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珠光青瓷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1-15 20:39      字數:2471
  “那朋友你平時玩什麽多?”男子並沒有就此終止交流,而是有些不快地又問了一句。

  “瞎玩,東一頭西一頭的。”吳奪頓了頓,“老兄,我水平不行,你就別難為我了。”

  “朋友,其實我也不是隻玩珠子,不過,既然你不想交流,那就算了。”男子終於收場了。

  吳奪笑了笑也扭回頭去,心說這也不好對他說實話,要說他戴的唐八棱是假的,他可能不信不說,估計又要和自己掰扯半天。

  交淺言深本就不對,況且和他還沒交。

  就這樣吧。

  一直到下機,男子也沒有再和吳奪搭訕。

  鷺島位於東南沿海,主城區就是一個島,機場也不在郊區,飛機降落時,仿若擦著樓宇滑進了機場。

  並沒有人來接機。

  胡允德和吳奪打了一輛車,住進了預訂的酒店。

  按照計劃,看東西是分場次來的,明天上午開始。

  看東西的地方也不在主城區,需要過跨海大橋,到郊區的一處別墅裏。

  入住之後,胡允德興許是在飛機上睡了一覺,精神頭兒很足,過來敲吳奪的房門,問吳奪累不累,要不要趁天黑前這點兒空兒,逛逛鷺島的古玩市場。

  “德叔,今兒不是周末,古玩市場不夠熱鬧啊,古玩城估計沒多少人,周二應該沒有擺攤的吧?”

  胡允德笑了笑,“這樣,咱們去白鷺古玩中心,那裏有店鋪也有棚子,聽說天天有擺攤的。”

  “還有這樣的地方?”吳奪一聽,“好,跟著您去見識見識。”

  白鷺古玩中心,其實是一條小街;小街上方,搭建了棚子,棚子下方,有固定的攤位區;小街兩側,則是門店。

  小街東西兩頭,都可以出入。

  不過,因為是周二,白鷺古玩中心也不怎麽熱鬧,攤位區出攤的,也就占了三分之一強,門店也有一小半是關著的。

  吳奪和胡允德從東口進入,不進門店,先掃了掃攤子。

  在一個攤子上,吳奪拿起了一隻青瓷鬥笠碗。鬥笠碗,顧名思義,廣口斜腹,圈足偏小,倒扣很像一個鬥笠。

  這鬥笠碗施的是青釉,透著灰黃,乍看有點兒像龍泉窯,但顯然又不是。

  同安窯?

  吳奪心想,差不多就應該是這個閩南的當地窯口了。

  同安窯的存續期不是很長,主要是宋元時期,以青瓷為主,一般釉層比較薄,胎釉結合緊密。

  在華夏的宋元時期,若說青瓷,同安窯肯定排不上號,且不說汝窯官窯哥窯,就是越窯和龍泉窯,那比同安窯的名氣也大得多。

  但是呢,同安窯青瓷在明代以後,在倭國名氣卻很大,還有另外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珠光青瓷。

  前麵加個“珠光”,並不是形容它的釉色光澤什麽的,而是因為在華夏明代時期,倭國有一位高僧,發現了從華夏來的同安窯青瓷之後極為推崇。

  此人名叫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是一位高僧,師從一休宗純——就是“聰明的一休”裏一休的原型。

  村田珠光也對華夏茶文化十分癡迷,研究精深,頗有建樹,被倭國人尊為茶道的開山鼻祖,號稱“茶湯之祖”。

  據說,當年村田珠光無意中撿到一些青瓷茶碗的碎片,後來又雇人在附近尋找挖掘,得到了一批刻花的青瓷茶碗,而且還挑選出了其中精品送給了倭國的將軍。這批茶碗來自於華夏,宋元時期由泉州出海運到倭國。

  村田珠光對這種青瓷的推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此,珠光青瓷在倭國就叫響了。

  吳奪一邊想著,一邊進一步仔細看了看。這鬥笠碗胎釉結合緊密,胎也不算厚,圈足露胎處顏色灰白。同時呢,碗上還有刻花,是燈草紋。

  這碗看著輕巧美觀,還是不錯的。

  徹底看完之後,吳奪也聽了聽。

  這碗居然還是南宋的!

  吳奪聽明白之後,不由看了一眼攤主。

  攤主是個臉盤很方的小個子男子,有個四十歲左右,“老板,看上這隻碗了?”

  吳奪點點頭,“給個漏價兒唄。”

  “要收攤了嘛,想要一定給你漏,底褲都漏給你!”攤主笑嗬嗬,“這是南宋同安窯青瓷刻花卷草紋鬥笠碗,你給四千塊好了!”

  雖然他的普通話有些蹩腳,但吳奪還是能聽清楚的,聽攤主說完,吳奪有點兒愣了。

  首先他的描述和斷代極為準確,自己倒相形見絀了,聽了之後才和他一樣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他如此清楚,卻隻報了一個四千塊的價格。

  拜托,好歹是南宋的東西呀!

  此時,放下手上其他東西的胡允德開口了,“怎麽,以前沒收藏過同安窯的青瓷啊?”

  “是啊。”吳奪點點頭,“不僅沒收藏過,行情我也不了解啊!”

  確實,同安窯在宋元時期,隻是一個地方窯口,雖然不能說很偏,但也不能稱之為名窯。閩省的窯口,在曆史上最出名的,還是建窯和德化窯。

  “收一隻碗當個標本也行。”胡允德點點頭,順口砍價,“再便宜點兒。”

  “沒要謊啦,要是周末,肯定照著八千到一萬要的。”攤主一直笑嗬嗬。

  不過,他雖然笑嗬嗬,但嘴上不讓,吳奪和胡允德又講了幾句,他一直就是咬住四千說不能再降了。

  吳奪本來就覺得不貴,幹脆也不磨嘰了,四千也就收了。

  離開這個攤子之後,吳奪開口問道,“德叔,這好歹是南宋的東西,而且這碗工藝還不錯呢,怎麽這麽便宜?”

  “看來你是真不了解行情。這種同安窯青瓷碗,在南宋時期是大量生產的日用瓷碗,如今的存世量也不小,特別是在本地。那種釉色比較青翠的,還相對少見。你買的這中青中帶灰黃的釉色,一隻碗,確實就是幾千塊的事兒。”

  “明白了。估計,外地市場能貴一些對吧?起碼我在赤霞山古玩市場沒見過同安窯青瓷。”吳奪接口。

  “對,這也是一種地利。你要是到了倭國,這東西更貴。”胡允德介紹道,“不過,倭國人最喜歡的釉色,不是華夏推崇的那種青釉,而是一種青黃釉,就是所謂的枇杷黃;珠光青瓷,主要就是指這種枇杷黃。”

  吳奪哭笑不得,“怪不得。我買的這種青中帶灰黃,既不是華夏人喜歡的青釉,也不是倭國人喜歡的枇杷黃,是最不值錢的嘍!”

  “話雖如此,但是畢竟是南宋的東西,當標本也挺不錯的。我買過不少呢,還有品相更差的,通過研究,對同安窯的認識加深了不少。”

  吳奪點點頭,“確實,真是沒白來。”

  兩人繼續往前逛,不多久,吳奪又注意到了一件東西。不過,這東西不在攤子上擺著,而是在攤子前一個人的手裏拿著。

  這個人,居然就是吳奪在飛機上的鄰座,手腕上還戴著那串唐八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