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雲台英主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9-29 22:51      字數:3067
  “你也別叫我何老師了,叫我老何吧,也不用您您的。”何雙友接口道,“一開始咱倆不熟,我對你的眼力也不了解,現在嘛,隨意一點兒就行。”

  “行,老何。”

  “你剛才問行裏有沒有一心向佛的?”何雙友笑了笑,“古玩行是什麽地方?能撿漏絕不吃虧,能忽悠高價絕不讓利;做局的,下套的,高仿贗品滿大街,盜掘黑市禁不絕。你覺得能出一心向佛的人麽?”

  “老何,我覺得你說的情況雖然有,但古玩行裏,肯定也有不一樣的人。”

  “小吳啊,這樣的人肯定有我認同,鳳毛麟角啊;知其黑而守其白,說說容易,做到太難了嗬。”

  吳奪也不由歎了口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問題是,有幾個人能達而有心呢?”何雙友起身,“下班了,走吧。”

  吳奪點點頭,忽又想起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好像是個無窮無盡的循環······

  兩人一起離開了大雅齋,又在古玩城門口分別。

  吳奪最近經曆的事情有些多,緩了幾緩仍有積壓,一時不想打車回家,便沿著人行道走了走。

  古玩城旁邊,也有一些沿街的小店,吳奪走到一家小店門口,看到一個老者手裏拿著個黑塑料袋,一腳門裏,一腳門外,對店內的一個男子說道,“再添點兒,再添點兒。”

  店內的男子像是這家店的老板,有個四十歲左右,方臉寸頭,平眉平眼,長得像個雕像,加上現在冷著個臉,更顯死氣沉沉,他一揮手,“大爺,不就是一方老硯台麽,非端非歙的,就算是明代的,八千也不少了!”

  方臉店主說完,居然直接關了門。

  老者歎了口氣,轉身下了門前台階,正好走到吳奪跟前。

  吳奪抬頭看了看店麵門楣之上的牌匾:文房薈萃。想來是個專門經營文房四寶的店鋪。

  這老者穿著樸素,長相平和,但走到吳奪跟前,重重呼出的氣息帶著苦臭,吳奪下意識的伸手一擋。

  “不好意思啊,小夥子,最近上火,口臭。”老者立即意識到這一點,連忙道歉。

  “老先生,您這是要賣硯台麽?”吳奪也覺得當著人家的麵兒擋嘴有些不好意思,隻是剛才是下意識地反應,並非有心。

  “是啊。”

  “怎麽不到對麵赤霞山古玩市場的店鋪或者古玩城?”

  “這是今天剛決定要賣,出來的晚了,先去了赤霞山,今天不是周末,店鋪都早早關門了。又來古玩城,但是想著也晚了,正好看到這家店是經營文房四寶的,想想就先進去試試。”老者很耐心的解釋了一番。

  他如此耐心,也是隱約覺得吳奪好像有興趣似的。

  吳奪接口,“老先生,我就在古玩城工作,現在下班了。不過,要是東西合適,我個人也可以收。”

  “你真能收?”老者麵色一喜。

  吳奪心想,剛才聽到文房薈萃的方塊臉老板說了“八千”,然後老者又說“再添點兒”,那這件東西,橫豎也貴不到哪裏去。

  “咱們找個地方,我先看看行麽?”

  “行,行!”

  吳奪四下看了看,不遠處有家麵館,店麵挺大一招牌,就叫“老於的麵館”,“老爺子,不如我請您吃個便飯吧,正好也該吃晚飯了。”

  “這怎麽使得?”

  吳奪伸手一指麵館的招牌,“就簡簡單單吃個麵,怎麽著也是一筆生意,我請您吃個飯不很正常嘛!”

  老者還是推辭,吳奪笑了笑,“再說這天兒也有點兒暗了,咱們也不能就在街上看啊!走吧走吧,東西是大事兒,吃碗麵是小事兒。”

  吳奪說罷,便邁開了步子向麵館走去。

  老者猶豫了一下,還是跟上了。

  吳奪選了個角落裏的座位,兩人坐下之後,服務員上前,吳奪想了想,對服務員說道,“我們先談事兒,完了再點,麻煩你先給上兩瓶礦泉水。”

  服務員笑著應聲,很快就拿來兩瓶水。

  “老先生,這樣總行了吧,要是買賣不成,您想走就走,我自己留下吃麵。要是成了,那我收了好東西,請您吃個飯慶祝一下,您總不會推辭了!”

