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作者:麻辣香橙      更新:2020-07-10 20:07      字數:4525
  第84章 好奇寶寶

  “這是我們學校的馬老師。”姚誌華給江滿介紹了一下, “馬老師,這是我媳婦江滿, 這個店是她開的。”

  他看看蘋果臉馬秋汝,“原來這是你女兒啊, 可真好, 跟我女兒一個班,以後可以一起玩了。”

  “原來是你們家開的。”馬長林說, “中午我女兒回去還說呢,說他們班有個麵包屋家的小朋友, 一直跟我嘰嘰喳喳的,說她可漂亮可漂亮了,她家裏麵包可好吃可好吃了。我愛人還買了月餅回去,的確好吃。”

  “您要說好吃,那肯定真好吃。”姚誌華笑。

  兩人寒暄幾句,馬長林便哎了一聲“誌華,你現在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還早呢,還得半個多小時上課。”姚誌華說。

  “那”馬長林猶豫了一下, “你看我整天忙,也不太清楚時間,她媽媽臨時有事,讓我給送來, 得虧這小孩先跑你們家來玩了, 不然我送過去還沒人管呀。”

  姚誌華一聽, 便笑道“馬老師你要是有事忙, 就把你女兒留在這兒玩好了,到時間了我一起送去。”

  “那行,那就拜托你了,我還真有事兒。”馬長林喊了一聲,“小汝,你在這兒聽話啊,我先走了。”

  馬秋汝隻顧著跟暢暢玩,倆小姑娘在桌子上搭積木,頭也不抬答應了一聲。

  “這孩子,給你們添麻煩了。”馬長林對江滿點頭笑笑,便匆匆走了。

  江滿在一邊看著,倆小姑娘玩起來還挺有趣。暢暢跟著爸媽到處跑,搬來搬去的,離開老家以後,在大人的影響下便習慣了說普通話。而馬秋汝呢,滬城口音的普通話夾雜著滬城方言,時不時冒出來一句,倆小孩居然交流無障礙,各說各的,各人居然也都能聽懂對方。

  說實話,滬城這地方的方言,說得快了江滿都聽不太懂,碰上隻說方言的顧客,隻好連估帶猜的。可能是小朋友說話慢,又都是短句為主,暢暢倒學得挺快。

  “這小孩是當地人她爸爸是你們學校老師啊”見兩個小孩玩得入迷,她小聲問姚誌華。

  “她媽媽好像是滬城當地人,馬長林自稱是祖籍東北的杭城人。”姚誌華說,馬長林是他們學校的老師,不過沒教過姚誌華的,認識,算不上多熟悉。

  “這個人有點恃才傲物,不過也的確有幾分才華,特別推崇五四文學。”

  “這小孩挺活潑的,跟我們暢暢也玩得來。”江滿道。

  玩了會兒,姚誌華回學校,江滿就把兩個小姑娘一起送去幼兒園。回來路上經過鹵味店,進去買了根香腸,剁成細細的香腸末,準備試驗武大郎燒餅。

  餅子烤好,刷上醬料,看著時間到了便去接暢暢,經過老張師傅的小吃店順便說一聲,請他晚上再給燒個蘿卜粉絲湯。

  江滿每次去接暢暢,動作快的話來回五六分鍾,她索性也不鎖門,隻把櫃台收錢的抽屜鎖上。碰巧這之間有顧客進來的話,很快她也就該回來了。

  暢暢接回來,一進門嗅嗅鼻子“哇,媽媽,什麽香香的味道”

  店裏一個顧客看著她笑道“這小朋友是你女兒呀,好可愛,這屋裏全都是香香的味道呀。

  小姑娘認真臉“不對,今天有一個不一樣的香味道。”

  饞貓鼻子尖,等顧客走了,江滿去裏間把烤箱裏的餅拿出來,看看賣相一般,吃起來味道還不錯。圖個清爽,她創造性改良了一下,隨手切了些黃瓜絲夾進去,中間一折,包上包月餅的油紙,遞給小姑娘。

  暢暢拿在手裏先看了看“媽媽,這就是你說的五個啷燒餅”

  江滿自己也拿了一塊,娘兒倆一邊吃,一邊江滿跟小姑娘糾正了一下“五個啷”,說是古代一個個子很矮的人,叫武大郎,他還有個弟弟叫武二郎,是個大個子。

  暢暢聽完,嘟嘟臉有點小困惑,歪著腦袋問“為什麽他個子矮矮的,他弟弟高高的”

  江滿想了想,老實回答“不知道,可能他小時候不好好吃飯,長得就矮。”

  暢暢“是不是跟白雪公主家的小矮人一樣”

