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作者:君萊      更新:2020-07-11 07:16      字數:5366
  皇後在宣德帝眼裏,是個烈性女子,他不覺得皇後會賣慘欺騙他,所以他是真信了皇後的話。

  他望著齊琮,心裏愧疚又多了幾分,他原先總覺得這個兒子對自己這個父親太過疏離,聽了皇後的話,才覺得是自己一直錯怪了齊琮,他性格如此,不會表達,不像齊瑛,油嘴滑舌的把敬仰父皇放在嘴邊,結果真出了什麽事,躲得也快,不堪大用。

  宣德帝想了想,從椅子上站起來,說:“那便給三萬騎兵。”他怕皇後還不滿意,補充道:“皇後,上回若是阿琮出征,朕絕對不會隻給兩萬,但林炳已經帶走了四萬兵馬,駐守皇城的兵馬不能再調,以免有人趁虛而入。”

  皇後想了想,沒再和宣德帝爭,隻是輕輕的,聲音有些疲憊,“林炳無能,不配再站在朝堂之上,必須革職。”

  林炳沒辦好事,讓齊琮去給他擦屁股,皇後提出這個要求不過分。

  宣德帝想都沒想便答應了。

  皇後又道:“不求陛下偏袒阿琮,隻求陛下能夠重視阿琮的才能,不要再讓他受委屈了。”

  宣德帝想要辯解,看了看齊琮,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皇後一路冷著臉把齊琮帶回永寧宮,宮裏麵基本已經傳遍了,陛下還是心疼貴妃母子,竟讓無辜的寧王殿下收拾貴妃兄長留下的爛攤子,偏心偏到這份上,陛下還真是頭一份。

  一回永寧宮,皇後便對著齊琮道:“跪下。”

  齊琮背脊挺直的跪到地上。

  皇後恨鐵不成鋼的問,“區區一個羅衛汝,值得你這樣冒險?你是大齊的嫡皇子,身份尊貴,齊瑛本就不能與你比,出了這種事,英國公府在朝堂上勢力會進一步擴大,有那麽多人支持你,你根本不需要以身犯險。”

  “母後應該知道,兒臣要的遠不止此。”

  他父皇害死了他母後,他要報仇,絕不是讓他坐一輩子皇位,等他死了,才繼承他的皇位,他要讓他曾做過的事付出代價。

  他一直防著英國公府,防著他,雖給他機會讓他出去曆練,卻從不讓他沾手兵權,朝中老臣支持他的雖不少,但多數是聽命於皇祖母的,一旦他與父皇發生衝突,皇祖母必然會護著父皇,他要替母後報仇,就必須要有兵權,曾經的汝陽王,完全有能力反了大齊皇室,但他愚忠,或者說是為了一個一輩子得不到的女人,心甘情願讓人踐踏。

  如今羅衛汝手底下的將士,許多跟過汝陽王,汝陽王尊重將士,戰場上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手軍中將士愛戴,在他上交兵權之後,那些人不願進京接受朝廷封賞,鎮守北部,曾經雖然很多年紀不小了,但軍中還有他們的親人朋友,那些人對宣德帝都很失望。

  就像羅衛汝,故意請奏糧草不足,在糧草即將抵達的時候棄城,也是想為汝陽王世子出口惡氣。

  此去,他的目的就是要收服汝陽王曾經的舊部下。

  皇後見齊琮態度堅定,歎了口氣,道:“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你回不來呢。”

  齊琮道:“母後放心,兒臣有把握。”

  皇後相信他不是魯莽之人,可做母親的,哪有不擔心孩子的。

  她終歸是舍不得怪他,扶起他,看著這個已經比自己高出一個頭的外甥,發著狠道:“出去同你外祖父說,我生他氣了。”

  齊琮笑了笑,“外祖父知道母後會生氣,嚇得不敢見母後。”

  皇後想想還是生氣,她和父親也算是有默契,都想到了禦駕親征,隻是她是真心想讓皇帝去,最好被汝陽王的舊部下報複,死在外麵回不來,父親卻是假借禦駕親征之名,讓宣德帝派齊琮出征。

