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象山感應 終見文基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1      字數:3203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文礎和燕靈業已把行李包裹準備妥當,公映夫婦就將二人送出譚府門樓外來。

  文礎先自將行李包裹放在車上,然後從劉管家手中接過馬鞭,坐上了前駕,準備驅趕馬車。

  燕靈則與公映夫婦道別,她手裏握著紅綢劍套,微微稽首道:“伯父嬸娘:燕靈去了。”

  “嗯,路上可要小心啊。”周夫人叮囑後,情不自禁地問道,“靈兒,你這手裏拿的是什麽東西?”

  “這是師父送給我的分雲刺,專門對付仇人九天的。”燕靈捋下來半截紅綢劍套,亮出綠瑩瑩的把柄和刺鞘。

  周夫人聞說,暗吃一驚,潛意識地瞟了公映一眼道:“對付九天的?你知道九天在哪裏?”

  “不知道,反正遲早是要找到她的!到時候我非用這分雲刺殺了她不可。”燕靈恨恨地收起紅綢劍套。

  忽見燕靈吊稍眼裏充滿殺氣,周夫人便微沉臉色道:“靈兒啊,這女兒家可不要開口就殺殺殺的,這世上沒有解不開的仇哩。”

  聞說此話,燕靈木訥了一下,發現周夫人好似不高興,便急忙道:“嬸娘,我…我…我先去了。”

  話落處,燕靈轉腳步,飛快地從車後登上了馬車,催促文礎趕車。

  文礎向父母道聲別,遂把馬鞭抖響,驅趕著馬車緩緩而去。

  周夫人看著馬車走遠,怔怔道:“這靈兒,原想留下她,好叫人先去郡縣送信,不料她的性子比張飛還急,叫人防不勝防,這該怎麽是好?”

  “事已至此,就由她去吧,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夫人也不要太擔心。”公映勸慰道。

  “是啊,就像靈兒她自己所說:反正遲早是要找到的,這早找到晚找到還不都是一樣。”

  “幾年前我就知道會有今日,隻是基兒那病古怪,也是沒有辦法,也隻有盡人事聽天命了。”公映說完,同夫人看著村道上揚起的迷蒙灰塵,神思悠悠,仿佛想起數年前的那樁怪事。

  華陽鎮距離宛陵郡約有百十來裏路,馬車在曲折迂回的官道上一路奔馳,及至中午時已然奔馳了大半的路程,即將進入平林地帶,但那白馬盡管體健身壯,可是此刻也已汗流浹背,氣喘籲籲,時不時發出高亢的嘶鳴。

  文礎見累壞了馬匹,遂就一帶韁繩,放慢了行程,讓那白馬緩緩氣兒。

  卻才行過一裏來路,文礎忽然感覺有些頭昏目眩,耳畔隱隱傳來“主人主人”的呼喚聲。

  這卻奇怪了!常日裏,這呼喚聲時有時無,隱隱約約,而此時卻格外的清晰,仿佛就在耳畔一般。

  文礎正在納悶,猛見前麵黃土道的兩側聳立出兩座山峰來,遙相迎對,左側如一頭麒麟,右側如一頭大象,林木蔥鬱,山勢奇偉,而那呼喚之聲正好似從那右側的象山下傳來。

  “哦……原來又到了這象山了,難怪又會如此!”文礎恍然大悟,心中暗道。

  原來此處是華陽鎮之去宛陵郡的必經之路,文礎此前也曾走過數次這裏,而每一次他都會有同樣的感覺,隻不過今日愈加的強烈而已。

  書中暗表:這兩座奇山正是當年普賢大士、把他坐騎白象的元神和風雪亭的金頭碧麒麟以及同光劍一起封印、投擲在此處而顯化出來的【事見《山海經之三子傳說鍾山秘史》】,而當年尚婉和鍾萬發現此處,驚為神跡,欲去尋找的靈脈所在正是華陽鎮的譚府【事見《山海經之三子傳說血濺幽冥》】。

  那白象的元神在同光劍內借劍靈修煉,曆經將近一十七載,已然大有靈感,因此文礎每次路經此處,便發出召喚來,但此時的文礎尚是俗體一具,六根未清,自然不知其中玄機,但畢竟慧根深厚,並且專讀《華嚴經》不倦,所以早已有了感應。

  說話間,馬車已馳出了三五裏之地。

  那呼喚聲也漸遠漸弱,終於消失在耳畔,文礎才定了定心神,揚鞭驅馬,迤邐前行。

  燕靈坐在車篷裏,卻聽不見那呼喚聲,她一時兒憶起老家的光景,一時兒想起文基的身影,忽憂忽喜,心急如焚,聽著車輪轆轆聲,巴不得一跳下車來,就到了宛陵郡,就見著了基基哥哥。

  及近哺時,馬車已行至宛陵郡東城門外,沿城牆往東北又走了半裏來路,一座大院落便出現在前麵。

  隻見那院內院外堆滿了各種粗細長短的木料,正有十多個人影進進出出,有的兩人抬料,有的一人馱料,有的空手而行……不教說,此處便是譚家木行了,隻是相較鼇祥公之時,已然今非昔比,大具興盛的規模。

  文礎將馬車驅趕到木行大院門前,跳下車來。

  早有工頭覷見,上前來,行禮問候:“二公子近好。”

  “近好近好……”文礎回禮,然後問道,“我大哥在嗎?”

