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董卓出兵拒敵
作者:貝洛克      更新:2020-07-14 01:21      字數:2855
  皇甫嵩在離開陳倉之後沒多久,京兆尹蓋勳便率領長安守軍來到了陳倉。

  得知蓋勳率軍到來,王凱立馬出營迎接了蓋勳。

  蓋勳看到王凱後,連忙上前說道:“王將軍,不知貴部可否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蓋大人且放寬心,我部將士俱已整裝待發。”

  “如此便好,董卓欲遷都長安,我們可即日進兵函穀關駐紮,截斷董卓後路。”

  “蓋大人,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出發。”

  之後,蓋勳率領長安五千守軍加入了王凱所部。

  至此,王凱所部的兵力達到了四萬五千多人。

  隨著蓋勳和王凱合兵,董卓布置在三輔地區的眼線立馬便將消息傳回了洛陽城。

  當董卓得知蓋勳率部與皇甫嵩部合兵一處時,他立馬便明白皇甫嵩和蓋勳是打算響應盟軍出兵了。

  隨即,董卓立馬召開了緊急會議。

  到會的人包括李儒、李傕、郭汜、呂布、張濟、樊稠、徐榮、胡軫、華雄、段煨等人。

  至於董卓的女婿牛輔因率軍平叛河東郡白波穀黃巾餘孽而未到場。

  待麾下將領盡數到齊之後,董卓立馬言道:“諸位,關東盟軍已經逼近了洛陽東門戶虎牢關,西麵的皇甫嵩和蓋勳又起兵呼應,他們必定會搶占函穀關,截斷我軍退路,爾等認為吾該當如何?”

  聽到這裏,眾將都是大驚起來,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盟軍的情況,卻還並不知道西麵的情況。

  這時,李儒立即出聲道:“主公,皇甫嵩與蓋勳當真出兵了?”

  “千真萬確。”

  “主公,若真如此,我們必須搶在皇甫嵩和蓋勳之前占領函穀關,如此,可保遷都長安之事順利進行,不然,我等便會陷在洛陽寸步難行。”

  “文優所言也是吾之所想,不知哪位將軍願意率兵趕往函穀關?”

  聽到這裏,眾將都有所猶豫,畢竟去往函穀關要與當朝名將皇甫嵩對戰,勝了還好說,但若是敗了,他們根本經不起這樣的後果,畢竟函穀關事關董卓部下所有人的生死。

  董卓見眾將都有所猶豫,他頓時怒道:“爾等這是這麽了?皇甫嵩之名就這麽讓你們害怕嘛?”

  被董卓這麽貶低,呂布頓時起身請命道:“義父,皇甫嵩不過是一老卒,孩兒願往函穀關。”

  見呂布主動請纓,董卓欣慰的笑著說道:“有奉先吾兒出馬,吾可以放心了。”

  就在這時,李儒出來插話道:“主公,臣不讚同由呂將軍出馬。”

  呂布見李儒這麽說,立馬接道:“李先生,你是看不起我呂布嗎?”

  “非也!呂將軍武藝當世無雙,李儒怎會看輕。”

  “那李先生為何不讚同?”

  李儒隨即對著董卓說道:“主公,皇甫嵩與蓋勳雖舉兵而起,但未必不能迅速平定,畢竟天子在我們手中,我們可用天子名義斥責他們讓其罷兵,而關東諸侯則並不然,他們的兵力遠勝皇甫嵩和蓋勳,臣認為像呂將軍這樣的無雙猛將應當用來抵禦關東諸侯。”

  呂布見李儒恭維自己,他頓時也不再生氣。

  而董卓沉思了李儒的話後也覺得有理,便讓呂布退了回去。

  緊跟著,董卓再次詢問起了何人敢出戰皇甫嵩。

  恰在這時,有士卒急匆匆的趕到議事廳向董卓稟報了皇甫嵩到洛陽城的消息。

  董卓和諸將聽完士卒的稟報後都是愣住了,因為他們剛剛還在議論皇甫嵩出兵呢,可皇甫嵩就這麽突然的來到了洛陽城,那舉兵的又是何人呢?

  陷入迷茫的董卓隨即讓諸將先留在議事廳,而他則是趕到了西城門。

  當董卓見到城門處的人的確是皇甫嵩時,他突然大喝道:“大膽皇甫嵩,你抗旨不尊,還敢孤身入京,來人,給我將皇甫嵩拿下。”

  城門處的士卒得到董卓之令後當即上前準備押住皇甫嵩。

  皇甫嵩見狀後,毫無懼意的微微一笑,然後伸出手說道:“來吧!”

