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再賜文武硯 普賢重整兵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19      字數:3238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不多時,風雪亭來到寢宮門外。

  值日弟子稟報後,他才小心翼翼地進入了寢宮,但忽然瞟見玄女與聖人正坐在桌前,不禁滿麵尷尬,不敢正視。

  他低首施禮道:“學生見過老師,見過大護法。”

  “雪亭不必多禮。”聖人和藹道,“這次大護法幸虧有你相助,傷勢才這麽快痊愈。大護法正準備前往鍾山,趁此機,你就隨大護法一起去吧。”

  “是,學生遵命。”

  “這一番應劫神魔,看來一個個神通廣大,法力非凡。老師想了想,還得再送你一件寶貝。”

  “學生已有同光劍和碧麒麟了。”

  “你雖有同光劍和碧麒麟,但老師還是放心不下,須得這件寶貝,才能保你周全,我這便取來。”聖人觀察過十會陣以後,心中就已經拿定了這個主意。

  話音落處,聖人健步徑入寢室去了。

  稍頃間,他取出一方錦繡包裹,放置在方桌上,一邊小心翼翼地打開,一邊對風雪亭道:“我現在送你的這件寶物,乃是我大成府中的鎮府之寶,名喚‘文武硯’。此寶傳授給你,我大成府的家當可算都傳到你的手上了。”

  “老師,我…我……”風雪亭激動萬分,竟至無語。

  玄女一旁聞說,十分吃驚道:“曾聽說過,聖人有四件‘後天勝先天’的聖寶,皆是功德所成,莫非這文武硯就是其中之一?”

  聖人嗬嗬淡然道:“我有丹書靈筆,硯台寶劍四件隨身之物,在幽冥立界之時,已將丹書靈筆賜於森羅王,如今隻剩下這同光劍和文武硯。今日大護法都難免受傷,可見此劫非同尋常,雪亭為我應劫弘法,當不能有損我大成府的道德威儀啊。”

  聖人一邊說著那話,一邊徐徐取出那方文武硯。

  但見那硯台大小四寸見方,厚度不過一寸,通體黑黝,沒有合蓋,墨池亦淺,硯身紋理粗樸奇瑰,有星光雲團之彩。

  聖人捧硯在手,親切喚道:“雪亭,過來接硯。”

  “是,學生接硯。”風雪亭誠惶誠恐,推金山,倒玉柱,跪在地上,雙手舉過頭頂接受了大成文武硯。

  聖人又喚風雪亭起身,靠近前來,附耳秘授“大成文武七字令”。

  那門外有偷看的弟子,一個個驚羨嫉妒,懊悔不迭,實是錯過了大成造化,如今隻有眼巴巴地幹瞅著,岀不得聲來。

  聖人授畢大成文武七字令,忽而一改和藹麵孔,極其嚴肅道:

  “我―—曾經周遊列國,推崇先王禮樂治天下,並不讚同武功霸天下,但能文事者必有武備,此乃以防不測之道。如今人界大亂,群魔猖獗,妖言惑眾,毀我儒道,為顯我大成威儀,萬不得已才以武功濟之,你替老師應劫弘法,千萬不可失了我大成府的禮儀道德!”

  “是。老師良言,學生定當銘記在心。”風雪亭誠惶誠恐,雙膝跪地,叩謝慈訓。

  聖人訓畢,又道:“你先隨大護法同去鍾山,此硯自可助你一臂之力。待鍾山事了,你再隨普賢大士一同投生紅塵,為我宣道,必要將儒道發揚光大。”

  “學生遵命,學生挫骨揚灰,萬死不辭。”風雪亭一字一語牢記在心,三叩九拜。

  聖人囑咐既罷,又與玄女話別一番,便送二人出了大成府。

  玄女拜謝過聖人,腳底七彩祥雲騰繞,已升在高空。

  風雪亭也跨上金頭碧麒麟,頻頻回頭拱手,與聖人以及眾同門灑淚告別,隨玄女直奔鍾山而來。

  話說普賢離開靈山,一路祥光熠熠趕到了鍾山北岸,落下雲頭,直奔昆侖大營。

  有巡營裨將瞥見,急忙迎接入營,與巫彭見了麵。

  那日大戰之後,巫彭整頓了兵馬,依舊將大營駐紮在水界北岸,圍堵住鍾山山門。此時,他正是六神無主哩,忽見大士歸來,急忙打聽玄女和燭龍的消息。

  普賢便把都昂山遇十會陣的事輕描淡寫地敘說了一遍。

  巫彭聽罷,卻是膽戰心驚,慌恐不安。

  稍坐片刻,普賢又請巫彭引他進入後營,來看陸吾和力牧。

  隻見兩位大神躺臥在病床上,牙齦緊合,麵色烏紫,無有半點生息,恰如屍體一般,饒是巫彭醫術堪誇三界,也是束手無策。

  普賢看見,甚是傷感,與巫彭商議後,決定:

  一、派八名士兵把兩位大神送回昆侖山;

  二、修書一封,稟報此次鍾山大戰、魃公主為燭龍擒走、以及都昂山破十會陣失利等事;

  三、敬請黃帝陛下傳旨山海界,增派援兵,剿滅燭龍。

  稍時,普賢寫好書信。巫彭叫來八名士兵。於是,普賢命八名士兵攜帶了書信,抬著二位大神前往昆侖山去了。

  隨後普賢在巫彭的陪同下,巡視各處軍營,鼓舞士氣。

  回到中軍帳後,巫彭忍不住問道:“大士:燭龍現今已在都昂山,我們為何還駐紮在鍾山,何不速速移兵都昂山?”

