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5      字數:3482
  但是,合陽一案裏,冒功殺人的河東鹽運使金啟勳就沒那般好命了。哪怕年羹堯一連幾封奏折求情,萬歲爺依然判了秋後立斬,全家被抄。郃陽免十年大稅,以慰百姓。

  撫遠大將軍允禵,因之前擅離職守,被暫撤撫遠大將軍銜,撫遠大將軍印由延信代管。

  不過,雍正爺並未讓允禵回京,而是晉封多羅恂郡王,令其駐守甘州,以備準噶爾再有異動。

  五月二十五,廉親王府

  天色有些晚了,允禩靠在軟榻上,閉著眼養神。

  屋裏屋外都沒什麽動靜,大家都知道廉親王好頭痛,奴才們連走路都是小心又小心的。

  可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待久了,允禩對聲音很是敏感,當有人推開外屋的門,一小步一小步地走進來時,他倏然地睜開了眼。

  “啪嗒”一聲,一本書掉在了地上。

  一個還沒有軟榻高的小人,連連往後退了幾步,顯然是被嚇得不輕。

  “弘旺?”

  允禩坐了起來,才看清是誰。

  弘旺長得很喜慶,圓頭圓腦的,一臉福相,看著就讓人心生好感。

  “阿瑪,”弘旺叫了一聲,上前兩步撿起了自己的書。

  允禩皺了皺眉,低頭按了按眉心。

  他對這一雙兒女,雖然小心保護,卻總有些距離。

  也許,是因他沒有被父親真正地疼愛過。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樣去做一個好父親吧。

  “阿瑪,我,我有一個……”

  “上前來,”允禩有些頭疼,但還是招了招手。

  弘旺咬了咬嘴唇,像是給自己打了打氣,騰騰幾步走過去,拽著炕桌腿,爬到了軟榻上。

  “阿瑪,我有段話看不懂,師父明日要考的。”

  允禩定了定神,翻開了弘旺的書。

  弘旺湊著腦袋去看,最後幹脆爬進了自己阿瑪懷裏。

  …… ……

  八福晉端著點心過來時,書房裏靜悄悄的。

  弘旺枕在枕頭上,睡得很香。八阿哥獨自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樹影。

  “弘旺吵到爺了吧?妾身讓嬤嬤把他抱走。”

  “不用了,讓他睡吧,睡醒了再回去。”

  八福晉點了點頭,給弘旺蓋了毯子,又拿起衣架上的外袍,披在了八阿哥身上。

  “弘旺有學問弄不懂,跑來問妾身,妾身哪裏明白,隻好讓他來問您。”

  “日後有師傅照看,有不懂的就直接問師傅。他是愛新覺羅家的孩子,有誰敢為難他。”

  八福晉笑笑,“弘旺還小嘛,對師傅總是怕的。”

  八阿哥偏頭,看了看睡在榻上的小人,“是啊,年紀小的時候,對誰都是怕的。”

  八福晉眸光微閃,抿了抿唇角,“爺非要去做嗎?咱們一家人,安安生生的過日子,不好嗎?”

  八阿哥忽而一笑,重新看向窗外,“已經插在戰場上的大旗,沒到戰爭結束,是收不回來的。因為所有的戰士都在看著它,所有的戰士都在聽著它的號角,他們不允許它後退,更不允許它倒下。而要戰爭結束,隻有兩個結果。要麽是勝利,高高地插在敵人的牆頭。要麽是失敗,折掉旗杆,蓋在自己的屍骨上。”

  第521章 風起

  雍正元年

  六月初三, 承乾宮

  一大清早,弘昀來給皇後請安, 母子倆在內廳敘話。

  皇後坐在軟榻上, 一手輕搭著炕桌。弘昀站在他身前,才七歲的孩子, 已然是儀態端正的小大人模樣了。

  “你皇阿瑪親自扶棺,送先帝爺的靈柩到遵化皇陵享堂安放,再過三月,就要正式封閉地宮。你皇阿瑪重視仁孝, 你是嫡子, 自要事事做出表率。這一陣子, 要多往養心殿去,陪一陪你皇阿瑪。”

  “是,”弘昀乖乖地拱手應下。

  皇後淺淺一笑, “額娘還給你多找了個教蒙語的師傅, 你在他那兒, 多聽一聽政事,爭取能早日為你皇阿瑪分憂。”

  “這……”弘昀有些遲疑, “懋勤殿的師傅說過,我們還太小,要先學好經史子集,不宜過早參與政事。”

  皇後的眸光閃了閃, 微微垂下眼簾, “師傅的話固然也有道理, 但你皇阿瑪那時,可是過了六歲就往禦門聽政了。你與弘盼、弘時他們不同,他們晚些就晚些,你卻是絲毫不能懈怠的。”

  弘昀尚有些猶豫,但對上皇額娘看來的目光,他還是往後縮了縮,低頭應下了,“是,一切聽皇額娘的。”

  傍晚,養心殿

  悶了幾日的雨終於落下,外麵一時電閃雷鳴。

  雍正爺靠在軟榻上看奏章,懷裏躺著昏昏欲睡的蘇公公。

  “再過幾日,朕還要往遵化祭奠先帝,你這陣子外頭的事忙,就別跟著去了吧?”

  “不,我要去,”蘇偉嘟囔著翻了個身,摟著雍正爺的腰,“先帝都駕鶴西歸了,還能從棺材裏爬出來掐死我不成?我就去。”

  雍正爺拿他沒轍,笑了笑道,“不是說,你那商行這陣子被人搶了不少生意嗎?你不在京裏多盯著些?”

