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沉沙河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2-05 00:15      字數:2180
  吳大誌沉吟,“這種地貌,叫做剝蝕殘丘。就是山體受到長期的剝蝕,大部分被夷為平地,隻有一些地段殘留了比較堅硬的山丘。一般會呈現散落的孤零零的小山。這樣的地貌,一般來說不太容易形成天坑······”

  權浩然接口道,“一般來說是這樣,但也不是絕對的,還是得以實地為準。”

  “嗯。”吳大誌點點頭,接著又比劃了一下地圖,“如果我記得沒錯,磨芒山群,大概有三十幾座孤山,分布在幾個縣域之中······”

  他說的時候,吳奪拿著手機,打開了一個軟件,參照地圖點點劃劃,“爺爺,您說的還真對啊,看著就是三四十座。”

  吳大誌看了看吳奪的手機屏幕,“你這是什麽軟件?怎麽能俯瞰磨芒山群的地形地貌?”

  “衛星影像啊!”吳奪進一步操作,“您看,還能看得更具體呢!沒玩過吧?”

  “是沒玩過,你小子還挺會玩兒!”

  此時,權浩然湊過來,“哎?吳奪,這一款國外的軟件,在咱們華夏應該是提示連接不上服務器啊?你這個怎麽搞的?”

  “這不是那款,這是一款國產軟件,但它卻內置了那款國外的軟件,可以加載衛星影像。”

  “這倒是方便了。”吳大誌連連點頭,“以後具體研究,用它就行。”

  “也不一定都能顯示,不過絕大部分應該沒問題。”吳奪一邊說,一邊一座座孤峰尋找、放大、觀察。

  ······

  “等等,看看這裏!”吳大誌在吳奪操作的時候叫停。

  這地方是一處河穀邊緣的一座孤立的山丘,看著並不高,不僅比磨芒山群中最高的芒山矮多了,而且算是他們看到的山丘中最矮的一座,估摸著海拔怕是連百米都不到。

  這處河穀,算是基本幹涸了,留下的是灘地和水窪。而在這座不高的山丘的周圍,仿佛有環繞形的一圈不規則的灘地。

  通過觀察,大致可以推斷,未幹涸之前的河流流向,是“抱著”這座不高的山丘的。

  而且,河道在這座山丘之下,一分為二。也就是說,河流流到山丘下,被山丘阻擋,分成兩股,環繞山丘之後,又繼續匯合,繼續流淌。

  吳奪看了之後,“爺爺,這地方也不是個坑啊,就是原先的河道環繞山丘流淌形成的灘地,比周圍地麵稍矮罷了,而且不太規則。”

  “不急,先往河道的上遊看看。”吳大誌接著說道。

  隨後,三人對著衛星影像仔細研究了一番,看完河道的上遊,又整體研究了一遍,最後,又比對著地圖和地名,詳細搜索了一些相應的曆史資料。

  這一通複雜的研究下來,天居然都擦黑了!

  不過,三個人都沒有著急張羅著吃晚飯。

  因為,這條河,似乎很有意思。

  這條河,原先叫做沉沙河,本是黃河的一條小小的支流。

  他們能明確查到,沉沙河在曆史上,發生過一次改道。

  北宋末年。

  對比古今地名,原本沉沙河並未途徑永縣東部的這座小山丘而後注入黃河,而是從永縣西部的平原河道注入。

  北宋末年,沉沙河發生過一次泛濫,就此改道;本來由平原向北注入黃河、變成了一直往東、繞過這座小山丘,而後再折向東北注入黃河。

  吳大誌就此分析,“沉沙河即便改道,為何會‘選擇’如此有難度的路線?還要繞過一座小山丘?所以我在想,原先這座小山丘的周圍,會不會就是個‘坑’?!”

  吳奪想了想,“我好像有點兒明白您的意思了,原先是一馬平川注入黃河,即便泛濫之後改道,出現這樣的路線,總得有點兒‘源動力’!”

  吳大誌點點頭,繼續說道:

  “永縣東部,出現了孤山殘丘的地貌,是不太容易一路通向黃河的。

  而這處山丘,就是一個重要的‘阻擊點’。不過,若是這座山丘周圍本來是一處環繞的天坑,就反倒成了引水地勢;河水泛濫衝過來,不僅沒有被‘阻擊’而潰散,而且正好注入了天坑之中。

  當天坑蓄滿水之後,後續河水還是源源不斷,便形成了一股環繞山丘的‘源動力’,推進河流繼續向東,後來因為地勢,沿著最低的‘通道’向東北方向注入黃河!”

  這個推斷讓權浩然連連點頭,“沉沙河!天坑就是被沉積的泥沙給填平的!河水環繞流淌,泥沙不斷,天坑最容易淤積!曆經千百年,把天坑給填平了!”

  吳奪也連連點頭。

  這條沉沙河,隻是原先是黃河的支流,現在早已不是。

  根據他們剛才查到的曆史資料,黃河在清代鹹豐年間,也發生了一次改道。

  這次改道,也在附近,同時留下了一段廢棄河道。

  這一段廢棄河道很寬,寬度能達千米,不少積水區的深度還能到三米左右。而且,這一段廢棄河道當年是雖然是鹽堿荒灘白骨床,如今卻經過了治理改造,變成了水庫區、景觀湖區、農林漁區。

  這一段廢棄河道,正包含了沉沙河原先注入的黃河入口。

  就是說,沉沙河是從清代鹹豐年間開始,不再是黃河支流,它注入的,隻是廢棄的黃河故道。

  同時,也正是從鹹豐年間開始,沉沙河逐漸幹涸,最後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沉沙河和那一段黃河故道不同,基本沒了水。原先的入河口一帶,是和黃河故道一起被改造的。同時,還有一部分河道的範圍內,建起了跑馬場;另外也有一部分河道出現了種植區。

  但是,這座小山丘周圍附近的一大片地,卻基本保留著原始風貌。

  這似乎算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爺爺,這地方,要不要去實地考察一下?”吳奪開口問道。

  “肯定是要去的。”吳大誌沉吟,“不過,這片地,為什麽一直荒著,沒被開發呢?”

  “鄉下野外,出現這樣的地方也不奇怪。”吳奪接口。

  “若是已經被人買下,準備開發,那也很麻煩。”吳大誌擔心的點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