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作者:三水小草      更新:2020-07-11 11:26      字數:4255
  恰好小喬姐又端著東西出來了,一開始說話的那人抬起頭來說:

  “小喬姐,你家的麻辣燙裏是放了啥呀,吃兩口就讓我出汗了。”

  小喬姐隻笑:“今天下雨,我燉湯底的時候多放了塊薑。”

  沈小甜聽她這麽說,差點沒忍住笑出來。

  多放的可不隻是薑呀,薑裏的薑油和薑烯酚確實能產生辛辣的感覺,可這湯裏真正唱了重頭戲的是胡椒和花椒,除了辣椒山葵裏大量含有的硫氰酸鹽之外,胡椒裏的胡椒堿和花椒裏的花椒素都是在湯裏真正起作用的辛辣物質,它們在湯裏跳舞。

  從小喬姐嘴裏問到了“答案”,那位客人笑了,說:“小喬姐對我們真好,就是這麽多年不肯在麻辣燙裏加肉。”

  小喬姐嗔了一聲:“加了肉,湯可就渾了,到時候你們再怪我手藝不如以前了,我找誰哭去?”

  這話說得有道理,叼著炸雞心的沈小甜默默點頭。

  荊家鹵肉家的小孩兒說他們家往鹵肉鍋裏續湯用的都是高湯,所謂的高湯就是把骨和肉裏的成分通過充分熬煮轉移到了湯水裏,包括了蛋白質和油脂,因為是要吃鹵出來的肉,需要足夠香料裏的有機物被充分溶解,所以,他們把“高湯”和“鹵油”當寶貝。

  小喬姐的湯是用來喝的,並不需要油脂來溶解更多香辛料裏的有機物,恰到好處的骨湯搭配香辛料才有開胃的效果,對她來說,加了太多肉的湯就是“渾了”。

  “怎麽樣?吃得還好吧?”在店裏看了一圈兒,小喬姐可沒忘了這個被陸辛特意關照過的客人。

  沈小甜愉快地點頭:“味道一直很好,謝謝您。”

  外麵的雨停了,一整天沒見的太陽在西邊斜斜灑了一點光出來,小裏小氣地給還沒散盡的烏雲鍍了一層金邊兒。

  沈小甜順著“小喬麻辣燙”靠著的那條大路走了一段兒,到了個小三岔口拐了進去,高高的老梧桐葉子上還存著雨水呢,冷不丁地就往人的天靈蓋上砸。

  用一隻手捂著自己的頭頂,走過了三棵梧桐樹,沈小甜在一個鐵門邊上停下了腳步。

  本來應該是灰色的大鐵門被鏽蝕得厲害,隻有鎖頭周圍還存著舊色。

  深吸一口氣,沈小甜從裙子的口袋裏掏出了一個鑰匙串兒,兩把鑰匙和幾顆粉的紫的透明塑料珠兒串在一塊兒,看著又舊又可憐。

  捏起其中的一把鑰匙,插到鎖眼兒裏,沈小甜忍不住詫異門竟然這麽容易就打開了。

  站在門口,她以為自己會看見一個亂到不堪入目的院子,沒想到院子裏也算整齊,雜草沒有多少,剛剛下過大雨,泥地裏也沒多少積水。

  “我就是回來看看,吃麻辣吃撐了,我隨便走走的。”

  她對著院子說。

  倔得像十二年前那個發誓一輩子不會來的小女孩兒。

  這天,石榴巷裏好幾戶人家都看見那個空了好多年的房子門開了。

  “知道嗎?田老師家有人回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甜老師:我吃撐了隨便走走,才不是故意回來的呢。

  這裏寫的麻辣燙是北方的老式麻辣燙,現在真的很少見了。

  這篇文就是輕鬆愉快活潑可愛小甜文,大家跟著沈小甜慢慢轉悠慢慢吃吧~

  大家晚安~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蟲蟲媽、雲胡不喜、姍姍、沐小柒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竹間衣 272瓶;中間灰、宓流吟 30瓶;蟲蟲媽 20瓶;哦,你啊、阿花花醬鵝鵝鵝、消遣、開始追文跳坑、魔法女俠 10瓶;小金烏 2瓶;實石頭、在追書的西西、洛笙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4章 煎餅果子

