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兄妹應劫 鵟鳥降妖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1      字數:4199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眨眼間,兩道光芒飛落在眾人眼前,光芒散去,現出一男一女兩位道人,原來是禦劍而來的哩。

  男的五柳長髯,穿鐵青道袍;女的容顏莊肅,穿緋紅道袍,二人各負長劍,劍穗飄飄。

  長髯道長覷見那道長受傷,疾步上前,伏身問道:“遼瘦,發生何事了?”

  “大哥……我尋找‘龍馬神槍’到了北邊,見……見此處有妖氣,就過來一看,正遇見妖怪傷……傷人,我欲降服它,不料……不料反被它傷了。”那道長喘息甚急,費了好大力氣才把話說完。

  長髯道長伸手把脈,不禁淚水盈眶,哽咽道:“可知是個什麽妖怪?”

  “無腳……無翅,圓鼓隆冬,象個……蛭妖……”那道長被蛭妖吮了精血,氣竭血枯,話說未盡,忽而雙眼一合,已然仙霞而去也。

  長髯道長熱淚滾落,女道長伏身慟哭。

  眾人也甚是傷感。

  申邁勸道:“令弟已逝,兩位道長節哀,還請先收殮入棺才好。”

  兩位道長愴然點頭答應。

  申邁遂吩咐士兵,先將道長和金明的屍身抬入駐軍府,然後清掃鐵索橋頭,把那些死傷將士另行安排。又叫付陽與風池去尋兩副棺木,準備殮殯,設靈吊祭。

  你道這三位道長是誰,為何又來到這臨江郡?

  原來這三位道長乃是親兄妹,兄長叫居孤瘦,次弟叫居遼瘦,三妹叫居嬌瘦,同在西北積雷山屯雲觀煉氣修行真,俱有一百多年的道行。

  某日,居孤瘦在山崖采藥,忽見西南群山之間有金光紫氣繚繞,知是有寶物出現,遂就禦劍來看個究竟,果然遠遠的覷見一匹龍馬在河中洗澡。才要接近,那龍馬嘶鳴一聲,潛入河中就不見了。居孤瘦四處尋找,卻也怪哩!才走過數裏,又瞥見一條神槍宛如鬼使神差一般,在山石上跳躍不停。等他準備過去,那神槍似通人意,閃一道光,也消失無蹤了。

  居孤瘦悵然若失,返回屯雲觀中,把奇遇說給弟妹二人聽了。都認為是千年難得的奇寶,於是三人商量,決定來此西南之地尋找‘龍馬神槍’,雖然已經尋找了兩年之多,並且又相遇了幾回,但終歸是“龍馬神槍自有主,可遇難求枉費心”。

  這不!此日居遼瘦在山中露宿醒來,正準備繼續尋找龍馬神槍,忽然瞥見臨江郡妖氣滾滾,就本著修道之心,前來除妖,未料反喪了性命。

  說來蹊蹺,但以因果而論,這也是冥冥之中天數的安排:兄妹三人趕赴臨江郡,正是應合了靈台蹺石兩旁的十四道光氣之數。

  居遼瘦已死,金明也為蛭妖所害,全軍為二人舉行了吊祭儀式,然後擇地埋葬了。

  其間居孤瘦已將兄妹三人尋找“龍馬神槍”之事向申邁等人都說清楚了,申邁也將塔提人攻克浮雲關,攻打臨江郡等事敘說明白。

  居孤瘦一來欲為弟弟報仇;二來抵禦外寇,義不容辭;三來也是體恤百姓流離失所之苦,因此就答應了申邁的請求,留了下來,共同禦敵。但因失弟之痛,錐心刺骨,所以神思憔悴,暫時難以理事,隻吩咐眾人多多收集“海鹵”,以對付蛭妖。

  也是奇怪,連續過了兩日,南岸的塔提人竟然沒有一絲風吹草動,而那蛭妖也再沒有出現。

  眾將士都十分疑惑,心裏好似懸著一麵牛皮鼓,噴咚噴咚地敲打個不停。

  其實將士們忐忑不安也是十分有道理的,暗地裏一場大惡戰已然在不薑山上徐徐拉開了序幕。

  為何這般說哩?