  見皇甫嵩的舉動如此反常,董卓心中很是不安,但是他並未更改命令。

  隨著士卒將皇甫嵩扣押,董卓立即便下令將皇甫嵩押往天牢收監。

  而後,董卓便回到了議事廳。

  見到董卓歸來,李儒立馬詢問道:“主公,來人可是皇甫嵩?”

  “文優,來人確是皇甫嵩,但吾得到線報稱皇甫嵩部和蓋勳部合兵一處正往函穀關進軍呢,剛才那人是皇甫嵩,那皇甫嵩麾下部眾是由誰統帥呢?”

  李儒想了想,突然大呼道:“主公,大事不妙,皇甫嵩之徒王凱尚在軍營當中,領軍之人必是此人,他以安西將軍之職定能指揮大軍。”

  “王凱是嗎,我記得我好像給皇甫嵩下詔之時也提到過他,他若領軍有什麽不妥之處嗎?”

  “主公,此乃皇甫嵩陽謀,想必他知道自己應詔前往洛陽必不被主公所容,所以他特地留下王凱領軍,一來可讓其部眾呼應關東盟軍,二來也可讓主公投鼠忌器。”

  “什麽?好你個皇甫嵩,我這就去斬了他。”說著,董卓便欲前往天牢。

  李儒見狀,連忙說道:“主公不可,若是斬了皇甫嵩,王凱所部便會與我等死拚到底,這樣得不償失。”

  “文優,你此言何意?”

  “主公,這正是皇甫嵩的陽謀之處,他孤身前往洛陽,卻留下其徒王凱領軍,一來可以呼應盟軍討伐主公,二來也成全自己忠君之名,最重要的一點是,主公明知皇甫嵩有意討伐,卻還不能殺了他,畢竟王凱是皇甫嵩的親傳弟子,一旦主公斬了皇甫嵩,王凱所部必定會全力阻截。”

  “文優,若真如你所言,吾該當如何?”

  “主公,如今我軍四麵圍敵,隻能先以防禦為主,遷都長安的事情恐怕得先緩一緩了。”

  “什麽?”

  不可置信的董卓看了看李儒發現他確實是這個意思後,他頓時憤怒的抽出佩劍將自己麵前的桌子劈成了兩半。

  諸將見董卓大發雷霆都是沉默不語,因為他們不想在董卓發怒的時候去觸黴頭。

  董卓宣泄了一下後無奈的向李儒問道:“文優,既然遷都之事暫緩,那你覺得吾該如何應對盟軍和王凱部的兩麵夾擊。”

  “主公,關東諸侯其實各懷鬼胎,我等隻需堅守虎牢關不出,曠日之久下盟軍必散。至於北麵的軹關和南麵的伊闕關,其主力乃是袁紹和袁術兩兄弟,我等可派朝廷使者說服他們停止出兵。而西麵的函穀關,主公可帶呂將軍親征,畢竟函穀關是我等退入長安的必經之路,越早擊退王凱和蓋勳的聯軍,我等便越有回旋的餘地,不然我等便隻能留在洛陽死拚各路諸侯。”

  “好,就依文優所言!”

  “徐榮、張濟、胡軫、華雄、段煨、樊稠、李傕、郭汜聽令。”

  徐榮等人聽後立馬站了出來回了一句末將在。

  緊跟著,董卓下令道:“徐榮、段煨,令你二人即刻領兵兩萬前往虎牢關駐守,以徐榮為主帥,段煨為副將。”

  徐榮和段煨得令後立馬領命而去。

  接著,董卓又下令道:“張濟、樊稠,令你二人即刻領兵一萬前往軹關駐守,以張濟為主帥,樊稠為副將。”

  張濟和樊稠得令後也是立馬領命而去。

  接下來,董卓繼續下令道:“華雄、胡軫,令你二人即刻領兵一萬前往伊闕關駐守,以華雄為主帥,胡軫為副將。”

  華雄和胡軫得令後跟著領命而去。

  最後,董卓再次下令道:“李傕、郭汜,令你二人領兵兩萬駐守洛陽隨機應變,一旦虎牢關、伊闕關和軹關任意一地出現險情,你們便出兵救援。”

  李傕和郭汜聽後當即同時抱拳回了一句諾。

  安排完了諸將之後,董卓又對著李儒和呂布說道:“文優,奉先,你們隨吾出征函穀關。”

  呂布和李儒得令後也是立馬回了一句諾。

  之後,董卓調集了四萬兵馬朝著函穀關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