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鼎分陰陽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1-12 21:02      字數:2219
  吳奪喝了口水,“小趙同學,你問這個問題等於白問。我現在可以保證,但是誰知道以後呢?”

  “那你想不想知道吧?”趙贇又問。

  “如果是關於你師父的,畢竟是古玩行裏的高手,我確實有興趣。如果是別的,類似‘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麽還沒經過我的窗前’,我就沒興趣了。”

  “我哪有什麽秘密,咱倆共同認識的人也就我師父,共同話題也主要是古玩嘛。”

  “那你想說就說,我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渣男!”趙贇從牙齒縫裏擠出倆字兒。

  “我隻是借用一下,兩碼事兒,你可別把情緒轉移到我頭上。”吳奪歎了口氣,“其實我很想知道,但就是因為不能保證守口如瓶,所以隻能這麽說了。”

  “你這麽說,其實比一口答應還可靠,我還是告訴你吧······”趙贇看了看四周,“換個地方?”

  吳奪點點頭。

  兩人隨後來到了中山公園,溜達到了一個僻靜處。

  “吳哥,你知道鼎也分陰陽雌雄嗎?”

  吳奪點了一支煙,緩了緩才道,“不是很清楚,我隻是大體知道好像有一種說法,三足為陽鼎,四足為陰鼎。再就是金屬類的東西,也分雌金和雄金。”

  “噢!我師父有一隻四足方鼎,那就是陰鼎了!”

  “你說的秘密就是這個?”

  趙贇點了點頭。

  “你師父是銅器高手,收藏一隻四足方鼎,算什麽秘密?”

  “這隻鼎很邪乎啊吳哥,有一天我在我師父家睡的,後半夜起來撒尿,他好像在臥室對著鼎說話!你又說是陰鼎,這裏頭,不會有我師娘的亡魂吧?”

  “靠!”吳奪抬手在趙贇眼前晃了晃,“你沒事兒吧?沒事兒吃點兒溜溜梅,別胡思亂想!”

  “真的!就是聽不到說什麽。”

  “你師父晚上睡覺臥室不關門啊?你怎麽知道是對著鼎說話?”

  “他家臥室,門框上頭有玻璃窗,我搬凳子踩著看的。”

  “你真行。”吳奪轉而問道,“這鼎你師父給你看過?什麽時期的?多大?”

  “講青銅鼎的時候,示範過一次,說是唐代仿的夏朝的青銅鼎。我師父說很可能是李隆基時期蘇西南官仿場子裏的貨。不大,也就一尺多高。”

  吳奪點點頭,在齊州的舊貨市場,他也見到過一件出自那個場子的仿西周青銅簋。

  趙贇又道,“還說是仿的大禹九鼎之一的青州鼎,鼎腹的上下紋飾之間,環繞刻了一圈山川河流;鏽的不厲害,能看清。”

  吳奪擺擺手,“大禹九鼎就是個傳說,再說就算有,戰國就沒了,仿的哪門子啊,就是臆造的玩意兒罷了。”

  趙贇點點頭,“這倒是。不過我說的重點不是這個,是我師父後半夜對著那個鼎自言自語啊!”

  “但凡高手,可能研究東西比較癡迷,一時進入忘我的境界······你真的不要胡思亂想了!”

  “哎?你這麽一說,好像有些道理,我怎麽想不到?”

  “因為你的重點放到你師娘身上了。”吳奪又道,“好好跟你師父學古玩鑒定!別再瞎琢磨了!”

  “好吧!”趙贇撓了撓頭,“我師父說了,可以跟你多學習,他對你的評價是品學兼,你師父隻有昨天和我接觸過,就算眼力可以通過東西肯定,這‘品’從何而來?他不怕我把你賣了啊?”

  “我師父說了,他不會看錯人的。”

  “你師父連你都看錯了。”

  趙贇有點兒懵圈,“我又怎麽了?”

  “你師父這麽隱秘的事兒,結果你還給我說了。”

  “這不是我也怕我師父出事兒嘛,我認識的人裏,就你在古玩上眼力高,跟別人也沒法說啊!”

  吳奪想了想,“這樣,既然說都說了,你回頭問問你師父,我能不能看看那隻四足方鼎?”

  “啊?”趙贇露出發怵的表情,“你的意思是我偷偷說我師父的秘密,回頭還再告訴他?”

  “嗐!你別說這一出啊,他不是教你鑒定的時候展示過那隻鼎麽?你就說對我提過那隻鼎,我挺有興趣,能不能看看?”

  “這樣啊,這樣的話你自己問不就得了?”

  “我是得自己問啊。問題是,你未經你師父允許就把四足方鼎的事兒告訴我了,你先和他通個氣,不是對你好一點兒嘛。”

  “要不,吳哥你還是別看了,就當我沒說。反正也不是夏朝的鼎,就是唐代的仿製品罷了。”

  吳奪笑了笑,“行。我就是征詢你的意見嘛。你要覺得不合適,我肯定不能勉強。”

  “那你以後還帶我玩兒嘛?”

  “兩碼事兒,不影響。”

  “好,一言為定,擊掌為誓!”趙贇抬起了胖手。

  吳奪和他啪啪啪了三下,“小趙同學,那我先回去了,下次再約逛市場的事兒。”

  “好吧。”

  吳奪和趙贇分別,回到了家裏。

  他點了一支煙,沒抽幾口,就忍不住坐到了電腦前,開始搜索關於九鼎的資料。

  關於“禹鑄九鼎”,確實有一種說法是九隻鼎分出了陰陽,“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

  也就是說,有五隻三足圓鼎為陽,有四隻四足方鼎為陰。

  這個說法,在唐代之前就有,比如晉代的《拾遺記》。

  在李隆基的官仿場子裏,依照這個說法,仿製或者說臆造九鼎,也不奇怪。而且,尺寸既然不大,更多的意味可能是作為模型或者觀賞品。

  可在李隆基之前,武則天重鑄九鼎,卻是奔著國之重器去的。

  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重鑄九鼎乃成。萬歲通天是武周的年號之一;武則天是個年號狂魔,當皇帝才十幾年,就用了十幾個年號。

  這九鼎實在是太大了,據說最大的豫州鼎高一丈八尺,其他八鼎高一丈四尺,九隻鼎一共用了五十六萬斤銅。

  當時從玄武門外運進通天宮,就動用了十幾萬人,還有大象大牛之類的,費了好大的勁,武則天自己還寫了一篇《曳鼎歌》。

  真正的大禹九鼎,想想也顯然不可能這麽大;武則天弄了一套山寨貨,卻是好大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