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3606
  蘇公公開心地接過包好的魚幹,巴彥在後麵遞了一串銅板過去。

  李彰善在旁邊幹幹地陪著笑, 他荷包裏裝的都是真金白銀,今天連銀票都帶了不少,還真就沒帶銅板。

  這位傳聞中的蘇大公公,在通州城裏已經逛了一上午了。買了四個烤紅薯,兩包大順齋的糖火燒,三小罐醬豆腐,一包西洋糖塊兒,在路邊吃了七八串烤魚,再加上剛才的小魚幹,統共連五兩銀子都沒花上。

  李彰善是揣了幾千兩銀子在身上的,可惜愣是沒找到用武之地。

  “誒?”

  前麵還在四處亂走的蘇大公公突然停了下來,站在一艘正在卸貨的商船前頭,盯著兩塊兒五顏六色的玻璃看。

  “有門兒!”

  李彰善認識那五顏六色的玻璃,都是徽商運來的洋玩意兒,據說那些長得怪模怪樣的洋人喜歡用這種玻璃做窗戶。

  “蘇公公,您看上了?”

  蘇偉被突然竄上來的李彰善嚇了一跳,又回頭看了看碼頭上停著的,商號頗眼熟的船。

  “啊,挺好看的……”

  “掌櫃的——船上的人呢?”

  李彰善立馬開足了馬力,衝著船裏一通喊叫,“趕緊出來,有生意了!”

  “什麽生意?京裏這時候就來接貨了?”

  船裏走出來的人,一派沉穩的徽商派頭,但在看到碼頭上的人時,突然一愣,“誒,蘇——”

  “快過來!把這兩塊兒洋玩意兒給我包起來!一會兒給我送到通州府衙去!”

  李彰善一連氣兒地道,生怕身邊這位祖宗突然改主意了。

  吳雪鬆在船上站了一會兒,有點呆愣愣地走了下來,“財東,這位是您的朋友?”

  “財東……”

  李彰善一時沒能理解,有些惶惑地看向身旁的人。

  蘇大公公眨了眨眼睛,“這位是通州坐糧廳的官員,今天陪我出來逛逛的。他既然喜歡這兩塊兒玻璃,你就賣給他吧,給打個九六折,也算替我謝謝他今天的招待了。”

  “啊?”

  李彰善突然覺得不大對勁兒,“不是,蘇公公,這是我——”

  “這位大人,一共二百兩。”

  吳雪鬆笑嗬嗬地隔在了兩人中間,“既然我們財東給您打了折,小的再給您抹個零頭,就算一百九十兩。您看您是現銀,還是匯票?”

  兩塊兒玻璃賣了二百兩,不愧是徽商!

  蘇大財東暗暗給吳雪鬆比了個大拇指,然後帶著一眾偷偷憋笑的侍衛,繼續往前走了。

  湧動的人群裏,幾個停在小吃攤前的人影,收斂了看向碼頭的視線,默默地匯進了人流。

  片刻後,就消失無蹤了。

  傍晚,通州府衙

  逛了一整天的蘇大公公,終於收攏了通州所有的小吃和特產,然後大包小裹地回了府衙。

  看賬看了一天的雍親王,正在書桌後,仰著頭,敲著眉心。

  “還知道回來?怎麽不幹脆住在外頭了?”

  “嘻嘻……”蘇偉傻笑,賄賂給雍親王一包小魚幹。

  “我是考察場地,通州水運發達,我也想在這裏開家分號。”

  “又是賺錢賺錢,你那腦子裏除了銀子,估計也剩不下什麽了。”雍親王氣哼哼地嚼著小魚幹。

  “人家賺的都是正經八百的銀子,又不是貪汙來的。”

  蘇偉趴到書桌上,給四阿哥倒了杯茶,“那個李彰善今天可跟了我一天呢,我要是手軟一點,這千八百兩銀子輕輕鬆鬆就進荷包了。”

  “他們倒是聰明,”四阿哥冷笑一聲,“阿齊鼐一邊認罪,一邊想盡辦法在本王這裏討好。他剛上任時給皇阿瑪上的折子,如今倒成了他的免死金牌了。皇阿瑪寬以待下,如今這個局麵,真是讓人頭疼的很啊。”

  “你不是跟弘昇說過,咱們是來勘察倉場的,又不是來整飭吏治的。反正你如實稟報給萬歲爺就是了。”

  蘇偉掏出塊兒水果糖塞進四阿哥嘴裏,“能抓了那些預謀刺殺的,已經算咱們賺的了。”

  “是啊,”四阿哥閉上眼睛,“皇阿瑪現在更關心的,應該是各地倉場能不能穩定地調出糧食,而不是其中生出了多少蛀蟲。”

  二月十二日

  乾清宮收到了通州送來的奏章。

  和碩雍親王胤禛疏言:“臣等遵上諭,查勘通州西、中、南三倉,共三百七十六廒。除支放已空者七廒外,院內露囤四百六十一圍……”

  “……內未經支放好米二百七十六廒,已經支放尚剩米一半者四十八廒。又有變色之米,七成以下,不可久貯。其中,尚有餘剩之米過半者,四十五廒。”

  “因此變色之米占留廒內,致新米不得歸廒,而多入露囤,被雨蒸潮,易致黴爛。請遣部院大臣一員,同倉場總督阿齊鼐,先將此變色之米,照減價例,悉行出賣。則陳米之廒既空,而露囤之新米亦得歸入廒內。”

  “嗣後諸王以下,領米時,務各按倉廒支領!俟此廒已空,再放別廒!倘仍強開新廒,遺剩半廒者,則該倉監督即報倉場總督題參,將領米官員交刑部嚴加議處!”

