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
作者:易楠蘇伊      更新:2020-07-10 19:46      字數:3883
  割完稻子,皇上又摔打稻穗,翻曬,真真正正當了一回農人。

  秋完完畢,今年得了個好收成。隻要不是貪官汙吏隨意加稅,百姓們應該都能過個好年。

  皇上在朝會上跟大家講起秋收這件事,說起自己跟一個宮女比賽割稻子卻輸的事兒。

  “朕才五十一,自小就習武,原本以為自己身體康健,卻比不過一個宮女。皇後還與朕打賭,說武人未必是農家女的對手。朕不信,請各位愛卿做個見證。”

  大臣們見皇上玩興這麽大,自然奉陪。

  皇上帶大臣們一起去軍營挑人。

  挑了二十個壯碩有力但都是大戶人家出身的武人。

  林雲舒也帶著老三從鄉下挑來二十個農家女。親自來一場割稻子比賽。

  大臣們瞧著皇上皇後玩得熱鬧,也都鼓起了掌。隻要皇上不砍人,不算計人,愛玩一點就愛玩一點吧。

  有些大臣卻沒這麽樂觀。狡猾的狐狸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給人設套子。誰知道皇上又憋著什麽招兒呢。他們隻能打起精神來應付。

  割稻子比賽,皇後以壓倒性勝出了。

  皇上臉色很沉,任誰都看出他心情不好,憋著氣,“這不公平。這些農女都是幹慣了農活的。而朕的這些兵卻是從小養尊處優,沒有幹過活。自然比不過她們。這跟男女沒關係。”

  林雲舒好脾氣地露出微笑,“皇上若是覺得不公平,咱們可以換個比法。”

  皇上來了興致,“比什麽?”

  “不如比跑步吧。”林雲舒想了想,“不過這次不是跟農家女比,而是農家子和富家子的比賽,咱們就比跑步。誰先跑到終點,誰就贏。”

  皇上想了好一會兒,跟她雙掌相擊,“行!”

  大臣們鬧不明白比這些有什麽意義。

  可皇上卻是動了真格的,親自找了練過武的富家子。而林雲舒自然還是挑農家子。

  同樣是二十人。見證人依舊是朝中的文武大臣。

  這次見證人更多,大朝會上的官員全都到了。

  皇家教場圍了裏三圈外三圈,不少官員議論紛紛。

  “皇上上次輸給皇後,非要一雪前恥,讓咱們來觀戰助威。你說他要是輸了,多丟人呐。”

  “噓!不要命了,敢說皇上輸。”有官員當即瞪眼。

  一聲洪亮的鞭響,兩隊開始跑起來。一次十個人並排著跑,沿著演武場跑五圈。

  很快大家發現不對勁兒了,皇上的隊伍胳膊肘都紮著紅布,但是卻落後於沒紮布的農家子。

  “還真叫你烏鴉嘴給說中了。皇上真的輸了。”

  說中的人也沒有高興。皇上輸了,那就得迎接他的怒火。

  一個大男人輸給一個女人,多丟人呐。說起去也沒麵子。

  更要命的是,一連比了四次,皇上都輸了。五對五,最多隻有兩個跑過對方的。要多丟人就有多丟人。皇上臉色越發慘白。

  也是!好勝心這麽強的皇上自打登基後就順風順水,一點下風都沒落。誰成想竟會輸給自己的枕邊人。

  最要命的是皇後還不怕死,得意洋洋地向皇上炫耀自己的成果,皇上扔給她一樣戰利品,黑著臉一甩袖子走了。

  朝臣們朝皇後露出個一言難盡的表情,紛紛跟在皇上身後走了。

  小四卻沒有直接走,而是逆著人群走到林雲舒跟前,恭恭敬敬請了安,待看清左右沒有閑雜人等才開口,“皇上為了娘娘犧牲真大啊。”

  為了達成皇後的心願,皇上是把自己的臉麵扔在地上給他娘踩。這份氣魄,他自愧不如。

  他這是看出她的用意來了,林雲舒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孩子當了這麽多年的官,眼神越發毒了,她欣慰的同時,也很是自豪。這是她的兒子,沒有辜負她的教導。兩人聊了一會兒。

  林雲舒要趕著回屋,叮囑他,“你三哥這事辦得不錯。回頭讓他好好獎勵這些人。”

  這些農家子也是老三千挑萬選選出來的,跑起來,那是相當快。為了讓這些見識短淺的大臣們見識到這些農家人健碩的體魄,林雲舒也是費了一番心思。

  小四點頭稱是。

  林雲舒帶著宮人,浩浩蕩蕩往後宮去了。

  小四看著母親鬥誌昂揚,心裏隻覺得熱氣上湧,無論何時他娘都那麽精神,讓人很容易就忘記她的年齡。

  第134章

  夜色一點一點被一盞盞燈籠點亮,大慶殿卻黑黢黢的,也靜得出齊,朝臣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發,誰也不敢怵皇上的眉頭。

  龍椅後麵的男人臉上陰雲密布,看什麽都不順眼。已經發了好幾通火。

  王公公跟著皇上這麽多年,也拿不準皇上的脾氣。以前皇上也跟屬下比過武,輸的次數都數不過來。也沒見他生過氣。怎麽輸給皇後娘娘,他就氣成這樣。王公公想不通。

  他戰戰兢兢拿著蠟燭將四周的燈點亮。

  他動作極輕,卻給平靜到極致的大殿裏解了圍。

  有大臣不怕死上前邁了一步,“皇上,這隻是一次小小的比試,不值一提。萬歲切莫傷了身子,那可就劃不來了。”

  有大臣符合。

  皇上終於回過神來,“一次比試輸了可以說是意外,兩次比試輸了可以說是巧合,三次比試輸了那應該是事實了吧?朕一連輸了四次。朕選的可是諸位愛卿的子侄。他們都是從小練武的,輸給農家小子,你們身為長輩就不覺得丟人嗎?”

