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隆基的場子(求收藏)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8-10 16:14      字數:2197
  這青銅簋,居然是唐代的!

  確切地說,是唐代高仿西周的青銅簋。

  不是一般的高仿,是官仿,出自皇帝專門開辟的官仿場子。

  在曆史上,喜歡青銅器並指定要求官仿的,有三個皇帝最典型。

  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宣宗朱瞻基。前麵兩個皇帝都換過年號,朱瞻基隻有一個宣德。

  這裏頭,李隆基最具代表性。開元年間,李隆基在蘇西南的句容專門設置官仿場子,集中來幹高仿上三代青銅器的活兒。

  這場子開了之後,不僅李隆基在世時有,一時之間它還停不下來了,一直延續了兩百多年。

  而終結點,是在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毒酒的那一年。

  至於宋徽宗趙佶,因為主業是藝術家,副業才是皇帝,所以書畫和文玩是他的強項。

  趙佶也是青銅器收藏大家。著名的《宣和博古圖》,記錄的就是皇家收藏並陳列在宣和殿的上三代青銅器,數目高達八百多件。

  《宣和博古圖》裏的青銅器,全部被仿製過,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還不止被搞了一遍。

  清末民國時期,上三代青銅器是真正的“炙手可熱”,生坑熟坑都供不應求。而就在琉璃廠,曾經出現過不少熟坑上三代青銅器,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宣和官仿。

  到了明代,又一個有藝術追求的皇帝登場——宣德皇帝朱瞻基。永樂皇帝朱棣的“好聖孫”,配合開創了“永宣之治”;而他的藝術造詣,同樣很高。

  看看宣德官窯和宣德爐,也能窺豹一斑。

  朱瞻基也喜歡上三代青銅器,宣德時期官仿上三代青銅器,很有水準。

  說仿古,好像少不了乾隆,但是乾隆朝高仿的上三代青銅器,跟李隆基、趙佶、朱瞻基這三個皇帝時期的官仿水準比起來,質量做工明顯相形見絀。

  吳奪了解到這是開元時期的官仿之後,了解到是李隆基場子裏出的東西之後,也就明白了,為什麽鏽色這麽自然。

  這件青銅簋,雖然不是上三代的,但依然是生坑,隻不過出自“唐坑”。

  不過,根據吳奪的知識儲備,還知道一點,那就是李隆基時期官仿青銅器,那是純粹的仿古,不是為了迷惑人忽悠錢。所以,官仿青銅器上,一般會刻上監官的花押。

  但是吳奪沒看到。

  很奇怪。

  那就再找找。

  外壁是不太可能有的。腹部是獸麵紋或者說饕餮紋,有紋飾的地方不會亂刻;高圈足上環繞一圈勾雲紋,也不可能;兩耳更不可能。

  最可能的是底部和腹壁。但是,底部已經仿古鑄上了“父丁”兩字銘文,應該不會再刻上花押破壞整體美感。

  腹壁才是重點。

  就在吳奪繼續仔細看的時候,常鬆已經開口問價了。

  畢竟是生坑貨,得縮短整體時間,一個看一個問,兩不誤。

  老頭兒接過常鬆遞來的一支煙,吧嗒了兩口才說,“我呢,今天是就帶了這一件試試水,舊貨市場畢竟偏,不如赤霞山;但是赤霞山呢,人多眼雜,這樣的東西我也不敢輕易帶過去。今兒咱老少爺們有緣,我給你個最低一口價。”

  “我聽著呢!”常鬆吐出一口煙圈。

  “一百個!不講價。不行的話,看的時間也不短了,趕緊合上吧。”

  同樣是西周的青銅簋,價格之間的差別卻很大。就這一件來說,體量小,紋飾屬於常見品類,綠鏽也不怎麽美。最好的一點,就是有銘文。

  判斷上三代青銅器的價值,銘文是很重要的。戰國之前的銘文多是鑄造,戰國之後刻銘多了起來。

  一般來說,青銅器的銘文字數越多越好,內容越少見越好。比如堪稱國寶的毛公鼎,將近五百字的銘文。

  但也不盡然,比如後母戊鼎,僅三字銘文,一樣是國寶。因為它重要,是商王祭母的,祭祀對象又是上任商王武丁的老婆;再就是體量特別大。

  而這件“父丁簋”,綜合條件並不怎麽樣,兩字銘文不多,也沒啥特殊的,所以正常來說,也就是一百多萬的樣子。

  但是你悄悄出手生坑貨,不能按照僅僅略低的行情來,不然誰買你的啊?從正規大拍上找豈不是更踏實更靠譜?又不是加太多。

  而且,就這麽個舊貨市場裏的攤子,你能塞行李箱裏帶過來,張口一百萬也很違和。

  雖然常鬆本來就是抱著隻看不買的想法的。

  “太高了!”常鬆搖頭。

  “這樣,你讓你朋友先別看了,咱們放起來談價。”這時候有人路過攤子,老頭兒不由說道。

  也正在此時,吳奪在這件“父丁簋”的腹壁一處弧形偏上的位置,發現了有一小塊綠鏽和周圍微微有些不同!

  順勢用指甲劃了劃,感覺這一小塊綠鏽比周圍的也要鬆散一些。

  吳奪明白了!

  “看完了麽?”常鬆扭頭,“攤主讓放起來談價。”

  “好!”吳奪點點頭,就此撤手。

  兩人又繞到了攤子前蹲下,老頭兒順手給“父丁簋”套了個黑塑料袋,又合上關好了箱子。

  “一百個?”吳奪看了看老頭兒。

  “你們買不買得起都是這個價兒,最多讓出個九九歸一。”老頭兒正色道,“東西不好找。這地方,我來過三周了,今天要是還沒大買賣,我就幹脆不來了,去趟別的路子。”

  吳奪已然看明白了,所以笑了笑。常鬆沒看明白,也笑了笑。

  不過,吳奪聽了老頭兒說“買不買得起”,還是有些不太爽利,“老爺子啊,這東西要是西周的真品,你說的價兒是值的。”

  老頭兒一聽,眉頭微微一挑,“怪不得他非要和你一起看,合著你來掌眼啊。小夥子,買不買兩說,聽你這意思,到不了代了?”

  “既然不買,我哪能亂說到得了到不了代呢?不過老爺子,咱們可以談談行情,就這樣的青銅簋,如果是唐代仿西周的貨,那價值,可就低多了。”

  老頭兒眼神驟然一變,旋即又笑起來,拱拱手,“是我眼拙,失敬失敬!小哥既然不買,那就煩請抬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