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舞馬銜杯,兩孔玉刀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8-17 10:02      字數:2253
  “自家釀的果酒,趕集賣貨累,提提神。”大嬸臉色微紅應了一句,“你想多少錢買這個壺?”

  “您的東西,不得您說啊?”

  “我合計合計。”大嬸想了想,“這銀子就值一些錢,做得也挺好的。雖然舊了點兒······對了,這是古董啊,越舊越值錢,怎麽也能到清朝吧?”

  “要不您合計著,拿過來我先仔細看看?”吳奪笑著說。

  “行。”大嬸把銀壺遞了過來。

  吳大誌就站在一旁,歪著頭看吳奪談這筆“突發”買賣。

  上手細看之後,吳奪眼力再不濟,也能看出銀壺上的馬,是唐馬的造型。

  而且這是躍然起舞的馬,馬頸上還係著花結彩帶,馬口中還銜著一隻酒杯。

  舞馬銜杯!

  這是有典故的。

  “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棹尾醉如泥。”

  唐玄宗執政後期,愈發驕奢淫逸,縱情聲色犬馬。他曾經專門馴養數百匹舞馬,每年他過生日的時候,就會在宮中舉辦盛宴,其中有個重要節目,就是舞馬銜杯。

  在《傾杯樂》的曲子節拍中,舞馬會在高高的床板上旋轉跳動,還有訓練有素的“馬戲團員”配合,還有技藝精湛的樂工為舞馬伴奏。

  這個節目的,就是頭馬銜起滿酒的杯子,趨前為唐玄宗祝壽。

  這種盛大的舞馬生日party,在天寶十四年戛然而止。

  因為安史之亂爆發了。

  唐玄宗被迫逃離長安,而這些舞馬,落到了安祿山手中。確切地說,是被收在安祿山手下的大將田承嗣軍中。

  有一天,田承嗣軍中舉辦宴席,喝酒吃肉也得來點兒音樂歌舞啥的;結果一聽到音樂節拍,這些舞馬就自然而然地跟著跳了起來。

  這要是參加過唐玄宗生日party的人見了,肯定不足為奇,但是這幫子士兵可沒見過,而且給嚇著了。

  妖孽!

  於是乎,田承嗣就命令士兵將這些舞馬活活打死了。

  舞馬銜杯這個節目,此後也沒再辦過。但是,舞馬銜杯這個典故,卻流傳了下來。

  這隻舞馬銜杯銀壺,有過類似的文物出現,正是唐代的,如今在博物館裏。

  不過,博物館裏那一件,是鎏金的,舞馬鎏金,紋飾鎏金,而且提梁和壺蓋的工藝也更複雜,壺蓋是錘揲成覆蓮瓣的樣子。

  但不管怎麽說,這一隻銀壺,如果也是唐代的,那必定價值不菲!

  吳奪看清楚之後,肯定是要聽一聽的。

  等聽明白了,大嬸也報出價兒來了,“小夥兒,你真想要的話,就給一萬塊錢吧!”

  “咳咳!”正在一邊抽煙的吳大誌差點兒被一口煙給嗆著。

  不在於這東西實際值多少錢,而在於這大嬸還真行,自己沒事兒帶大集上過癮的酒壺,張口她就能叫上萬的價兒。

  “我是真想要,但您這個也太貴了。”吳奪就此起了身。

  他不是欲擒故縱,是真不能這個價兒買。

  因為這件舞馬銜杯銀壺,不是唐代的東西!而是清中期的,製作時間勉強能摸著乾隆的尾巴。而且還不是官仿,清中期清宮造辦處也沒仿過這玩意兒,是民間作坊出的東西。

  買是可以買,因為東西有點兒意思,而且好歹也算古人仿古人,年份也不算太淺。

  可是,這價兒不行。

  因為隻能用清中期民間的老銀器來衡量價格,所以這隻銀壺,一萬收確實不劃算。關鍵短期內也沒啥升值空間。

  “你要覺得貴就算了,家裏傳下來的老物件,便宜了我也不想賣。”這大嬸嘴上還不帶讓的。

  吳大誌笑著對吳奪說,“忙乎了半天,現在可以走了吧?”

  “走吧。”吳奪心說:老財主可能早就看明白了,這又是在故意磨我。

  也不用和大嬸磨嘰了,就算能降價,估計也降不了多少。

  而且,吳奪說走,大嬸也沒喊住他。

  但是,賣菜墩的攤主卻說話了,“等等,你們喜歡老東西啊?”

  “也不能光看老不老,得有點兒意思啊。”剛被挫了一下,吳奪有點兒提不起興趣。

  “你看我這個行麽?”攤主從一堆菜墩子底下,拿出了一塊玉片子。

  吳奪定睛一看,這塊玉片子長約十一二厘米,寬約四五厘米,還帶著兩個圓孔,一邊厚一邊薄。

  像是個玉刀的形狀。

  不過,這玉料,實在不咋地。

  鑒定玉料,可是吳奪的專長;這玉料呈墨綠色,質地不怎麽潤,像是地方玉種,仔細再看便大致能確定是蛇紋石類的玉料。

  不說別的,玉料就先落了下乘。

  而且,這玉刀上還有一些灰白沁和已經硬化的泥殼,好像剛出土不久的樣子。

  “這玉片子是前天家裏打井挖出來的,運氣不錯沒挖斷。今天趕集賣貨,我就手拿來,刮蹭菜墩子麵兒上的毛刺。別說,比刮刀好用,刮得平滑,不留印子。”吳奪看的時候,攤主在一邊絮叨了幾句。

  這東西瞅著年份夠老,甚至可能到商代。

  但還是那句話,古玩這東西,要判斷價值,不是光有“古”就行的。這件玉刀,文物價值或許很高,但玉料一般、品相不佳、尺寸偏小、造型普通,吳奪實在提不起什麽勁頭。

  “我看看。”此時,吳大誌卻開了口,伸了手。

  攤主將玉刀遞給吳大誌,吳大誌看得仔細,甚至還對光不停調整角度觀察。

  “你想賣什麽價兒?”看完之後,吳大誌一邊問攤主,一邊將玉刀遞給吳奪,以眼神示意他再看看。

  吳奪接過來,幹脆直接貼上手指聽了聽。

  結果,這玩意兒的年份遠超他的想象,居然是四千多年前的東西!

  這一杆子打到新石器時代去了!

  龍山文化的兩孔玉刀!

  好吧,雖然聽著很振奮人心,但這一件的市場行情,也就是兩三萬。

  而且,這賣菜墩子的攤主,報價居然跟著大嬸學,“給一萬行吧?”

  雖說這東西能估價,但卻並不好找買主,倒手得費點兒工夫。更關鍵的是,他這是挖出來的東西,一看就是生坑,再倒手還擔著風險。

  要是讓吳奪還價,要麽反手一個兩百,要麽讓他好好說。

  但吳大誌卻像在琢磨什麽,並沒有立即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