  這還得從兩天前的那隻鳥說起。

  兩日前的黎明時分,那隻鳥淩空撲下,一邊用雙爪攫住蛭妖往高空中疾飛而去,一邊利用銳利的巨喙猛啄它的身體。

  蛭妖遭遇天敵,自然不會束手待命,絞動著身軀,頭尾一開一合,夾擊鳥。

  霎時間,黑霧洶湧,狂風呼嘯,烏血飛濺,羽毛飛飄,鳥和蛭妖就在空中惡鬥了起來。

  那鳥本是捕食的高手,抓抓放放,放放抓抓,就把蛭妖折騰個半死不活,漸漸失去了鬥誌。

  忽然蛭妖一聲怪吟,往下界逃竄去了。

  鳥覷見,一斂巨翅,俯衝下來。

  但此時黑霧消失,晴川曆曆,竟然不見了蛭妖的蹤跡。

  鳥睜大眼,振翅盤旋在空中,往下界仔細尋找,驟然間卻看見無數蝗蟲一樣的東西,密密麻麻地朝天空飛來。等鳥發現時,鋪天蓋地的利箭已然颼颼而至,卻是早已身陷箭陣之厄,它慌忙撲棱著一對巨翅掃落了一陣利箭,但隨後一陣飛鏑又至。

  鳥本是通靈之禽,既知不妙,一振巨翅朝高空飛去,可是最終難以逃脫此災,被射中了十多支利箭,帶著箭傷直往西部山巔上飛去了。

  鳥飛離箭陣,徐徐降落在西部山巔的古鬆老枝上,用喙啄拔箭矢,梳理羽毛,胸腹前業已鮮血涓涓,殷紅一片哩。

  “那不是神來的鳥嗎,怎麽飛到我們的地盤上來了?這回可算是找到了報仇的機會!”忽然間,鬆林裏傳來說話聲。

  話音未落,就見一位披發靛麵的強壯神人,手提著一杆三股鋼叉,從鬆林中飛將出來:“扁毛畜生,你竟敢又飛到恝山來了?看爺不好好地收拾你!”

  猛聽到那話,鳥才知一時暈頭轉向,飛錯了山頭,慌忙展翅飛起。卻剛飛在空中,就被那神人伸手一撾,就撾在了手中,徑落在一座巨岩上。

  “哈哈哈哈……扁毛畜生!可知你爺為什麽叫‘神去’?就是因為你家主人叫‘神來’!你家主人要吃飯,爺爺我偏要拉屎;你家主人要喝水,爺爺我偏要撒尿!爺爺和你家主人就是百世的冤家,千年的對頭!爺爺這後腦勺上的傷疤還沒有好哩,你竟敢又跑到爺爺的地盤上來挑釁?你這不是找死嗎?”原來這神人叫神去。

  神去一邊嘰裏呱啦地大發牢騷,一邊揮掌使勁地打鳥,最後猶不解恨,就一手掐緊鳥的頸項,一手惡狠狠地來拔它的羽毛,一副呲牙列齒、十分快活的嘴臉。

  鳥本已受傷,卻又遭神去掐頸拔毛,撲棱著羽翼,蹬彈著利爪,痛苦的掙紮不停,渾身的羽毛連皮帶肉的、就被拔下來一大把,扔落在地上,已然是再難逃命也。

  卻在此時,突然有人叫喚道:“石關,住手!快快住手……”

  原來這“神去”是綽號哩,石關才是他的真姓實名。

  那話間,神去的身旁已站立了一位神人,身材欣長,麵似銅鍋,頭生雙角,牛鼻羊須,甚是和藹可親的樣子。隻見他劈手奪過神去手中的鳥,罵道:“怎麽說你來著?又想惹禍了不是!”

  “商爺:這怎麽叫‘惹禍’呢?那東北邊歸他們管,這西南邊歸我們管,這回我可沒到越界去找碴,是他們越界來找我們的麻煩!”神去猶自不服道。

  “你胡說什麽?不過一隻鳥而已,說什麽越界不越界?”那神人道,“如今四位山君都趕往係昆山去了。臨走之時,叮囑我們要看好各處山頭,千萬不要惹是生非節外生枝,難道你都當著耳旁風了?如果真惹出禍來,你擔當得起嗎?”

