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伏羲大帝 傳世奇陣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0      字數:3177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啊?

  伏羲!

  關元一聽到這兩個字,不禁誠惶誠恐,愈加叩首不停:“關元不知皇祖駕臨,還望恕罪,還望恕罪……”

  此時方慶隱早已感覺渾身清爽,精神抖擻,聞聽此話,也慌忙叩首道:“紫霄宮弟子方慶隱叩見皇祖。”

  你道他二人為何如此隆重其事,不敢有半點不恭不敬?

  原來這位聖者正是傳說中的人界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伏羲大帝,山海界內的東方青帝!

  但見伏羲大帝麵含微笑道:“你二人不必如此多禮……這五行八風九陽應劫,是人界的事,也是我與媧祖的事。此次他們應劫,乃是紫霄宮老祖親自所為,但他們有難,我火雲宮不得不來。你仗義解救他們,我倒是十分感謝你啊。”

  伏羲大帝如此謙遜說話,方慶隱倒顯得無地自容,戰戰兢兢。

  他不由慚愧道:“小人不知五行八風九陽之說,但天地正義所係,慶隱不得不為。”

  “嗬嗬……好一個‘正義所係,不得不為’啊!紫霄宮老祖將二十二位天選之人托付於你,看來也是實至名歸啊!”伏羲大帝讚歎道。

  “二十二位天選之人?”方慶隱猛然想起紫霄宮老祖當日對他說過的二十二路正神。

  “嗬嗬,你這靈台任府尊主,今日也應該明白了。我且來告訴你這二十二人的來龍去脈吧。”伏羲帝微笑道,“這二十二人皆有妙氣附體,這妙氣便是五行之妙氣、九陽之妙氣和八風之妙氣。”

  “五行之妙氣?九陽之妙氣?八風之妙氣?”方慶隱滿麵錯愕。

  “正是,‘五行之妙氣’乃是媧祖煉石補天,斬立極之時,得金木水火土五行妙氣,遂將它們留在人界,護佑人種;‘九陽之妙氣’乃是當年被宗布大神射落的九個金烏的餘氣,因他們荼毒人界,所以我將他們懲罰在人界,護佑人種,以贖前罪;至於‘八風之妙氣’,乃是我當年推演先天八卦時的八方之風所化。”伏羲大帝詳細地闡釋出二十二道妙氣的根諦。

  方慶隱聞說,頷首不已,仿佛明白過來。

  伏羲大帝繼續道:“這二十二道正氣來往天地之間,護佑人種,凡人界大劫來時,必會應在正善義烈之士的身上,逆劫破劫,護佑人種,這是他們的宿命,也是他們的終極之道,而天選之人,也會因此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這次山坍塌,山海震動,神魔欲反,幽冥興亂,紫霄宮老祖這才敕令這二十二道妙氣入人界,附人體,逆幽冥,隻是諸氣氣候未成,應劫倉促,才有如此結果。這二十一人加上關元,正是應合二十二道正氣之數。”

  話語至此,方慶隱終於明白當初紫霄宮老祖所說的二十二路正神之事,這二十一人正是他苦苦尋找之人,但不料卻是以這種方式相遇。

  關元想起當日遭遇,也是醍醐灌頂,頓時醒悟。

  伏羲大帝又道:“現在這些天選之人蒙冤落難,我不能不管,因此奉玉虛宮原始天尊法旨特來助你,但靈台任府之數,是應在你的身上,我隻有授你一座陣法來成全你,眾人的生死造化,還是要倚仗你這個無為道界中的靈台任府尊主。”

  咦!原來‘靈台任府尊主’的封號竟然出在此處!

  方慶隱終於恍然大悟,乃拜謝道:“小子無能,一切謹聽皇祖吩咐。”

  伏羲大帝嗬嗬而笑道:“我這便教你布下陣法,先助你召回眾人的魂魄。”

  話落處,伏羲大帝抬臂一揮,一道碧光倏然閃過去,周圍院牆屋舍好似鬼使神差一般,紛紛向後退去數十裏開外。

  正在二人驚疑之時,伏羲大帝已經緩步四下走動起來,一邊仰觀天象,伏勘地理,一邊掐指演算。

  過有片刻,伏羲大帝按天象之機,地理之數,指點出了二十二個方位來,各位上俱好似衝透出天地靈氣,一柱柱青光瑩瑩,直射空宇。

  距離招魂台十裏半路之遙,伏羲帝命方慶隱、關元先將鍾極安在乾位,陰惠安在坤位,沈榷安在震位,陰交安在巽位,祈海安在艮位,石猛安在離位,關元安在坎位,曲穀安在兌位,此按八卦之象矣。

  又後退六裏,照九宮三才十五之數安置了玄姬、陟宮、華、風玉堂、譚煌、鍾庭、魏益、朱闕、等八人。

  最後距招魂台兩裏餘路,把鍾萬放在南角丙丁方位上;把尚婉放在北角壬癸方位上;把簡黎放在東角甲乙位上;把夏烷放在西角辛庚位上。此按五行之數矣。其中田真人應九宮中央宮,封子水應五行戌己位,置於招魂台上。

