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師淩空子 夜離求出山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0      字數:3189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說罷,傲奢伯陀命令道:“多羅什!你速去調集三萬兵馬,隨寡人親自出征。”

  “伯陀!”

  “伯陀!”

  “還請伯陀三思啊!”

  眾大臣見傲奢伯陀執意親征,一個個都慌跪在丹墀之下,竭力勸阻。

  傲奢伯陀一拂袍袖道:“寡人心意已決,你們就不要多說了。誰再阻攔,絕不輕饒!”

  眾大臣聞言,刹時紛紛閉上了嘴巴,再不敢多言。

  富辛伯乃是諍臣,敢捋虎須。他惶恐奏道:“啟稟伯陀:今年大旱,民心浮動,四境之內都不安寧,還望伯陀坐鎮朝廷之上,以安天下民心。如果伯陀親自出征,若遇哪一方部族再生刀兵之災,卻又如何應對?”

  “正是正是!還請伯陀三思。”眾大臣連忙附和道。

  傲奢伯陀之所以執意要親自征討克京人,是因為他在麗麵前把話說滿了,若要反悔,顏麵上掛它不住,可是一時卻忘了有這一層險機。

  因此他默然沉思了許久,忽道:“大王子胤光在言京山已經學藝多年了,這回寡人要親自出征,就傳旨喚他回來,暫行監國之職吧。寡人的江山遲早都要傳於他,現在讓他磨礪一番,也是好事。”

  說過,傲奢伯陀又命富辛伯道:“老宰輔,你明日就親自去一趟言京山,傳寡人的旨意去吧。”

  富辛伯見伯陀一意孤行,便是九頭水牛也拉不回頭,再難勸諫了,因此隻得俯首應命。

  眾大臣更是唯唯諾諾,不敢多語。

  傲奢見眾臣緘口不語,遂宣布退朝,進入後宮去了。眾大臣也無可奈何,各自散朝。

  翌日。傲奢伯陀平叛心切,不待召回大王子胤光,就命鎮殿將軍多羅什召集了三萬兵馬,火速出征。

  眾大臣勸諫無益,隻得在天都聖宮南門外草坪上,夾道跪伏,恭送伯陀親征。

  但見天都聖宮南門外草坪上節仗飄揚,斧鉞如林,三萬兵馬業已集結,整裝待發。

  傲奢伯陀渾身甲披掛,勇武似有當年雄風。他攜著麗夫人麗緩緩走出王宮,上了禦輦。

  一時出征炮響,人歡馬炸。

  鎮殿將軍多羅什受封掛印先鋒,跨馬提刀耀武揚威行在前頭,禦輦居中,眾裨將左右擁護,後頭三萬大軍簌簌嘩嘩隨後起動,緩緩地行離了天都。

  眾大臣恭送了傲奢伯陀之後,回至偏殿,富辛伯又與大家商議了一番,方才挑選了四名隨從相隨,攜帶了豐厚的禮品,乘一輛仔蓋馬車轉北道向言京山急速進發。

  言京山乃是貝機國內的一座名山,北麵交接中土,群山環抱,森林密布,地勢十分險峻;南麵卻是一馬平川,港渠縱橫,沃野千裏。

  主峰摩天嶺上隱居著一位異人淩空子,曾經幫助傲奢伯陀建立新王朝,被尊封為“國師”,頗受貝機國臣民的敬仰。隻是這淩空子並不稀罕“國師”的頭銜,天下太平以後,一直隱居在言京山,潛心修道,甚少出山,已有兩千多年的道行。

  富辛伯一路快馬倥傯,五日有餘便到了言京山下,把車駕寄放在農家院內,喚四個隨從抬了禮品,沿穀淖間小道上山。

  但見山道崎嶇,林木陰森,雲氣迷離,霧瘴盤繞,滿目俱是一片原始荒涼的景象。

  五人轉山磨崖,攀岩走澗,在日落偏西時分便到了摩天嶺。

  又走過些時,忽見上頭懸崖畔上圍繞著一帶籬落,其間屋舍隱約幾處,俱是杉木茅茨搭建,十分矮小簡陋。茅舍背依山峰,林蔭,其間噴泉吐玉,疊瀑飛煙。茅舍前有圓池清水,又有石桌木凳。當中茅舍右旁,聳立著一株古鬆,有一丈餘圍,老幹虯枝遒勁,葉針細密遮疊如蓋,而地上老根盤結交錯,約有數丈之遠。

  此時夕陽的餘輝映過鬆蔭,光芒乍長乍短地漏在地上。

  國師淩空子儼然坐於石桌之前,一派仙風道骨的模樣,正與兩位王子玄談高論,忘卻塵機,並不曾留意有人上山來了。

  富辛伯已走至籬笆門外,拱揖朗聲道:“老國師,久違了。富辛伯來拜訪國師了。”

  淩空子正與兩位王子言談甚歡,忽聽到有人喚話,抬頭一看,竟是宰輔富辛伯!他忙起身迎將上來,隔著籬笆回禮道:“稀客稀客……是哪陣風把老宰輔吹來了?”

