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3323
  “是,是,”男人連連點頭,擦著汗,退出了房間。

  “劉大夫,這邊請。”

  榮平早等在外麵,見到劉槐嚇白的臉,忙安慰道,“劉大夫不用怕,我們貝勒爺也是被這病纏的,說話才暴戾了些。隻要您將貝勒爺的病治好,讓貝勒爺恢複如初,我們是肯定不會為難您的。”

  “是,是,”劉槐弓著身子,看起來異常老實。

  九阿哥來到八爺府時,八阿哥已經好模好樣地坐在書房裏了。

  隻是,胤禟在走近八阿哥時,總時不時地聞到一股藥味兒。

  “八哥,你聽說了嗎?皇阿瑪剛下旨擢升年羹堯為四川總督了。”

  “年羹堯在四川經營多年了,本來就是四川巡撫,又參讚軍務。皇阿瑪提拔他,也屬正常。”八阿哥坐在棋盤前,擺著棋譜。

  “而且,老十四這一去,代天巡狩,皇阿瑪也未必完全放心。”

  “胤禵這些日子可風光了。”

  胤禟一提到這事兒,就長歎了口氣,“小小年紀,得封高爵。就是朝中元老,見了他都得稱一句大將軍王。禮部這些日子,正為他的出征儀式忙的昏天黑地。聽宮裏的人說,皇阿瑪要在太和殿為他頒授敕印。”

  八阿哥捏著棋子,一步一步地放到棋盤上,“這就對了,別忘了這就是我們的目的。胤禵離皇位越近,延慶殿那位離皇位就越遠。左了他們是親兄弟,咱們就等著看,他日兄弟反目、血濺七步的好戲吧。”

  胤禟眉頭輕皺,看向八阿哥的目光不自覺地帶了些打量。

  八阿哥看起來很正常,可仔細觀察下的胤禟,突然發現,八阿哥捏著棋子的手在微微發抖!

  第453章 大軍開拔

  康熙五十年

  一月二十日, 乾清宮

  今天是宮裏難得的熱鬧日子。

  乾清宮西廡, 懋勤殿灑掃一新,正門大開。

  辰時三刻, 一輛又一輛馬車,停到了東華門外。

  “小主子們, 都慢點兒,咱們再等等, 人齊了咱們一起進去。”

  魏珠今兒是攬了個上好的差事,話沒說幾句,各府的荷包就把袖子都塞滿了。

  清一水兒的小蘿卜頭站在一處, 你打量我一眼, 我打量你一眼, 大都不說話,隻有少數幾個活潑的,愛在人群裏竄。

  “弘昌!弘昌!”

  弘盼打一下車就看到了離得不遠的十三阿哥家的弘昌, 連忙瘋狂擺手。

  弘昌有心往這邊湊湊, 無奈身邊人太多, 隻好也衝弘盼揮了揮手。

  那邊十四阿哥家的弘春、弘明站在一處。

  弘春已經九歲, 進宮要與十八阿哥等幾個叔叔輩的一齊讀書,自然不願跟那些六七歲的小孩子待在一處。

  弘明是十四阿哥的嫡子,但額娘近來與阿瑪關係不好,他與弘春也不親,見到弘盼、弘昀幾個就想過去,卻被弘春給拽住了。

  魏珠算了算人數, 見都到齊了,便招呼了兩聲,頭前引路,帶著一幫小皇孫進了紫禁城。

  近些日子,一直纏綿病榻的康熙爺,今兒難得地精神了許多,早早就等在了乾清宮的台階上。

  “來了,來了,”梁九功先看到了一幫小主子們,忙把手裏的銅鍍金嵌琺琅望遠鏡遞到康熙爺手上。

  康熙爺看見一幫小孩子就笑,“打頭那個是弘方吧?”

  “是啊,大阿哥家的弘方,今兒八歲了,年前進宮給您請過安的。”

  “這孩子長得壯實啊。那他旁邊那個,是老三家的?”

  “是啊,是誠親王家的弘景,九歲了。”

  沒用康熙爺再問,梁九功就指著後麵幾個道,“那是雍親王家的弘盼阿哥、弘昀阿哥和弘時阿哥。”

  “再後頭是恒親王家的弘昂阿哥,今年也七歲了。九阿哥家的弘晸,今年六歲,個頭最高那個是十四阿哥家的弘春……”

  “好啊,好啊,”康熙爺看得很歡喜,“孩子們都長得好,你看看,家裏教的也都好。”

  “那是,這都是正正經經的皇家血脈,都是萬歲爺嫡親的孫兒啊。”梁九功笑著道。

  “可不是,今兒中午就在乾清宮擺宴,叫這幫小崽子來吃。”

  “嗻,奴才這就吩咐下去,”梁九功打了個千兒道。

  那邊,小阿哥們終於進了日精門。

  一進門,眼尖的弘盼就看到了遠遠地站在乾清宮大殿外麵的人。

  “皇瑪法!”

  他這一聲叫不要緊,其他小阿哥具是一驚,接著都連忙下跪行禮。

  弘盼還在原地衝康熙爺揮手,被弘昀和弘時兩邊一拉,才踉蹌地跪下。

  康熙爺眼看著一幫小豆丁跪成一片,是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隻能衝他們擺手,叫都趕緊起來去讀書。

  “你瘋啦?幹什麽大喊大叫的?”

