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如何是好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2-08 20:24      字數:2561
  胡允德聽吳奪都這麽說了,“好吧。你呀,啥都好,就是好像少了點兒年輕人的銳氣。”

  “德叔,咱們這一行,太銳了容易折。”

  “哈哈哈哈。好了,你繼續睡吧,我也該睡了。別說,和你聊了幾句,我也不那麽興奮了。”

  吳奪掛了電話,卻一時又睡不著了,而且晚飯吃得早,肚子感覺又餓了,幹脆下了床,又去下了碗麵吃。

  吃完了麵,又玩了會兒手機,到兩點多才又睡著。

  第二天,吳奪去到大雅齋,發現那卵白釉罐已經擺出來了,不過“春景樓閣圖”還沒掛;古畫這東西,隻拆開一部分看到款印比較快,可是重新裝裱,那還得需要些時間。

  樞府瓷卵白釉纏枝牡丹紋罐洗掉油漆,幹幹淨淨,再擺到顯眼的展櫃裏,那感覺可真是不一樣了。

  吳奪來的時候,章成錦也在,正在和胡允德一起站在展櫃前。

  “說曹操曹操到!”章成錦看到吳奪近前,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哎呀,元青花、樞府瓷,這兩種元代好瓷,你可都撈過了!”

  “章老,這都是碰上了,要是洗出個元代民窯的粗瓷罐子,那我可呆不住了!”

  胡允德插嘴,“我說什麽來著?他就是要低調。”

  “你的獎金,允德提了,我覺得可行。”章成錦接口道。

  “章老······”

  “誒?這就別客氣了,不過可能得晚些日子,等到東西出了再兌現。”章成錦旋即抬抬手?“不說這個了?走,小吳?去我辦公室?還有件東西讓你看看。”

  “好。”吳奪看章成錦挺開心的樣子,心說估計他可能最近也收到什麽好東西了。

  胡允德也一起去了。

  章成錦取出了一個書畫盒。

  吳奪一看是書畫?心頭不由一動,想到了已經露出真相卻還沒重新裱好的“春景樓閣圖”;莫不是?章成錦恰好也得了一幅元文宗或者柯九思的作品?

  結果根本不挨著。

  這是一幅大立軸?設色紙本,晴峰疊翠圖。

  有款印。

  “康熙辛卯六月,麓台祁筆,年七十矣”。

  鈐印三方?一方“王原祁印”?一方“麓台”,一方“畫圖留與人看”。

  “王原祁?”吳奪也不由驚歎了一下,雖說不是元文宗、柯九思,而且年份隻是清代,但王原祁的名頭卻很大。

  如此大尺幅的立軸設色山水?若是王原祁的真跡,眼下那也是能衝千萬的東西!

  王原祁?“四王”之一。

  書法上有“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而在繪畫上?有清初四王。

  清初有四位著名畫家,藝術思想上慕古?將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準。這種藝術思想?受到了很多畫家的認同?更重要的是皇帝也很認可,於是四王便被尊為畫壇“正宗”,對清代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

  四王的畫作,正是以山水為主。

  王原祁還是王時敏的孫子,所以他受到了高水準的藝術教育,從小就臨摹宋元名家的真跡。

  王原祁最推崇的,是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也就是《富春山居圖》的作者。他的畫,受黃公望的影響也很明顯。

  不過,到了王原祁晚年的時候,雖然在筆法上仍舊借鑒黃公望,但是已然具備了自己的風格,正所謂“化古為新”。

  掛在吳奪眼前這一幅“晴峰疊翠圖”,從題款來看,是王原祁七十歲的作品。

  吳奪並沒有看過王原祁的真跡,也不托大,便伸出手來輕輕觸摸,借此一聽。

  結果,這幅畫,是仿作!

  又是金聲振的仿作!

  而且,和高仿任伯年的鍾馗圖時間差不多,也大約在三十年前。

  吳奪似乎有點兒明白了,“章老,這······”

  “實話實說。”章成錦笑道,“想怎麽說就怎麽說。”

  “首先這不是王原祁的真跡啊。”吳奪說完這話,並沒有繼續,而是停了停。

  章成錦接了口,“那是什麽時候的仿品呢?”

  “紙是老紙,墨是老墨,筆墨也能做到質樸圓厚,蒼秀滋潤,但是,總覺得少了王原祁晚年畫作那種耐人尋味之感,而且虛實之間,氣韻不足······咳咳······”

  吳奪說著,不由咳嗽了兩聲,這生生往外擠詞兒,也挺不容易的。

  不過他咳嗽的時候,章成錦和胡允德都沒接話,而是耐心等待他說。

  吳奪隻好繼續說道,“所以,我感覺不是老仿,有可能超不出幾十年去。”

  章成錦連連點頭,“看來,你感覺任伯年鍾馗圖中的六幅,有可能是金聲振的手筆,是真有托底的東西。”

  吳奪一聽章成錦都點出來了,“章老啊,實不相瞞,這一幅山水,我感覺更強烈。畢竟,金老爺子最擅長的,就是山水。”

  章成錦輕輕“嗯”了一聲,上前取下了這幅畫,然後輕輕卷起放回了書畫盒。

  胡允德見章成錦將畫收起來了,便點了一支煙,微微歎息。

  “來,坐下說。”章成錦壓壓手。

  三人坐到了沙發上,吳奪一看胡允德抽著煙,也點了一支。

  章成錦緩緩開口:“這幅畫,確實是金聲振三十年前的高仿。我收來的時候,雖然不是真跡的價錢,可以不算少。當時我還在燕京,後來這畫,關知魚看過。”

  吳奪心想,關知魚指定是看出來了。

  “這位老爺子也不說不真,隻是陰陽怪氣地來了幾句,我一聽就知道壞了。”

  章成錦略顯唏噓,繼續說道:

  “四王的真跡,每個人關知魚都有,他如此反應,那定是不真了。於是,我就索性倒著追查,終於讓我查到了,是金聲振的高仿。

  不過,第一手收這幅畫的人,等我查到的時候,已經去世了,這叫死無對證啊。而且,在行裏打了眼,本來也隻能認了。

  那時候,我還不認識金聲振,不過我卻了解到了很多信息。

  三十年前,金聲振已經嶄露頭角,但是畫作的價值,肯定和現在沒法比。那兩年,他的父母先後得了癌症,耗費巨大,他為了父母,便高仿了一批名家書畫。確實賺了不少錢,也請了不少名醫給他的父母治病。

  後來我認識了他,從來沒有提過我買這幅王原祁《晴峰疊翠圖》的事兒。提的話,我自己丟人,他也尷尬。

  當然,我不知道他仿過任伯年的鍾馗圖,而且還在賣出之後流到了倭國。允德回來給我說起小吳你的猜測,我才聯係起來。

  既然你們對鍾馗圖有了懷疑,那我買這幅王原祁《晴峰疊翠圖》的事兒以及查到的金聲振的事兒,還是告訴你們吧。”

  章成錦說到這裏略略一頓,看向吳奪,“小吳啊,此前我已經給允德說過了,這是單獨說給你聽的。就這個情況,你之前提出的直接問他,那肯定不合適了。”

  吳奪點點頭,又道,“但不管什麽原因,作偽騙人是不對的。”

  “你說得對。”章成錦也點點頭,“現在的問題是,麵對這六幅鍾馗圖和金聲振,我們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