  江滿“差不多吧,都是小矮人。”咬了一口燒餅,“哎,閨女,以後叫你爸爸給你講睡前故事,我有些都記得不清,他講得應該比我靠譜。”

  小姑娘對這個改造版的武大郎燒餅十分捧場,吃光了一整塊,等姚誌華來吃晚飯,小姑娘又喝了半碗湯。

  姚誌華吃著“江氏改良版武大郎燒餅”,便打趣媳婦花招多,什麽武大郎燒餅呀,不就是餡餅把餡兒放在外麵了嗎。

  “不過還挺好吃。”姚誌華說。這個餅配上蘿卜粉絲湯,三口人一頓晚飯吃得很飽。

  “那當然,不好吃誰還做呀。”江滿自我陶醉了一下,“我問過了,友誼商店有賣芝士奶酪的,明天晚上咱們試試披薩。”

  終究沒能堅持到中秋節後,麵包店開業的第七天,江滿在店門口貼了張招工廣告。

  不能等到中秋節後了,就算中秋節後不那麽忙了,她整個人一直在店裏,時間全占用著不說,一家人午飯、晚飯真成了問題。

  下館子是好,可天天吃就吃不消了,午飯固定下館子,晚飯花式湊合,多花錢還吃不好。連吃三天就開始想念自家做的飯菜了,還是自己做的更合口味。

  長期下去肯定不行。

  麵包店的店麵本來就不大,要是再弄來鍋碗瓢盆做飯,放不下不說,也不合適,想想看,烤麵包的奶油香氣裏混合著辣椒油和紅燒肉的味道

  招工。

  招工廣告寫著,招女工,三十歲以下,有烘焙經驗者優先,江滿自己琢磨,年紀再大些她就不好意思使喚了。

  貼出去當天上午,就有個十七八歲的姑娘來應聘,怯生生進來了,兩手抓著布袋子問“姐姐,沒有工作經驗,要嗎”

  江滿正在給顧客結賬,聞言便指著旁邊的小桌子,叫她先等等。

  結果這姑娘就抓著布袋子,怯怯地站在櫃台旁邊等。等顧客走了,江滿倒了兩杯水,招呼她坐下來聊了幾句。

  這姑娘自己說姓吳,叫吳小青,十八歲,小學文化,是奔著親戚來的。親戚在滬城做保姆,有熟悉的人家要請保姆,便介紹了她來,結果要請人的那家主人見了她以後,不知啥原因就說不要了。

  江滿看著她,要是這姑娘沒撒謊,她大約猜到原因了,這姑娘一張秀氣氣的瓜子臉,杏仁眼,身段水蔥似的,長得實在挺漂亮。

  “我大老遠從老家鄉下來的,來回光路費也不少錢呢,不想就這麽回去了。”

  “我這裏不管吃,不過自家的店,你要是吃麵包、月餅啥的你隨便,想吃別的你就得自己出去買吃的,這條街很多賣飯食的。”江滿看著她問,“那你現在住哪兒”

  那姑娘搖搖頭“沒地方住。來了幾天跟我那個親戚擠,本來她安排我回去了的。”

  江滿為難了一下,她招工告示都寫了,不管吃不管住。

  “姐姐,我,我可以晚上在店裏,天這麽熱我打個地鋪,有張席子就行,正好還能幫您看店呢,我再慢慢想辦法。”

  吳小青娘可憐巴巴地看著江滿,“姐姐,我老家那麽遠,一來一回坐車花錢,好容易來了沒掙到錢,回去跟爹娘也不好交代。”

  江滿歎氣“那要不你就先試試”

  就讓她留下了,說好了試用期半個月,半個月工資二十塊錢,之後再協商。

  剛來肯定也沒法叫她烤麵包,江滿就讓她打雜、打下手,招呼顧客。這邊說好,那邊吳小青就跟著她進了裏邊操作間,按她的指點把月餅餡料分成一個個小球,包上江滿做好的麵皮,磨具裏壓一壓。

  本來也沒什麽技術含量,這姑娘看著幹活還算利索。

  江滿中午接了暢暢放學,就回家做午飯了,讓吳小青留在店裏顧店。

  時隔七八天,三口人終於又吃到了自家做的午飯,白米飯、炒蓮藕、燉了個花鰱魚頭,加點兒豆腐進去跟魚頭一起燉,也不用專門再燒湯了。

  “還是自家飯吃得滋潤。”吃飽了,姚誌華摸著肚子感慨。

  “還是媽媽做飯好吃。”暢暢也摸著肚子感慨。

  江滿翻了個白眼“那感情是,別人做的東西都好吃。”

