邊“斷代”,一邊談價;“斷代”往高裏斷,談價往低裏談。反正他們斷得也不對,攤主根本不在意這個,有的賺就行。

  這樣的人,首先是半懂不懂,其次往往特好麵兒,不說兩句行話,生怕別人當他們是棒槌。

  但真正的高手哪會多說這麽多廢話?即便有時候話多,那也是為了打馬虎眼和探底。

  吳奪繼續往前走。

  剛過完年,攤主們也都挺有精神頭兒。

  古玩市場宛如戲場,最不缺的就是誇張。

  攤子上擺著“汝窯”的、“元青花”的、“琺琅彩”的,問一句,報幾千萬的攤主也不缺。當然了,你要還價幾千塊甚至幾百塊,可能攤主也就給你包上了。

  吳奪走到一個攤子前,一個油光滿麵的攤主,正一手攥著肉夾饃不時咬兩口,一手盤著“乾隆玉璽”介紹印文。仔細一看,嗯,這玉璽應該是有機玻璃做的。

  ······

  地攤區快逛完了,吳奪也沒見著什麽願意上手的東西。

  走到出口附近一個拐角的攤子前,遇上一個逛攤的老者正拿著一個盤子和攤主交流。

  這個老者身板看著挺硬朗,留著平頭,頭發已經全白了;他手裏拿著的盤子,不算小,直徑有個二十五六厘米。

  盤子比較淺,盤心滿畫片,周圍是團花錦簇,中間是仕女搖扇。

  這盤子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盤沿缺了一塊,類似一個月牙,隻是比月牙的弧度小一點兒。

  而且很顯然這不是破損又修過的,看釉和彩的情況,能看出就是故意做成這個樣子。

  老者問攤主“這應該是外銷瓷吧?幹嘛做成這樣?”

  攤主還沒應聲,另一個攤邊的留著小胡子的中年男子插了嘴“老爺子,這是外國人喝湯的盤子,缺了一塊,正好把嘴對上去。”

  吳奪啞然失笑,就此停步,在邊上點了一支煙,順帶聽他們聊了一會兒。

  老者雖然不明白這盤子的缺口,但人看起來卻也不糊塗,“喝湯?這盤子它不適合喝湯啊,太淺太平了!要是喝湯,這個缺口比嘴可大多了,兩邊不漏湯了麽?”

  中年男子愣了愣,可能他就是隨口一說,結果現在沒法接了,擺擺手,“您慢慢看,我去別處溜達一下。”

  攤主笑起來,“老爺子,這是外銷瓷沒錯兒,大概是乾隆晚期的東西,不過肯定不是喝湯的啊!”

  攤主估摸著也就三十來歲,年紀不算大,一張娃娃臉更顯得年輕,一笑眼睛就眯成了月牙兒。

  “那這是幹什麽的?”

  “這是剃須盤,修胡子刮胡子用的。這件盤子是銷往歐洲的,那邊的人胡子重。這個缺口啊,就是卡在下巴下麵脖子上,掉下來的胡子都落到盤子裏,好收拾。再說了,刮胡子的時候,看著盤子上的畫片,也賞心悅目不是?”

  老者聽了,“哎喲,你這小夥子,不錯不錯。這個剃須盤最低多少錢?”

  老者最後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買走了這個剃須盤。

  而吳奪聽了攤主和老者的交流,同時看他的賣價也不虛,對攤主的好感陡生,便就蹲下身來,仔細看起他攤子上的東西來。

  這個攤子上,一半是瓷器,一半是大雜燴。

  “兄弟,喜歡什麽看好了自己上手,別客氣。”攤主順嘴招呼了一句。

  吳奪點點頭,先掃了掃瓷器,以晚清民國居多,幾乎沒有老過剛才那件外銷瓷剃須盤的。

  不過,有一隻民國仿的成化鬥彩雞缸杯,仿得還不錯。最起碼形製和胎釉彩料的基本路子對了。

  吳奪不由拿了起來,翻底,底款寫得也還成。

  吳奪看的時候,旁邊也來了一個人,半蹲著把手扶在膝蓋上,盯著吳奪手上的東西。

  對這路東西,吳奪也就是碰上了上手看看,強化對一些仿品的認識,眼睛餘光瞅到旁邊有人“虎視眈眈”,便就衝旁邊那人笑了笑,順手將雞缸杯放下,“您來。”

  “謝了!”那人點點頭,旋即便抄到了手上,一邊看,一邊和攤主交流起來。

  這娃娃臉攤主挺能說,也挺會說,交流的時候,把前幾年拍了28億多那隻雞缸杯的來龍去脈還給捋了一遍。

  當時是1949年,著名的古董商收藏家仇焱之撿的漏兒。仇焱之名氣很大,在瓷器上的眼力確實也很高,他當時撿漏這隻雞缸杯,隻花了一千港幣。

  到了1980年,這隻雞缸杯上拍,拍出了五百多萬港幣。而到了前幾年,這隻雞缸杯再度上拍的時候,最後就到了28億多了。

  兩人還討論了一會兒,逛攤的說“其實要是對比1980年的拍價,那隻雞缸杯還真沒漲多少,1980年五百萬的價值、五百萬的購買力,對比現在,本來也不得翻個幾十倍啊?”