  她心裏也明白,就宣德帝那個貪生怕死的,從小隻會躲在太後身後耍耍威風,讓她禦駕親征,置身險境,比登天還難。

  齊琮又在永寧宮安撫了皇後片刻,便準備回寧王府安排事情。

  宮門口,成國公等候齊琮多時,一見他出來,便上前行了一禮。

  “寧王殿下。”

  齊琮看到成國公,停下來,微微頷首,“成國公。”

  成國公雖然從來沒向他表示過支持他,但在衍慶殿的表現,齊琮看到他一點也不意外。

  成國公道:“羅衛汝帶領的是曾經汝陽王的舊部下,朝中人人自危,殿下主動請戰,實在是令微臣敬佩。”

  齊琮道:“成國公有話要同本王說。”

  成國公笑笑,齊琮道:“國公請到馬車一敘。”

  齊琮知道成國公是不打算特意去寧王府談事,不然就不會在這裏等他。

  兩人一前一後上了馬車,待馬車往前行了一段路程,齊琮見成國公閉著眼,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主動問,“國公想說什麽?”

  成國公問,“殿下準備帶兵驅逐鄎軍,對如今的主將羅衛汝知道多少?”

  齊琮麵色平淡,沒有回他。

  其實不用說也知道,齊琮和英國公今日一唱一和,讓安王自亂陣腳,請奏齊琮出戰,陛下一點也不懷疑他是故意如此,反而對他心生愧疚,設計這麽一出,早有預謀,又怎麽會不把羅衛汝調查清楚。

  成國公道:“想必殿下已經調查過羅衛汝,羅衛汝有勇有謀,跟隨汝陽王出戰,他帶領的隊伍,沒吃過一場敗仗,此次棄城,殿下雖推斷過他極有可能隻是故意替汝陽王世子出一口惡氣,卻也不能斷定,他到底是因為汝陽王的知遇之恩,還是為了得到汝陽王舊部下的擁戴。”

  齊琮點頭道:“成國公所言不錯,羅衛汝看似是為了汝陽王抱不平,但這世上,又有幾個會因為知遇之恩,不顧自己的性命,汝陽王已逝,羅衛汝曾是汝陽王麾下第一猛將,他不應如此意氣用事。”

  成國公點頭,緩緩開口道:“老臣這裏有一件關於羅衛汝的舊事,不知殿下可有興趣?”

  齊琮略一頷首,“國公請說。”

  成國公道:“羅衛汝曾經是一個孤兒,在大街上流浪,餓極了,偷了一戶人家放在外麵狗碗裏的包子,差點被那家的狗咬死,臣和汝陽王恰好路過,救下了他,給了他些銀錢,那孩子卻一直跟著我們,不願意走,汝陽王問他事,他什麽都不知道,連名字都沒有,汝陽王便為他取名為羅春,我再見到羅春的時候,他已經脫胎換骨,跟著汝陽王練武,天賦極佳,汝陽王甚至還認了他做義子,因為羅,是汝陽王妻子的姓,所以就沒改姓,羅春跟著汝陽王出戰後,也不靠汝陽王的關係,做了汝陽王麾下一名最普通的騎兵,還為自己改了個名字,叫羅衛汝,衛汝,這個孩子,是知恩圖報的。”

  第67章

  衛汝這兩個字,取的極其表麵,他又是汝陽王麾下的,齊琮自然也想過這兩個字的含義,但早些時候汝陽王勢大,隻能查到羅衛汝參軍之後的事,羅衛汝和汝陽王的淵源以及曾被汝陽王認為義子的事,他一點都查不出來。

  齊琮問,“汝陽王即認了他做義子,為何京中沒有其他人知道?”

  成國公笑笑,“殿下,請容微臣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如果陛下知道汝陽王曾經認羅衛汝做義子,汝陽王上交兵權之後,羅衛汝還能做雲城守將嗎?”