  “大公子不在,大公子去外公老爺墳頭上祭酒去了。”那工頭道。

  “三伯在嗎?”文礎口中的三伯,正是當年追隨鼇祥公的胡三,自鼇祥公離世後,這譚家木行就由他主持打點。

  “三伯也一同去了。”

  “哦,知道了……你去忙吧。”文礎說過,走到車後,揭開車簾道,“燕靈姐:大哥去外公墳頭上祭酒去了,我看我們還是先到木行裏歇息歇息,等大哥回來了再說。”

  “姐不歇,你帶姐去找你哥哥。”燕靈右手握著紅綢劍套,弓著身跳下馬車來。

  燕靈本在黎山養成了率真隨性的性格,此刻她最想見的就是文基,又豈會多等片刻?

  文礎隻好道:“這……好吧,如果燕靈姐不累,便帶燕靈姐去。”

  “姐不累,姐不累……”燕靈否認不迭道,“姐在車上早就坐得腰酸背疼,正好活動活動筋骨。”

  文礎聽說此話,無可奈何,遂喚回那名工頭,將馬車交付了。

  那工頭牽了馬,“駕駕”地呼喝著驅車離去。

  文礎和燕靈便先去東城外一家香燭店裏、買了些香燭黃裱等祭祀之物,然後朝不遠處的山丘走來。

  燕靈緊跟在文礎身旁,亦步亦趨,胸口莫名的似有一頭小鹿撞來撞去,好不緊張:十五年了,日思夜想,此時終於可以見到基基哥哥了。

  當年,周押司(周夫人的父親)不幸在譚家木行暴病身亡,鼇祥公一時無措,遂就在水陽江附近買了半畝之地,安葬了他。之後每逢清明之際,公映夫婦都要前來掃墓祭墳,等文基文礎長大了,掃祭之事也就交給了兄弟二人,而文基掃祭的次數要多上一些,畢竟他是家中長子。

  周押司的墳墓靠近水陽江江邊,離譚家木行不遠,因此文礎和燕靈步行而來,也不過一盞茶的功夫。

  那時天色已晚,煙雨蒼茫,暮色冥冥。

  江邊丘坡上,煙光明滅中,站立著三條人影,如雕似塑,儼然不動。

  燕靈遠遠的瞥見,雖然分辨不出文基的身影,但一顆芳心早已砰砰跳個不停,原本極快的腳步忽而變得慢悠悠的,仿佛踩著棉絮一般。

  不多時,二人已走至江邊丘坡之下。

  文礎開口喚道:“大哥……三伯……”

  那三條身影忽聽叫喚聲,都轉過身來。

  其中一位魁梧的長者忙道:“二公子:你怎麽來了?”

  這魁梧的長者正是胡三。隻見他說完,迎下坡來,接過文礎手中的香燭黃裱之物,拎到了周衙司的墳墓前放下。

  “燕靈姐一定要來這裏,我便帶她來了。”文礎一邊走上坡去,一邊回答道。

  “燕靈姐?哪個燕靈姐?”站在墓碑前的書生忽然問道。

  “大哥,你好記性?這些日,娘每日都在提起,難道你卻忘了?”

  “莫非是天尊抱走的燕靈妹妹?她果真回來了?”這說話的書生正是譚府大公子文基,話語之中充滿驚喜。

  “正是!大哥你看……”文礎欣然說罷,用手指向坡下。

  燕靈扭捏慢騰地走在後麵,此時已分辨出文基的身影,正偷眼瞄看哩,但見文基一襲白衫,身材挺拔,麵容清俊,不禁又歡又喜,如食甘飴。

  正在她分神之際,文基早已迎下坡來了,躬身行禮道:“燕靈妹妹,你果真回來了,文基這廂有禮了。”

  燕靈忽聽見文基的話語,好似仙樂天降,心裏狂喜萬分,好似有無數的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最後隻有羞澀澀地稽首道:“基基哥哥有禮。”

  “啊哈哈哈……這哥哥妹妹的、叫得好親熱啊!還有我在呢!”忽然,從不遠處傳過來一陣清笑聲,打斷了二人的話語,“燕靈,你還沒死啊?讓姐看看你是不是長飄亮了些?”

  燕靈兀自驚惑時,身旁一陣香風拂過,眼前已然站了一位美女,卻正是那第三條人影哩!原來初時隔得較遠,燕靈也並沒有細加注意。

  隻見那美女杏眼兒緊盯,數落道:“你看你:臉蛋兒皸黑,胳膊兒渾粗,要多醜便有多醜,怎麽能配得上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