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見過撿漏的,沒見過退漏的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2-18 20:46      字數:2201
  午飯時間到了,吳奪決定自己做一頓飯,緩減一下這種沉重。

  出了門,去了超市,拎著兩個大袋子回來了;剛走到文物局家屬院門口,卻碰上了羅宇澤。

  “哎喲,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是要親自下廚?”羅宇澤看了看袋子,“食材挺全乎啊。”

  “羅兄,你這是特地來找我,還是到附近辦事偶遇?”

  “我剛去了趟花鳥市場,溜達著就過來了,想到門口再給你打電話呢!你要在家就請你出來吃飯,不在家我就自己找飯轍。”羅宇澤哈哈大笑,“結果碰上了,得,吃你的了。”

  “得嘞,正好我想多做幾個菜呢,還怕一個人吃不了。”

  羅宇澤主動接過了一個大袋子,“最近有沒有什麽好東西要出手啊?”

  “還真沒有。哎,你車呢?”

  “那邊停車場,正好在花鳥市場和你家中間。”羅宇澤接著又道,“我說,你怎麽能斷了撿漏呢?這讓我很傷心。”

  “我給你說,我在鷺島還真撿了個大漏兒,範大生的柿子壺!”

  “那可是好東西啊!”羅宇澤一聽,“怎麽,不想出?”

  “不是不想出,是出太快,在鷺島就被人買走了。”

  羅宇澤瞪眼,“你真行。”

  之前羅宇澤幫吳奪賣的幾件東西,可都沒少賺。吳奪是撿漏來的,而且和他不太計較。羅宇澤今天閑來無事,去花鳥市場轉悠了一趟,也沒買啥東西,但又想起吳奪來了。

  到了家裏,吳奪下廚,羅宇澤也不好意思幹坐著,幫著打了個下手。不過他這個水平實在沒法恭維,也就隻能洗菜了。

  都是家常菜。

  一個西紅柿燉牛腩,一個紅燒鯧魚,一個幹煸豆角,一個可樂雞翅。

  菜量都挺大,也沒弄湯。

  吳奪下午沒事兒,加上最近有些費神,還喝了點兒啤酒。羅宇澤一看吳奪喝啤酒,幹脆一起喝起來,說車就停在停車場吧,打車回去!

  兩人吃的時候早就過了午飯點了,下午兩人都沒事兒,又是喝酒,所以基本上就是午飯晚飯二合一了。

  聊的時候,羅宇澤來了個電話,他也不避諱吳奪,當麵接了。

  掛了電話,羅宇澤往桌上一扔手機,“你看吧,又是找後賬的,一個隆慶的筆洗,買的時候猴急猴急的,這沒過兩天,就說要退貨。”

  他通電話的時候吳奪也聽了一些,“許是找人看了說不對吧?隆慶官窯的東西,本來就少,也不好鑒定。”

  羅宇澤聽了,又拿起了手機,調出了一個視頻和一組圖片,“喏,你來幫著看看!我當時也沒按隆慶官窯的高價出啊!他也是想撿漏!”

  吳奪雖然隻看視頻和圖片沒把握,但興趣擺那兒呢,肯定得看看。

  這是一件青花筆洗,畫片是山水人物。圖片上標注了尺寸,高度是十一厘米,最大直徑是十五厘米。

  從視頻和圖片上來看,青花的發色很紫。

  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青花瓷器,主要發色就是所謂的“佛頭青”,藍中透紫。

  但是這一件,好像特別紫。

  “這件筆洗,青花發色挺炫啊!”吳奪一邊看一邊說道。

  “可不是唄,他說了三個毛病,發色太紫就是一個原因,還有人物比例不協調,還有底款寫得生硬。”

  吳奪笑了笑,“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隆慶官窯太少。我看,怕是他本來想撿漏,結果被人一點撥,越看越不對!然後‘幡然醒悟’,覺得天上不會掉餡餅。”

  隆慶官窯確實少,因為隆慶皇帝在位隻有六年。隆慶是嘉靖的兒子、萬曆的爸爸。行裏經常說“嘉萬”,都不帶提隆慶的。

  就和說“永宣”類似,其實永樂和宣德之間還有個洪熙,但是洪熙皇帝在位時間更短,隻有一年。

  羅宇澤想了想,“對了,我記得資料上說,隆慶官窯是要更紫一些。不過這件,好像還是有些過頭了。”

  吳奪點點頭,這個他也看過,而且看得很仔細,“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青花瓷器發色‘佛頭青’,都是使用了‘回青’造成的。但是嘉靖和萬曆兩朝使用這種進口青料,大多會摻雜國產的石子青。再者,隆慶朝所用‘回青’,好像提得更純,所以最紫。”

  ——————

  吳奪說著,指了指圖片上的胎釉結合處,“你看,這件有些過頭,可能是釉層特別薄導致的,不一定是毛病。”

  “哎?”羅宇澤聽了,眉頭一挑,“繼續說繼續說!你要是看準了,我還真讓他退呢!我這絕對賣便宜了!”

  “繼續說什麽?”

  “繼續說另外倆毛病啊!一個是人物比例不協調,一個是底款寫得有些生硬。”

  “人物比例不協調,這個好說,沒問題的!”吳奪這一點記得也很清楚。

  這畫片上的人物,所謂比例不協調,主要就是腰長腿短。但是吳奪記得,隆慶官窯的人物比例,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腰長腿短。

  按說官窯裏出現這種難看的比例不太正常,但事實就是事實,隆慶官窯它就這樣。

  雖然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就像有一些情況,學者用邏輯推理出來的曆史,卻又被文物給推翻了。

  “底款呢?我當時還真是認真研究了底款呢!沒覺得生硬啊!”羅宇澤聽吳奪說完了人物比例的事兒,繼續問道。

  隆慶官窯瓷器的底款,在明代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往往都是“大明隆慶年造”,而不是“大明隆慶年製”。

  官窯款往往都是固定的幾種字體字形,加上隆慶延續時間隻有六年,所以辨識底款相對還算容易。

  所謂“生硬”,吳奪是真沒看出來。

  而且,隆慶官窯的底款,本來就有些拘謹感。

  “我也看底款沒毛病!這可能就是想退貨的人雞蛋裏挑骨頭了。”吳奪最後說道。

  羅宇澤看著吳奪,“吳大師!你隻要能肯定,我立馬同意他退貨!見過撿漏的,沒見過退漏的!這退漏的要是讓我碰上,那可就有意思了!”

  吳奪一聽,連連擺手,“別扯淡,我哪能隻看視頻和圖片就篤定真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