  爺兒倆互相看了看對方,暢暢從小椅子上滑下來,笑嘻嘻把自己的小飯碗送到廚房水盆裏去了。

  “我洗碗。”姚誌華笑嘻嘻爬起來,把其他的碗和盤子一起端走了。

  然後廚房裏就傳來嘩嘩的水聲和爺兒倆嬉鬧的笑聲。

  “爸爸,媽媽店裏來了個很好看的姐姐。”

  “噢,真噠,有我們暢暢好看嗎”

  “嗯”小姑娘想了想,“她也好看。”

  江滿噗嗤一笑,走到廚房靠在門口說“暢暢,你不能叫姐姐,你得叫小吳阿姨。”

  家庭人口簡單,小姑娘貌似有一點點分不清輩分,漂亮的姐姐是小吳阿姨,有問題嗎

  “真挺漂亮的,放在咱們店裏都養眼。”江滿跟姚誌華閑聊,“深山出俊鳥,不信你明天去看看,長得跟林妹妹似的。”

  姚誌華嘁了一聲“你呀,得虧不是個男的。”

  看看拿著小花碗玩水的閨女,話題沒敢再繼續,小姑娘現在學習能力超強,偏偏還啥都不太懂。

  結果這個吳小青總共在江滿店裏幹了七天,就跟江滿說要走了。

  江滿尋思了一下,這七天,雙方也沒哪兒不愉快啊,吳小青每天三頓飯,大概能有至少兩頓在店裏吃麵包,晚上就在店裏打地鋪,偶爾出去吃碗麵、買個包子。她看這姑娘初來乍到,總是怯怯的,說實話還挺照顧她。

  於是江滿就說“你幹了七天,咱說好了試用期半個月,我呢也不說別的了,說好這半個月工資二十塊,我給你十塊。”

  吳小青兩手抓著來時的布袋子,怯生生低頭不吭聲,江滿就問她,是打算回老家去了,還是有別的工作了

  “姐姐,你別生氣,我也知道這樣不太好。”吳小青嚅嚅說道,“我,我去芳菲美發廳了,就在前邊那條大街不遠,他們管吃管住,一個月工資答應給我六十塊呢,我尋思,也能學個手藝。”

  江滿一聽,沉默了一下問“你去他們那裏看過了吧,女學徒工都是幹啥的”

  吳小青低頭老半天道“老板娘說了,給客人洗頭,學理發。”

  “那行。”江滿說,“那你要去就去吧,我這兒肯定給不了你一個月六十,也不管吃住。”

  店裏隻剩下江滿自己,晚上姚誌華放學,便自覺到店裏來了,一看,江滿正在忙碌,後天就是中秋了,又恰好是放學和下班時間,來買月餅的客人排隊結賬。

  “來幫忙。”江滿一看他來了,忙把他拉過來,叫他在櫃台裏收錢,自己隻管包裝,

  “暢暢呢”姚誌華趕緊問了一句。

  “接回來了,在那邊玩呢。店裏當時有顧客,我這兒實在走不開了,瞅見他們陳彎彎媽媽從門口過,就拜托她幫忙接回來的。”江滿說。

  沒法子,越到放學接孩子的時間,店裏越忙。

  “哪個陳彎彎別隨便讓旁人接。”姚誌華接過顧客遞來的錢,一邊找錢一邊問道。

  “陳彎彎家就住前邊那條弄堂,認識了的。”江滿說,“這不今天特殊情況嗎。”

  天色將黑,江滿加班烤製的月餅都賣光了,三口人關門走人,路上買了些菜肉包子,回去快手快腳燒個米湯,涼拌洋蔥木耳和小蔥炒雞蛋,才吃上晚飯。

  “這個小吳,看著挺好一小姑娘。”姚誌華搖頭感慨,“過了中秋節,趕緊再招人。”

  “可不是嗎,幹什麽都怯生生的,我剛開始看著她其實也不太合適,還是心軟了。” 江滿道,“人各有誌。這都八十年代了,不理發的洗頭房隻會越來越多。”

  畢竟,這是一個社會和思想急劇變化的時代。

  中秋節前,江滿給江穀雨寄去一些錢,囑咐她送節禮幫她也送一份,跟江老爹說她就不回去了,叫她盡量買點老人能吃的能用的,或者再給他買件衣服之類的。

  江滿算是看出來了,把錢寄給江老爹,他隻會轉手就交給兒媳婦,指不定還覺得自己這個公公當得真好。

  各家有各家的日子,娘家就是這麽個模式,姐妹倆反正也習慣了。

  至於姚誌華會不會給老姚家他爹娘寄錢,還是怎麽安排,江滿也不問,也不管,毫不關心。

  姚老頭、姚老太再不好,也是把姚誌華養大了的,姚誌華要真能不管不問,他就不是姚誌華了。

  一碼歸一碼,他跟他爹娘那邊,隻要別牽涉她,江滿隻當跟自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