  隻有真正想買的,才會和攤主掰扯半天。當然,他也不會當作成化本朝的真品買。

  他倆聊他倆的,吳奪繼續看,瓷器沒啥看頭了,就再看看另一半的大雜燴。

  那個逛攤的樂嗬嗬地買了民國仿的雞缸杯走了,吳奪也把另一半看完了。

  很遺憾,還是沒有什麽值得入手的東西。

  本來有一件明仿漢的白玉工字佩不錯,玉質好,工也到位,可惜從上到下有一道貫穿綹,傷得實在是太狠了。

  古玩有傷殘,不是不能收。隻是這件工字佩吳奪真怕把玩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成兩半了。

  站起身來,吳奪掏煙,順手遞給攤主一支,“就擺出來這些啊?”

  攤主也不推辭,接了煙點上,“兄弟,你一件也沒看上啊?”

  “嗐,我就是碰眼緣。”

  攤主吸了一口煙,又眯起了月牙眼,“我箱子裏還有一件盤子,也是外銷瓷,你感興趣麽?”

  “到明到清?”吳奪接口問道。

  “明代外銷瓷如今市麵上哪能碰得上啊,也是乾隆的。”

  “不會也是剃須盤吧?”

  吳奪心想,剛才那隻剃須盤,雖然年份尚可,但是上彩實在是一般。當時很多外銷瓷並不是在景德鎮“一氣嗬成”的,而是在景德鎮完成基礎的胎釉,送到廣州上彩。

  “不是剃須盤。而且,雖然也是五彩,但比那件要精美多了!要不然我能放箱子裏不擺出來麽!”攤主說著,又笑了笑,“就衝你啥也沒看上,還遞給我一支煙,我才提的。”

  “那我不能不承你的情啊,看看?”

  “進來看吧。”攤主打了個手勢。

  吳奪便就從攤子一側繞到了攤子裏頭,攤主順手遞給他一個馬紮,然後打開了身邊的行李箱,從裏頭拿出一個癟癟的塑料袋。

  塑料袋裏的盤子外麵還裹著一層報紙,打開報紙才看到盤子。

  這隻盤子,就是常規的形製了,大小比剛才那個剃須盤還略小一點兒。

  這隻盤子和剛才那隻剃須盤還有一點顯著的不同,就是紋飾是典型的西式風格,所以雖然看著也是環繞紋飾和花卉紋飾,吳奪卻叫不上名兒來。

  最特殊的,是盤心的一個顯著的徽章紋飾。大致來說,中間是藍色盾牌形,盾牌上麵“戴”著一頂王冠,外圍有兩圈紋飾環繞,下方還“吊著”一個圓形小牌牌,裏麵還有個“十字”。

  “徽章瓷啊?”

  雖然認不出中間的徽章是啥,但吳奪也大體知道這一類東西,臉上微露失望之色。

  徽章瓷,也叫紋章瓷,是華夏外銷瓷器裏比較特殊的一類。

  這類瓷器上,都會有一個比較顯著的徽章。

  有徽章,那就是定製的。

  外國的皇室、貴族、軍團、城市、公司、團體······甚至個人,都可能有徽章。

  外銷瓷是明清時期的產物,徽章瓷是外銷瓷的一種,自然也脫不開明清的範疇。

  而且,瓷器是華夏製造,外銷瓷的時代特征也比較明顯,所以想斷代並不難。

  以吳奪目前的眼力,能看出這的確是乾隆朝的外銷瓷。通過判斷胎釉特征和工藝特征,應該全盤是當時景德鎮的工藝。

  外銷瓷沒問題,斷代沒問題。而且確實比剛才的剃須盤要精美。

  不過,徽章瓷雖然“adecha”,但在華夏收藏界,卻並不被主流認可,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收藏,所以市場價格並不高。

  所以吳奪有失望之色。

  “對,肯定是徽章瓷。隻是這東西我剛得來,還沒弄明白這徽章到底是啥呢。”

  “外銷瓷延續了這麽多年,又有那麽多國家、那麽多徽章標誌,想搞清楚很難啊!”吳奪接口道。

  外國徽章的種類十分繁多。且不說那麽多國家,就說一個國家範圍內的徽章,研究起來也是很複雜的。

  雖然能定製得起徽章瓷的,最起碼得有一定財力,但徽章瓷的數量依然不小。

  況且,當年有些徽章距今已久,早就不用了。

  “是啊,所以我本想留一留、研究研究再說的。還有啊,要是碰上外國的收藏家,說不定還能賣上大價錢呢!”

  吳奪笑了笑,“老兄我多嘴問一句,齊州的古玩市場,很少見到回流的徽章瓷,你這是從哪裏收的啊?”

  “也是拐彎轉角的關係。還有那個剃須盤,兩件一起,從人家手裏收的。好像是他的父親早年去歐洲出差的時候買的。”攤主雖然沒說太具體,但也算把來路說明白了。

  吳奪聽了他說的,手裏拿著這個盤子,索性就聽了聽。

  攤主搞不清楚徽章的來曆,吳奪這一聽,卻聽出來了。

  居然是路易十五家族定製的徽章瓷!

  路易十五是法國波旁王朝的第四個國王。

  法國大革命之前有三個挺出名的國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之後,法國的封建就結束了。

  不過,路易十五不是路易十四的兒子,也不是他的孫子,而是曾孫;主要路易十四還活著的時候,兒子和孫子都死了,死後隻能路易十五即位了。

  除了聽明白了徽章,吳奪還聽到,定製一大批路易十五家族徽章瓷器,還耗費了挺長時間呢。設計圖稿是雍正年間就送到華夏來的,然後一邊做一邊分批運往法國。最後一直到乾隆三十九年,才徹底完成了交易。

  這隻徽章盤,是包含在最後一批中運出華夏的。

  如此說來,這隻徽章盤還不一般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