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0-07-11 11:22      字數:4436
  魏時這會兒信心也比剛來的時候足了,師伯明顯就是行家,而且瞧這意思,還想親自在戶部推行這樣的方法。

  沈濤壓根就沒想過要收徒,但今兒確實是動心思了,跟擅長算學的人在一起討論記賬方法,這感覺太……爽快了。

  一點就通,一說即透,可比戶部那兩個侍郎在這方麵機靈多了。

  關鍵是,魏時在這方麵的天賦,讓他覺得自己就好像是在看曇花開放,太讓人激動了。

  新意,腦子裏好像有很多新的想法,乍聽起來,還有些奇怪,因為從來就沒有過,但是仔細想想,又確實有其中的道理。

  當然有時候,魏時自己都沒法解釋,沒辦法自圓其說,但是能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和概念來,哪怕是模糊的,就已經足夠讓人欣喜的了,剩下的那些自然可以慢慢驗證。

  沈濤相信,如果是自家弟弟聽見同樣的話,壓根就沒這個感覺,必然捕捉不到這些有用的信息,聽了也是白聽。

  看明珠投暗是什麽心情,他現在算是體會到了,這麽一個算學天才,一個最適合去戶部任職的學生,拜到他弟弟名下,真的是浪費了。

  沈濤在心裏頭歎惋自己下手晚了。

  終於把這表格記賬和阿拉伯數字的問題交流完了,魏時鬆了口氣,離開沈府時的心情,相當的迫不及待。

  幸虧他不是師伯的學生,不然的話,老底兒現在應該都給掀沒了。

  他上哪兒跟師伯解釋那些定理是怎麽來的,多說多錯,根本就圓不過來。

  下次見了師伯,還真得少說點。

  ——

  把事情交給行家,魏時也沒徹底放下心來,反而更緊張了。

  這跟‘直達聖聽’也差不多了吧,幫他走這麽一遭的可是戶部尚書。

  而他提出來的這東西,直接就在聖上那裏掛了鉤。

  想想還是挺不可思議的,萬一到時候聖上召見,他可不能出差錯。

  魏時抽出時間來,把進宮麵聖的禮節惡補了一番,自己私底下又偷摸的練了練。

  事實證明,是他想多了。

  聖上壓根就沒有要召見他,連封聖旨也沒有,隻是給了一道口諭,外加一千兩黃金。

  皇上口諭,賞一千兩黃金,以茲鼓勵。

  這口諭是師伯傳的,黃金也是直接送到了師伯府上。

  要不是這年頭假傳聖旨是株連的大罪,他都懷疑,這些黃金是不是師伯從自己私庫裏拿的。

  還真有一種花錢買斷的感覺。

  在本朝,一兩黃金大概可以換十三兩的銀子,一千兩黃金,就是一萬三千兩白銀。

  王爺一年的俸祿也就才一萬兩而已,當然除了銀子之外,俸祿還包括糧食和各種供給。

  “皇上雖然沒召見你,也沒特意發一道賞賜的聖旨,但是這些金子都是從國庫裏拿的,瞞不過別人,也不需要瞞著,這就相當於是提前進入了朝廷官員的眼裏,從此之後你小子就算是掛上號了。”沈濤解釋道。

