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朗唫閣,同泰祥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2-22 16:46      字數:2466
  胡允德擺擺手,“我可沒老邱這麽喜歡嚐新。我是今天出來早,到大雅齋之前去了對麵的赤霞山市場,收了件東西。”

  一看胡允德也拿出了錦盒,邱不落接口開了句玩笑,“好嘛,胡總你可別自己說打眼,赤霞山退貨可就難嘍。”

  正在此時,章成錦也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小錦盒,“我也剛入了一件!”

  吳奪:“······”

  三人一起看向吳奪。

  “我是真沒有帶東西來。”吳奪連忙擺擺手,“今天這是搞成了內部鑒定會啊!早知道我早晨也去赤霞山抓一件貨了,現在看來很吃虧啊!”

  “哈哈哈哈。”眾人大笑。

  “先來後到,先看你的。”章成錦點了點胡允德。

  胡允德打開了錦盒。

  一,二,三,四。

  這個錦盒本就不大,而且也不厚,胡允德卻從裏麵拿出了四件東西。

  四隻杯子。

  兩隻為一對,四隻為一堂,這是一堂鬥彩纏枝蓮紋杯。

  非常玲瓏小巧,口徑還不到四厘米。胎體輕薄,釉色潔白。釉下青花繪工精細,釉上填彩鮮豔秀麗。

  有四隻,而且形製和畫片是一樣的,大家拿起來看就方便了。

  吳奪、章成錦、邱不落一人拿了一隻看,還剩下一隻。

  結果,三人同時看了底之後,都抬起頭來,會心一笑。

  杯底是一樣的款兒,青花四字楷書:朗唫閣製。

  “胡總啊,是不是要是我的高足盤不是‘樂道堂’,你就不拿這一堂‘朗唫閣’的鬥彩小杯出來了?”邱不落開口笑道。

  朗唫閣和樂道堂確實有相似之處,都曾是親王的私邸。而且,朗唫閣主人,是樂道堂主人的爺爺的爺爺。

  朗唫閣,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為雍親王時在圓明園的私邸。

  “朗唫閣製”的瓷器,正是當年雍正所用的東西。

  雍正官窯,在藝術性上,被很多玩家推為清代之最。其實這也容易理解,他老子康熙是幼年即位,他兒子乾隆是青年即位;而他,是中年即位;體力雖然在滑坡,但是心智成熟,文化藝術涵養也已累積到了相當高的地步。

  “朗唫閣製”款瓷器,其實大部分還是比不了後來的雍正官窯精品;但是它少啊,而且它和雍正官窯不一樣,就是雍正用的。雍正官窯,用的人可就多了。

  所以,三人看了之後會心一笑,那正是心照不宣,如此完整、品相又完美的一堂“朗唫閣製”纏枝蓮紋鬥彩杯,不需要細看,首先第一印象就是真品的可能性不大。

  那麽,胡允德順口說“打眼”,就是開個玩笑,緩和下邱不落打眼的氣氛,也正好大家一起看看東西。隻不過,沒想到章成錦接著又拿出一件東西,真成了內部鑒定會了。

  吳奪隨後還是很認真地看了一下。

  確實不是到代的真品。

  不過,也不是現代高仿。

  像是民國時期的東西。

  為了準確斷代,吳奪還是聽了聽。

  果然,自己在瓷器上的眼力現在也可以了,就是民國時期的東西。

  “胡總,您這哪是打眼啊?您這是想買了自己喝茶吧?”吳奪先開了口。

  “小吳你看到什麽年份?”胡允德反問一句。

  “章老和邱老在,我不先說。”吳奪嗬嗬。

  “他們說了,你可就沒得說了。內部鑒定會,總得說點兒不一樣的。”

  “那我也不先說。”

  胡允德笑了笑,看向章成錦和邱不落。

  邱不落開了口,“民國時期的精品,很不錯的!”

  章成錦又看了一眼吳奪,這才笑道,“後頭說確實不好說,我看哪,像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東西,那時候仿明清官窯最精,因為正值真品大量從清宮流出的時期。”

  胡允德歎了口氣,“小吳,我說什麽來著?你可得說點兒不一樣啊!”

  吳奪苦笑,“還能說什麽?章老都說到二三十年代了!”

  三個老家夥都抱起了胳膊,一起看著他不說話。

  “好吧,趕鴨子上架,我就瞎說了啊!”吳奪咳嗽兩聲,“我看哪,這是天津同泰祥的東西!而且是他們做的精品!”

  此言一出,章成錦和邱不落隻是微微一怔,但是胡允德卻麵露吃驚,“小吳,你是怎麽看出來的?”

  同泰祥,是民國時期高仿明清官窯的一個“老字號”,而且水準很高;但凡眼力不夠,極容易打眼。像章成錦、胡允德、邱不落都能識破,那是因為他們都是瓷器上的高手,不過聚在一塊兒罷了。

  同泰祥店在天津,但是燒製瓷器卻是在景德鎮。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同泰祥所仿明清官窯,大量流入市場,很多當時住在天津租界地的政客官僚、富豪大戶,也都買過。

  坊間傳言,同泰祥還為當時也住在天津的溥儀燒製過“宣統年製”的“官窯瓷器”。

  而溥儀在天津曾住過“張園”,這裏麵的仆人,也故意從同泰祥購買仿品,幹嘛用呢?偷梁換柱,換出溥儀從清宮帶出的真品。

  還有一些知假買假的,是為了用“官窯”裝點門麵,比如擺在家裏顯得氣派。甚至還有人大量訂購,作為女兒出嫁的嫁妝,更顯得豪橫。

  當然,當年知假買假的隻是少數,大部分買家是打眼上當了。

  而此時,見到胡允德露出吃驚表情,吳奪心下不由暗道,自己聽到有關同泰祥的信息沒什麽,但現在看胡允德的樣子,他應該也是知道的。

  “我也是半蒙半賭,章老都說二三十年代了,當年仿明清官窯水準最高的,不就是天津同泰祥麽?”吳奪應道。

  章成錦此時看向胡允德,“我說,你不會知道吧?看來小吳說對了!”

  胡允德點點頭,又從錦盒裏,拿出一張老票據來。

  這上麵,赫然寫著“同泰祥”的字樣,還帶著“民國廿一年三月六日”的時間。

  “小吳,我是從赤霞山一個老朋友那裏買的,人家還帶著原票原盒呢!不過原盒有條裂,我讓他幫忙找人修複了,我才拿了個新錦盒裝回來的。”

  “厲害啊!小吳!”章成錦哈哈大笑。

  “章老,我真是半蒙半賭,您可別這麽說,碰巧罷了!”吳奪擺手解釋。

  “有蒙有賭的成分我信。但是,大部分還是得靠眼力和知識儲備啊!”章成錦接口,“你也不用太過謙虛,你老這麽謙虛,快把年輕人的銳氣都磨沒了。”

  吳奪隻好笑笑,心下卻道,我也不想謙虛啊!但為了“眼力”的秘密,還是小心為上。

  “對!小吳你不能太謙虛,比如你剛才看我的高足盤,就算是感覺不對,也不用說得那麽委婉。”邱不落接口道。

  胡允德接著也誇讚了兩句。

  吳奪趕緊轉了話題,“好嘛,這把一年誇我的話都誇完了。現在還是看看章老的東西,跟著開開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