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雪花藍(直接上大碗)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9-29 22:51      字數:4553
  吳奪一聽,“德叔,這是要去看東西麽?”

  胡允德點點頭,“本來我都放棄了,就差最後推掉。但是聽了你撿漏雕母的事兒,我突然又想去看看。”

  “怎麽回事兒呢?”

  “這是金聲振金老爺子介紹的生意,說是他的一個後輩,也是個畫家。他有兩件雪花藍的東西要出手。我讓客戶經理和鑒定師去了,回來都說不看好;後來又讓咱們這裏瓷器眼力最高的鑒定師二次去看,回來也說不值得收。”

  “雪花藍?宣德的?”吳奪接口問道。

  雪花藍,也是藝術化的稱呼,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灑藍釉。

  這種瓷器的上釉方式,不是刷釉,不是淋釉,不是浸釉,而是吹釉。

  拿一根竹管子,蘸上藍釉汁水,然後吹在器物表麵。

  如此一來,釉麵效果就成了厚薄不均,深淺不一,而且肯定有白底子沒被藍釉蓋住,如同雪花飄落,故此得名。

  雪花藍釉,是宣德朝創製的。(“宣德”出場的頻率很高,沒辦法,誰讓這一朝出的好東西多呢。)

  到了康熙朝,雪花藍發揚光大。康熙朝的雪花藍,大多會配合描金,顯得富麗堂皇;但是也為一些玩家所詬病,因為這一描金,就折損了清新脫俗的感覺。

  吳奪這麽問,是因為胡允德在前麵兩次有人去看卻不看好的情況下,又臨時起意。若不是宣德的東西,哪能有如此興致?

  胡允德點點頭,“有一件是宣德的款兒,另一件無款。本來說今晚之前給他回信兒,但我一直在猶豫。”

  “好啊!那走吧!”

  “別急,我先打個電話問問現在過去方便不方便。”

  胡允德打了個電話,東西還在畫室,人也在畫室,現在可以過去。

  說是金聲振的後輩,但金聲振的年紀和資曆都擺在那兒呢,此人也五十多歲了,姓方,本名不知,畫作落款的藝名叫方寸行。

  開車的路上,胡允德簡單介紹了一下。

  方寸行的這兩件灑藍釉瓷器,一件是小罐,一件是大碗。俗話說八寸碗為大,這碗的口徑有27厘米;而小罐的腹徑也不過才二十厘米,委實比碗還小。

  碗無款,小罐有款。但罐款不是落足底,而是肩部留長方白地,橫向楷書:大明宣德年製。

  到了地方,吳奪一看,這位方寸行的畫室,其實是一個門麵房,上下兩層,一層是賣畫的畫廊,二層是畫室和會客室。

  畫室所在的這條街上,門麵房主要是畫廊、書店、筆墨顏料店等。

  方寸行比較胖,不過可能是因為胖的緣故,臉上沒什麽皺紋,而且紅光滿麵的。他留著長發,後頭紮了一下,因為頭發濃密,所以更顯得年輕。

  方寸行在一樓和兩人見麵,胡允德簡單介紹了一下吳奪。寒暄之後,方寸行將他們請進了二樓會客室,會客室裏沒有沙發茶幾,中央放了一張類似畫桌的長桌,上麵擺著煙灰缸和茶具,兩側各有幾把椅子。

  方寸行請兩人落座後,卻也沒斟茶倒水,直接笑道,“胡總,東西不看好就不要來了嘛,不行我就送明年春拍了。”

  “方老師,讓你見笑了,如今的古玩行,人才難找,前頭兩個鑒定師來看過之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隻能再跑第三趟了。”

  方寸行看了看吳奪,“那就是說,這位小吳鑒定師,要比之前來的鑒定師眼力高嘍?”

  “方老師,我是剛入行,跟著胡總來學習的。”吳奪應道。

  方寸行擺擺手,“不要謙虛了,學習的話,前兩次就該來。”

  吳奪笑笑不再接茬,胡允德說道,“方老師,那就勞煩你再把東西拿出來看看吧?”

  方寸行點點頭,卻先掏出煙來派煙,點煙之後又道,“胡總,我也不知道前頭他們給你說了沒有。我這兩件東西,是出去寫生的時候,在外省的一處村中老宅收來的。”

  “說了。”胡允德應道,“來路沒問題,他們還說了,雖然別的拿不準,但斷不是出土之物。”

  “嗯,說清楚最好。”方寸行又道,“東西你收不收沒問題,不過我這人怕麻煩,若是收,就別有拉抽屜的事兒了。”

  拉抽屜,也算是行話,不過不隻古玩行裏用,大體就是找後賬的意思。

  “這個方老師可以放心。”胡允德正色道,“我不是代表我自己,代表的是大雅齋。”

  “還有,這事兒吧,衝著金老的麵子,不然有一有二沒有三四的。所以,這次就算最後一次了。如果這次不收,麻煩胡總也別再介紹別的買家來了,可好?”