  說是從小練武,其實隻是強身健體,並不是真正想走武舉。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位大臣道,“臣回去以後,一定督促小輩多多習武。”

  好嘛,皇上這是想讓他們以後重視武舉。所以才搞這麽一出。

  不管怎麽說先答應,要不然他又得鬧幺蛾子了。

  有那機靈的連連附和,“臣回去就辦。”

  皇上如何能不知道這些人的心思,麵上哼笑,“你們都想自家小輩走科舉一道。朕也不在意,無論從文還是從武,隻要能為我月國出一份力就是好臣民。”

  大臣們糊塗了。他們猜測了,皇上不是想要他們小輩也參加武舉。那皇上鬧這一出是想幹什麽?

  皇上輕歎了口氣,從龍椅上站起來,一步一步下了台階,“朕是替各位愛卿心痛啊。”他視線落到眾人身上,“諸位愛卿都頗有資產,辛辛苦苦培養他們長大,錦衣玉食吃著,拳腳師傅請著,但兒孫們的身體卻遠不如農家小子健碩。能成大成材的兒孫更是寥寥無幾。整個月國那麽大,屹立百年不倒的世家,卻隻坎坎四家。你們可有想過原因?”

  這話說到臣子們的心坎心裏去了。

  他們的子孫輩明明是精心教養反而比農家小子更容易生病。這其中要是一點緣由都沒有,也確實說不過去。

  皇上招了招王公公,“去把太醫院的禦醫請過來。朕今天要是弄不明白。朕恐怕都睡不著。”他在諸位大臣臉上溜一圈,“估計你們也是。”

  大臣們還能說什麽。一塊等唄。

  太醫院所有當值的太醫都被叫過來了。

  太醫們提著藥箱,一個個提心吊膽,不明白皇上這是鬧哪樣。

  不多時,到了大慶殿,跪下行禮,皇上把事情簡明扼要說了一遍,“你們太醫應該是最懂身體的。你們說為何富家子的身體比農家要差。”

  太醫們是真沒研究過這方麵。他們隻是治病救人的。又不像後世那些科研人員喜歡做調查。

  見他們答不出,皇上默默歎氣,“從先皇到文王,再至朕,三任皇帝子嗣尤其單薄。朕隻有一個皇太孫,將來國家重任就壓在他一人身上,若是他身體也不好,朕如何能將整個國家壓在他身上。你們太醫不應該隻想著治病救人,還應該教會大家保養身體,使人延年益壽才是正經。”

  有太醫當即就提了華佗的“五禽戲”,簡單來說就是要多要多鍛煉。

  皇上很滿意,“這些都是後天培養的。有沒有什麽好法子能讓孩子一出身就比別的孩子更強壯?”

  這……太醫們都詞窮了。

  倒是有醫正開了口,“臣聽張禦醫說過,父母有好底子,孩子的身體多半會好些。比如父母個子高,那孩子高個子就比別人多了五成。”

  皇上明顯來了興致,“哦?張神醫說的?”

  “正是!”醫正小心翼翼窺視皇上的臉色,繼續開口,“張禦醫曾經將十年內治過的病人做過詳細記錄。才得出這個結論。”

  皇上更信了幾分,“早些年,張禦醫也曾給朕治過病。他的醫術聯是信得過的。他說的父母擁有好身體也很有道理呀。老話不是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朕看還是有些道理的。”

  大臣們也紛紛附和,“這話確實在理。”

  皇上將太醫們揮退,又將之前的二十個富家子叫進來。問他們的父母,都是什麽身體。

  二十個富家子,現在父輩都是官身,算的上是官二代,但幾年前,父輩們並沒有考中進士,兒子卻已在老家娶妻,娶的自然就不是什麽大戶人家的小姐。

  其中有幾個跑贏貧家子的官二代,早年就是出自寒門。他們的母親無一例外都是農家女。

  要說這世上也並不全是

  “那貧家子呢?”

  王公公帶著太監親自去做了調查,“多半都是農人。父母身體都極好。”

  皇上將那幾個贏的官二代挑出來,“你們的父輩不說也罷。但你們母親卻明顯有些不同。”

  有大臣忙附和,“母親是農家女,生的孩子身體就能好一點。”

  皇上摸著自己手心的玉串,反問大家,“你們說這是為什麽呢?”

  大臣們麵麵相覷。有人道,“世家女身體不好,也是常態。”

  “可她們生的才是嫡子。嫡庶不分是亂家之源。各位愛卿有何改變之法?”皇上緊盯著大家不放。

  大臣們更加小心翼翼了。

  皇上這思路還真為他們打算上了?

  每位皇帝上位前,都不想重用世家出身,就怕被大臣轄製,自己的權力被架空。他們不相信,皇上會真正為他們打算。所以皇上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猜不透,隻能更加小心,謹防被皇上算計。

  大臣們斟酌再三,“我們回去後就督促女眷多多訓練身體。務必讓她們調養好自己的身體。”

  皇上終於滿意了,“正好。皇後也是閑著無聊,就讓她們進宮陪皇後吧。”

  大臣們心生忐忑,隻好應是。

  皇上也不是所有人的家眷都來的。四品以上的女眷必須出一人。

  於是第二日,上百個女眷全部進了宮,崔宛毓赫然在列。

  昨天晚上,她夫君回去就跟她說了,她已經做好吃苦的準備。

  隻是再怎麽打預防針,當皇後讓她們沿著教場跑兩圈,還是差點嚇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