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3414
  西藏形勢初定,策淩敦多布狼狽逃回準噶爾後,一直龜縮不出。

  朝中大臣們計算著,也該到了對邊關將士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旁人先不說,撫遠大將軍居中指揮,統籌策應,功不可沒;年羹堯在四川一路大軍的集結到糧草供應上亦可算厥功甚偉;嶽鍾琪一路屢出奇兵,最先平定拉薩,驍勇善戰;延信平安護送格桑嘉措入藏坐床,更在最後大破策淩敦多布殘兵。這四人都算戰功赫赫,皇上要如何嘉賞,朝裏朝外也是議論紛紛。

  撫遠大將軍之前有擅離職守的過錯,皇上當時沒追究,卻不代表不會秋後算賬。

  更何況,朝中誰人都知,十四阿哥允禵曾也是議儲的熱門人選。如今新皇登基,哪怕是親生兄弟,怕也不會毫無芥蒂。

  而四川總督年羹堯,一直頗受今上倚重,他所舉薦的人都被加以重用,皇上對他更是頻頻嘉獎。他的妹妹年氏,一舉得封貴妃,成了後宮裏,除了皇後外,最尊貴的女人。

  不過,誰也未曾想到,在皇上與內閣定下論功行賞的章程前,京裏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撫遠大將軍突然上折彈劾四川總督年羹堯與河東鹽運使金啟勳。金啟勳縱兵殺人,假冒軍功,事後草菅人命,毀滅證據。年羹堯縱容屬下,結黨營私,收受賄賂,掩蓋真相。

  與此同時,合陽百姓範光宗帶著八百多條人命的血債,到京告禦狀。

  攔禦駕叩閽並不容易,雍正爺日理萬機,也沒什麽機會出宮巡遊,自然也無車馬可攔。範光宗也隻能把狀子遞到都察院。

  當然,百姓遞狀子到都察院,等待皇帝批示,俗稱“京控”。朝廷也是鼓勵百姓京控,強過攔禦駕叩閽的。

  不過,同是告禦狀,京控的結果往往是無疾而終。因為遞上去的狀子,十之八九是送不到皇帝眼前的。

  畢竟,皇上日理萬機,沒多少時間更沒多少精力,去挨個處理百姓的冤屈。

  但是,範光宗的狀子卻有些不同,它在都察院呆了兩天,就被宮裏的人私下取走了。

  五月初二,養心殿

  雍正爺看著擺在案頭的狀紙,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蘇偉站在他對麵,又把狀紙往前推了推,“你看看,十四爺沒說謊,範光宗就在京裏呢,郃陽的事情也是有據可查的。”

  允禵彈劾年羹堯的奏章已經送上來幾天了,雍正爺卻遲遲沒有批示。

  “十四福晉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之前屢屢彈劾十四爺是有原因的,根本不單是為了擅離職守的事兒。他就是怕十四爺把逈陽的慘案捅出來!十四爺到了四川時,正好碰上他們派人抓那個姓範的老伯,要不是十四爺及時出手,那這件案子……”

  “這件案子怎樣?”

  雍正爺抬起頭,打斷了蘇偉的滔滔不絕,“允禵去邊關,是去指揮大軍入藏平叛的,還是去當八府巡按體察民情的?”

  蘇偉一時沒反應過來,愣在原地。

  雍正爺冷笑了一聲,“他以為抓了一點年羹堯的把柄,就能抹去他犯下的錯了?”

  “不是,不是那個意思,”蘇偉想解釋,可腦子打結,一時竟措不上詞。

  “怎麽不是?”

  雍正爺的神色很冰冷,“他和他那個好福晉,自從知道自己犯了大過,就開始左思右想,四處找補!他們在你身上,在皇額娘身上,下了多少功夫?如今這腦筋都堂而皇之地動到朕的身邊來了,你還替他辯解?”

  “我,我……”

  蘇偉有些錯愕,錯愕胤禛對他說的話,錯愕胤禛對他的態度,有些冰冷的涼氣慢慢竄上來,把腦子裏的一團霧水結成了冰晶。

  “這狀紙,不又是老十四家的偷著找你,讓你從都察院裏取來的嗎?”

  範光宗的字字血淚被摔在龍案上,震得桌前的人瞳孔一抖。

  “怎麽?他撫遠大將軍上折彈劾的人,朕就非立即處置了不可?都察院每天送來多少折子,從來都是有定數的,怎麽就他能特殊?”

  “可,可這是八百多條人命啊……”

  蘇偉突然覺得自己好像錯了,卻又一時想不起是哪裏錯了。

  “朕坐擁天下,這世上每天哪裏不死人?”

  胤禛仍是坐在龍案後,微微揚首,“朕手裏握的是大局,凡事都要有定規定法,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例外!”

  蘇偉瞳孔一縮,下意識的後退了一步,他眼中映出的人,還是那張臉,還是那副神情,卻陌生的可怕。

  好像冬日裏一桶冷水兜頭澆下,沒讓他恢複清醒,卻讓他徹心徹骨的僵硬了。

  “是,是我錯了,我不該擅自去拿狀紙的……”

  雍正爺定定地看著眼前的人越退越遠,最後退到了屋子中央,衝他緩緩一拜。

  “奴才知錯,請主子恕罪……”

  養心殿外

  晌午的日頭很足,卻不帶什麽熱乎氣兒,小英子等在那裏,不知為何,總覺得背心發涼。

  沒一會兒,殿內匆匆走出一個人。

  “師父!”