  伏羲帝布陣完畢,舒了一口氣道:“此乃天下奇門異陣,外分八門,中立九宮,內按五行,以盾牌手,弓箭手、鉤鐮手、闊斧手、短刀手充塞其中,分門而立;以你手中鐧為號令,行兵走陣,任有多少兵馬進來,生門不開,難有活路矣。”

  關元聽得提耳屏息,似個泥馬木雞一般。

  方慶隱雖然熟讀兵書戰策,知曉九宮八卦的變化,難免也聽得目瞪口呆。

  良久,方慶隱道:“大帝為何要在此處布下這座大陣?”

  伏羲大帝微歎道:“除關元以外,這二十一位天選之人在三界四生六道中早已消除姓名,了卻根諦,你卻要為他們招回魂魄,與幽冥地府作對?”

  “他們都有天大的冤屈哩!他們……”方慶隱憤然不平。

  “嗬嗬……我早已知曉。”伏羲帝淡然一笑,打斷了他的話語道,“你在此處招魂收魄,必會驚動幽冥地府,驚動那十殿閻王,因此我這才為他們應氣勘位,凝魂定魄,布下這座大陣,以防萬一。不過……此陣借氣而立,僅能維持七日,你要好生引領他們演練。

  如果幽冥真來相犯,便說這五行九宮八卦陣是我伏羲設下的,也好叫他們知難而退。七日一過,萬事大吉,也算保住了人界幾粒正氣種子,為老祖締造靈台盡一份人族之心。”

  話落處,伏羲大帝又自懷內取出一卷河洛書圖遞給方慶隱道,“我今日把這河洛書圖授於你,你要盡快讀透它,好將這座大陣演練嫻熟,它既可凝魂定魄,又可禦敵,切記切記。”

  方慶隱聽罷,這才明白璣珠來,那肩上的擔子可重如泰山哩!他惶惶恐恐捧過河洛書圖,再次叩拜伏羲大帝謝恩。

  伏羲大帝又道:“現在你速去忘台招來死於鬼劫之眾,兩萬兩千足矣。把陣勢布下,便可登台修禳招魂了。這七日魂魄能不能定,眾人能不能恢複陽身,重返人界,全係你一人之身。我奉玉虛宮法旨而來,隻能行人事,不能逆天數,你好自為之吧。我去也。”

  原來方慶隱在蘆鳴島以清虛鐧打令傳檄,招魂收魄,早已驚動時刻留意三界劫數的玉虛宮元始天尊。得知此事後,遂傳法旨去了火雲宮【《封神榜》中人族三聖宮祗】,三皇商議一番後,便由伏羲大帝親自前來蘆鳴島解決此事,事了而去。

  那話落處,但見伏羲大帝周身光芒繽紛四射,碧光如鏡裏,腳起萬道祥光,倏然之間已然消失於杳渺的虛空深處。

  方慶隱和關元畢恭畢敬地叩送伏羲大帝,過有許久,二人才敢抬起頭,站起身來。

  關元請道:“先生,皇祖吩咐,須去忘台招收兩萬兩千鬼士布陣演練,就請先生守在此處,讓關元前去吧。”

  “好!”方慶隱點頭應道,“我正要好好看看這卷河洛書圖,學習行兵布陣之法,你速去忘台尋找孟婆,她一定會出手相助,不過忘台離此甚遠,你可還記得路徑?”

  “關元來時,已經大致記住路徑,往南直走去便到。”關元道。

  “好,那你速去速回。”

  “是,先生。”

  關元俯首應諾,卷起一陣陰霧,急匆匆奔離了蘆鳴島。

  關元飄洋過海,往直南上飛行多時,既已來到了忘台。

  眾役卒多有認識關元的,因此領他拜見了孟婆。

  孟婆得知關元來意之後,拜天謝地讚道:“好哇好哇……皇祖過問了此事,真是天道不欺人啊!我這就去命差役召喚他們來。”

  說罷,孟婆吩咐差役將那些死於鬼劫的鬼魂全部召喚來,這分明是與十殿閻王作對哩!

  那人界逢著亂世,終年戰火連天,殺戮不止,忘台的亡魂勝似恒河流沙之數哩!排山倒海的淹留滯壓,排隊轉生去。

  這一時也排不到九州應鬼劫而戰死的眾人,其中包括霸山的眾嘍。霸山嘍頭目周四聽到這個消息,振臂一呼,一呼而百應,不多時就召集了幾萬死於鬼劫的亡魂,蜂擁而來。

  關元大喜,便在九州應劫鬼魂之內,選拔了兩萬兩千有作戰經驗的鬼士。孟婆又命差役發配了盾牌弓箭、刀槍劍矛等武器和各色旗號。

  關元感謝不已,辭別孟婆,引領兩萬兩千鬼士開赴蘆鳴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