  “好!”胡允德微笑點頭。

  “稍等。”方寸行這才摁滅煙頭,起身到了牆角的保險櫃前,從裏頭拿出了兩件瓷器。

  他也沒裝盒,就這麽一手一件拿了出來,穩健利索地放到了長桌上。

  “那我們就上手了。”

  胡允德先拿起了帶款兒的小罐。

  吳奪一看,便就拿起了剩下一隻大碗。

  這隻大碗有些髒,特別是碗裏頭,帶著暗褐色的汙垢,而且感覺已經老結了,貌似刷也刷不掉的樣子。

  胎體厚重,壓手,看碗底露胎的地方,胎略顯粗。

  不過,這碗外側的藍釉色調很好,而且吹釉的水平很高,濃淡分布很有章法;同時,沒有流釉和裂釉的現象。

  最重要的是,這雪花藍釉之下,帶有暗刻的龍紋。一條龍環繞碗的外壁幾乎一周,隱隱約約,別有一番氣韻。

  吳奪倒是有點兒雪花藍的知識儲備。宣德時期的雪花藍,應該是生胚刻花、生胚吹釉,所以胎體一般都很厚重,因為胎如果太薄,很容易燒爆了。

  這雪花藍和青花,雖然都是采用鈷料,但雪花藍是表麵藍釉。青花則是釉下藍,鈷料繪製之後還要罩上一層透明釉。所以宣德朝的青花器,自然要比雪花藍的胎體相對輕薄。

  而後來康熙時期的灑藍釉,胎體也相對輕薄,是因為康熙雪花藍胎土已經不再是宣德瓷器所用的麻倉土,而是品質更高更純的高嶺土,所以不怕燒爆。

  從這隻大碗的工藝來看,吳奪認為應該能到宣德;而從暗刻龍紋的特點觀察,還應該是宣德官窯!

  隻不過,這隻碗沒有落官窯款。不落款的官窯也不算什麽稀奇事兒,特別是明代的永宣時期,因為剛開始有官窯落年號款的情況,不落款的官窯且有不少呢。

  吳奪現在看東西,都是先看後聽。這樣能最有效的對比提升眼力。

  吳奪剛聽明白了,胡允德也放下了那隻小罐,輕輕放到了桌上。

  於是,吳奪也將大碗放到了桌上,“胡總,您來。”

  胡允德點點頭,順手指了指小罐,便又拿起了大碗,而吳奪則自然地拿起了小罐。

  方寸行一直也沒說話,抽著煙看著他倆。

  吳奪拿起小罐,一上手就感覺分量偏輕,翻底一看,果然,胎體不如大碗厚重。

  這修足方式,倒是宣德官窯的修足方式;胎土,也像是麻倉土。

  隻是這一隻小罐的灑藍釉,色調雖然不差,但是吹釉的水平略遜,“雪花”大小不一沒毛病,但這種大小不一並沒有帶來那種錯落的美感。

  落款的字體,倒是標準的宣德官窯字體,看不出什麽端倪。

  這小罐有問題······

  吳奪也不能進一步看透了,便就此聽了聽。

  吳奪放下小罐的時候,胡允德還拿著大碗在看,吳奪便衝方寸行笑了笑,也點了一支煙等著。

  一直煙抽完,胡允德方才看完。

  他麵露猶疑之色,仿佛對兩件東西都不是很滿意。

  方寸行嗬嗬一笑,“我早就說了嘛胡總,不滿意就不收。說實話,即便收不了,就衝你們大雅齋這種嚴謹的態度,以後若是有什麽好東西,我還會考慮你們的。”

  胡允德微皺的眉頭忽而舒展開來,對吳奪說道,“小吳,這是你正式入職之後第一次出‘外勤’,你來拿主意如何?”

  若不是前頭已經讓兩撥人來看了東西,今天方寸行又把話說死了,兩人是可以先行告辭探討一番再定奪的。

  但是現在不行了,不現場拿主意,這買賣就黃了。

  看得出來,胡允德同樣不看好小罐;對大碗呢,也不算看好,但卻不能一下子否了,隻是猶疑。因為他看小罐的時間短,看大碗的時間長,看完之後的表情也不一樣。

  關鍵時刻不能扭捏,吳奪直接問向方寸行,“方老師,這兩件東西,我們隻收一件行麽?”