  比起實實在在的一千兩黃金,這背後的意義才是更重要的。

  當今大方的時候是真大方,小氣的時候,那也是真小氣,從來都不賞賜無功之人。

  有這麽一道賞賜在,不僅僅是在朝臣那裏掛了號,更重要的是在皇上那裏掛了號。

  朝廷這麽多官員,剛剛入朝的六七品小官,哪怕是狀元,幾年做不出成績來的話,都有可能被忘到一邊去。

  但魏時就不一樣了,皇上已經決定在整個朝廷推行這種記賬方法了,以後看見各個衙門的賬目,總有幾回是能想起這記賬方法的發明人吧。

  對沈濤來說,這事兒於他,也大有益處,戶部事關全國財政,這裏的記賬方法輕易是不能改的,所以就算是要在整個朝廷都推行,也不能先動戶部。

  等別的部門都推行的差不多了,卓有成效,沒什麽問題了,才能動戶部。

  這樣一來,最起碼有一兩年的時間,戶部的記賬方法是不能改的,而到改的時候,必須得由他這個老戶部尚書坐鎮才行。

  這樣算起來,他最起碼還要在戶部待三年,甚至四年。

  這對依然想堅守在崗位上的沈濤來說,這就是最大的益處了。

  沈濤有一點沒跟魏時提起,他在聖上麵前,大讚了魏時在算學上的能力和天賦,很是適合在戶部當差。

  依著聖上人盡其用的習慣,魏時很可能在殿試之後就被安排進戶部,那應該還得有一年多,接近兩年的時間,到時候他還能帶一帶。

  至於自家弟弟,少說還能在工部幹上十幾年呢,就不用這麽著急把看家本領教給學生了。

  他沒直接把人搶走做自己的學生,就已經是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了。

  畢竟是一千兩黃金呢,哪怕是在城內,沈濤還是派了十多個家丁,把人和金子一塊兒護送回魏府。

  第57章 二更

  魏時算是感受到皇家出手有多闊綽了,一千兩黃金,真要是等他入了仕途之後,一輩子的俸祿加起來還不知道有沒有這麽多。

  未來的事兒暫且不提,備考這兩年,總是沒有問題了,他就不信,一千兩黃金花不了兩年。

  管家的是夫人,魏時把名下的產業都交給夫人了,這些賞賜得來的黃金自然也不例外。

  說實在的,魏時這段時間也已經意識到了,現在住的這套宅子太小了,小舅子擠在前院住,府裏的很多下人都是早上來晚上走,因為下人房根本就住不開。

  有了金子之後,按理來說,這頭一件事情就應該是換處大點的宅子,畢竟現在也換得起了。

  但禮記有雲,父母在,無私財。

  他名下的產業,真要到了分家的時候,也是可以充做公產來分配的,就看當父母的怎麽選擇了。

  魏時對此可並不抱希望,到時候真要是把這宅子作為公產來分配,可能這裏邊的一磚一瓦都分不著。

  所以花大價錢買一處宅子,要麽是記在夫人名下,跟夫人的嫁妝一樣,就算是分家也沒有分這些的道理。

  要麽就是幹脆租一處宅院,他就是擔心京城沒有大宅院出租,顯赫富貴人家,那宅院就算是沒主人家住,也照樣養著下人,根本不會往外出租。

  “所以這些金子全都是聖上賞的?”劉楓有些難以置信,別看她爹是朝廷的兵部尚書,可大靖朝壓根兒就沒有戰事,沒有戰士,武將自然也就沒有戰功。

  皇上不是沒有往家裏賞賜過東西,但臘八節的時候賞臘八粥,過年節的時候賞幅對聯,全部都是這種很應景,但是又不貴的東西。

  跟黃金比起來,甭管是什麽象征意義,當然是這種實實在在的金子更有吸引力,也更能表現皇上的重視。

  那記賬方法確實好使,管家的時候,她也把這套方法延用下來了,並且她名下的那些莊子、鋪子也都慢慢換成了這套記賬方法,查起賬來不那麽費勁兒。

  雖然知道這東西好用,但她從來都沒想到過,這些東西能從聖上那裏討了賞,而且還是整整一千兩的黃金。

  她名下的那些莊子、鋪子、田產,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年的產出也就是這個數。

  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屋,這話不是老祖宗說出來騙人的。

  魏時這會兒心情倒是不像剛剛那麽激動了,一錘子的買賣,有這回就沒下回了,一千兩黃金總有花完的時候。

  “這些金子就放在公中吧,夫人若是想買什麽東西,盡可以從這裏邊拿。”

  魏時也知道,跟夫人比起來,他就算是得了這些賞賜,那也算是半個窮人,可知道是一回事兒,養家又是另一回事兒。

  他倒不是大男子主義,若是放到後世,男女共同養家,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同了,夫人要替他管著家,替他上孝父母,下養兒女,替他積攢人脈,基本上就被困在四四方方的宅院裏頭,養家合該就是男子的事情了。

  魏時若是不擔起這一份責任來,他自個心裏頭也覺得不舒服。

  夫君既然有了銀錢,那就一切都好說了。

  “不如我們換處大點的宅院?也不拘是在東城,還是在西城,麵積最好比現在這個大上兩倍,現在咱們家人口少,還能住得開,等以後人多了,這點兒地方肯定就住不開了。”

