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進村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1-16 18:01      字數:2256
  “嗐!宣和殿寶,這能隨便蓋麽?”吳奪點點頭。

  剛才在看的時候,吳奪也順帶聽了聽,這畫的確是宋初的畫作,不過他也沒聽到作者是誰;有幾方民間的收藏鈐印,都是明清時期的。

  隻是這“宣和殿寶”,卻是新蓋上去的。

  這方印還蓋在了一個顯眼的位置。

  更要命的是,這方印是油印!

  那這畫就徹底沒法收了。

  因為在宋代的時候,隻有水印和蜜印,沒有油印。

  朱印,主要成分自然是朱砂;在宋代,朱砂印泥製品,隻有水印和蜜印。

  水印,就是用水調配朱砂,弊端比較明顯,時間長了容易褪色。後來就有了蜜印,使用蜂蜜和朱砂調配,大大增加了朱印的持久性。宋徽宗很多落在書畫上的朱印,就是蜜印。

  而這幅畫上加了個“宣和殿寶”,卻是油印。油印是元代才開始出現,明代普及起來。油印的印文更為清晰和持久,而且物美價廉,所以就此取代了蜜印。

  北宋時期,還沒有油印呢!結果這“宣和殿寶”······

  很顯然,這幅畫雖然夠老,卻因為是無名氏作品,加上並無後世名人題款,鈐印也隻有寥寥幾方民間收藏鈐印,價值並不算高。否則文物商店也不會輕易出售。

  但是,得到畫的人,卻為了好賣高賣,又給添了一方“宣和殿寶”。結果,卻不夠專業不夠細致,用了油印。

  弄巧成拙。

  現在倒好,當一幅北宋無名氏作品出手都難了,除非碰上個棒槌。

  “這畫,要是不加這個‘宣和殿寶’,讓高手弄走,加上專業的題款和鈐印,說不定又得有人吃藥啊!”胡允德歎了一句。

  “德叔,我聽說,有一些‘名家’書畫,就是這麽來的?”

  “是啊。有專門收購無名氏老畫的,收了之後先斷代,斷代之後再研究像誰的筆法,然後加題款鈐印。這樣的辨識難度,那可就大多了。”胡允德介紹,“甚至,有的款印,是從殘畫上挖下來的,你說鑒定難不難?”

  吳奪默然。若不是能聽,這從入行到成熟,那非得成藥罐子不可。

  兩人沒再碰上什麽合眼的東西,就此出了白鷺古玩中心,打上了一輛出租車,先回酒店。

  “小吳啊,今天你收了件同安窯,那晚飯我就請你吃一道本地的特色名菜,同安封肉。”

  “我還真沒吃過。”

  出租車司機是個四十來歲的男子,聽到這裏插了一嘴,“來鷺島,同安封肉和蚵仔煎是必吃的!明天早餐你們再來一碗麵線糊,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正好,師傅你給推薦個館子吧。”胡允德笑道,“我上次來,吃過同安封肉,是在一家大酒店。”

  “這樣的東西,不要到大酒店吃的,要去小店和攤子,更有味道。”司機想了想,“我推薦你們去個地方,那條小街上有同安封肉的店,也有蚵仔煎的店,好多小店的,看到別的特色小吃,也可以慢慢吃嘛,吃飽了為止。”

  “行,那就聽你的。”

  這同安封肉,就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帶皮豬腿肉,之所叫“封肉”,是因為蒸好了不揭蓋,上桌才打開。

  蒸得非常嫩,入口即化。

  味道上,有一種鮮美感,這和鹹香或者偏甜的紅燒肉不同。

  至於蚵仔煎,雖然是閩南小吃,但是吳奪在齊州也吃過,隻是當地做得更地道。

  蚵仔煎,海蠣煎,蠔烙,隻是叫法不同。裏頭的“蚵仔”,是閩南習慣叫蚵仔,粵省則習慣叫蠔;而北方,習慣叫海蠣子。

  這兩種東西混在一起,很容易有飽腹感。吃完了之後,吳奪和胡允德順帶買了兩瓶啤酒,一人一瓶,在海邊邊走邊喝。

  胡允德笑道,“喝點酒早點兒睡,養足精神,明天的活兒可是費精神呐。”

  “德叔,會有多少人去看貨呢?”

  “不好說,他們隻說不止一家看。”

  “不會搞成拍賣的形式吧?”

  “那倒不會,不止一家可能一起看,也可能分批看。”

  “明白了,隨機應變吧。”

  這一天其實也比較累,加上喝了點兒酒,吳奪倒是很早就睡著了。

  第二天起得也很早,兩人沒有吃酒店的免費自助早餐,聽了昨天出租車司機說的,去了一家早點攤子,吃麵線糊。

  說是叫麵線糊,但配料特別多,有肉有腸有心有肝有蛋,還有魷魚、豆腐、香菇什麽的,自己挑著加。吃得時候,配上油條更香。

  一碗麵線糊下肚,能量滿滿。

  去往郊區的別墅,是來車接的,一輛黑色老款奔馳。

  到了地方吳奪才發現,說是叫別墅,還不如叫村居更合適。

  這個村名叫蓮花村,修建得很好,村道又寬又直,也有很多這種“別墅”。

  不過這一處院落,在村頭一處高地上,院子比較大,院中的三層小樓也修建得更氣派一些。

  院外一側有一塊空地,能停個五六輛車的樣子,不過這時候隻停了一輛哈雷摩托。黑色老款奔馳也停在了這裏,下車後,司機帶著他倆進了院。

  “胡總,有失遠迎,不怪我吧?”

  吳奪跟著胡允德進了院門,一位老者從小樓門口出來了,他一邊向胡允德打招呼,一邊衝司機抬手示意,司機就此點頭離去。

  這老者看著至少也得七十多了,個子不高,不胖不瘦,鶴發童顏,聲音洪亮。

  “伍叔說哪裏話?昨天我本來想登門拜訪,隻是怕您籌備繁忙,不敢貿然自作主張。”

  “哈哈哈哈,老章才是真忙啊,還尋思著趁此機會聚聚呢!”

  “您有所不知啊,章老念叨了好幾回,再忙也想來看您,隻是不巧偶感風寒,硬撐倒也可以,這不是怕風寒容易傳染嘛!”

  “嗯,他向來思慮周全。”此時,老者才看向吳奪,“這位青年才俊是?”

  “噢,我來介紹一下。”胡允德接著就給相互介紹了一下。

  老者名叫伍先明,鷺島本地人。確切地說,就是這個蓮花村人。早年曾經先後燕京、羊城的古玩行裏幹過,六十歲之後回到鷺島,如今被幾個幕後大股東聘請,出麵張羅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