  兩位王子也早已瞥見,都慌忙隨後而來。大王子胤光拉開籬笆門,急急行禮。

  富辛伯大步進了籬笆門,先與兩位王子敘禮畢,然後笑答道:“國師: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今日一來拜訪老國師,二來正有要事相商啊!”說罷,既命隨從把禮品抬將進來。

  “哦?有多大的事啊,竟要老宰輔親自登門?快快請坐,坐下來細說。”淩空子一邊說著,一邊攜住富辛伯的右手,來至石桌前就坐,又喚胤光上高山碧羅綠茶。

  二人寒暄過後,富辛伯便將克京人造反,傲奢伯陀禦駕親征等事說了一遍,並敘明了來意。

  大王子胤光一旁聽見了那話,心裏半憂半喜。二王子夜離聞聽下山並沒自己的份兒,就有些鬱悶不樂。

  淩空子聽罷,微微吃了一驚,輕捋銀須道:“克京人造反,倒是個凶數啊!既然伯陀親征,點名要大王子下山監國,那山人便遣他下山去吧。”

  富辛伯欣然致謝。

  淩空子乃喚大王子胤光拾掇行李,準備明日下山。大王子應命,興趣盎然而去。

  二王子夜離年華正少,性心活潑,在山中居住久了,就生厭倦了,早就想離開言京山去建功立業,施展人生抱負哩。此番忽來了機會,卻與他無甚幹係。

  於是夜離心中略為不滿,便求道:“師父,徒兒也願意隨哥哥下山,助父王一臂之力。”

  淩空子淡然回答道:“伯陀隻喚大王子下山,你就留在山上好好學藝吧。”

  二王子夜離一聽此話,心下不樂,微嗔道:“我和哥哥是一母同生,也是一同在山上學藝,都是一般的本事,為何哥哥下得山去,我卻下不得山去?”

  “嗬嗬……離兒呀:光兒乃是長子,將來要繼承大統,理應讓他先下山去。此乃天經地義之事,離兒不要爭了,就在山上陪伴師父吧!日後,自有你下山的時候。”淩空子淡淡笑道。

  二王子夜離心中腹腓,爭道:“想來這是父王偏心了,可師父為何也這般偏心?徒兒覺得不公平。”

  淩空子聽到此話,心中不悅,沉臉道:“你與光兒,為師都視如親子,哪有偏心之理?以你說來,怎樣才算得公平?”

  “父王不知我兩個的本事也罷,師父心中必然有數。我願與哥哥一比高低,能者下山!”二王子夜離聰明伶俐,卻好強喜勝,本是一樁天經地義的事,因他一門心思欲要下山,脫口就說出這無厘頭的話來,硬是搬出了是非來。

  淩空子豈不了解這個徒兒?見他執意下山,不僅出言不遜,而且有傷兄弟和氣,因此他心中略微不快,便笑道:“嗬嗬…離兒聰穎伶俐自然勝過光兒,但光兒勤奮好學卻勝過你啊!好吧!就依你所言,與哥哥鬥一鬥法,為師也要看看你在言京山究竟學了多少本事。”

  富辛伯一直在旁廂聽二人言語,見二王子夜離要尋大王子胤光鬥法,甚是擔心,急忙道:“自家兄弟,何必傷了和氣?二王子,這是伯陀親口傳旨大王子,叫他下山暫行“監國”之職,還是不要違悖的為好。”

  “宰輔大人:夜離隻想下山替父解憂,並不想什麽‘監國’之職。難道怕哥哥輸了我不成?”二王子夜離冷眼道。

  富辛伯委實怕大王子輸卻,不好回去交差,被二王子道出心思,頓時麵色赧然,俯首無語。

  淩空子淡然微笑道:“老宰輔,他二人鬥法隻憑智慧法術,又不叫他們拚個你死我活,你就盡管放心吧。如果離兒勝了,就讓他兩個都下山去吧。”

  富辛伯麵露訕然,一時無話應對,隻得聽從了淩空子的吩咐。

  夜離聽著那話,越加憤懣起來,暗道:哥哥不論輸贏都可以下山,我隻有贏了才可以下山,這是什麽道理?難道就因父親的旨意,哥哥是長子?他暗思著,心裏更覺不公平。

  二王子夜離本意並不在乎‘監國’之位,他隻覺得深山習藝十六年,若不出山也隻是蹉跎歲月。於是機會一現,便顯得急不可奈了。

  但在淩空子和富辛伯的眼裏看來,夜離卻是懷有非份之想。

  此時,夕陽掛山僅剩下一點,摩天嶺上早已霧靄朦朧,山景約綽,一派昏暗的光景。

  淩空子便在茅舍前點燃了一堆篝火,邀請富辛伯入舍來吃晚飯兒。

  大王子胤光卻並不知弟弟要與自己鬥法,在舍室內收拾妥當後,自去廚舍裏,用蒸籠蒸香葉飯團,準備晚食。聽到師父在隔壁問飯,胤光就應了一聲,小心翼翼地捧著一盤晚食進來,放在了矮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