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對照實驗
作者:康泓      更新:2020-10-20 17:17      字數:2564
  芯片的事兒郭一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建議安城暫時什麽都不要做。

  這個時候貿然進去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更何況,郭一是確定會做這件事情的。

  “安叔,芯片這個問題是肯定要解決的。我這邊也有一些想法,但現在想法還不成熟。”

  郭一接著說道:“安叔要不等我這邊一起,共同來做這件事兒吧。”

  “那是再好不過了!”

  安城對此當然是求之不得,他感覺得到:郭一這孩子雖然還小,大學還都沒畢業,但絕對是一個靠譜的人。

  這一階段的實驗安城感受很深切,直到現在,郭一口中還一直說著要謹慎樂觀。

  事實上,這實驗理論上已經可以宣布成功了。

  當然,安城對此也有認知:理論是理論,應用是應用。

  理論成功了,距離應用還有多遠?

  這一點誰也說不清楚。

  少則一兩年,多的一個世紀難以應用也不是什麽稀罕事兒。

  “安叔,方形還是三角?”

  一個月後,實驗室裏安城容光煥發,輔助神經係統的實驗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通過同樣的方式,郭一采集了兩組全新的圖形視覺信號。

  一組是由亮光點組成的四邊形圖案,另一組是光點組成的三角形圖案。

  整整一個月,郭一才把這兩組視覺信號梳理並通過設備模擬出合適的生物信號來。

  今天,就是驗證這個實驗最終結果的時候。

  如果今天的實驗成功,後續更多的對照實驗將會繼續安排進行。

  比如,視力障礙人士全盲組、半盲組、近視組、遠視組、少年、中青年、老年組的對照實驗都要進行。

  這些實驗不僅僅是為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還需要為郭一後續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現在,安城有視覺,他看到了一個光點圍成的四邊形。

  郭一把這些信號仿造下來,利用輔助神經係統傳遞給大腦中樞,讓他再次“看到”這個四邊形。

  但,現在想讓他看到一個“圓”怎麽辦?

  再去采集一遍他看到“圓形”之後產生的視覺信號,然後仿造下來?

  是可以這樣做,安城有視覺,可以做得到。

  但盲人怎麽辦?他們沒有視覺,更不可能產生視覺信號,更不用說仿造了。

  而這,才郭一最終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其中最大的難題。

  輔助神經係統傳輸擬真生物信號理論是行的通的,但信號源從哪兒來?

  仿不了,那就隻能自己造!

  那就必須從海量的視覺數據中分析,分析出其中的方向,總結出其中的規律。

  每個人都不一樣,那就在這種不同中尋找共性,在共性中區別個性。

  說來簡單,四個就可以概括:“總結共性,精準調試。”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

  僅僅是安城一個人,而且隻是一個簡單圖形的信號,郭一半個月才把他仿造出來。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需要海量的人、海量不同的場景來做這件事的話,涼有多大?

  作為基礎研究數據來總結其中的規律、探尋其中的個性化差異的話,其中的難度又有多大?

  別說總結規律、尋找共性與差異了,按照現在的方式,光是這些數據信號的獲取,郭一這一輩子可能都搞不完。

  科學研究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研究一輩子甚至好幾代人都沒能研究出成果來。

  現在也並不是關心這些問題的時候,車到山前必有路,說不定到時候有一個新的發現,這原本複雜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呢。

  郭一有時候也會這麽想。

  ……

  “安叔,方形還是三角?”新的生物擬真信號傳出,郭一繼續著他的詢問。

  “沒有看到。”安城回答,郭一點了點頭,林欣坐著記錄。

  “方形還是三角?”

  “三角。”

  ……

  一天的實驗,郭一都已經疲憊的不行了,更不用說一直提著神兒的安城了。

  但,實驗依然沒有停下。

  極限情況下的狀況也是實驗的一部分。

  郭一想看看,安城在疲憊狀態下的輔助神經係統傳輸的效果,會不會有偏差,會不會有衰減。

  偏差和衰減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也會有精神恍惚的時候,疲憊的時候尤甚,這是正常的現象。

  ……

  “安叔,今天就到這,明後天休息,三天後繼續。”

  連續的實驗郭一倒是沒什麽,隻要不過分用腦,他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安城不行,實驗過程他必須精力集中,這是一種極大的負擔,需要休息兩天調整一下。

  “好!”安城雖然有些疲憊,但興奮的神情溢於言表,蓋都蓋不住的那種。

  ……

  “郭一,這實驗算是成功了嗎?”

  都吃過飯了,倆人又跑去燒烤攤一起去吃燒烤了,這大晚上的。

  自從上次發生了一些意外之後,兩個人都沒再提及,好像那件事不存,什麽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過,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林欣約郭一出來,終於不用再找什麽做東西什麽吃飯的借口了。

  “理論是成功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真要應用,早著呢。”

  郭一一邊大口的吃著烤肉,一邊解釋道:“按照現在的模式是無法進行後續工作的。

  真要總結出規律,挖掘出每個人的差異,並尋找出一些差異的特性進行信號個性化定製的話,少說也需要數萬人,每個人無數次的實驗。

  這個過程,按照我先前的手段,一百年也搞不定。”

  “啊,一百年?”

  安然知道後續流程非常複雜,但卻沒想到這麽複雜,一百年,這……

  “我隻是說按照現在的情況,”郭一道:

  “科學研究,就是不斷超越,不斷的進步的過程。

  說不定哪一天,一個新的發現,就能一下子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真希望這一天快些到來……”林欣眼裏滿懷憧憬,他相信郭一,這個神奇的人男人。

  “我們現在至少證明了這種方式的可行性,證明了輔助神經係統真的存在,並真的能傳輸各種外界信號。”

  郭一接著說道:“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進展了。”

  “這情況安叔也很清楚,先前就跟他說過,即便理論上輔助神經係統傳輸視覺信號是可行的,那應用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

  郭一接著說道:“樂觀估計也需要好幾年。”

  林欣了然的點了點頭,她也知道,郭一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驗證理論上的可行性。

  而這一目標,現在已經是完成了。

  這本書上周斷推了,我都沒敢吭聲。(淚奔的表情)

  去找老大,老大答應再給推一次試試。

  本周日,新科學時代科幻頻道-頻道強推推薦,希望書友們要給力啊,冒泡,投票,追讀,可千萬不要忘了啊!

  我也會努力更好文,要再斷推,就無言再見江東父老了啊!

  今天還有一章,會晚一些。

  這幾天好像沒什麽人的感覺,求收藏,求票啊!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