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好日子在後頭!
作者:深海書魚      更新:2020-10-24 23:39      字數:3404
  楚縣一句話丟進常委會議室,在眾位常委心中引起的震撼不亞於一顆小型核彈!

  漲工資沒什麽,現在因為養老金並軌的原因,各地都在出台相應的漲工資政策。雖然中央一再三令五申,減少地方性津補貼在工資中所占比重,但到了地方上真正執行的並不多,各地多半還是在我行我素,執行著所謂的“地方標準”。

  但是,就算是地方標準再任性,也沒有一次漲百分之五百這樣的幅度!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中縣上班族的收入,將由現在的平均月薪兩千,直接升到月薪破萬!這簡直就是從牛車直接換成了火箭!

  說到這裏,不得不普及一下體製裏的工資結構。華夏的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結構是比較奇葩的,如果不是體製裏的人,恐怕看到工資條上那長長的一大串項目,根本不懂是怎麽回事。就算是在體製裏的人,除了那些專門管工資的會計,其他人也很難弄明白那一項項單項內容到底是什麽來的。

  簡單點說吧,現行的華夏公職人員工資,粗分的話可以分為兩個大部分——基本工資和各種津補貼。

  基本工資很好理解,就是國家製定統一標準,根據崗位不同、參加工作年限等硬性的標準,製定的全國統一的工資。以教師而言,基本工資這一塊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參加工作的年限,兩年普漲一次,參加工作時間越長,賺的越多;二是教師的職稱,比如中學一級教師就要比中學二級教師賺得多,中學特級教師又要比中學一級教師賺得多等等……這隻是一個比喻。實際上具體的標準很複雜,那些“幾級幾檔”的專業名詞,不是專門管工資的很難弄得懂。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就要問,既然有了全國統一的標準,為什麽各地還要發放額外的津補貼呢?這就要說到基本工資的另一個特點了,這個特點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低!

  低到什麽程度呢?依然以老師為例。一個中學教師。他已經工作了二十年,而他的職稱是中學一級教師,他的基本工資能拿到多少錢呢?可能對體製不了解的會說:肯定不少吧,怎麽著也得有個兩、三千?

  但你要真這麽想就錯了,實話告訴你,一千塊錢都不到!

  而那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就更是低得可憐,基本工資隻能拿到六、七百塊錢。用現在的物價水平來衡量一下你就知道,光靠著基本工資那是要餓死人的!

  正因為這樣的現狀,國家才允許地方根據各自的區域經濟情況和消費指數。合理發放津補貼。當然,這些補貼的內容都是中央財政統一發文規定的,比如“誤餐補”、“差旅費”等等

  。中央的本意是好的,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各地的工資收入趨於合理,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分配不公。

  其實,絕對的公平從來都不存在。打個比方。你讓在首都工作的一個上班族,和一個在西北偏遠地區同樣工作的上班族。都掙每個月二千塊錢的工資,在首都工作的上班族肯定要抗議。因為物價不同,偏遠地區可能吃一碗麵條隻要兩塊錢,但在首都要二十塊,相差十倍!就更不用說首都的天價房什麽的了。所以要允許差距在一定範圍內存在。

  但人都是有私心的,對於一個地方政府。或是一個行政係統而言也是如此。既然有了“彈性”的操作空間,自然都願意多發一些,所以在津補貼這一塊兒就出現了“地方財政狀況好的多補,不好的就少補”的現象。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國企,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諸如“高管年薪百萬”這樣的文章。甚至在同一個地區。相鄰的幾個縣區之間,也會出現收入嚴重不平衡的局麵,有的甚至相差一兩倍!

  理解了這個彈性工資概念,就不難理解楚揚所提出的“漲百分之五百”這個提法,其實是完全有依據的。中縣因為連年財政狀況不好,已經有數次調整“打了折扣”甚至根本沒漲,工資水平和鄰近縣區相比處於較低水平,更不用說和市區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所以這個調整,不過是把以前應漲未漲的部分漲起來罷了。

  然而,理論上雖然是這樣,但一但真正實行起來,問題卻還不止於此。

  財政局的鐵江、教育局的劉文浩以及人社局的何天禮,三個人坐在椅子上,默不作聲地看著這些常委們吃驚的樣子。他們雖然不是常委,但對於這個消息,卻要比他們先一步知道,畢竟要漲工資,就要先統計全縣的幹部職工情況,而要統計這些,就離不開他們三家的參與。

  三個人表麵上雖然不動聲色,但心裏卻也是驚濤駭浪。五倍的漲幅啊,放眼全國,也沒有第二個縣敢這麽幹的。如果這個錢真漲上去了,中縣怕是就要成了全國收入最高的縣了吧!

