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作者:易楠蘇伊      更新:2020-07-10 19:46      字數:3840
  春玉順著她的力道站起來,破涕為笑,“還是姐姐心疼我。”

  張寶珠苦笑,“若不是為了我,你也不會賠上你的一輩子。說到底,這個孩子,你是為了我懷的。”

  春玉二十五就能出宮,而她卻因為自私強留她在宮裏。

  春玉搖頭,“不關姐姐的事。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張寶珠救過她的命,要不然她早死了。欠她的總歸要還的,再說了,親生兒子是皇上,這是多麽大的榮耀,她自然心動。

  張寶珠握住她的手,扶她到塌上坐下,“皇上要恨就恨吧。總得有所取舍。”

  如果舍了皇上,能換來孩子的未來和家族的榮耀,皇上的恨意她承受也就承受了吧。

  翌日清晨,小雪停了,給幹冷的地麵留下淺淺一層濕意。

  朝臣們天不亮就在大慶殿等候。

  寧王在太監尖細的嗓音下緩緩駛入大殿,他依舊站在台階上,未曾進一步,“昨天我們商量迎回皇上,太後和貴妃。三十萬兩白銀已經籌到十一萬七千兩,還剩下十八萬三千兩。咱們接著討論。”

  朝臣麵麵相覷,不知該如何接話。

  昨日要迎回皇上的是他們,寧王完全是被他們牽著鼻子走,但他的心意大家心知肚明。如果他們執意要迎回皇上,豈不是要跟他對著幹,等他登上帝位,是不是要跟他們算賬?

  想通這一茬的朝臣們紛紛打了個寒顫。

  昨天還信誓旦旦的朝臣們此時全成了鋸嘴的葫蘆。

  寧王挑了挑眉,心裏冷笑連連。還以為他那好侄兒當了十三年的皇帝,能有一個忠心的臣子呢。沒想到全是道貌岸然的奸臣。

  主戰派的武將似乎察覺到文官們的退意,天生就不懂得彎彎繞的他們直接諷刺開了,“說什麽忠於皇上,最後還不是舍不得銀子?”

  “就是!說得比唱得還好聽!關鍵時候溜得比兔子還快。”

  文官們很想罵回去,但到底不敢得罪寧王,隻能裝作沒聽懂。

  寧王欣賞夠了他們的臉色,終於說了句公道話,“每年都上貢三十萬兩白銀,別說咱們現在拿不出,就是能拿出,也不能慣金人這個脾氣。皇上是我親侄,最是體諒百姓,若是知道咱們為了救他,就置萬民於不顧,他恐怕寢食難安。”

  眾位臣民麵麵相覷,寧王殿下一個武人,居然也會諷刺人?可再仔細一瞧,寧王臉上滿是真誠,一點都不似作假。

  仔細一想,該不是寧王殿下就是這樣想的,所以認為皇上也是賢能人吧?

  似乎隻有這樣,才合乎常理。

  就在這時,太監來報,“皇後娘娘覲見!”

  眾位朝臣不明白為何皇後娘娘會出現在大殿。昨日可以說是來表明身份,今天就有些不合常理了。畢竟這可是男人們上朝的地方,後宮不能幹政。她來幹什麽?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時,隻見皇後娘娘身穿鳳袍,頭戴鳳冠,雙手捧著一個匣子和一張明黃色的詔書。

  朝臣們集體嘩然,隨後跪倒就拜,“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寧王跪在最前麵,張寶珠一步一步往前,行至龍桌旁,將玉璽擺放在桌子上,將詔書奉到手心,看著跪倒在地的群臣,“金人來襲前,皇上曾將玉璽和詔書交到我手裏。請我務必昭告天下。”

  朝臣們微微抬頭,許尚書老邁的聲音響起,“勞煩皇後娘娘讀一下聖旨吧。”

  張寶珠微微頷首,攤開詔書,清冷又嚴肅的聲音在大殿中飄蕩,“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退位!朝臣們集體嘩然,皇上今年才二十七,三十都不到。他會退位?這該不會有什麽陰謀吧?

