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留青聖手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2-09 15:41      字數:2258
  “其實我不愛出風頭,昨晚還對胡總說這事兒呢。”吳奪尬笑。

  “我就是隨口一提,你也不用太在意。”何雙友接話,“咱們這裏,亂七八糟的事兒也少。不過,你以後肯定不隻在這麽個小池子裏撲騰,這古玩行裏,不愛出風頭是對的,悶聲發大財最好。”

  吳奪點點頭,“謝謝何老師。”

  “謝我就請我吃血腸和鍋包肉。”

  中午,吳奪請何雙友去了附近新開的東北菜館子。雖然吳奪不愛吃鍋包肉,但是這家館子的東北菜挺地道,吳奪吃得也挺爽。

  吃飯的時候,還碰上了姚知源,結果何雙友也認識他,都打了個招呼。姚知源請人吃飯,打了招呼之後就去包間了。

  “別看姚老板隻在赤霞山一個門頭,可是身家億萬的老板,還時不時去老緬那邊賭個石頭。”何雙友吃了塊血腸,“不過你以後身家肯定也少不了。”

  “別埋汰我了何老師,我能經常吃個這樣的館子就不錯了。”

  “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了。我給你說,古玩圈的富豪,和別的圈子不一樣,在吃喝穿戴上,不能說大部分啊,起碼一部分特別接地氣。”何雙友放下筷子,“藏品價值好幾個億的,一樣經常吃地攤。”

  “這我信。”

  “不光這呢,還有收藏成癡的,省吃省喝省穿省用,就是在古玩上花錢不心疼!”

  吳奪點頭,“這不就是所謂的‘識古不窮,迷古必窮’嘛!”

  “所以,你才是錢途無量,有眼力不說,年紀輕輕就知道以藏養藏,藏品和存款齊飛啊!”

  “我怎麽覺得你說的前途,是錢財的錢。”

  “本來就是啊,你以為呢?”何雙友輕輕歎了口氣,“你還年輕,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身體還一天不如一天,你就知道這錢啊,還真是多多益善。”

  “何老師,你不會想跟我借錢吧?”

  “你給麽?”

  “給啊。”

  “你小子!”何雙友笑了笑,“我跟胡總借也不跟你借啊。”

  ······

  兩人吃完了飯回到大雅齋,結果和一個來送東西的人前後腳,黃微一看,“兩位鑒定師,正好我要去找胡總核對幾個表格,辛苦你們了。”

  來送東西的人是個老太太,穿著挺樸素,不過很整潔,而且言談舉止很文雅。

  老太太拿來的東西,是一件留青竹雕臂擱。

  臂擱這東西,也是數得上的文房用品,也叫腕枕;書寫繪畫時墊在腕下,很舒服,更重要的功能是防止墨跡沾染衣袖。

  臂擱的材質有很多種,竹木的最多,因為木性比較溫和;瓷器的也不少。

  這件留青竹雕臂擱長二十多厘米,寬約五六厘米,保持著天然竹型的弧度。

  留青竹雕,顧名思義,保留竹子表麵的青皮,也就是竹筠,作為浮雕圖案;其他部分的竹筠則被刻掉,露出竹肌。

  不過,這件留青竹雕臂擱一看就年份不淺,留青部分已呈紅黃,而竹肌則很紅了。

  臂擱上的圖案是山水樓台。

  還有兩句刻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吳奪一看圖案和刻字,就已經能感覺到功力了。

  布局高遠,山水刻法取法宋元筆墨,樓台寺院細膩精妙,刻字類似趙孟頫的書體。

  落款:癸醜秋希黃製。

  刻印:張宗略印。

  “張希黃?”何雙友在竹木雜項上尤為擅長,除了沉香,就屬竹刻了,他一看款印,不由低聲驚呼。

  吳奪倒是聽說過張希黃的名頭,因為張希黃是留青竹刻的鼻祖,不過吳奪一時沒有何雙友反應快、反應大。

  張希黃,明末浙江嘉興人,本名張宗略,字希黃,後世多稱其字。

  清代很多史料上稱張希黃是留青竹雕創始人,而且評價極高。

  不過也有史料稱,張希黃不是創始人,隻是將留青竹雕發揚光大的人。

  但不管哪個說法,都不能否認張希黃是“留青聖手”。

  張希黃的留青竹雕,不僅運刀如筆,有筆墨繪畫之感,而且帶著很濃厚的文人氣息。

  竹子的青色皮層本不厚,但是張希黃卻能分出好幾個層次,以此來表現圖案的濃淡變化的“筆意”。

  就好像這件臂擱,表現“煙雨”,靠的就是對竹皮層次感的精妙處理。

  而且這一件留青竹雕臂擱,詩、書、畫、印俱全。

  何雙友見是張希黃的款印,立即就很投入地看了起來。

  吳奪便就問老太太,“這件東西,是您個人的收藏麽?”

  “不是,是我先生生前留下的,他臨終前我兒子還沒結婚;他說等我抱上孫子,就把這件東西賣了,把錢作為孫子的‘教育基金’。”老太太說得還挺細。

  “噢!”吳奪點點頭,“那老先生對您有過介紹麽?”

  老太太點點頭,“說了,說這是明末清初的作品,作者叫張希黃,是留青竹雕的一代宗師。”

  吳奪一聽,人家門清啊!

  “那價格上?”

  “一百萬整,不談價。”

  “好,我知道了。”吳奪看了看何雙友,接著又道,“那麻煩您稍等,我們先好好看看。”

  “不著急,我今天下午沒事。不是便宜的東西,可得看好了。”

  何雙友足足看了十幾分鍾,撤手的同時又問了一遍老太太,“您說多少錢能出?”

  老太太一字不差地又重複了一遍剛才對吳奪說的話。

  老太太說話很柔和,但是卻讓人有一種肯定談不下價的感覺;何雙友點點頭,“這東西保存得很細致。”

  他倆交流的時候,吳奪抓緊時間聽了聽。

  張希黃的真品!

  這不僅是真品,而且在張希黃的作品裏,也是精品,還是全品,保存得堪稱完美。

  張希黃的留青竹雕臂擱,以亭台樓閣為代表作,也最貴,十幾年前就曾拍出超過百萬的價格。

  而老太太送來的這一件,吳奪估價,應該在兩百萬以上!

  貴有貴的道理。如此小竹之上,山水樓台,煙雨寺院,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而且張希黃的作品傳世並不多。其中,故宮博物院有收藏,海外的一些大博物館也有收藏。

  吳奪聽完之後看了看何雙友,“何老師,我覺得沒問題,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