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烏金釉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8-31 16:14      字數:2257
  “是一個黑釉香爐,年份不知。”葛亮立即應聲說道。

  “不知?”羅宇澤一愣,“大概也不知道麽?燒黑釉的朝代和窯口並不多。”

  羅宇澤這一點算是說對了一半。

  黑釉並不是燒得不多,而是作為主動追求的效果,出現得並不多。

  所以價值高的就很少。

  黑釉出現,並不是人為追求的結果,而是工藝出問題了,沒控製好,含鐵多了,直接給燒黑了。

  早期瓷器技術不夠精良,黑釉或者類黑釉的瓷器是很多的,但也是主要作為日用器。

  實際上,拿著一個黑碗吃飯,並不舒服。有人可能說,不對啊,我去日韓料理店,經常看到黑色的餐具,我還用黑碗吃過炸醬麵呢!

  吃一次兩次可能覺得無所謂,但是如果一年到頭都捧著個黑碗,那就很壓抑了。

  所以,這種情況,一直在被嚐試改變。宋代的時候,黑釉就很少了;定窯和耀州窯出現過黑釉,但是在整個窯口所出瓷器中占比非常小。

  後來技術提高,整個明朝,都沒有生產過黑釉的瓷器。

  到了清代,康熙朝出現“懷舊”風,嚐試過黑釉,但也不多;雍正乾隆更少。晚清又多了起來,但也隻是高仿以前的黑釉。

  “大概也不知道,我也沒見,隻知道沒款兒。”葛亮回答。

  “黑釉香爐······”吳奪沉吟。

  “噢,這個香爐是為了對應五行方位,北邊的供台,需要黑釉香爐。”

  “你自己用?這五種釉色湊齊也很難啊!”吳奪不由問道。

  “對,自己用,我的店正在裝修,開張的時候別忘了捧場啊。”葛亮解釋,“不用湊齊五色,隻需要一個。因為店門朝南,店裏隻有北牆邊一個供台。”

  羅宇澤笑道,“你這麽講究啊?要是買不到黑釉老香爐怎麽辦?”

  “買不到老的就買新的唄,大不了定做一個。”葛亮也笑,“這東西的確很難碰,所以得到這個線索之後,我也沒細問,就先約好了。”

  “先約好了你不先去,卻跑這兒來買剛卯?”

  “貨主是個開飯店的,中午一般要忙到三點,所以就約了三點半。我是兩頭都安排妥了。”

  “牛逼!”羅宇澤翹起大拇指,“那走吧。”

  葛亮是打車來的,上了羅宇澤的車。

  這是位於一條小街上的飯館,門臉不大,掛著個“回味香”的牌子。

  他們三個到的時候,“回味香”門前一側,有個三十來歲的長發男子居然就坐在折疊椅上,正在彈吉他。

  而且邊彈邊唱

  你總是吐槽一道菜的價錢

  卻不知我的食材是多麽精挑細選

  也不知我洗菜洗了多少遍

  幹不幹淨你嚐不出不同口感

  吃的那些殘留超標物卻已將你的身體改變

  我告訴你這麽多

  如果你還是不喜歡

  那麽我隻能說請便

  我也不知道能留下多少回頭客

  我隻知道我的眼裏並不是隻有錢

  ······

  三人一時被吸引了,不由在一旁聽了一會兒,而這個長發男突然被圍觀,仿佛還發揮得更好了。

  “嘿!這是詞曲唱三位一體啊!”一曲終了,羅宇澤不由鼓掌。

  “三位是來吃飯的?這個點兒可有些晚啊!”

  “不是,我是約好了來看東西的,我姓葛,秦老板在麽?”

  “噢!你是葛先生啊,我姓秦。”長發男伸出手來。

  “秦老板好雅興啊!”

  “剛忙完,自娛自樂歇會兒。進來說吧。”

  三人進入飯館,在一張桌子邊坐下,秦老板招呼一個服務員拿了三瓶礦泉水過來,“請喝水。”

  “秦老板你又會彈吉他又會譜曲,這是專業學過麽?”吳奪隨口問了一句。

  “業餘愛好而已。”秦老板站在桌邊笑了笑,“你們稍等,我去樓上拿東西。”

  這個小飯館是在一棟居民樓的一樓門頭房。看來,這位秦老板就住在樓上。

  秦老板拿回來一個錦盒,放到桌上後,也坐下了,衝葛亮做了個請的手勢,“我聽說古玩行有請人掌眼一說,葛先生你這是請了兩位掌眼啊?”

  “他們是我的朋友,也都喜歡古玩,正好一起來看看。”葛亮應了一聲,打開了錦盒,拿出了香爐。

  這個香爐不算很大,口徑大約二十厘米,高度在十五厘米左右,三足,雙耳,造型簡約大氣,沒有什麽紋飾。

  香爐的外壁的黑釉潤澤老氣,爐底施白釉,無款,隻有一個青花雙圈。

  葛亮拿著看的時候,吳奪和羅宇澤也一直在盯著看。

  看到最後,兩人不由對視一眼,同時出現了一個口形康熙!

  這是一件大開門的康熙官窯烏金釉三足爐。

  康熙朝重新開始燒製黑釉的時候,因為黑釉不好聽,所以改叫烏金釉。

  華夏人自古以來都是藝術化命名的高手。烏金釉比黑釉確實好聽多了。還有一種醬釉,自是不如烏金釉黑,被叫做紫金釉。

  葛亮似乎也沒想到,居然是一件如此開門的康熙官窯,表情微露驚喜。

  康熙官窯,不落年號款的情況是很多的。

  特別是康熙早期,大部分官窯都不落年號款。因為這一時期時局不穩,民間動蕩,從皇帝到朝中大臣,都認為得“小心”。瓷器是易碎品,萬一不小心打碎了,而且正好把“大清康熙年製”這幾個字給打碎了,很不吉利。

  到了康熙中期以後,不落款的情況就少多了。

  不落款,有的就直接是光溜溜的素底;有的,則是加一個青花雙圈,無款無字。

  大開門的東西,鑒定難度並不是很高,而且三人眼神交流之後,已然明白看法一致。

  不過在這個期間,吳奪依然拿起上了個“保險”。

  沒問題,就是康熙官窯。

  “秦老板,這東西我先請個價兒吧?”葛亮開口了。

  “你不問問我這東西怎麽來的麽?”秦老板卻笑了笑,“我聽說古玩行有個規矩是不問來路。不過時代不同了,誰也想安生點兒。”

  “我明白你的意思。”葛亮也笑了笑,“你是怕麻煩,想著賣了就了了,怕我找後賬是吧?你放心,我看好的東西,不會找後賬。至於來路,你能說當然最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