  可仔細一想,又覺得極有可能。皇上不想當亡國之君,一時害怕,所以才出此下策,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聖旨並未指明由誰來當新帝。

  朝臣們原先懷疑是寧王的手筆,此時又有些犯嘀咕。如果真是寧王,為何他半遮半掩,不直接在聖旨上寫明了呢?反倒隻寫了退位。

  讀完聖旨,張寶珠將聖旨交給太監。由太監呈給底下的臣子,好讓他們確認筆跡以及金印。

  普天之下能寫出瘦金體的人除了皇上隻有幾位大能,而這些人閉門在家,並未進宮。也未曾見到有人拜訪他們。

  難不成這詔書是真的?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張寶珠將玉璽呈給寧王,“皇叔,皇上退位讓賢。我隻是一個婦道人家,對國家大事一概不懂。接下來就由你主持大局吧。”

  寧王接過玉璽,“請皇後娘娘放心。待月國度過難關,我一定掃平金國迎回皇上。讓你們夫妻團聚。”

  張寶珠麵上僵硬,隨意點了點頭,腳步略顯沉重往殿外走去。

  已經確定詔書是真的朝臣們,待張寶珠走後,齊齊跪倒在地,“請寧王殿下登基為帝!”

  “請寧王殿下登基為帝!”

  “請寧王殿下登基為帝!”

  聲音振聾發聵,一聲高過一聲。外麵的人聽得一清二楚。張寶珠腳步一頓,眼淚流了下來。

  寧王久久未出聲,“我何德何能,諸位還是另選賢能吧。”

  當即就有大臣跳出來反駁,“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上至今未留下一絲血脈。玉妃娘娘肚子裏的孩子尚未出生。是男是女尚且不知。咱們月國百姓總不能指望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還望寧王殿下以大局為重。”

  “請寧王殿下以大局為重。”

  寧王回過頭來,麵露遲疑,“這……”

  有大臣當即就跪,“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大臣跟風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寧王幽幽歎了口氣,“皇上退位是為了不讓我們月國向金國投降。他是我們月國永遠的皇上。玉妃娘娘肚子裏有他的血脈。也是月國最正統的繼承人。”

  大家一時間拿不準寧王是什麽意思?

  難不成他們猜錯了,寧王其實無意登位?可是……

  寧王話峰一轉,“所以我決定暫時登基為帝,待玉妃娘娘肚子裏的孩子生下,若是皇子,立為儲君。待他及冠,我必定退位讓賢!”

  朝臣們感激涕零,“皇上仁義。”

  第118章

  昨日小雪,到了伴晚就飄起了鵝毛大雪。一夜過去,地麵堆了厚厚一層積雪。

  雪越下越急,宮人灑掃的速度根本趕不上雪落的速度,一腳踩下去,雪沒過靴麵。

  如此艱難的道路也抵擋不了朝臣們的熱情。

  大慶殿今日一早,就為寧王登基做足了準備。

  仁明殿,張寶珠一夜未睡,自打昨天讀完聖旨,她就跪在寢室,誰叫都不起。

  滿宮都是寧王的人,林雲舒也不怕這些傳出去。

  春玉卻是憂心忡忡,“姐姐這又是何苦呢?”