  普賢微笑道:“暫時不可,我已經修書請黃帝陛下傳旨山海界,增派援兵,如果三教有人來助,必會先到鍾山會合。”

  “哦……原來如此。”

  “此一戰,燭龍雖然敗走都昂山,但我方魃公主遭擒,大護法又不知所蹤,損失也是十分慘重。此次請黃帝陛下增派援軍,會戰十會陣,自然不可冒然行事,隻有等援兵來至,方可進兵都昂山。”

  “大士難道不怕他燭龍逃遁了?”

  “嗬嗬……我已用紫金缽罩住了燭龍的老巢鍾山,三界之內,任他燭龍逃遁,又能逃遁到哪裏去?況且,在都昂山我與大護法都吃了虧,必定助長他燭龍的囂張氣焰,此時正巴望我們前去,又怎麽會逃遁?”

  “這……還是大士考慮得周全。”

  “現在我們隻需操練兵馬,等候援軍消息即可。等援兵來至,再做商議。”

  “好,如此也好。小神這便傳令下去。”巫彭說罷,起身施禮,退出中軍帳,給三軍將士傳令去了。

  三軍將士聽到傳令,果然各把刀斧磨得雪亮,槍矛擦得鋒快,日夜不停地操練起來。隻等援軍來至,殺奔都昂山。

  日起月落,恰如穿梭,轉眼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

  這日,普賢與巫彭正坐在中軍帳中,神思凝肅,一語不發,忽有轅門裨將急衝衝奔入帳來。

  “稟報大士巫首:三壇海會大神正在營外求見。”那裨將跪稟道。

  普賢聞說大喜,起身離座道:“好哇,一個月過去了,終於有援兵來至。快!快請三壇海會大神進帳來見。”

  轅門裨將應諾而去,片刻引進來一位少年。

  但見那少年麵似傅粉,目似寒星,唇似渥丹,齒似白鹽,身高七尺有餘,左胳膊上套乾坤圈,右手中提火尖槍,正是三壇海會大神,淩霄寶殿威靈——哪吒三太子!

  哪吒一見普賢,忙上前行跪禮道:“弟子哪吒奉師尊太乙真人之命,特來拜見八師叔!”

  “免禮免禮……有三太子前來助戰,好啊好啊……快先坐下,然後再慢慢細說。”普賢頻頻頷首,賜哪吒就座。

  哪吒複與巫彭見了禮,方才坐了偏座道:“八師叔既然在十會陣中都失了利,哪吒豈敢逞勇?隻是師尊說弟子是蓮花化身,無魂無魄,又加我一道萬霞金縷衫,所以特命弟子前來破它兩座大陣。”

  “我與你玄女師叔祖因先前都受了傷,又一時冒然輕敵,所以才有這個敗數。不比你師傅行事果斷周詳。他可曾吩咐你什麽時候去破那十會陣?”普賢含笑問道。

  “師尊吩咐弟子先在鍾山會合了八師叔和楊戩師兄後,再同去都昂山破陣。”哪吒稟道。

  “二郎神君也要來?”

  “是。師尊和十師叔曾奉玉虛宮祖師法諭,一同去都昂山看過十會陣,因此特令我二人前來助陣。”哪吒道出原委。

  “哦……在玉虛宮三代弟子中,你二人也算是佼佼者。既然叫你們來,也必有成把握。”

  “八師叔過獎,弟子一定不負此行。”哪吒興味盎然道。

  哪吒話音剛落,轅門禆將又興衝衝入帳報道:“二郎神君轅門外求見。”

  三人大喜。

  普賢還未吩咐轅門禆將去請,一員年青大將已大步流星而入。

  但見他兩耳垂肩,儀容清俊,頭戴鳳翅盔,身披雪銀甲,外罩一件鵝黃戰袍,尤其闕庭豎生第三隻眼,端的器宇軒昂,威風八麵,正是“聽調不聽宣”的灌江小聖,二郎神君楊戩。

  “弟子楊戩奉師尊玉鼎真人之命,特來拜見八師叔!”楊戩撩戰袍,單膝跪地報道。

  “起來起來…快快起來。”普賢欣然道。

  楊戩遂起身來,又與巫彭、哪吒見了禮,然後調笑哪吒道:“三太子,你還是這猴急的性子啊!”

  哪吒嘻嘻笑道:“楊戩師兄,遲到不如早到,你怎麽來得遲了?”

  “家師用墨蘭草編織了一件玄衣,稱披了此衣可破它十會陣三座大陣,因家師耗費了不少時日,所以來遲。”楊戩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