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 祖傳家風 九天搶人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1      字數:3208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土地廟前業已聚集著許多人眾,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拈著布袋,有的拿著麵盆,有的挽著竹籃,有的拄著木杖……分不清是農民還是乞丐,一個個衣衫舊敝,麵色苦艾。

  當馬車緩緩停駐時,人群便如潮水一般湧將上來。

  “來了!來了來了……譚大公子來了!”

  “可算是來了啊!有米分嘍!有粥吃嘍!”

  “大家都不要擠!大家都不要擠……”

  人群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流露出喜悅和激動的心情。

  這時,人群中忽聽有人高喊道:“大家都不要吵,都不要擠,先都散開吧,也好讓大公子進廟敬香去。”

  話音落處,一位黑瘦的漢子走到馬車後,小心打開車簾道:“大公子,請下車。”

  “梅叔:文基這幾日有事,來得遲了還望勿怪,這幾日辛苦梅叔了。”文基從馬車後跳將下來,對黑瘦漢子恭敬的施了一禮。

  “大公子客氣,這都是我梅讓應該做的。”這黑瘦的漢子正是日常主持土地廟事宜的梅讓。

  “基基哥哥,小臣好想你哦。”忽然從人群中鑽出一位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張開雙手就挽住了文基的胳膊肘。

  “哦!原來是小臣啊!基基哥哥也好想你哦。”文基抱起小男孩,一邊捏著他的小臉蛋,一邊朝土地廟內走去。

  燕靈才跳下車來,忽然聽見小男孩叫喚文基“基基哥哥”,頓時沉臉不樂,又見文基與小男孩十分親熱,把她撂在一旁不管不問就愈加氣憤,恨不得用手中分雲刺去敲打那個小男孩的腦袋,但是想一想還是忍住了氣,一時拉黑著臉色,默不吱聲,氣嘟嘟地隨後而行。

  人群紛紛讓出一條道路來,其中也有不知高低的人,在前麵匆匆搶路入廟。

  文基自不見怪,反而一一閃開步伐,謙讓那些人先行。

  胡三早已跳下前轅,叫喚來幾個村民,將馬車上的香燭香油花果都搬送入土地廟中去了。

  文基在土地廟中捐了香油,獻了花果,敬了香,磕了頭。

  雖然聖人不說“怪力亂神”,但為父母完成心願也是難得的孝心一片,正合聖人的教化,況且土地乃是護佑五穀豐登的正神。

  等敬供完畢後,梅讓請文基、胡三和燕靈到隔壁不遠的義莊賑米施粥。

  義莊外早已撐起帳篷,支兩口大鍋,煮粥施舍。義莊內堆疊了小丘也似的米袋,兀自賑發。

  霎時間,人群仿佛螞蟻奔來奔去,喧囂震天,熱鬧非凡,恰好似趕上了大集一樣。

  燕靈在人群之中,宛如蝴蝶一般穿梭幫忙,忙得臉蛋兒紅撲撲,汗晶晶,興奮不已。

  卻正在眾人喜氣洋洋之時,突然天空刮過來一陣狂風,掀翻了粥鍋,推倒了帳篷,直吹得人影跌的跌,撲的撲,叫的叫,哭的哭……刹那間,一個個驚慌失措,失去了方向。

  但見狂風過處,南邊一片黑霧飛滾到義莊上空,停住了霧腳。

  黑霧滾滾中,站立著一位妙齡女子,玉麵冷豔,紅裙翻飛,正是出離懸壺山三仙洞的九天哩。

  “好啊九天!我正找你哩,你卻自己來了!”

  飛塵撲麵中,燕靈眯眼一瞅,正是仇人九天,不由怒火騰起,“唰”一聲亮出分雲刺,左手握劍套,右手執銳刺,淩空飛撲上來。

  “啊哈哈哈……小樣兒,姐今日沒空跟你玩!”九天閃身躲過刺來的分雲刺,紅影俯衝急下,展開纖臂撈起茫然的文基,一轉霧頭,飛遁而去。

  “妖女,往哪裏走!今天我非追到你不可!”

  燕靈見擄走了文基,又驚慌又著急,腳尖在義莊的門樓上一點,飛身空中,展開飛空走澗的輕功竭力地追趕上去。

  那叫小臣的小男孩看見此景,急忙拉住梅讓,連連跺腳叫喊道:“爹爹!爹爹!基基哥哥被妖精抓走了!你快去追啊!”