  估計早就和汝陽王世子一樣,不知道困死在哪座城裏了。

  汝陽王應該是早就料到自己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不願意拖累無辜,亦或是,留著這麽一個人,想靠他照顧汝陽王府的血脈。

  齊琮想到幼寧,低聲道:“國公剛剛提到汝陽王替羅衛汝取羅姓,是因為汝陽王妃姓羅。”既然如此,那汝陽王和汝陽王妃夫妻感情應該是不錯的。

  成國公知道他真正想問的是什麽,外麵人都傳,汝陽王和太後娘娘牽扯不清,甚至有人因此質疑陛下的出身,認為陛下是太後和汝陽王所生,所以汝陽王才會對陛下如此忠心,明明手握實權,頃刻間便能顛覆朝政,卻心甘情願讓一個在自己庇佑下長大的小皇帝欺壓。

  成國公雙手搭在膝蓋上,沉吟片刻道:“陛下的出身一直飽受詬病,因為汝陽王可以自由出入皇廷。”

  齊琮出生的時候,汝陽王早就被趕到封地上了,有關他那段隻手遮天的往事,也是從旁人口中提起,都把汝陽王說成了無所不能之人,他和皇祖母的風流韻事,家喻戶曉。

  齊琮沉默片刻,“汝陽王當真自由出入後宮?”

  成國公道:“陛下是他一手扶持登基,太後在陛下登基之前,僅是一個普通的後宮嬪妃,鎮北候府那時沒落,在朝堂上並沒有什麽話語權,不能給太後和陛下什麽幫助,汝陽王在朝堂上隻手遮天,並不僅是傳言。”

  齊琮眼梢微垂,父皇對汝陽王耿耿於懷,就是因為汝陽王連累他皇室正統血脈受人非議,他處處打壓汝陽王,也是想向世人證明,他不是太後與汝陽王的私生子。

  可他越是打壓汝陽王,汝陽王不反抗,那些關於他身世的流言就越是囂張。

  連宣德帝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親生父親,到底是先帝,還是汝陽王。

  汝陽王病逝的消息傳到朝廷的那一晚,齊琮親眼見到他父皇喝的爛醉,坐在衍慶殿的門檻上,懷裏抱了一個靈牌,灼灼的燈火中,映下了漏在外麵的那一截,是個薑字。

  正在他晃神之際,成國公接著道:“汝陽王性情豪爽,出身貴胄,卻不受禮條規束,十五六歲的時候便和老汝陽王叫囂,不繼承王位,也不入仕為官,隻願結三兩知交好友,日後帶著妻子嬌兒,遊山玩水,讓老汝陽王打了一頓,腿都要打折了,也沒改口,他滿腹才華,卻不考功名,就在定熙城裏同朋友吃喝玩樂,出了名的紈絝,直到同他青梅竹馬的鎮北候府小姐入宮,他消沉收斂了一段日子,又繼續和曾經那些不學無術的朋友們吃喝玩樂,陛下是啟朔五年出生,那時候,他還隻是皇城裏仗著家世為所欲為的紈絝,別說自由出入後宮了,便是宮宴,老汝陽王都嫌他丟人,不帶他去。”

  如此說來,他父皇就不可能是汝陽王和皇祖母所生,齊琮心裏雖然早就知道父皇不會是汝陽王所生,如果父皇是汝陽王的私生子,怡親王身為先帝的同胞弟弟,不可能對他如此和顏悅色。

  但聽到此處,他還是莫名的鬆了口氣。

  他麵色稍緩,道:“多謝國公告知,本王會記住的。”

  記住什麽,也就不言而喻了。

  成國公如此,明顯就是來投誠的。

  成國公再厲害,處於如今的境地,終歸還是要選擇一位皇子。

  成國公聽他下逐客令,心裏佩服他,還真是隻問自己想問的,對八卦一點都不感興趣。

  這麽多年了,成國公一直把事情憋在心裏,替汝陽王不平,又不能去同皇帝那個糊塗蛋說,好容易遇到一個明事理的皇家人,成國公暢快道:“啟朔十年,先帝身體每況愈下,幾位皇子爭權奪勢,汝陽王便是那時候才開始接觸朝政大事,他那樣一個灑脫不愛官場之人,開始入朝堂拉幫結派,繼承汝陽王位,是為了誰,不用臣說,殿下您也明白。”