  小英子趕忙迎上去,“我正等著您呢,內務府送來的料子,要送去壽康宮的。”

  蘇偉停住了腳步,轉頭看向小英子。

  小英子一愣,隻覺自己的一雙眼睛好像撞進了一汪深潭裏,深得不見底,深得看不見任何波瀾。

  “師父,你怎麽了?”

  “……沒事。”

  蘇偉又轉回了頭,好像什麽都沒發生,“把料子給我,我去送。”

  東暖閣內

  偌大的殿宇隻剩了雍正爺一個人,他還定定地瞧著屋子的中央,好像那裏還跪著什麽人。

  擺在多寶閣上的自鳴鍾“哢噠哢噠”地走著,不知過去了多久,空洞的眼神終於收攏了回來。

  而眼下的龍案上,仍攤著範光宗的狀紙。

  狀紙寫的很工整,但其中一段字體卻微微扭曲,好像謄寫這張狀子的人,也受了那聲聲血淚的影響。

  “……草民有一七歲幼侄,已能識字背詩,平日乖巧孝順,聰慧可愛。然則那日,小侄夜間臥榻安睡,被闖入賊兵,刀尖挑起,吊在馬上,其母哭喊追逐,卻隻得亂蹄下,一具殘屍……”

  “砰!”

  張起麟端著新沏的茶剛走到暖閣外,就被屋內一聲巨響,嚇得差點翻了茶碗。

  暖閣內隨後就安靜了下來,好半天都聽不到任何聲音。

  “蘇公公剛才不是在嗎?現下又跑哪兒去了?”

  像是懷裏踹了隻兔子的張起麟,遊移不定地停在簾子外麵,是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

  “張起麟!”

  不知時間過去了多久,屋內響起一聲召喚。

  “奴才在!”

  張起麟忙掀了簾子,端著茶碗,快步進了門。

  這一進門,又嚇了一跳,龍案上的金蟾吐珠香爐連帶著香灰和一堆奏折,倒在了地上。

  “收拾了。”

  雍正爺仍坐在原處,手裏還捧著一本奏章,臉上什麽也看不出來,似乎這些都是他不經意時碰倒的。

  張起麟深知什麽該問,什麽不該問,忙不迭地低下頭,放下了茶,就親自拾了奏章,收了香爐,又叫外麵的小太監進來掃了香灰。

  壽康宮外

  十四福晉給太後問了安,出門時,完顏吉珠正等在門廊下。

  “福晉,”吉珠行了禮。

  “趕緊起來,”十四福晉扶起了她,“你額娘不放心你,我也隻能借著來給太後請安,讓人接你過來看看。”

  “請福晉轉告額娘,吉珠在宮裏一切都好,不必替我擔心。”

  吉珠是個懂事的姑娘,論輩分,十四福晉算是他的堂姐,家裏也受了十四福晉很多幫襯,這一次送她進宮,原也是為了十四爺的事。

  “倒是我行差就錯了,”十四福晉拉著吉珠的手,“實不該讓你為了我家爺的事兒進宮來的,白白耽誤了你。”

  “福晉別這麽說,”吉珠連連搖頭道,“當初我阿瑪生病,額娘擔不住府裏的大小事務,都是福晉派人幫襯著。治好了我阿瑪的病,又一直撐著我額娘。吉珠能有個機會報答堂姐,是吉珠的福氣。”

  “好妹妹,”十四福晉勉強笑笑,“我家爺在信中已經交代了,他實是犯了大錯,也該受罰。讓家裏不要再為了他的事東奔西走了。你這裏,我也跟你額娘說好了,等過了今年,就求著太後給你賜個好人家,早早出宮去。”

  “可是,十四爺他是立了功的啊。”

  “噓!”

  十四福晉忙捂了吉珠的嘴,“這些話不可再說了!如今西藏事平,我家爺也算沒有辜負先帝的囑托。眼下隻看郃陽的事了,隻要能為郃陽的百姓討個公道,那十四爺他……”

  “十四福晉好有閑情雅致啊。”

  一個突兀的聲音打斷了十四福晉的話。

  “貴妃娘娘!”

  來人雖一身常服,卻也是通身的高貴。

  十四福晉愣了一下,隨即忙拉著完顏吉珠,俯身行禮。

  第515章 衝突

  雍正元年

  五月初二

  蘇偉遊魂一樣的到了壽康宮, 小太監們端著東西送進去, 他等在門外, 隨便找了個台階坐下。

  今天的陽光有些刺眼,卻不暖人。蘇偉仰著頭,眯著眼看了一會兒, 腦子裏越發空蕩了。

  “蘇公公!蘇公公!”

  一個急切的聲音一路奔來。

  蘇偉轉頭去看, 卻是十四福晉的貼身侍女山桃。

  “你怎麽在這兒?”

  “蘇公公,快救救我們福晉吧!”

  山桃踉踉蹌蹌地跑到他跟前,話沒說完,就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