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作者:羅青梅      更新:2020-07-10 23:48      字數:3885
  黑暗中,朱瑄無聲微笑。

  睡了沒一會兒,不知道為什麽,前廊值守的內官宮女忽然亂成一團,驚叫聲四起。

  芙蓉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金蘭從夢中驚醒,朱瑄也醒了,抱了抱她,在她耳邊說:“我出去看看,你別起來。”

  他看她躺回枕上,起身披衣,穿上長靴,走出內室。

  小滿和掃墨提著琉璃燈,麵色發白,上前稟報:“千歲爺,剛才突然天降異象,宮中戍守的禁衛和守夜的人都看見了。”

  醜時三刻,萬籟俱寂,正是各宮睡得最熟的時候,南邊天空忽然掃過一道道流星,宛如浩瀚銀河墜落而下,鋪天蓋地罩了下來。

  足足一刻鍾後,異象才慢慢消失。

  宮人們從沒見過這種景象,唬得瑟瑟發抖,膽子小的更是直接癱軟在地。

  天空突然出現異象,一般來說是不祥之兆,預示著天下將會大亂,或是會有蝗災、水災,或是朝中有什麽大奸大惡之徒,是上天對世人的警示。

  朱瑄走到窗前,抬頭凝望連綿起伏的殿頂之上潑墨般漆黑的夜空,嘴角忽然輕輕翹了一下。

  異象?來得正好。

  他示意掃墨上前,低聲吩咐了幾句。

  掃墨應喏,領命而去。

  金蘭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揭開薄被,正想下床出去看看,朱瑄回來了,按著她躺下,道:“不是什麽大事,剛剛天上有流星閃過,宮人嚇著了,我已經讓人吩咐下去,不許他們胡言亂語,擾亂人心,現在沒事了。”

  流星隻是罕見的天象而已,並沒有預示災禍之說。

  朝中文官皆是飽學之士,其中真信鬼神之說的人其實寥寥,他們之所以推崇“天人感應”的說法,一遍遍向皇帝灌輸這種思想,隻是為了約束君王、限製皇權罷了。

  隻有讓君王敬畏天地鬼神,他行事才會有所收斂,不會無所顧忌。朝臣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勸諫皇帝,當出現異象時,他們還能趁機借題發揮,指責皇帝為政的過失,逼迫皇帝承認自己的錯誤。

  現在京師被看到異象的人吵醒的大臣肯定已經在準備彈劾奏疏了。

  朱瑄摟著金蘭,親了親她:“睡吧。”

  金蘭困意正濃,枕著他的胳膊,打了個哈欠,合眼繼續睡。她進宮以後看了不少天文類的書籍,知道流星隻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嚇得整夜睡不著。

  掌事太監訓斥帶頭大叫的宮人,近衛手執火把,仔細巡查各處,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防止有人趁亂生事。

  東宮很快恢複平靜。

  乾清宮則是另一番景象。

  嘉平帝癡迷於長生之術,深信鬼神,聽宮人稟報說今晚突降異象,嚇得翻身坐起,奔出內殿,一疊聲催促近侍去請道士張芝,又派人傳欽天監監正、監副。

  宮人們跑進跑出,人仰馬翻,惶惶不安。

  嘉平帝不敢回內殿安置,連夜吩咐宮人設香案祭壇,命張芝做法,傳召翰林院值守的官員,要他們立刻寫禱祝青詞。

  第二天早上,朱瑄寅時起來,宮人稟報說嘉平帝昨晚鬧了一整夜,天亮的時候才睡下。

  天降異象,京師百姓驚恐萬狀,嘉平帝依舊不上朝,不過還是按著慣例發了一道詔書,要六部大臣指出他的過失。

  若在前朝,一旦天生異象,宰相應該主動辭官。

  本朝內閣大臣自然不會如此,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矛頭對準掌印太監錢興,六部六科、十三道科道官、各地官員連番上疏,認為錢興是招致天變的罪魁禍首。奏折雪片似的堆滿案頭,司禮監太監焦頭爛額,根本沒法壓製住文官們的勢頭。