  “一來一去又用不上多長時間,再說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啊?”

  蘇偉倒是很想得開,“那個周記是開當鋪起家的,家底厚著呢。人光明正大地競爭,我也隻能認栽。”

  雍正爺眨了眨眼睛,像是在想什麽,然後拍了拍蘇偉的腰,“要是手頭緊了,就跟朕說。”

  蘇大公公猛地抬起了頭,雙眼迸發出異樣的光彩。

  雍正爺八風不動,穩穩地伸出三根手指:“朕可以借給你,三分利!”

  …… ……

  寂靜的後殿內,突然傳出“咚”地一聲。

  緊接著,是沉悶的笑和不停翻滾的撲騰聲。

  守在門口的二張公公,鼻觀眼,眼觀心,一臉的平靜。

  京城裏,一連幾日的雨,帶著初夏的悶熱氣,出門的人越來越少了。

  到了夜裏,天上也見不到月亮,隻有地上一灘灘的雨水,映著點微光。

  打更的人,穿著蓑衣,敲著梆子,腳步不停地走街串巷。

  水麵在他走過時,濺起一片水珠,沒一會兒,更加急切的水滴再次飛濺起來。

  偏僻的宅院內,身穿黑衣的人來來往往,整夜燃著的燭火,在桌上留下一片紅蠟。

  六月初十,養心殿

  東暖閣內,怡親王、隆科多、張廷玉都在。

  “月中萬歲爺再往遵化去,正趕上護軍營上三旗出京射練。依臣看,不如拖延幾日,待上三旗回京,萬歲爺再前往祭奠也不遲。”張廷玉左右思量後道。

  “先帝就要入地宮,每月初一十五的祭悼都是大事,拖延不得。”雍正爺的視線還落在手裏的奏章上,“上三旗動不了,從下五旗調人就是了。”

  “皇兄要做天下人的表率,這孝義上自是不能有差池的,”怡親王從旁道,“好在,皇陵附近還有步軍營的一支隊伍駐紮,安全上應是無虞的。”

  隆科多的視線略略下壓,片刻後,拱手道,“臣也要往皇陵附近整軍,一路上,臣護從萬歲爺左右。”

  雍正爺沒有抬頭,神色仍是淡淡的,“那就這麽定了。”

  六月十二,禦花園

  詩玥與鈕祜祿氏午膳後,來禦花園閑逛。

  遠處,幾個女子圍在鯉魚池旁,嬉嬉笑笑地打鬧。

  “奴婢給熹妃娘娘請安,給寧嬪娘娘請安。”

  守在附近的嬤嬤,最先發現兩位貴人,連忙招呼了一聲,來給兩位娘娘請安。

  鈕祜祿氏隨意地抬了抬扇子,讓那些女孩都起身。

  “這都是儲秀宮的秀女?”

  “是,”嬤嬤俯身答道,“因宮裏憋悶,特回了皇後,許秀女們午後在禦花園走走。”

  鈕祜祿氏回頭衝詩玥笑笑,“倒是真有幾個長得好的。”

  詩玥笑而不答。

  那嬤嬤從旁聽了,連忙應道,“進宮的秀女自是姿容出眾的,娘娘想見哪個,奴婢為您引薦。”

  “不必了,”鈕祜祿氏挽著詩玥轉身,“讓她們自在些吧。”

  “……奴婢恭送娘娘。”

  儲秀宮眾人送走二位主位娘娘,另一名年紀稍大些的宮女,湊到那嬤嬤身後:“要我說,當今聖上這後宮,也真是奇了怪了。這些娘娘們天天賞花、聽曲兒、看戲的,怎麽就不見哪一個多往養心殿使使勁呢?那先帝在時,哪批秀女進宮,後宮不得翻層天啊?這倒好,咱們儲秀宮日日冷僻的跟尼姑庵似的。”

  “唉,這不是新帝還在孝期嘛。”那嬤嬤歎了口氣,“也是這批秀女沒趕上好時候,真不知道最後能留下幾個……”

  禦花園另一頭,鈕祜祿氏和詩玥坐到了假山下的亭子裏喝茶。

  也是巧,二阿哥弘盼正一路掐花折草,氣嘟嘟地從這兒經過。

  “這是去哪兒了?”

  鈕祜祿氏遠遠地看到弘盼,招呼他過來。

  “兒臣給額娘請安,給寧娘娘請安。”弘盼規規矩矩地行了禮,隻是小臉還沉悶悶的。

  “是誰惹到咱們阿哥了?這一路上可不少奴才看著呢,”詩玥捏著帕子給弘盼擦了擦臉上的汗。

  “我去養心殿了,皇阿瑪在忙,沒說上幾句話。”弘盼垂著腦袋,“我去找蘇公公,求他跟皇阿瑪說說,過幾天帶我一起去皇陵。可蘇公公沒答應,說這次皇阿瑪帶的人本來就不多,讓我留在宮裏。”

  鈕祜祿氏眼睛一瞥,一指頭點在弘盼腦門上,“你皇阿瑪為先帝扶靈時,你不都跟去了嗎?這才回來幾天啊。”

  “就是啊,”詩玥也溫聲在旁邊勸道,“你皇阿瑪再去皇陵,本也是自去悼念的,宗親也都不跟著,不帶你也是怕耽誤你的學業。”

  “可我也想再看看皇瑪法啊。”弘盼眼眶有點發紅,“皇瑪法以前那麽疼我,我都沒來得及盡盡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