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作者:易楠蘇伊      更新:2020-07-10 19:46      字數:4011
  林雲舒將孩子遞到他懷裏,“夫人暫時無大礙,接下來這些日子才是至關重要。”她想了想,“我需要留在這邊照顧七日,確保不會有問題。我再離開。”

  縣令接過孩子,低頭瞧了一眼,就將孩子交給旁邊的奶娘。

  奶娘小心翼翼接過孩子,掀開包被瞧了一眼,喜滋滋道,“小少爺長得可真精神啊。”

  縣令朝著林雲舒拱手一禮,“多謝大娘,請您費心照顧我娘子。”

  林雲舒不再客套,“如果可以的話,讓廚房用菠菜、橙子、紅棗、獼猴桃、柑橘、柚子、肝髒、雞蛋黃、胡蘿卜、穀物、瘦肉等做些飯菜。”

  縣令一一記下。

  林雲舒又囑咐道,“為了讓夫人早好養身子,暫時就由我和裏麵的丫鬟兩人照顧吧。你讓外麵的人每日將菜送到院門口,我們先將這裏裏外外打掃幹淨。”

  大戶人家都講究,這房間是專門設立的產房,擺設也簡單。感染的機率應該會少一些,但還是不得不防。

  縣令不太明白這是何用意,“我也不能見嗎?”

  林雲舒也不好跟他解釋什麽是細菌,隻道,“少一個人接觸,夫人身體就能早一天康複。”

  既然她都這麽說了,縣令也不能置妻子的性命於不顧。

  說完這些事,林雲舒向縣令拱手執了一禮,“我幫夫人接生之法過於大膽,煩請大人代為保密。”

  縣令略想一想也就明白她的意思了。剖腹取子要是被有心人知曉,定會不顧產婦性命直接取子。這可是草菅人命。

  難為她一介村婦不為名利所動,願意放棄自己這潑天之功。

  縣令朝她深深鞠了一躬,“大娘心性高潔,淡泊名利,某自愧不如。”

  林雲舒忙虛扶他起來,又叮囑道,“煩請大人告訴我兒子,讓他先家去。”

  縣令立刻招個小廝讓對方去外院通知。

  小廝領命而去。

  縣令依依不舍看著房門,在林雲舒的一再催促下才離開這間小院。

  接下的七天,林雲舒便跟著縣令夫人的貼身丫鬟立夏一起照顧夫人。

  一應吃食都是按林雲舒的要求準備的。就連不當季的菠菜和橙子都送來了。

  林雲舒和立夏兩人每天都要用開水將院子裏裏外外打掃幹淨,尤其是這間產房每天要抹上四五遍。

  天氣熱,兩人早晚都要各洗一遍澡。

  夫人的氣色在兩人細心照料下變得越來越好,刀口已經在愈合。

  立夏原先還忐忑不安,這會子倒能笑一笑了。

  七日已過,林雲舒便向夫人提出告辭,夫人有些心慌,握住她的手,“大娘多留些時日可好?”

  林雲舒搖頭,“立夏一人照顧足矣。我整日待在房內無所事事,心有愧疚。”

  要想結痂差不多要五十七天,完全恢複要四十六周。她總不能一直守在縣衙吧。

  “隻要按照這幾日的飲食,不讓外人進入,夫人傷口定會慢慢結痂。如若夫人不放心,我七日後,再來看看。”

  縣令夫人瞧過傷口,還沒長好,一動就鑽心的疼,攥著林雲舒的手不肯放,“不瞞大娘,有你在我心裏就有了主心骨。請大娘務必留下來,若是府上有照顧不周的地方盡管跟我說。說完,她從床上的一個匣子裏取出一張銀票塞到林雲舒手中。這一百兩銀請大娘務必收好。”

  這一百兩銀子都夠她接生上千回了,林雲舒想了想,還是決定留下。

  這縣令夫人身子太虛,又如此嬌氣,要是真的出事,那她可就功虧一簣了。林雲舒答應了,向主人家借了紙筆,寫了封信放到院門外的籃子裏,請每天過來送東西的小廝稍給自家兒子。

