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詩眼
作者:鼎新寺      更新:2020-07-17 08:54      字數:2198
  陳子昂本來還在撫須含笑,此時他的笑容都凝固了,撫須也撫到一半停住了,氣氛一下子就變了。

  七步成詩,而且詩的境界還如此之高,就算是拿到書院大比試當中,也絕對是能排前三,甚至是拿到第一名的。

  特別是這首詩的詩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是相當的妙啊!特別是這個妙手,那是形容得相當貼切。

  此時陳子昂都不禁反複的吟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寫得好,寫得好,李白,你是怎麽想出來的?”

  麵對陳子昂的疑問,李白不得不細細解釋:“院長,我記得院長有一首詩,就好似天成一般,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這首詩也是受到您這首詩的啟發,才妙手偶得的。”

  這個解釋有點勉強,不過李白說出來也是臉不紅心不跳,完全沒有一點兒拍馬屁的意思,一切都很自然。

  此時,李白也感受到了這首詩引動的天地靈氣,在自己體內存貯下來,使得自己剛剛突破到詩生境界更加穩固了,當然要想突破詩生境界,達到詩狂的境界,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可以說詩道的九大境界,一重比一重困難,特別是到了最後,詩仙境界要突破到詩聖境界,那真的是極度的困難,現在李白也在想,為什麽杜甫有詩聖的美譽呢?

  或許杜甫真的達到了詩聖的境界,比詩仙李白還要高一個境界,當然二者的詩可以說在水平上其實是不分高下的,不過杜甫的詩與李白的詩,有很大的不同。

  李白的詩浪漫豪放,像一位俠客,一位浪子,又像是一位仙人,充滿了想象力,而杜甫的詩更多的是憂國憂民,對天下蒼生充滿了一種同情,一種悲憫。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杜甫成就了詩聖的境界。

  聽了李白的解釋,再想到自己那首登幽州台歌,陳子昂不禁再次感慨萬端,眼睛慢慢濕潤了,這首詩是二十年多前所作,當時因為對武帝提出了不少的批評意見,而被武帝拿下入獄。

  在那一年還發生了很多大事,北方的蠻子率軍進攻,營州陷落,武帝派大軍出征討蠻,陳子昂也隨軍出征,擔任討蠻軍參謀。

  隻可惜討蠻軍的大將軍是武帝的人,此人輕率又沒有謀略,隻知道一味的衝殺,結果多次被蠻軍挫敗,陳子昂雖多次進言,但卻沒有被采納,最後還被降職。

  受此挫折,見報效國家無望,陳子昂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隨後便辭官回鄉,在眉州創辦了象耳書院,隻希望能夠以一己之力,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材,進入朝堂,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願望。

  十年前,武帝時代終於結束了,不過陳子昂的象耳書院,培養出的人材,真正能夠進入朝堂之上的,卻沒有幾個,畢竟天下書院何其多也,有天縱之材,也多半被那些大書院給網羅去了。

  現在好了,陳子昂終於看到了希望!

  李白絕對是一個驚世奇才,此前雖然他的表現也很不錯,但遠遠沒有這次假期之後,回來第一天這麽耀眼。

  陳子昂也不禁在感歎,是什麽原因呢?

  不管陳子昂怎麽想,恐怕也想不明白,李白已經不是那個李白了,現在的李白身上,還多了一個詩聖係統。

  陳子昂自己是懷才不遇,現在好了,書院收了李白這麽一個天縱之材,他當然把希望都要寄托在李白身上了。

  登入朝堂可以為官,在野可以任俠,無論如何,李白都將成為象耳書院振興的一個起點了。

  陳子昂不禁問道:“李白,能有你這樣的弟子,老夫感到此生無憾了。可以跟老夫講一講,今後學成,離開書院,有何打算麽?”

  李白心想,院長問的是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了,不過從象耳書院的辦學宗旨來說,是為國家培養人材,而曆史上的李白,確實也是一個憂國憂民,努力為國家而奮鬥,然而卻還是和陳子昂一樣不得誌的詩人。

  曆史上的李白好任俠,這讓現在的李白不由得想起一句話來,俠是什麽?在武俠小說宗師金庸的一部武俠小說裏麵,是這樣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仔細一想,可不是嘛,無論是在朝堂之中,還是在江湖市井,都可以為俠!

  想到這裏,李白忽然有種頓悟的感覺,開口便道:“院長,學生認為,無論今後是入朝為官,或是隱居市井,都可以有所為,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憂國憂民,明日棟梁。心懷高遠可為國,為社稷,我等弱冠之年……”

  李白發現自己竟然說得非常流暢,似乎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如行雲流水一般,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

  此時的陳子昂,雖然已經是將近六十的老人了,但李白的俠義之說,頓時便讓他熱血沸騰,恨不能再次出山,在朝堂之中,在戰場之上,做一回俠義之士。

  陳子昂激動的心情,竟然一時還平複不下來,目中精光閃爍:“好,好,老夫相信,你一定會成為象耳書院最傑出的弟子。一個月後的全國書院大比試,就是你大放光彩之時,也是象耳書院一鳴驚人之時!不過書院大比試,不僅僅是比詩,還有比武,今天老夫就把一套天罡七星步傳給你,回去好生練習,待書院大比試時,就用得上了。”

  天罡七星步?李白聽了大為驚訝,沒想到陳子昂還有壓箱底的東西呢。

  李白連忙拜倒:“多謝院長!”

  接下來,陳子昂一邊示範,一邊道:“天罡七星步,乃是東晉時大詩人嵇康所創,步法進如流水,退如風吹鵝毛,步法的變化,走直則剛,走偏則柔;曲直相變,剛柔相濟;前足為陽,後足為陰,陰陽互變,虛實相間;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陰陽和合……”

  不得不說,李白是個天才,學起這套步法來,也相當的神速,不到半個時辰,就學會了,接下來隻需要勤加練習,再配合家傳遊龍劍法,以及書院教授的驚鴻劍法,說不得在書院大比試的武試當中,也會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