  嘉平帝悄悄鬆了口氣:隻要大臣不把矛頭對準他就行了。

  麵對文官們群起而攻之的猛烈抨擊,錢興也不由得發怵,這天殿前伺候時,忽然脫去冠帽,跪倒在嘉平帝腳下,嚎啕大哭,請求嘉平帝將他貶去南直隸,以平息文官們的怒火。

  嘉平帝擺擺手,安撫了錢興幾句。

  他也很不滿錢興耗費內帑、搬空內庫的行為,但是如果這一次就這麽簡單地讓文官如願了,那麽下一次文官們更要蹬鼻子上臉,宦官是他的家奴,這是他的私事,不容文官插手。

  嘉平帝不處置錢興,文官繼續上疏。

  前朝不得安寧,後宮也人人自危。宮中後妃篤信天象是不詳的預兆,相約一起上香拜佛,祈求順遂平安。

  天氣熱,金蘭懶得動彈,薛娘娘拉著她去宮苑中修築的各處廟宇燒香,道:“我的小祖宗,你什麽都不用做,跟著我拜拜就是了!”

  金蘭心想,後妃們祈福消災其實也是一種對嘉平帝施加壓力的方式,正好她也清閑,沒有拒絕,跟著薛娘娘拜了一圈神佛。

  這個月二十八那天,薛娘娘從周太後那裏討來懿旨,帶著金蘭一起出宮到藥王廟進香。

  薛娘娘在前殿虔誠地燒香進獻,金蘭在後院吃茶吃點心。

  大和尚今天正好在,掃墨要他幫金蘭診脈,他笑嗬嗬地應了,仍是和之前差不多的說辭,開了補氣的膳方。

  說了一會兒話,大和尚命小和尚取來幾包藥材奉上,說是他雲遊在外時尋得的罕見之物,又示意小和尚拿來一隻匣子給掃墨。

  金蘭讓小滿收好藥材,掃一眼那隻匣子:“這是什麽?”

  掃墨飛快收好匣子,恭敬地道:“殿下,這是千歲爺吃的藥。”

  朱瑄常吃大和尚的藥,金蘭點點頭,沒有多問。

  掃墨偷偷鬆了口氣。

  在藥王廟用了一頓齋飯,幾人回宮,下了轎輦,薛娘娘怕金蘭曬著,要她坐一會兒再回東宮,說著讓人支起牌桌。

  金蘭看看天色還早,和薛娘娘、李選侍幾人抹牌,看宮女們鬥花草、打秋千。

  玩了一會兒,東宮的宮人過來稟報:“殿下,千歲爺剛才打發洗墨回來,說他今天可能回來得早,要膳房預備晚膳,千歲爺問殿下回沒回宮,小的說殿下回來了。”

  金蘭立刻撒下花牌,站起身。

  宮妃們笑成一團。

  薛娘娘笑著捏了捏金蘭的臉:“行了,我也不敢和皇太子搶人,你回去吧。”

  金蘭含笑給幾人賠不是,告辭出來,出了曲廊,對麵走來一行人,都是內宮太監服色,其中一人身影挺拔,氣度沉凝,猶如鶴立雞群。

  她愣了片刻,沒有想到會在這裏遇見羅雲瑾,他不是被錦衣衛押解進京的嗎,怎麽直接進宮了?

  莫非周太後不滿他揭露周家占地之事,要私底下處置他?

  沒等金蘭走近,羅雲瑾身邊的內官已經停了下來,紛紛向她行禮。

  羅雲瑾也看到她了,鳳眸垂危,和其他內官一起退到一邊,讓出道路,長睫籠下淡淡的陰影,不泄露一絲心緒。

  大庭廣眾之下,又是迎麵遇上,金蘭不好躲開,隻得繼續往前走。

  她餘光掃一眼羅雲瑾。

  他瘦了很多,不過臉上氣色還好,一身尋常內官服飾,沒有戴冠,也沒穿蟒袍,雖是戴罪之身,氣勢卻是一如既往的凶悍,光是站在那裏就有盛氣淩人之感,旁邊幾個押送他的太監反倒要看他的眼色說話行事,不敢有絲毫輕慢。

