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抉擇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03-09 05:55      字數:3149
  楚軍帥帳。

  夏侯惇領兵三萬出現在東平城的消息剛剛傳回了楚軍大營,孫策立馬就召集了眾人商量對策。

  “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此刻,孫策正安靜地坐在主位上認真傾聽眾人的意見。諸葛瑾、馬良、華歆、伊籍、向朗等謀士大致分成了三派。

  其一,主張派五千兵馬接應黃蓋將軍撤退至任城,以任城和小沛大營互為犄角,造成一旦魏軍南下小沛,黃蓋就會出兵東平截斷其後方的形勢,迫使魏軍的三萬兵馬不敢輕舉妄動。

  其二,主張派一萬兵馬增援黃蓋將軍堅守東平,將東平和小沛徹底分裂為兩個戰場,分別與漢魏交戰。

  其三,主張派五千兵馬接應黃蓋將軍撤退至任城,同時小沛戰場轉攻為守撤退至譙縣,再令龐統從壽春出兵攻打宋縣做出襲擊汝南、許昌的姿態,逼迫夏侯惇撤軍。

  眾人談論了許久,唯獨坐在孫策左首的季書一言不發。

  倒不是季書故作高深,眾人的說法或激進或保守都有其各自的道理,但季書的主張並不需要說出來,而是他已經做了。

  時至今日,曹操的態度不難揣摩,他定然是想要先平定整個北方形成一個穩定的地盤。不然一旦現在對南方出手露出破綻,與他有深仇的董卓一定會趁機攻打魏國腹地,西涼鐵騎的威脅對他而言實在太大了。

  先北後南是魏國的國策,這是一個定數,絕不會輕易改變。所以曹操此時絕不會在徐州投入太大的精力,他要的僅僅是拖延孫策的腳步。

  所以夏侯惇帶著三萬大軍來了,而季書的安排就是任城和東平的一萬兵馬,他從不打算再往這個方向增一兵一卒。

  在他看來,夏侯惇攻打北麵隻是為了吸引楚軍兵力給漢軍製造機會,絕不會拚死作戰,有這一萬兵馬足以應付。

  但這世間有太多的變數,例如夏侯惇無法理解曹操的真正意圖,例如兩軍將士殺紅了眼,例如夏侯惇或者黃蓋死了??????

  太多太多!

  季書沒有安排蔣欽去北麵構築防線就是擔心意外,要知道當初羽林軍可是拋下了虎嘯營阻擊魏軍才得以逃脫的。若再讓羽林兒郎見到魏軍,季書真怕他們殺紅了眼鬧成孫策和曹操都不曾想到的局麵。

  所以季書才派了之前一直坐鎮後方的黃蓋和他的部眾去,黃蓋將軍畢竟老謀深算,應該能把握分寸。

  雖然黃蓋的分量也不輕,也是個變數,但事情總要有人去做吧。季書也隻能盡量地減少變數,控製事態的發展,無法把所有的事情都掌控在手中。

  “子淵,你怎麽看?”

  眾人的目光不由隨著孫策的聲音轉向了季書,因為他們都知道,孫策采納季書的意見幾率是最高的。

  然而季書還沒來得及開口,令兵就走進大帳傳來了新的軍情。

  “啟稟王上,東平剛剛又傳來消息,黃蓋將軍獨自出城喝退了夏侯惇的三萬大軍,如今東平的危急已經解除。”

  這麽快!

  離發現魏軍的情報傳來才多久,夏侯惇這就退了?

  眾人露出了驚愕的神色。

  孫策暗自鬆了一口氣,欣然地笑道。

  “果然黃叔還是老當益壯啊!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最上乘的兵法!”

  “先給黃將軍記一次大功,等戰事結束後我再好好封賞。”

  眾人一片稱頌之後便一一離開了。

  待眾人退去,孫策轉頭看向季書好奇地問道。

  “子淵,剛才看你不慌不忙,我就知道你早有了主意,莫非你早算準了黃叔能逼退夏侯惇?”

  我要早知道就好了!那我當初就不會派他去!

  季書雖然曾對黃蓋說過“敵動我狠,敵靜我止”,但季書也沒想到黃蓋這麽狠!還是對自己狠!他就這麽把自己送到了夏侯惇的麵前。

  好在夏侯惇還沒瘋,還知道方寸,不然此時事態就已經失控了。

  一念到此,季書無力地長長舒了一口氣,說道。

  “我隻猜到夏侯惇是虛張聲勢,北麵無虞,卻沒想到黃老將軍竟孤身犯險。”

  見孫策嘿嘿直笑,季書氣極。顯然孫策比季書更了解黃蓋,知道他能幹出這樣的事來。

  “你倒沉得住氣了,我還怕你一聽到黃將軍被圍的事馬上提兵去東平了。”

  “哼,黃叔的能力我是放心的。你說魏國還會有其他動作嗎?”