  “放米時,每旗派參領一員,監視約束。如該監督不將好米給與,而攙雜變色之米,勒令支領。亦許領米官員,呈告倉場總督,將該監督題參,交刑部嚴加議處。”

  “查定例,支領米石,限兩月領完!若有無故拖延者,即停止給與。如係倉廒監督拖延不放,亦即將該監督交刑部議處。”

  “又據倉場總督阿齊鼐雲,每倉監督更替之時,常有與上任監督互相責難之舉。起因常是上任監督任內之米,或米色黴變,或額數有虧,新監督勢難接受。因此,該將此等有虧額之舊監督題參,仍令其留倉監放,待來日查明追賠、治罪等後,再行更替。”

  “各倉由於保存不善,常有黴變、變色之米。每有七成以下陳米,當行文直隸巡撫,派各屬州縣,設法運走,俟來春出賣,於民間大有裨益。”

  “此外又有抵給倉役工價之米,堆積廒外,黴爛成灰,原不在數內。現恐有不肖之徒,將此攙雜充數,鋪墊廒底,亦未可定。請賜予耕種之民,聽其量力運出,以肥田畝有益。若其中尚有成色之米,仍行減價出賣。”

  “如此,則倉無混占之廒,地無委棄之粟矣……”

  康熙爺看了奏章,眉目間的皺褶似乎平緩了很多,朱砂筆落在奏章下麵,隻寫了兩個字,“依議!”

  雍親王一本洋洋灑灑的奏折,將整個通州變了個天。

  日後,新米及時入廒,陳米及時發放,變色之米會被直隸各縣隨時拉走。再想要買進賣出,從中謀利,就是難上加難了。

  每倉監督不僅要受提領之人監視,還要與下任接班之人交接清楚賬目,否則就會被留任處罰。

  而阿齊鼐、李彰善等人,雖然暫時未被收押,可他們的賬目在被四阿哥清剿後,是漏了個巨大無比的窟窿。在下一任來接班前,要是補不上,就得拿他們的腦袋去堵了。

  被關起來的趙進福、蔡越等人,已經被移交刑部,意圖刺殺皇子,罪名當誅。

  雖然,蔡越手裏還有積年的陳賬,自以為能要挾別人,救出自己。

  但是,看守的官員很直白地告訴他,萬歲爺說了,舊責不追。

  當晚,蔡越就被卷在了席子裏,扔到了京郊的亂葬崗。

  二月十三日,大運河北岸

  四阿哥很遵守諾言地帶著蘇偉來看燃燈塔了。

  蘇偉站在那磚木結構的,八角型的佛塔下,很有感觸。

  其實,上輩子,他在北京見過燃燈塔。

  他記得當時身邊一個正在帶旅遊團的導遊說,康熙十八年時,京城地震,燃燈塔塔身傾塌,被人發現了一顆佛牙和數百粒舍利。

  不過,他穿越過來時是康熙十九年,沒經曆過那場地震。

  “這塔裏真的有舍利嗎?”蘇偉回身去問四阿哥。

  四阿哥搖了搖頭,“不知道,該是有的吧。這塔十多年前重修的,咱們也沒注意過啊。”

  “那我回去找人問問。”

  蘇偉仰頭看著塔上的鈴鐺,有一點熟悉,有一點陌生。

  他其實,有一點點想家了……

  “烤紅薯啦,烤土豆……”

  不遠處突然傳來叫賣聲,眼眶發熱的蘇偉不想被四阿哥看到,連忙轉身,奔向那個推著車子的老頭。

  “我去買地瓜,昨天吃的可好吃了。”

  “你慢點跑!”四阿哥有點無奈。

  跟隨的侍衛沒敢湊得太近,看見蘇公公跑到老頭身邊,巴彥幾個人才往那邊靠。

  賣地瓜的老頭給蘇偉稱起了烤熟的地瓜。

  蘇偉搓著手,眼巴巴地看著,絲毫沒有注意到,一對兒過路的行人,正好停在了他的背後。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的奏折部分,引用的康熙起居注。

  第462章 傷

  康熙五十年

  二月十三, 雍親王府

  詩玥坐在軟榻上, 穿針引線地趕著籃子裏的五副手套。

  絮兒一邊幫詩玥燙軟皮子,一邊嘟嘟囔囔地道, “鈕祜祿小主也真是的,弘盼阿哥要學射箭也不早說,什麽事兒都臨到眼前了才開始忙叨。加上那幾個哈哈珠子,這又是手套, 又是護腕的,小主都跟著熬了兩宿了。”

  “容月不一貫這個性子嘛, 再說咱們也沒經驗啊, 本以為用庫裏做好的就行了。哪知道尺寸太不合適, 弘盼才帶了一天手掌就磨出血泡來了。”

  詩玥將燙軟的皮子縫在每隻手套的掌心處, 針腳都碼的極細。

  “小主也別太仔細了,當心眼睛!”

  絮兒去倒了杯茶來,放在詩玥手邊。

  “就是點針線活,沒事兒的。”

  詩玥將最後一針縫完,伸手去拿剪刀,“蘇公公跟王爺去通州好幾天了, 也不知道……”

  “啊!”

  詩玥的驚叫伴隨著茶杯落地的聲音,將正背著身收茶葉的絮兒嚇了一跳。

  “小主, 你怎麽了?傷到了嗎?”絮兒幾步跑到軟榻旁。

  詩玥捧著被針紮到的手指,眼睛卻凝固在了摔碎的茶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