  “我……”神去神色尷尬,搔搔招風耳,啞口無言。

  “好了,快回祠廟去,我要好好的懲罰懲罰你!”那神人說過,又撫摸著鳥的項羽道,“快回去告訴你家主人:是神去的不對,商渠正在嚴厲的懲罰他,就請你家主人高抬貴手一回吧。”

  這神人原來名叫商渠,話落處,但見他抬手拋起鳥。

  鳥飛起在空中,忽起忽落地拍打著沉重的翅膀,歪歪的朝東部群山之巔飛去了。

  據說山海界內,天下名山總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多座,至於不見經傳者,更是不計其數。

  每一座山頭都有一位山神,大山有大神,小山有小神,向來自行管束,十分散漫,直至軒轅黃帝治理山海界之後,各山山神才一一錄入山海戶籍,配俸祿,享祭祀,與當地的土地之神,共同掌理一方事務,土地司文,山神司武。

  但在南荒大地,也有許多未曾授封的山神。

  這些未曾授封的山神大多是神農部族和九黎部族的神祗,大抵原因是這些神祗不服軒轅黃帝轄治,反而有時屢屢造反,譬如蚩尤、共工,相柳等。這些神祗連同本部族的遺民,占據了南荒廣袤的大地,堅守著神農族和九黎族的古老血統和圖騰,生殖繁衍,自強不息。

  烏沙江流域的不薑山就是這樣一片神奇而執著的土地。

  但烏沙江以東及北地域乃是軒轅眾神的管轄之地;以南及西五百裏內才是神農和九黎諸神的管轄之地。其中,不薑山山脈正是雙方分割之地,各占據山頭十餘座。又以恝山和蒲山之間的神馬山為精確的分界段,而恝山的山神正是神農部族的“神去”石關,而蒲山的山神正是軒轅部族的“神來”奇玄。

  因為神農族和九黎族的許多神祗從來就沒有真正臣服過軒轅黃帝,所以不薑山數千年以來,經常發生戰事,從未平息。

  直到幾年前,先有一股浩大的邪靈之氣(山)衝動了無為道界,撩拔了山海界內的眾多魔性,後有鍾山燭龍聚眾造反,這不薑山才平靜了數年,原來是軒轅黃帝早已傳旨山海界內各座山頭,管好轄區,不得節外生枝,以免引起更大的叛亂,禍害山海,荼毒生靈。

  不薑山眾神之主古橫接到諭旨之後,既告誡了屬下眾神。眾神自然奉旨行事,不敢多生是非。

  果然不久,係昆山傳來消息:蚩尤台震動不止。眾神聽說,甚是驚懼,行事就更加小心翼翼了。

  這蒲山之神名喚奇玄,卻有個“抽風”的性子,行事時常不過大腦神經兮兮,想到一出算一出,便得了個“神來”的綽號。但他並不是傻子哩,自從得知軒轅黃帝的旨意之後,就擔心自己“抽風”的性子倘或一個沒忍住就惹下禍端來,因此整日抱著酒壇、喝得酩酊大醉,然後酣然而睡。

  眾神本來怕他神經兮兮,惹是生非,見他每日吃得大醉,昏昏沉睡,也就放心多了。

  但常言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這日卯時,神來正躺在祠廟外青石門檻下、磨牙流涎的睡得香哩,忽然感覺有什麽東西老在臉上啄來啄去。他皺起眉頭,厭煩的拂了拂臉,繼續睡覺。

  猛然間,神來“嗷”地大叫一聲,翻了一個軲轆爬將起來,捂著鼻子,睜眼怒看,卻見鳥站在麵前,羽毛脫落,殷血淋漓,一副慘兮兮的樣子。

  原來這鳥正是神來的寵物,受了傷後,自然就回來尋找主人了。

  鳥見主人睡如死豬,不理不睬,就在他的鷹勾鼻上,狠狠地啄了一喙,就把主人啄得痛醒過來。

  神來覷見鳥渾身血淋淋的光景,好不心疼,酒性霎時就醒了許多,腦海裏立刻閃現的第一個人物就是神去:在這方圓千裏的不薑山,也隻有神去才會下得了如此毒手哩!

  於是他勃然大怒道:“好你個神去啊!打不過老子,拿老子的鳥出氣啊!看老子不宰了你!”

  話落處,神來拖起門檻旁的鐵蒺藜骨朵,飛在空中,氣勢洶洶地直奔恝山而來。

  不薑山恝山祠中。

  神去兀自跪伏在三尊神像之下,一副俯首耳,滿臉不樂的樣子,正在接受商渠的訓斥哩。

  商渠滿麵怒色,伸手一指祠廟內供奉的三尊神像,問道:“石關!你可知道這上麵供的是哪三位?”

  “商爺,你何必明知故問!”神去撇了撇嘴,答道,“中間的是我祖神農大帝;左邊的是我祖炎帝;右邊的是我祖蚩尤大帝。”

  “好!說得好!那我再問你:我們又是怎麽來到這西南大荒的?”商渠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