  弘昀站起來,敏銳地感覺到了周遭匯聚而來的打量目光,心裏不禁氣悶。

  額娘千叮嚀萬囑咐,要他進宮以後,務必處處小心謹慎,不能丟雍親王府的臉。可結果,弘盼這一嗓子,把一切都給毀了。

  弘盼倒不覺得丟人,被弘昀吼了也不生氣,隻是摸了摸後腦勺,幹幹地傻笑了兩聲。

  一月二十二日,延慶殿

  四阿哥抄農本抄的累了,走出殿門想透透氣,就看到空曠的院子裏,一邊支了個筐,一邊蹲著三個人。

  “王爺!”

  “噓——”

  邱海見到四阿哥出來了,正想行禮,就被蘇大公公一巴掌按在了地上。

  隻聽一陣“撲楞楞”的聲音落在院子裏,四阿哥轉頭看去,兩隻胖乎乎的麻雀落在了那隻竹筐的不遠處。

  竹筐被一根棍支著,筐下撒著小米,棍上拴著棉線。而此時,棉線的一頭就在蘇偉手裏。

  四阿哥也站在殿門前不動了。

  那兩隻麻雀左轉一下頭,右轉一下頭,原地蹦了兩三下。終於,開始往筐底下移動。

  棉線一頭的三個人屏住了呼吸,蘇偉無聲地拉緊了手中的線頭。

  麻雀先吃了竹筐外麵零散的小米,然後,往筐底下伸了伸腦袋。

  蘇偉和張保都攥緊了拳頭,趴在地上的邱海也繃住了下巴。

  突然,“砰”地一聲!

  伴隨著一陣尖叫,麻雀揚長而去。

  院門被人推開,熬格在四個人、八隻眼睛的注視下,正氣凜然地走了進來。

  “啟稟王爺,已近立春,萬歲爺說,您把剩餘的農本抄完,即可自行離宮了。”

  牆角還蹲著的三個人唰地站了起來。

  四阿哥瞥了他們一眼,淡然地道,“本王知道了,還差半本,抄完我會去向皇阿瑪複命的。”

  “是,微臣告退。”

  “怎麽,怎麽還差半本啊?”

  蘇偉一路小跑跟上四阿哥,“你都抄了那麽多了,是個意思就行了。”

  “胤禵二月初一出征,”四阿哥走回屋子裏,“爺出去怕又要生出事端,再說皇阿瑪明明讓我呆到立春的,怎麽又突然反悔了呢?”

  “萬歲爺是想試試你,到底還想不想去邊關啊?”蘇偉想了想道。

  “爺既然沒趕上,那就算了。”

  四阿哥重又坐到書桌後,“就是可憐某個人,還得挺上個八九天了。”

  蘇大公公長歎一口氣,聳拉下腦袋,“早知道,剛才就讓熬格賠我的烤麻雀了……”

  一月二十五,八爺府

  又是一輪針刺,八阿哥的臉色白的幾乎透明了,身上血珠滾著汗水,連身下的墊子都浸濕了。

  八福晉在旁邊看的直打顫,見劉槐收了最後一針,就一把抓住他的手臂道,“你到底什麽時候才能把我家爺治好?為什麽我家爺的身體反而越來越虛弱了?”

  “福晉,鬼門十三針本就極耗患者體力,身體健壯的倒還好,可貝勒爺是大病初愈,身體底子也不好……”

  劉槐垂下頭,“這癔症又是發自心病,病根不除,隻憑針術是治標不治本的。福晉,小人不是在世華佗,真的已經盡力了。”

  “病根……”

  八福晉看向床上的八阿哥,腦海裏回想起了八阿哥初次發瘋的那天。

  “蘇培盛!”

  劉槐從八阿哥臥房裏走出來,跟著小太監回了自己住的屋子。

  屋子裏,一個粗使的小廝正在打掃,見劉槐進來了,就低了一下頭道,“大夫,衣服都給您洗幹淨了。您仔細看一下,小的先出去了。”

  領路的小太監也退出了屋子,劉槐在木桌邊呆呆地坐了一會兒。然後起身,走向了那堆疊在床頭的衣裳。

  一月二十六日

  萬歲爺再次下旨,命四川總督年羹堯,仍管理四川巡撫事務。原川陝總督鄂海,為陝西總督。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到了大軍開拔之日。

  二月初一這天早上,胤禵一身戎服,鎧甲披肩,在永和宮裏向德妃告別。

  “好,好,”德妃看著胤禵,眼眶泛紅,“我兒儀表堂堂,英武不凡,自有大將風範!”

  “額娘,”胤禵掀袍下跪,向德妃叩首道,“兒子謝額娘多年辛勤養育,謝額娘一直周全保護,謝額娘從來為兒子瀝盡心血。”

  “好孩子,快起來。”

  德妃起身扶起十四阿哥,眼淚已經順著眼角滑下,“你這一去,是山高水遠,路途艱辛。邊關又條件惡劣,上了戰場更是生死之間。額娘不求別的,隻求你能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