  見孫策如此問,季書想也不想就點了點頭。

  “會!想必會從北麵河道向徐漢提供糧草、兵器、戰馬的支援。派出小股精銳偽裝成山賊襲擊我軍糧道也不是不可能。”

  “這些還隻是小事,有的是辦法。接下來的仗如何打?重心在哪裏?你再和我說說。”

  見孫策端正神色如此問道,季書喝了一口茶,略微停頓一下才正色道。

  “夏侯惇既然退去,那小沛戰場還是用先前的策略——拖,拖到他們的糧草耗盡,我們不戰自勝。”

  “接下來最重要的反而是要看二哥那邊的戰事了。二哥若勝,這場戰爭很快就會進入第三個階段;二哥若敗,必領水軍退守長江流域,等諸葛亮吃了水軍的虧自然會把戰力轉向小沛,如此的話戰事就持久了。”

  “不過我還是那句話,隻要你穩住,徐州之戰我大楚必勝無疑!”

  孫策眼中澄亮,右手輕輕一拍桌子點頭笑道。

  “好,你先回去休息吧。”

  季書離開帥帳之後便逛了逛軍營,向匠師們詢問了發石車的改進情況,順便又巡視下防務。

  正在他巡視到一處營門時,忽然看到幾匹駿馬飛快地向這裏奔來,為首的人季書認識,是太史慈身邊的侍衛。他心中不由咯吱一下產生了些許不安,快步迎了過去。

  那支小隊在營門口停住,為首那人一下馬就向值守的士兵傳話道。

  “荊州急報,需要麵見王上。”

  值守的士兵不敢怠慢,連忙分出一人轉頭去稟報。

  “你是賀樓?你怎麽來了?”

  賀樓一愣,轉眼看去,見來人是季書便連忙上前抱拳道。

  “參見軍師,末將乃是奉上將軍之令,送達緊急軍情至此麵呈王上。”

  聽到緊急軍情,季書的臉上頓時變得莊嚴肅穆,伸出手道。

  “軍報在哪裏?快快取來給我看。”

  “這?”

  賀樓明顯猶豫了一下,因為這不合規矩。

  季書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反問道。

  “怎麽?難道有什麽軍情是我不能過目的?還是說,你覺得大王知道軍情後會瞞著我?”

  也是!賀樓尷尬地撓了撓臉頰,失笑了一聲,連忙把懷中的書信交給了季書。

  季書取出信,一目十行地閱覽起來。在賀樓看來還是比較緊急的軍情,可季書看後眉頭卻漸漸舒展,臉色越來越輕鬆,甚至看完之後還笑了出來。

  “好!既然子義這麽有信心,你回去告訴子義,放手去做!”

  “不過,”

  季書說著從懷中取出了一個令牌,交到了賀樓手上。

  “以防萬一,我允許他臨時征調以應付緊急情況,真到了如此情況,需快馬再報來主公這裏。”

  賀樓接過令牌,立刻嚇了一跳。

  要知道信物之中,以印璽為最重要的東西,輕易不會離身;其次就是主公的虎符和其他上級將領的兵符。而這枚令牌就是這樣的東西,它是季書的兵符,代表著中央的意誌。

  像太史慈,即使貴為上將軍監管荊州,所用的兵符也隻能調動本部的兵馬,很多事情卻是不能做的。例如征召士兵、調動轄區外的兵馬,這些都需要中央的文書,但有了季書的兵符後這些都不成問題。

  哪怕太史慈想要征調兵馬在荊州自立為王,在他稱王前也不會有任何人懷疑,因為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這枚令牌就是這樣的東西。

  賀樓小心翼翼地將令牌放入胸前的盔甲之中,又用手反複按了按。

  季書淡淡地點頭道。

  “既然你已經收好了,就立刻回去將我的話原封不動地轉告子義,不得有誤!”

  “是!末將領命!”

  賀樓收好令牌,昏頭昏腦地應了一聲,連忙上馬帶人回去了。

  吩咐了值守的士兵不得把軍情告訴任何人後,季書又回到大帳去見孫策了。

  “什麽?子義請求到徐州來參戰,為周泰報仇?唉,這不是胡鬧嘛。”

  “是,我已經狠狠地批評了他,讓他的人回去了。”

  孫策又埋怨了太史慈幾句,倒沒有怪季書的意思,兩人又談了幾句,季書就回自己的營帳去了。

  回到自己的營帳內,季書在自己的椅子上呆坐了許久。從衣襟中取出一個信封,他拿出信又看了一遍,便用火折子將其點燃。

  這封信終於在火盆中化成了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