  齊琮怔了片刻,眸色深沉,“成國公,這些話,本王不希望有第三個人聽到。”他不允許別人非議皇祖母。

  成國公笑笑,“臣隻是想讓皇家能夠有人,知道真相罷了,汝陽王從來都不是狠厲之人,也不是將皇家奉若神明的人,殿下三叔和五叔的頭顱,都是他親手砍下的,陛下登基那年,汝陽王忙著幫陛下掃平障礙,忙的連家都沒空回,就住在了宮中,那一年,汝陽王妃鬱鬱寡歡而亡,留下一名獨子,汝陽王沒有再娶,十一年前,汝陽王世子因糧草不足,困死在鄴城,四年前,汝陽王病逝,至此,薑家,就隻剩下幼寧一個人了,就是這唯一的血脈,四年前,也差點喪生在江河裏。”

  成國公歎息著搖頭。

  齊琮看著他道:“本王知道國公的意思,幼寧是本王的妹妹,本王自會護著她。”

  成國公道:“幼寧年幼,心性純良,殿下鴻鵠之誌,臣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請莫要把幼寧牽扯進來。”

  齊琮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緩聲道:“國公想多了。”

  成國公鬆了口氣,拱手道:“臣告退。”

  成國公走後,齊琮坐在馬車裏,將成國公剛剛說的那段話順了一下。

  父皇不是汝陽王的私生子,幼寧不是他堂妹。

  “寧王殿下要出征?”幼寧躺在榻上,聽到雪蘭議論此事,蹭的一下爬了起來。

  雪蘭點頭,“是呀。”

  幼寧蹙著眉,“你聽誰說的?”

  雪蘭,“奴婢剛剛去司衣司取東西,外麵已經傳遍了,說是殿下自己請奏出戰的,明日點兵,後日便出發。”

  小宮人香蘭驚訝道:“怎麽走的這樣急?”

  雪蘭回頭在她腦袋上碰了一下,“北部連吃了幾場敗仗,等著殿下去支援救場呢,能不急嗎?”她說著便揚起小臉,叉著腰說:“前陣子還說貴妃的兄長帶兵出征,回頭立了功回來,貴妃在後宮的氣焰就更囂張了,結果廢物就是廢物,都說走過場混軍功的仗都打輸了,如今軍心不穩,還是要寧王殿下親自出馬,殿下到了雲城,一定能把那些鄎軍打的屁滾尿流。”

  因為齊琮對幼寧好,福安殿裏的小宮人們提起寧王時,都像寧王是她們的主子一樣,這等風光的事,她們與有榮焉。

  幼寧眉心緊蹙,吩咐雪蘭,“你再去打聽,陛下預備給殿下多少兵馬。”

  雪蘭見幼寧臉色不對,收斂笑意,“郡主,怎麽了?”

  幼寧搖了搖頭,“沒事,你出去打聽一下。”

  雪蘭應了聲是,小跑著出門。

  大齊和鄎國的這場仗眼下是大齊最要緊的事,這些日子,章華殿裏小姑娘討論的事情都是這個,她們都是京城裏的貴女,早些年邊疆便是戰亂四起,但從來都沒打到過定熙來,是以她們也隻是聊一聊,並沒有對這場戰事產生恐懼,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但幼寧卻時刻關心此事,因為如今飽受爭議的羅衛汝,曾是他祖父麾下的騎兵統領。

  幼寧也推測過羅衛汝是不是和鄎軍勾結了,根據傳言,他極有可能是為了他父親的死出氣,不會叛國,但他不喜宣德帝是一定的。

  他如今手握兵權,陛下之前給了林炳四萬騎兵,這次齊琮再去,應該不會比給林炳的多,羅衛汝不喜宣德帝,汝陽王昔日的舊部下對宣德帝有怨,齊琮這個皇子過去,多半會遇到林炳之前的情況,將士不服,不聽號令。

  她雙手握在一起,暗罵宣德帝真是偏心。

  雪蘭很快就回來了,幼寧伸長脖子等她回話,雪蘭道:“三萬騎兵。”

  幼寧倒抽了口氣,看著窗外的一輪圓月,憂心道:“那這仗要怎麽打呢。”

  雪蘭道:“郡主不必擔心,殿下那麽厲害,一定能打勝仗。”

  幼寧垂著頭,半點興致也無,對雪蘭道:“去把良辰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