  好幾年沒住人的房子看看也就算了,住是肯定住不了人的,沈小甜第一天晚上在外公的老房子裏呆到了晚上快十點,打了個車回住的酒店,第二天一大早又過來了。

  她一夜沒睡好,滿腦子都是滿屋裏罩著白布的床和櫃子,好像上麵積的灰都跑到了她的腦子裏。

  沈小甜從小長大的地方是個老房子,看著是個二層小樓,可是一層樓隻有七十多平,兩層樓加上小閣樓,整棟房子也不到一百六十平。

  石榴巷原本叫石榴村,上世紀五十年,沽市還叫沽縣的時候,這個石榴村也不過是護城河外的一個小村子,後來沽縣搞起了輕工業,人口迅速集中,原本小縣城裏那點兒地方就不夠用了,石榴村是最快一波被劃歸城裏的。

  就是因為劃得太早,石榴村一半的地用來建了輕工廠的家屬樓,另一半就一塊一塊地批成了小宅基地,建了些小樓,作為縣裏的“特殊待遇房”,石榴村就成了石榴巷。

  一九八零年,沈小甜的外公田亦清從大西北回來,擔任沽縣第一中學的數學老師兼校長,被安排住進了這裏,後來房改,這個房子就真正屬於了他們家。

  一樓早些年是客廳、書房加廚房,田老爺子當老師,少不了就把學生帶回家裏,要麽是學習上缺了課的,要麽是生活上缺了嘴兒的。

  沈小甜倒是沒怎麽見過他把學生往家裏帶,畢竟她有記性的時候,她外公已經退休了,可她見過跟她外公吃過飯的學生,每年大年初一來拜年,總要提一提這個事兒。

  到那時候老爺子就會很得意,捧著他的大茶杯說:“書房解決不了的問題,九成九是廚房能解決的,廚房解決不了的問題,百分百是書房能解決的。”

  沈小甜四五歲的時候就能自己睡了,老爺子就把後牆拆出去一塊兒,省掉了後麵那縱深兩米的院子另改成了廚房,整個一樓布局大改,又多了一個臥室。老爺子就搬到了樓下住,把整個二樓都讓給了沈小甜。

  “哎呀,以後我睡個午覺可算是不用跑上跑下了。”說這話的時候老爺子是長出了一口氣的,仿佛每天在樓梯上上下下對他來說是個酷刑。

  拍了書架上的浮灰,沈小甜掏出手機開始找當地家政的消息。

  她想把房間裏裏外外打掃一遍。

  拿著手機走出房子,她正好和幾個站在院子門口的阿姨奶奶對了臉兒。

  一個大媽眯著眼,仔仔細細地看著那張被早上陽光籠罩的臉龐,有些猶疑地說:“是田心回來了?”

  “哪兒是田心啊,這是……哎呀,這是我們小甜回來了!哎呀,小甜這一下子就這麽大了!”

  一瞬間,沈小甜就被這群阿姨和奶奶給包圍了。

  “好多年沒見了,我記得小甜上……上學的時候就長得好看,現在就更好看了!”

  “小甜今年有二十了吧?不對不對,你比我家大城小三歲,我家大城明年就三十了,小甜你是二十六了,哎呀呀,這真是,孩子一不在眼前兒,嗖嗖地就大了!”

  幾個阿姨掰著手指頭算著沈小甜的生辰八字兒,在她們的嘴裏沈小甜真是吹氣兒一樣就長成了一個甜甜美美的大姑娘。

  過了足足八分鍾,一個阿姨突然想起來她們是要去市場買菜的,沈小甜才總算被放過了。

  到了這時候她才有空揉著額頭想一想,把記憶裏的徐奶奶、李阿姨、陳阿姨……做一個連連看。

  小城的家政業比不了珠海,更比不了上海,號稱是金牌家政服務公司的也不過是個中介平台而已,來的三個阿姨連製服都沒有,各種打掃工具是架在電動車後麵馱來的。

  久不住人的房子打掃起來幾乎處處是坑,沈小甜怕造成額外的損壞,家政阿姨們擦書櫃的時候,她自己動手把書抱下來整理。

  剛整理了幾本書,院子外麵又有人用帶著沽市方言喊她名字:

  “小甜啊!一大早就忙著收拾,早飯還沒吃吧?”