  那小廝也是個伶俐人,接到信立即交給縣令大人。

  縣令夫人這才放了心,臉上微微有些滾燙,“大娘,這次生孩子真是把我嚇壞了。”

  縣令夫人閨名李瑾萱,父親考中舉人後跟同是舉人的同窗結了兒女親家。

  她和夫君何知遠自小就是青梅竹馬,夫妻情分自是與旁人不同。

  兩年前,何知遠考中進士,得了二甲中等。去年才分到西風縣來做縣令。

  西風縣隸屬河間府,是整個月國最貧困的地方。河間府位於月國以北,跟金國接壤,東邊靠海,土地貧瘠,一大半都是鹽堿地。

  也幸好家中打點一番,瘸子當中選將軍,分到這西風縣。雖然窮,但土地卻是河間府所有縣中最好的。

  去年年底,她就發現自己懷了身孕。

  李瑾萱與夫君結婚七載,才得了這麽一個孩子。原以為上天垂憐,終於降福於她,可誰成想,一月前,穩婆摸到她肚中孩子被臍帶勒住。夫君將方圓百裏但凡接過生的穩婆都找來,幾乎所有人都是唉聲歎氣。

  她不想流掉孩子,隻能求夫君到隔壁縣請人,結果同樣不盡人意。

  每個人都勸她心寬些。她怎能心寬?

  她不想失去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孩子。好在她遇到了林大娘。

  林雲舒拍拍她的手背,“每個人都會經曆這種坎,以後你的路都是平坦大道。你是個有厚福的人。”

  擔心她一直糾結這個,林雲舒便岔開話題,“這縣城也不知哪裏有好先生。我想給小兒子尋個品行高潔的先生。”

  李瑾萱雖沒有孩子,但對科舉一事比她知道的要多。

  她想了想,便道,“品性高潔的先生得要慢慢看。我記得有幾位秀才曾來縣衙拜訪過我家夫君,聽他提起,城西柳安巷有個姓米的秀才。為人不錯,書讀得也好。其他的都有些酸腐之氣。”

  城西米秀才?林雲舒記下,笑盈盈向她道謝,“多謝夫人。”

  兩人拉拉雜雜說了一些閑外話,李瑾萱刀口疼不能多說,都是林雲舒一個人在那邊滔滔不絕,講的都是育嬰知識。

  李瑾萱結婚七年才有這一個孩子,自然著緊,聽得非常認真。

  第9章

  眨眼五十天過去了。天氣開始轉涼,不冷不熱。

  李瑾萱的傷口已經結痂,林雲舒這才鬆了一口氣,“你已經度過最危險的時刻,隻要你自己不去摳,讓它慢慢長好就沒事。”

  李瑾萱心情格外舒暢。

  跟別人做月子不一樣,李瑾萱幾乎每天都要擦身。

  出月子後,她身上也沒異味。

  何知遠親自過來接她出來,兩人深情凝視,林雲舒和立夏很識趣地閃人。

  奶娘抱著孩子在廊下,兩個月未見孩子,李瑾萱一腔慈母心都要化了,夫妻攜手從房內出來,她便衝著孩子去了。

  一家三口終於團聚,李瑾萱抱著孩子一番親熱,隻覺得一切都圓滿了。

  林雲舒正式提出告辭。

  李瑾萱將孩子交給奶娘,從立夏手中拿過紅封,親自遞給她。

  林雲舒原本不肯要,畢竟接生就給了百兩重金,再收就說不過去了。

  李瑾萱卻堅持讓她收下,何知遠也在旁邊勸。

  林雲舒卻將紅封塞回去,看向何知遠,拱手道,“大人,我有一事相求,若是你能同意比給我多少銀錢都好。”

  何知遠示意她繼續往下說。

  林雲舒試探著問,“城外十裏有個十字路口,一條通往官道,一條通往書院。不知那裏的土地屬於何人?民婦想買下來開一家飯館。”

