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郭一的誘惑
作者:康泓      更新:2020-10-20 17:17      字數:2345
  “可是,我是……”

  “劉哥,你先聽我說。”

  郭一打斷一臉懵逼想要解釋什麽的劉博,接著說道:

  “我知道劉哥的研究方向是智能算法與新型運算邏輯模型,你完全可以把智能算法模型的理論用到全新種類的芯片設計當中去啊。”

  “全新種類的芯片?”劉博有些懵。

  “對啊,你看現在,什麽cu、gu、nu、au、bu、du、fu、wu、zu等等一大堆的玩意兒。這些東西都可以稱為傳統處理單元。”

  看劉博貌似很感興趣的樣子,郭一接著說道:

  “我們完全可以以全新的智慧,開創一種具有綜合處理單元、個性處理單元、同時具有智能處理單元的全新處理架構。劉哥的新型運算邏輯模型的開創性理論正好可以在這裏派上用場。”

  “可是,我這研究還沒有什麽成果啊,更別說什麽開創性理論了。”

  劉博聽得很激動,郭一的描繪非常誘人:開創一種全新理論、全新處理架構,那可是名垂青史的成就。

  但是,自己幾斤幾兩他還是知道的。現在自己的研究還在卡殼呢,這些東西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

  “我們可以一起研究啊,相信劉哥一定能很快出成果的。”郭一看的出來,劉博已經很動心了,隻需要自己再適時地加一把火:

  “依我看,你這研究是進入了瓶頸了。是不是不管怎麽嚐試都沒有任何進展、不管怎麽改變都毫無寸進呢?”

  “是啊,就是這樣。難道學弟有什麽好的想法?”對於郭一,劉博現在是無法小視的,他期待的問道。

  郭一簡直無語,我連你的研究都沒見過,怎麽可能有什麽想法。

  如果能見到並推演一番說不定還行,不過現在顯然不行,這個時候倆人還算不上太熟,公開發表的論文也就算了,沒有公開的研究還不適合過度打探。

  “其實啊,有時候越是琢磨一件事情越是難以琢磨出成果,尤其是在瓶頸的時候。這個時候,換換腦子說不定一下子就茅塞頓開了呢,你說是不是?”

  郭一循循善誘:“要不,劉哥嚐試學習了解一些芯片設計的知識?反正基礎咱都有,什麽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咱都學過,不能浪費不是。”

  劉博被郭一說的越來越動心,開不開創全新的運算處理單元架構不要緊,他主要就是覺得郭一說的沒錯,自己確實應該換換腦子了。

  看著劉博這表情,郭一就知道這事兒有門,八成能成了。

  工具人·博就位,嗯,問題應該不大了。

  ……

  這些天除了在實驗室整理論文之外,換換腦子的時候,郭一也在探索學習關於芯片製造的知識——他真的是因為實驗設計太過疲累,想要換換腦子。

  隻要郭一知曉原理的東西,大腦的進一步推演就可以進行,就可以迅速的分新出這個東西的缺陷、漏洞,甚至可以迅速的思考出優化的方向和方案。

  但,芯片製造涉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光刻機、工藝技術、芯片設計等等一係列的問題。

  就拿光刻機來說,光是這台高精尖的設備就涉及工作台、光源係統、曝光係統、浸沒係統、物鏡係統、光柵係統等一係列的核心組件。

  除此之外,還有光刻膠、光刻氣體、光掩模板、缺陷檢測、塗膠顯影等一係列光刻配套設施。

  更不用說這些核心組件還需要整體的進一步設計與整機的進一步集成。

  這些流程和原理,一般人一輩子能夠搞明白其中一種兩種就已經是非常頂尖的科技人才了。

  郭一利用其強悍的記憶能力、強悍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目十行、兩目一頁的迅速閱讀著相關書籍、迅速的消化理解著相關的知識和技術。

  即便如此,想要理解和掌握芯片製造相關理論也需要非常多的時間。

  “芯片製造真的是一個係統而龐大的工程!”

  連續幾天沉浸在相關的專業書籍與資料中,郭一也算是對整個行業的流程和知識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真要搞清楚這裏邊所有的東西,了解其中的技術原理,沒個一兩年真的搞不定。”郭一有了這樣的明確認知。

  “而且,即便光刻機的問題解決了,芯片製造後續的工作也還多著呢!”

  就算是同樣的光刻機,不同的工藝技術能發揮的作用也是千差萬別。

  同樣利用最新的阿斯麥euv極紫外光刻機,台積電的能把三星打的找不著北,這就是工藝技術的水平差距。

  除了製造,芯片設計也是一個大難題。

  即便使用ar公版架構,全世界能夠進行高端芯片設計的又有幾個?英特爾、蘋果、高通、ad、麒麟,再加一個湊數的聯發科,就這麽多,沒了。

  更何況,使用公版架構和指令集本就受限於人,任何一個可能被再次卡脖子的環節都不是郭一所願意看到的。

  那如果全都自主呢,難度又有多大?

  別的不說,高通,移動處理器相當長時間的世界霸主,夠強了吧?

  使用ar架構用了兩代以後不也死翹翹了嗎?火龍之稱直到今天仍未抹去。

  kryo使用的還是公版的指令集,如果指令集也自主設計,難度就更加難以想象了。

  “哎!”郭一伸了個懶腰,歎了口氣:這實在是太難了!

  一個人再聰明,哪怕他比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要聰明,那他也不可能學完所有的知識、幹完所有的事情。

  單打獨鬥那是不行的。那怎麽辦?

  經過幾天的觀察,郭一發現林教授的這個學生,自己的這個學長,叫劉博的這個同學真的很不錯。

  這個人條理清晰、思維超前、理念先進,關鍵是還非常努力,是個非常不錯的人選。

  劉博研究的智能算法與新型運算邏輯模型也符合郭一對未來自主芯片智能規劃的需求,這簡直就是一個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人選。

  “嗯,等他畢業了,就聘請他成為一泓科技的員工。我提供芯片設計的理念與方向、思想與方法,讓劉博負責去具體執行,嗯,真是一個完美的決定。”

  勸劉博更改研究方向,郭一抱的就是這樣的打算。

  劉博這個時候還完全不知道郭一的想法和打算,如果他知道郭一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這個時候劉博正慎重的考慮郭一描述的全新處理單元架構實現的可能性呢,似乎已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