  “傻孩子,爹爹怎麽追得上?”梅讓無可奈何,搖頭苦歎。

  小男孩緊挽住梅讓的手臂,雙眼裏充滿焦慮的神情,注視著遠方的天空。

  天空之中,須臾風過霧散,晴日郎朗。

  人群依舊驚驚慌慌,東奔西竄,尚未回過神來哩。

  “鄉親們:大家都不要驚慌!那位姑娘是我家大公子的朋友(沒有事的),請大家排好隊,繼續領米。”胡三已知擄走文基的正是九天,因此並不擔心,吩咐夥計繼續賑米。

  人群這才漸漸恢複平靜,紛紛排好隊伍,熙熙攘攘地繼續領米。

  至晌午時,賑米已分發一空,人群也陸陸續續散去。

  胡三協助梅讓收拾了攤子,然後去土地廟驅趕馬車,準備返回譚家木行。

  梅讓攜著小男孩一直送至道路旁,才相互作禮道別。

  胡三登車返回譚家木行。梅讓繼續打理土地廟的事宜,誠心誠意,絲毫不懈。

  此處的善行和功德,後來因為燕靈的一語成讖,全部都福報在了這梅家。

  那小男孩在數十年後,得大宋皇帝宋仁宗賜同進士出身,複受歐陽修推薦為國子監直講,累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世稱:梅直講或梅都官,他便是北宋名臣梅堯臣,後世文名甚重,與大文豪歐陽修並駕齊驅。

  江左梅氏,自此聲名鵲起,千年不衰,至今宛陵地界尚存許多遺跡。

  九天出離了懸壺山三仙洞,便先去了譚家木行,但卻不見文基,於是急衝衝地趕到望城崗義莊來覷覷,因為她知道這幾日文基正要賑米施粥,並且她以前也曾來過此處,所以路徑十分熟悉。

  這一來倒沒有走冤枉路,恰如九天所料:文基正在望城崗義莊!

  因為文基的病就在這幾日內發作,所以九天一直掛念著,心裏正是急如焚火,但她在雲霧裏低眼便看見燕靈也在此處,為了避免糾纏,倏然擄了文基飛空而去。

  燕靈果然不放過她哩,隨後拚命追來。

  眨眼功夫,燕靈的追喊聲就被拋在了身後,九天一邊匆匆飛行,一邊伏眼巡瞰,準備尋找一處所在替文基鎮病,驀然間看見下界一片青竹林裏露出一座黃茅廬,遂就急急降落下來。

  但見那黃茅廬搭建在碧溪旁,四壁殘損不堪,獨剩廬頂完全,可見是一座早已荒棄的處所。

  九天擄了文基,快步撩過侵膝的荒草,徑走將進來,果然是棄廬一座。

  於是,九天二話不說,急急如律令也似、就將文基安坐在地,法起六壬,氣運九轉,分離龍,開坎虎,替他厭壓起病來。

  而至此時,文基才有所醒悟,欲要說話,卻又怕傷了九天,因為九天曾叮囑過:鎮病之時,千萬不要說話打擾,所以文基隻好閉眼不語,任她施為。

  九天將一股元氣緩緩輸入文基體內,替他活血舒筋,抵禦寒冷,但過有片刻,便感覺文基筋絡暢通,血氣充沛,毫無病發的跡象。

  卻就在九天暗暗吃驚時,靈識忽然清晰起來,仿佛有一位英俊的男子坐在麒麟獸上橫抱著她穿行在萬裏雲層之間。

  咦?這是什麽緣故呢!

  原來九玄輸入的元氣與慧女留在文基體內的元氣相遇,遂就產生了應,前塵往事,如約赴來。而前夜,慧女所發生的奇異一幕,也正基於此故。這股元氣,本是當年風雪亭(文基的前身)在大成府輸送給九天玄女的,為了夙債,此生相還。

  其實看官早已猜中:慧女正是九天玄女的善化之身,鳳凰正是她的坐騎,而那位“贈送《開玄應命經》和提香爐,並叫慧女做夠六千三百件功德事”的白眉老道卻是元始天尊。

  隻因山坍塌,煞靈殘餘之氣荼毒山海界內已超過了二十餘載,雖然紫霄宮老祖鎮有十二道金符,但各路神魔的戾氣依舊越來越重,為盡早解決這一劫外之劫,還三界太平和氣,所以紫霄宮老祖才吩咐元始天尊、暗中協助流落在人界的弟子、九天玄女的善化之身慧女、盡快了卻情債,證回金身,以便他日靈台封授十二部正神出力。

  至於元始天尊為何不協助九天玄女的惡化之身九天,是因為耗廢時日甚長,難度較大,而且必要善化之身化解惡化之身,方可證回晶瑩剔透無垢無量之體。

  這些玄機,慧女和九天此時自然都不知曉,即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也。

  雖然如此,但九天對前塵往事的感應越來越強烈。她盤坐在草廬中,心旌蕩漾,凝聚靈識欲要睇看清楚那對男女的模樣,可惜依舊模糊不清。

  而文基也隱約感受出來:一位端莊美麗的女子被他橫抱在懷裏,在雲端裏匆匆前行。

  若仔細說來,不足為怪:曾經互生愛慕的男女,若追憶起前塵往事,大都是從那最初相遇的地方開始。

  正在九天緊蹙翠眉,竭盡全力想打開靈識時,突然聽到一聲清喝:“九天!原來你躲在這裏!我看你還能往哪裏逃!”

  喝聲落處,一條娉婷的青影快如疾風般飛落在茅廬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