  “楚縣,這個……這個事情,有沒有和市裏打過招呼?”常委們議論了半晌之後,才有一個常委有些小心地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楚揚笑了。

  “和市裏打招呼?為什麽要和市裏打招呼?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地方性調整隻需要在市裏備個案就可以了吧,我和鐵江局統問過,其他縣區在調整的時候,也沒有和市裏請示過?因為調整方案是他們下發的嘛,我們隻是晚調了一步而已嘛。”楚揚有些奇怪地問道。

  “你是晚調了

  一步,可是人家是有選擇的調,而你這是凡有政策的都按最高標準調了,你這麽一調下去,其他縣區還不得炸鍋啊。”聽完楚揚的話,其他常委們嘴上不說,心裏卻暗自腹誹道。

  平心而論,漲工資誰都歡迎,包括他們這些縣領導們也在內。誰不願意自己多賺點錢?別看平日裏外麵瘋傳這些當領導的工資基本不動之類的,但真實情況是:就算有個別那樣幹的,拿那種名不正言不順的錢,晚上也是睡不踏實啊。不像是工資,這可是幹幹淨淨,光明正大的錢!現在中央八項禁令下,紀委的辦案力度也越來越大,以前那些可操作的“灰色空間”越來越少,領導們的日子也是愈加不好過了。

  但即便如此,如此大規模地漲工資,也會引發一係列“不良反應”。最大的一點就是肯定會引發其他兄弟縣區的不滿。當然,這個問題以前也存在,東林市下屬的這幾個縣區,收入也存在不平衡現象,新成立的工業開發區收入偏高,其他幾個縣區已經詬病了很長時間了,不過即便如此,這種“偏高”也是在一個不算太“離譜”的幅度上,也就是相當於他們的不到兩倍。雖然這也足以讓人心裏很不平衡了,但畢竟沒有誇張到那個程度。

  可是如果按照楚揚的這個搞法,一口氣漲五倍,那就不是“不滿”的程度了,其他縣區怕不要亂起來?

  但他們心裏這麽想,嘴上可不敢這麽說,誰都知道,現任的這個縣長,是一個相當強勢的領導,而且關鍵是,縣委都委和他還是站在一條戰壕的!

  所以現在的常委會上,基本上楚縣提出來的議題,沒有不通過的。

  眾常委聽了楚縣的話,都不吭聲,而是齊齊把目光都投到了李明哲的臉上,在等著這個一把手一錘定音。

  李明哲看到這個情形,咳嗽了一聲說道:“我覺得楚縣說得很有道理。本來嘛,漲工資的文件省、市早就下發過,我們不過是按照文件規定辦事嘛,這個還需要打什麽請示?至於我們以前沒有執行,那是縣財政有困難,現在我們的財政狀況好轉了,這種發展成果理應讓全縣人民共享嘛。”李明哲笑著說道。

  他定了這個調子,別人自然不好說什麽,於是紛紛舉手同意。

  會議臨結束,楚揚又說了幾句話,讓常委們齊齊陷入了沉思。

  “這次工資調整,可能會有人覺得我愛出風頭,也可能有人覺得我在收買人心。不過我在這裏想要說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基層不穩,地動山搖!基層穩定靠什麽?靠紀律約束?靠考核提拔?不能說這些辦法就一定不能用,但最基本的是什麽?我們要保證基層同誌們

  的生存!”

  楚揚說到這裏,沉默了片刻後才繼續道:“我在這裏用了生存這兩個字,注意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什麽是生存?活著!各位都是中縣的精英、領導層,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都不住在這個縣城裏,或者就算是住在這裏,也沒有像普通人一樣體會過上有老下有小,淘米買菜的日常生活。我想請各位體驗一下,給你們一個月兩千塊錢,讓你們過一過老百姓的日子,我想你們就會明白我用這個詞的意義!在這裏我想請問各位:一份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證的工作,如何能讓一個人全身心的投入?現在有的幹部在私底下調侃:現在的工作是既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我看這個比喻很貼切!前兩天市紀委通報了一起財政局兩名同誌挪用公款炒股票的事情,這個事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鍾!加強紀律約束、提倡依法治國是要的,但保證基層同誌正常生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工作,也是必要的!大家不要有什麽顧慮,中縣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中縣,發展改革的成果要由全體人民共享,公職人員也是人民的一部分,不是後娘養的!我的話放在這裏,現在漲工資隻是一個開始,中縣人民的好日子在後頭!”

  片刻的沉默之後,會議室裏響起一片如雷鳴般的掌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