  林雲舒拍拍她的手,“馬上就要冊封了。讓她跪跪,心裏也許能好受些。”

  寧王登基,無所出的妃子都要到皇家寺院出家。寧王恩典,準午張寶珠留在宮裏主持後宮事宜。這是她背叛皇上換來的榮耀。張寶珠心裏自然愧疚。

  春玉低下頭。

  不多時,寧王派太監來請人。

  春玉已經換好了朝服,張寶珠聽到撐著身子起來,在宮如果的服侍下換好了鳳袍。

  這種重大場合,林雲舒自然沒資格出席。她回到小廚房,給春玉準備吃食。

  兩個時辰後,春玉和張寶珠在宮女的攙扶下回了宮。

  冰天雪地,還要跪在地上聆聽聖旨,兩個弱女子哪裏受得了。

  好在她們隻是陪襯,隻需要聽封的時候跪一下就行。

  林雲舒把自己燉好的湯端過去,給每人盛了一碗,“快些喝吧。讓身上暖暖。”

  兩人捧著湯,春玉手終於暖和,笑著給林雲舒報喜,“皇上封姐姐為懿安皇後。以後姐姐就能留在宮裏陪我了。”

  張寶珠臉上露出淺笑。

  春玉又接著道,“禮部侍郎想為皇上選妃,被皇上拒絕了。現在國庫空虛,處處需要銀子,選秀勞民傷財,百姓一日不安居樂業,他就不選秀。朝臣們都說皇上是個好皇上。”

  張寶珠臉上的笑容淡了。

  林雲舒察覺到了。奉元皇帝隻當了十三的皇帝前前後後舉行了三次大規模選秀。當今皇上這是打奉元帝的臉呢。

  偏偏這還隻是開始,朝臣們很快發現當今皇上幾乎處處跟奉元帝做對。

  奉元皇帝事母至孝,對王太後幾乎言聽計從。朝堂被太後黨和衛黨搞得烏煙瘴氣。許多忠良在朝堂上大膽進言,奉元帝不聽,氣得好幾位肱骨之臣罷官。

  金兵來襲,不少官員身死當場,官職空缺,不少朝臣為了拉攏自己人上位,紛紛上折子舉薦人才。

  皇上全部留中不發,卻在登基後,便裝出宮,親自登門拜訪之前辭官的忠臣。請他們看在月國風雨飄搖,繼續為國家出一份力。

  先不說他許諾的官職,就衝皇上禮賢下士的態度。就能想像出那是怎樣一場君臣其樂融融的場麵。

  於是,之前被太後黨和衛黨以及信王黨打擊的臣子幾乎一個不落全回到了朝堂。

  原先的三黨意識到皇上跟奉元帝不同,他是真的力圖挽救月國,恢複政治清明。

  向皇上寫的奏章裏,如果全是阿諛奉承,總要被皇上申飭。如果弄虛作假,當場打板子,一點麵子都不給。

  漸漸地大臣們知道皇上喜歡聽真話實話,一個個開始夾著尾巴做人。

  太後黨和信王黨也就罷了,畢竟他們都是真材實學考上進士,為了謀求好官,才找靠山。但衛黨就有些坐不住了。

  皇上原先就掌管全國大部分兵馬,他本人又有眾多心腹。東西廠和錦衣衛能耐再大,他也不看在眼裏。

  登基半個月了,皇上還不曾召見陳良訓。底下人都坐不住了,隻好聚在一起想法子。

  之前太後黨和衛黨合作,兩派有所勾連。

  於是陳良訓請了太後黨的人幫忙說和,讓東西廠重新開起來。

  誰知皇上當即拿出許多衛忠英殘害忠良的事情,駁得官員啞口無言,並且當場擼了官員的官職。

  底下朝臣再也不敢為衛黨說話。

  秉著廢物利用的心思,皇上把東西兩廠的太監們派去守黃陵。

  不過皇上倒是對錦衣衛沒有放棄,直接把錦衣衛解散,讓他們到京兆府當捕快抓盜匪。

  這些往日擅長挖人隱私的錦衣衛為了完成任務,狠辣又無情,做的醃臢事數不勝數,深受曆代帝位重用。朝臣們敢怒不敢言,誰成想,新皇居然主動把錦衣衛解散了。

  大臣們都驚呆了,越來越弄不明白皇上的用意。

  倒是皇上一副為他們好的模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希望你們能專心為朕辦事,不必擔心朕會懷疑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