  沈小甜走出去,看見剛剛的一個阿姨對著她晃了晃手裏的包子。

  咕——

  肚子告訴沈小甜,它餓了。

  送包子來的阿姨姓李,家裏的兒子比沈小甜大三歲,一直在省城工作,上個月和他在大學時候認識的女朋友辦了婚禮。

  阿姨還沒忘了指了指自己頭頂羊毛似的卷兒說:“要不為大城結婚啊,我才不弄這個頭發呢,花錢倒是其次,就在那兒幹坐了一天,真是憋死我了。”

  手裏拎著還燙手的包子,沈小甜還得回答阿姨時不時的問題。

  “工作是在一個高中當化學老師。”

  其實已經沒了。

  “沒有什麽額外收入,剛開始工作,還得積累經驗。”

  也沒得什麽機會積累了。

  “學生還挺好管的。”

  ……才沒有。

  “有男朋友,大學時候認識的,人挺好的。”

  就是劈腿速度如風,估計可以在舞台上連開十八個大叉。

  內容很美好,氣氛很和諧,阿姨很滿意。

  目送了那個阿姨,沈小甜拎著包子回了房子裏,一樓到處都是飛灰,隻有二樓的陽台上好一點兒,她站在陽台上,剛打開裝包子的塑料袋,就看見樓下一輛紅白相間的摩托不緊不慢地從梧桐樹下麵駛來。

  騎車的人在她院子門口停了車一抬頭,沈小甜笑了。

  “你放心,我沒想跳樓。”

  她站在樓上,一本正經地說,還展示了一下手裏的早餐。

  男人摘下頭盔,對著她擺了擺手,又調轉車頭走了。

  沽縣人說起包子,都是發麵大包子,一個比沈小甜的臉還大。

  從前有個笑話,一個沽縣人跑到廣州創業,賣的就是沽縣特產的大包子大饅頭,過了三個月,生意做不下去了。

  不是因為他做的不好吃,是因為他的包子饅頭太大了,廣州人表示他們一頓根本吃不了一個。

  “一家人分我這一個包子吃,你們說我這生意還怎麽做?”灰溜溜回鄉的老板氣苦。

  李阿姨給沈小甜的包子尺寸在沽市算不上大,麵皮也不像沈小甜記憶裏那樣有發酵的香氣,咬到第三口才吃到餡兒,是大蔥豬肉的,很紮實地在包子裏被攥成了肉蛋子。

  就是跟包子的體積不成正比。

  包子餡兒快被吃完的時候,男人騎著摩托車又回來了,摘下頭盔,他說:

  “嘿,下來,我買了好吃的給你。”

  沈小甜笑了,早上的陽光被梧桐葉子遮蔽得斑駁,落在她軟軟的臉頰上:“又用好吃的引我下去,大好人,你不會真以為我要跳樓吧?”

  說著,她還是轉身往樓下走,舊舊的木頭樓梯被她一步一步踩得砰砰響。

  “你那包子一看就是橋下老高家賣的,餡兒比他的心眼兒還小,麵比他的臉皮子還厚,給,嚐嚐這個。”

  頭盔掛在車把手上,陸辛把掛在車把上的塑料袋解下來給了沈小甜。

  金燦燦抹了雞蛋被烙熟的麵餅被疊的四四方方,外麵還撒了一層芝麻,裏麵夾著被炸到酥脆的薄脆,塑料袋一打開,蔥香醬香麵香油香混在一起往人的臉上甩。

  “這個煎餅果子做得真好看。”

  沈小甜發出由衷的讚歎,煎餅果子這東西這些年風靡全國,沈小甜也見過、吃過挺多種的,便宜的就是這樣麵皮加薄脆,玩兒起花樣來,那就沒什麽不能往裏麵放的了,什麽紅酒牛排、麻辣小龍蝦、法式鵝肝……沈小甜沒吃過,也知道這些網紅煎餅果子也被追捧過。

  “光做得好看那是樣子貨,好吃不好吃那是得進了嘴才知道。”說著話,陸辛伸手一拽,把沈小甜手裏的剩下的包子給拽走了。

  沈小甜“唉”了一聲,他掂了掂包子說:“你放心,你要是吃了這個還想吃包子我就還你。”

  “我肯定吃不下了。”沈小甜對自己的飯量有數,吃了那個包子之後,她這個煎餅果子最多吃半個,雖然從她離開沽市之後一直有人說她能吃,她也不過是比一般的女孩兒能吃那麽一兩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