  月國並不禁止官員經商。收稅也是按照店鋪營業額征收。不過那些自持身份的世家眼中商人依舊是低人一等的。

  林雲舒不在意世人的看法。他們現在是良民,過得卻很窮苦,守著這種老思想就能進入上等階層了?不會的,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底層,他會安於現狀,而後越過越窮,思維也會是小富即安。

  林雲舒小時候吃頓肉,買塊糖都要計算手裏的錢夠不夠,她過夠那種苦日子了。後來,家境富裕,她手頭寬裕,吃想吃的東西,買想買的東西,畢業後,找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她已經習慣過好日子。人們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是沒有道理的。

  到了這個地方,一夜回到解放前。她隻想帶領全家過上好日子。雖然她幫人接生也能賺錢,可她喜歡這份工作,並不是為了錢。醫生如果是為了賺錢才選擇這份職業,那她極有可能會受不住誘惑,從而做出糊塗事。她不想玷汙這個職業。

  倒不如直接做生意。前世,她是家中獨女,父母常常在飯桌上大講生意經,耳濡目染,她也懂得一些。

  十字路口那麽好的地段,她不信那些生意人會看不出。興許是官府不允許。她這句話原也是試探的意思。

  何知遠怔了怔,果然道,“那裏原本要蓋一家驛站。土地已經被官府征用了。隻是縣衙暫時沒有多餘銀兩才一直未能實施。”

  他們縣雖不窮,但他不願搜刮民脂民膏。交完賦稅,剩餘銀錢,他都作主分給那些衙役了。哪還有資金蓋驛站呢。

  林雲舒眼睛一亮,替他出了個主意,“縣衙既然沒有銀兩,何不招些可靠之人經營,收些租子。定期著差人上門檢查飲食。至於馬匹就由大人請專人照料。這驛站不就開成了?”

  何知遠忍不住捏著下巴,認真思考起來。

  李瑾萱也覺得這主意不錯,朝廷隻看中官員有沒有將稅按時收上來,哪管那些錢是怎麽得來的,便也跟著勸,“夫君,我覺得林大娘所言有理。不妨考慮一二。”

  何知遠卻不得不思考得多一點,這驛站就是官營的,多數是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若是換成私營,出了事,誰來負責。到時候,會不會有人參他假公濟私,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何知遠想了想,“那地不能買賣,你若想做生意,倒是可以租給你。”不以公家名義,隻租土地,出了事,也跟官府無關。至於途經那地的官員住不住,那就是他們個人選擇了。

  林雲舒原先也沒指望他能同意,不過是刻意引導他,左右那地放在那也是白放,何不用它賺點租子?

  果然!何知遠開始退而求其次賺租子。

  林雲舒試探道,“我要在上麵蓋房子,花費不低,能否租十年以上?”

  別剛蓋完,就讓他們滾蛋,那才是得不償失。

  何知遠點頭同意,“成!”又不忘補充,“十年後,土地收回,房子也歸官府所有。”

  就是一分錢不花,房子也蓋成了。林雲舒想了想,還是同意了。

  何知遠帶她到前衙辦理文書,林雲舒向李瑾萱告別。

  租地三畝多,每月二兩,半年一交,這價格真夠貴的。

  這到手的一百兩剛捂熱就散了十二兩。林雲舒心疼得直抽抽。

  不過當她看到文書上的紅印章,她立刻就不疼了,拱手向他道謝。

  何知遠招手想讓衙役送她回家,林雲舒拒絕了,“我還要去城西辦事。不用麻煩了。”

  城西離這邊不遠,何知遠提出要送她過去,林雲舒再次拒絕,何知遠沒再堅持。

  林雲舒出了衙門就直奔城西,問了好幾個路人七拐八拐找到柳安巷。

  米秀才家住在巷子最裏麵,林雲舒徑直走進。

  青磚青瓦,一進的院子,看得出這秀才家境不是很清貧。

  林雲舒拿起門環敲了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