  方寸行稍稍一怔,“行啊。”

  頓了頓接著又道,“不過,價錢方麵,那可就不一樣了。”

  “請您說說。”

  “如果兩件一起,那就五百萬,如果隻收大碗,三百萬。”

  “方老師,不是我想講價啊,這差得有點兒多。”吳奪應道,“您看,我們不就是圖便宜才要一隻不帶款兒的碗麽?要我說,兩件五百萬的話,隻收小罐可以比均價高;要是隻收大碗,至多兩百萬就可以了吧?”

  “小吳啊,你這算法是沒錯兒。但是,具體價格我是這樣的,兩件一起五百萬,單收大碗三百萬,單收小罐是四百萬!”

  吳奪差點兒沒被噎著。好家夥,兩件一起收你給便宜兩百萬,這是多想一了百了啊?好歹也是個畫家,藝術品它又不怕壞,還能升值······

  “方老師,你看胡總也說了,我是第一天入職,他又放權給我,再讓一讓吧。”

  “藝術品哪能這麽講價?”方寸行這時候倒是強調藝術品了,“不行就算了吧。”

  說完,他看了看胡允德。

  胡允德卻看了看吳奪,“真——想收?”

  吳奪自然能聽明白這拖音的意思,“肯定是真的啊。”

  “要不我們還是下次再合作吧。”方寸行仿佛已經不耐煩了了,站起身來,手微微抬起。

  “好!”胡允德一槌定音,“三百萬就三百萬吧!這都麻煩了三次方老師了,方老師器無二價,那麽我們就照著這個收了。”

  方寸行笑了笑,“胡總,這確定是你的意思?前頭我已經說了······”

  “放心吧,沒有拉抽屜的事兒,我們都有合同呢,方老師你先看看。”胡允德說著,從包裏拿出了一份製式合同,又拿出了卡尺台秤等小工具。

  忙乎一番之後,貨款兩清。

  方寸行似乎也挺滿意,因為簽合同的時候,他順嘴說,正好兩件一起上拍也麻煩,分頭出也不錯。

  兩人就此告辭。

  開車上路之後,胡允德直接問道,“你能確定是宣德?”

  “宣德官窯!”吳奪語聲鏗鏘。

  “釉質和工藝沒問題,可是胎體偏粗,暗刻龍紋也有點兒走形。”

  “胎體厚重是為了防止燒爆,燒成後偏粗沒辦法;龍紋不是走形,是因為生胚刻花,燒成後略有變化,同時,因為胎和釉膨脹係數不一致,也會加重走形的感覺。沒有流釉裂釉,吹釉工藝一流,整個碗形流暢大氣,斷然是宣德官窯無疑!”

  吳奪說完之後,驀地發現,自己的水平好像變高了!

  雖然也倚仗了聽到的內容,但卻已經和自己的所見所想結合得非常之好!

  胡允德頻頻點頭,“厲害啊小吳。如此確定的話,三百萬,還是個漏兒了!”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曾經有一隻宣德雪花藍大碗,拍出了三百多萬的價兒。

  這是將近四十年前!

  當然,那一隻大碗,從民國到現在傳承有序,曆經名人之手,而且還帶著大明宣德年製的款兒,是任何同類雪花藍大碗不能比擬的。

  但是,還有別的參照。還有一隻不帶官窯款的宣德雪花藍大碗,在十幾年前,拍出了四百多萬的高價。

  方寸行的這隻大碗,如今再怎麽保守估計,那也得是五百萬以上的價格。

  三百萬,肯定能算是漏兒。

  隻不過,這樣的漏兒不好撿。首先因為沒款兒;其次這樣的東西少見,真懂的人不多;再者,它不是一本萬利的漏兒,是本大利大的漏兒,需要財力和眼力的雙重加持。

  “德叔過獎了。”吳奪接口,“不過,我能確定沒問題。”

  “首戰告捷!不錯,不錯!”胡允德又是連連稱讚。

  吳奪想了想,“德叔,這樣的東西,其實大雅齋也不妨找個大拍行參加明年的春拍,一來大拍容易起價兒,二來也是對大雅齋的一次宣傳。”

  “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回頭再讓章老看看,請示一下!”胡允德哈哈大笑,“萬一,這大碗和那小罐上了同一場拍賣,那可就有意思了。”

  “德叔,那件小罐,您怎麽看?”吳奪就此接過話茬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