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秘色瓷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0-18 22:00      字數:2218
  “這也不行。”女攤主應道,“這一件也是收來的,花了錢的。”

  “合著老板娘在你這裏就隻有一口價啊!”吳奪心說不能太急,得緩緩。

  “誰說都是一口價?這些珠子你要一槍打,一萬三千七,我不就隻要你一萬三麽?”

  “好吧。”吳奪這才問道,“我倒是好奇了,一件帶裂的瓷器,也不是什麽大件,你們還會花錢收?”

  “這顏色好啊!而且不是新東西,差不多能到清呢。收都花了八百,你說我能搭給你麽?”

  嗐!

  吳奪一聽,心裏踏實了。我就說嘛,能用來裝琉璃珠子,他們肯定不會當成太好的玩意兒啊!她說才說八百,實際收價估計少說得砍一半去。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想要,還得給你添八百?”

  “你要是七千八買兩串珠子,可以添八百給你。但是如果你想單拿,那可就不行了。”女攤主微微一笑,“我知道你喜歡這個東西。”

  “這都被你看出來了?得,不磨嘰了,給你添八百行了吧?”

  “行,我也痛痛快快的。”女攤主又問:“那碧玉手串還要麽?”

  “買了這麽多東西,還是省點兒錢吧。”寧霜笑著插了一句嘴。

  “對,不買了。”吳奪也說道。

  就在店裏貨款兩清,女攤主手腳挺麻利,幫忙把兩串琉璃珠給串了起來,又找了個盒子將缽式洗給裝了。

  三人離開了店麵,女攤主鎖門後先走一步,回了攤子。

  吳奪看了看時間,這都十一點半了,兩人便決定先去吃飯。

  出了市場,吳奪終於忍不住歎道,“這個大漏兒,真是一波三折啊!”

  “還不是我先看到的!”寧霜接了一句,便又道,“好了,不要在路上討論了,回頭再說。”

  兩人商量了一下,就在附近找了個老銅鍋涮肉的館子。天涼了,吃點兒涮羊肉,熱氣騰騰的。

  “東西先給我研究一下,你這次別帶走了哈。”菜品上齊,服務員走後,寧霜笑道。

  “好。”吳奪點頭,“沒想到一家賣珠子的店裏,能撿到一件秘色瓷!”

  “是啊!隻是,我感覺應該到不了唐,像是北宋時期的。”

  吳奪解釋道,“這是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秘色瓷!釉色有些特殊,和唐代的、北宋的都有不同······”

  所謂秘色瓷,簡單來說,是越窯中的一種精品青瓷,釉色和尋常越窯不同,是作為貢品專供皇家的。

  秘色瓷是唐代出現的,五代時期吳越國有延續,北宋早期也有延續,但再往後,秘色瓷的生產就斷了。

  在以前,關於秘色瓷的爭議是很多的,就連窯口都不確定。因為秘色瓷並沒有隨著越窯的延續而延續,隻存在於一段曆史時期;同時,工藝和配方都是秘而不宣,中斷之後,後續朝代的個別收藏者往往又不願公開。

  所以才叫秘色瓷。

  定性在1987年。

  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十幾件唐代越窯的精品青瓷,秘色瓷的麵紗由此被揭開。

  法門寺地宮的秘色瓷出土之後,關於秘色瓷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五代吳越國錢氏家族墓群、宋太宗元德李後陵、宋代周王趙祐墓······等等考古現場,都發現了秘色瓷。

  唐代瓷器有著名的“南青北白”,南方越窯青瓷,北方邢窯白瓷;其中越窯的秘色瓷,邢窯“盈”字款白瓷,其實就相當於官窯的雛形了,主要是為皇家定製,老百姓無權使用。

  “哎?你這一說,倒真有可能啊!回頭我去看看吳越國的秘色瓷的資料,對比研究一下。”寧霜連連點頭。

  這件五代秘色瓷缽式洗,別看不是站著的大件,而且還有道衝,但保守估計,價值也得百萬以上!

  五百塊······

  吃完了飯,吳奪問道,“待會兒還逛麽?”

  “今天運氣太好了,要不算了?”

  “也行。”吳奪想了想,手裏還拿著好幾件值錢的東西呢。

  兩人便就此回到了寧霜的住處。

  “你歇會兒,我來吧。”吳奪知道寧霜想刷出來豹房銅牌看看,自告奮勇。

  “眼力你沒問題,清理你不在行的。”寧霜笑笑,“我跟攤主要刷子,不過是為了不讓他起疑;其實他的刷子是普通刷子,用不上,我這裏有工具。”

  “好吧,那我跟著學習一下。”

  寧霜拿出了一個小工具箱,先拿出了一管像牙膏的東西,在豹房銅牌上均勻塗抹了一層,而後又泡到了清水中。

  泡的時間不長,也就半個小時左右;寧霜接著便用一把刷毛很細密的小刷子刷洗了一番。

  這一刷,上麵的髒汙居然輕鬆被刷下來了!露出了紫紅色的銅質。

  “這種銅器去汙膏,能軟化髒汙,卻不傷銅質。”寧霜刷洗幹淨之後,又很仔細地擦幹了。

  吳奪不由問道,“這樣是不會是影響包漿?我本來還想隻用清水刷洗呢!”

  “影響微乎其微。待會兒你就知道了。”寧霜說著,隨即又在另一個小碗裏倒上了一種溶液,雖然是透明的,但看起來帶油性,有點兒粘稠。寧霜將豹房銅牌又放到裏麵泡上了。

  “這種溶液主要是保養。”寧霜指了指溶液中正麵朝上的銅牌,“你看,這個是‘豹字伍佰貳拾伍號’!銅質,做工,字體都沒問題!”

  “真是正德皇帝的豹房銅牌!”吳奪歎道,“從編號來看,當時鑄造量不小啊,市麵上居然沒聽說過。”

  “你稍等。”寧霜洗了手,而後來到客廳,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頁,“你看。”

  這是一本《骨董瑣記》,是近代史學家鄧之誠先生的作品。

  吳奪看向寧霜指著的地方:

  “吳騫客藏豹字銅牌,上有穿,兩麵有文,正麵隱起作豹像。橫刻‘豹字陸佰拾號’······此牌傳世當移,與騫客同時藏者,當有數人······”

  “這麽說,至少民國時期就有好幾個人有了!看來,除了國家博物館那塊,很多收藏者可能就是秘而不宣啊!”

  “是啊,就比如這一塊,我們得手了,也不會說啊!”寧霜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