  沒孩子還能湊合,真要有了孩子,總不能委屈了孩子吧。

  劉楓說完,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她剛才的用詞是不是不太委婉,有些太過直接了,但瞧著夫君的麵色,好像也沒什麽,挺正常的。

  魏時倒是也沒留心這些,他不是一個喜歡琢磨人話的人,而且這段時間也足以讓他了解夫人了。

  別看夫人已經嫁為人婦,而且一般的女子,在這個年紀大都有孩子了,總之,以這個年代的觀點來看,夫人已經算不上是年輕的小姑娘。

  但是這心性脾氣,還真真就是個小姑娘。

  劉家的環境應該是真的清靜單純,不然的話,也不會養出夫人這樣的性子,想的少,腦子裏邊壓根兒就沒那些彎彎繞。

  這樣的性子,既有好處有壞處,跟夫人相處自然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不必考慮那麽多,遣詞造句也不必那麽講究,因為知道,夫人不會把他的話來回咀嚼,最終理解出另一層意思來。

  而且這樣的人,要對一個人好,這種好真的是特別的讓人感覺到……窩心,她嘴上不會說,不會邀功,全都體現在行動上。

  像是換家具、改造宅院這些事情,這中間費了多少功夫、砸了多少銀錢,夫人一概是沒有提過的,送他的孤本、古董字畫,直接就大大咧咧給他放書架上,提都沒提過一句。

  若不是他認出了其中一幅前朝的名畫,恐怕都沒想過,也不會去驗證,他書架上多出來的那些東西,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好東西,足以傳家。

  怎麽妥帖安放都不為過,就那麽隨手放在書架上,做慣了窮人的魏時真的是後怕不已。

  跑過去問夫人,夫人倒是淡定,隻說是整理嫁妝的時候整理出來的,當時他還在國子監讀書,不在家中,所以這些收拾出來的古董字畫、孤本就全都放到了書架上。

  一副完全沒把這些東西當回事兒的樣子,魏時可不覺得,一個大家千金會不懂這些東西的價值,這樣隨意的贈予,好似讓這些東西的價值也變得不再那麽貴重了。

  又或者說,跟他比起來,這些足以作為傳家寶的東西,並不值一提。

  對比父親寄過來的三百兩銀票,這一冷一熱的,魏時心裏頭的滋味就別提了。

  被人視若珍寶的感覺,莫過如此。

  比起夫人的純粹熾熱,魏時覺得自己對待這份感情並不夠真誠,於夫人,他之前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在夫人的感情麵前,就顯得太過板硬了。

  當然了,夫人這個性格,因為想的太少了,所以一些事情上總是不夠全麵。

  比如說送到柳州城的禮物,一開始夫人準備的東西,貴重是夠貴重了,但是家人之間贈禮,還得是有些親近的物件不是。

  好在夫人身邊還有嬤嬤、丫鬟們,什麽事情都有個提醒,不至於出紕漏,也不至於顯得不夠妥帖。

  這世上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人,自然也就沒有完美無缺的性格,兩世為人,魏時很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麽樣的性格。

  小市民的心態妥妥的,在感情上計較得失,在金錢上小心翼翼,不是一個磊落到可以把內心的一切放到陽光下攤曬的人,同樣也不是一個會損人利己的人。

  跟夫人比起來,他就顯得有些市儈了。

  自覺市儈的魏時,想問題的角度確實是跟劉楓不太一樣。

  “父母在,無私財,到時候還不知道分家的時候怎麽分呢,我的意思是,咱們可以買一處宅院放在你名下,或者幹脆租一處,你覺得呢?”

  劉楓還真沒往深了想過這些事兒,她就是從新婚的第一天開始,就想著換個大點兒的宅院,之前因為銀錢的事情不好跟夫君提起,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機會。

  甭管是把宅院放在她名下,還是直接租一處,她都是樂意的。

  “那我托人打聽打聽?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租房子的話,大一點的宅院不太好找,小的話,也就沒有搬家的必要了,若是買一處宅院,那還是隻能在東城買,西城很難有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