  金蘭沉默著從他眼前走過,頭也不回地步出回廊,掃墨扶她上了轎輦。

  曲廊裏,直到轎輦在宮人們的簇擁中消失在樹影花叢深處,羅雲瑾才慢慢抬起頭。

  內官們覷眼看他,示意他繼續往前走。

  他一言不發,拔步跟上。

  回了東宮,金蘭徑自去洗漱換衣,坐到窗前晾頭發,不一會兒,殿外傳來宮人們的奉迎聲,朱瑄今天果然回來得早。

  金蘭隨手拿起珍珠頭須,鬆鬆束起長發,迎出芙蓉帳。

  朱瑄取下翼善冠,解開圓領袍係帶,問她:“今天出宮好玩嗎?”

  金蘭點點頭,遞了杯茶給他:“今天怎麽回來得這麽早?”

  朱瑄喝口茶,說:“這些天一直在吵天象的事,吵來吵去,沒什麽意思,閣老們也都回去了。”

  金蘭拉著他坐在大敞的軒窗前,拿起一柄扇子給他打扇,他剛從外麵回來,額前一層細密汗珠。

  “我今天看見羅雲瑾了……”她盡量用平常的語氣道,“他怎麽會進宮?”

  朱瑄繼續喝茶,平靜地說:“聖上召見他,錢興耳目眾多,他這幾年也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宦官,昨天他被押解進京,早就有人幫他求過情,你不用擔心,他能全身而退。”

  不僅能全身而退,還能趁著現在的時局把錢興拉下馬。

  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金蘭放下心來,沒有接著追問,抬手拂去他臉上的汗水:“香湯預備好了,我幫你擦擦……”

  朱瑄放下茶杯,笑著按住她的手:“別急,先用晚膳。”

  金蘭推了他一把,他怎麽又想到那裏去了,想起一事,問:“今天藥王廟的大和尚給了掃墨幾瓶藥丸……你最近一直在吃藥?”

  朱瑄垂眸,搖搖頭:“沒有,大和尚每個月都會煉幾瓶藥進獻東宮,有備無患。”

  金蘭站起身,盯著朱瑄看了很久:“那就好,五哥,你要是身子不適,別瞞著我。”

  朱瑄唇角微挑,笑了笑,嗯了一聲。

  ……

  朝臣的目光都放在錢興身上,羅雲瑾回京並未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謝騫天天派人打探消息,知道羅雲瑾回來,準備好了打點的銀兩,然而錢鈔還沒送出去,羅雲瑾就直接進宮了。

  他心裏七上八下的,懷疑是不是周太後從中作梗,迫不及待要報複羅雲瑾。

  留守在宅子裏的兩個小內官倒是一點都不擔心,阿寶挺直了胸膛道:“統領本事這麽大,這次平安回來,一定否極泰來,老娘娘也不能把我們統領怎麽樣!”

  謝騫坐在枇杷樹下,連灌了幾杯茶,心道:但願如此。

  一直等到天黑還沒有消息,他坐立不安,滿院子亂轉,無意間伸手去抓枇杷樹。

  阿寶橫刺裏衝出來,一把拍開謝騫:“別碰這些樹!你敢摘一片葉子,我就扯掉你一根胡子!”

  謝騫平時最寶貝自己精心修剪的胡子,悻悻地抽回手。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

  第156章 醜聞

  謝騫迎出院門,看到羅雲瑾翻身下馬,忍不住熱淚盈眶。

  他還以為再也見不到季和了。

  兩個小內侍也直抹眼淚,想說點什麽,又怕羅雲瑾厭煩,遲疑了一會兒,擦擦眼角,恭恭敬敬地迎他進院,牽著馬去馬廄喂草料。

  統領不喜歡兒女情長,他們隻要和平時一樣就好了。

  羅雲瑾麵無表情,仿佛隻是到牌坊街逛了一趟似的,看到眼圈發紅的謝騫,眼皮都沒眨一下。

  謝騫也不是第一次俏媚眼做給瞎子看,滿不在乎地跟在他身後,上上下下打量他好幾眼,問:“你怎麽出來了?太後沒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