  老者嗬嗬笑了起來,“小夥子,你這麽年輕,辦事兒還真周全。”

  “那我先看東西,您先喝口水。”

  硯台在老者的黑塑料袋裏,還裹了幾層報紙,也沒個盒子什麽的。

  吳奪拆開報紙,拿起硯台。

  硯台呈長方形,長約二十厘米冒頭,寬約十二厘米。

  硯池為圓形。確切具體地說,是一個太極的形狀,硯池裏頭有分隔,而且雕刻出一陰一陽的“魚眼”。

  青石質地,色調很是明快、漂亮,要是誇張一點兒,有種奪千峰、映碧湖的感覺。

  而在挖出的硯池底部,又露出了微藍偏白的條紋,宛若水中漣漪。

  吳奪的精神都不由為之一振,心說那個店主要麽不識貨、要麽心太黑。這硯台看著就很上相啊,而且不是表麵的漂亮,還透著那麽一股子淩然之氣。

  不過,店主說的有一點是對的,這硯台“非端非歙”,不是端硯,不是歙硯。

  這種青石的顏色雖然好看,卻未必是貯墨發墨的良材。

  吳奪也認不出這是什麽石材,看著有點兒像洮河硯,但是顏色又比尋常見到的洮河硯要鮮亮得多,雖有紋理,卻異常細膩。

  硯台兩側,各刻了一列銘文,好像還形成了一副對聯。

  右側刻:天河美石,神工開物,硯生太極,墨分五色。

  左側刻:雲台英主,弘意作硯,歲在甲申,時逢三陽。

  吳奪一看這銘文,口氣好大啊!

  這個“天河美石”,不是“天河石”的意思,是一種美化的說法。天河石又叫亞馬遜石,是微斜長石的藍綠色變種,有點兒像翡翠,對於吳奪這種寶玉石專業的人來說,一望便知不是天河石。

  天河石可以劃歸到寶玉石裏頭,而這硯台的石材雖然漂亮,但隻是“石”。不過,作為硯台,它是有功能的,並不是越貴越好。

  這銘文第一句雖然有些誇張,但也算是一種藝術化表達;口氣最大的,在第二句。

  雲台英主!

  雲台,又叫平台,這是個什麽地方呢,這是紫禁城建極殿居中向後,“高居三躔白玉石欄杆之上與乾清門相對者,雲台門也”!

  現在說建極殿有人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明朝的稱呼,到了清朝,紫禁城的建極殿改名了,改成了保和殿。

  一說保和殿,知道的人就多了,因為這是殿試的地方,出狀元的地方。

  而在明代,在建極殿的雲台,有所謂的“平台召對”,皇帝召見群臣,有問有答。

  所以,“雲台英主”隻可能是一個人,那就是皇帝!

  結合這方硯台的特點,充滿了濃濃的道教氣息,吳奪不消聽,大致也有了個猜測,這位“雲台英主”,很可能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以太子身份榮登大寶,他是以正德皇帝朱厚照堂弟的身份即位的。朱厚照是火字底,朱厚熜是火字旁,一輩兒。

  明代皇帝的名字,除了朱元璋,都是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推下去。比如,朱元璋的兒子永樂皇帝朱棣是木字旁;木生火,太子朱高熾就是火字旁;火生土,“聖孫”朱瞻基就是土字底。以此類推。

  所以,明代皇帝的名字很好記,吳奪也都能一口氣順下來。

  這位嘉靖皇帝朱厚熜,既然不是太子身份即位,那他就不是在京城長大的,他是在湖北長大的藩王之子。

  在朱厚熜十五歲之前,想必他可能覺得進一趟京城都難。因為在明朝,“藩王擅自入京”和“邊將結交近臣”,都是掉腦袋的大罪。

  湖北有個武當山,道教聖地。在湖北長大的朱厚熜,深受的道教影響。嘉靖皇帝一生都信奉道教,大力扶持道教。

  所以,這方雲台英主太極硯,若是真品,就應該是嘉靖禦用之物!

  銘文中的甲申年,若是放到嘉靖皇帝的在位時期,那隻有一個年份對應,1524年。

  嘉靖皇帝在1521年登基,十五歲,1524年,那就是十八歲。

  少年天子,雲台英主,美硯弘意,方方麵麵就順應起來了。

  吳奪一邊看一邊想,忽而有些自得,我還可以嘛!

  實際上,知識性推斷,原本也不算很難;難的,是斷代和明辨工藝。

  而現在,吳奪卻連這硯台的石材都確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