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無事生非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03-09 05:55      字數:2660
  戰國末期,秦國橫掃天下,楚國不敵,失去了大片的土地後被迫向東遷都。公元前241年到公元前223年,19年間楚人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國都——壽春。

  秦漢之後,壽春才漸漸沒落,但它依然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壽春西麵是石亭,連接著江夏和廬江。在當初壽春被曹操、劉備聯軍攻破後,石亭剩下的1千袁軍便投靠了江東軍。

  壽春南麵是烏江港,水軍可以從此奔襲廬江城、蕪湖港和曲阿港。現在則被孫策親率大軍攻下了。

  壽春東麵是彭城,乃是通往徐州的必經要道,袁術在此修築要塞用以防範徐州劉備。

  壽春北麵是宋縣,乃是通往豫州的大門,曹操在此修築了要塞阻隔南北。現在曹仁領3萬精兵駐紮在這裏,同時下令壽春境內的魏軍都撤退到這裏,誓要將此打造成抵禦楚國的銅牆鐵壁。

  季書拿下壽春後,孫策沒有領軍與季書匯合,而是直接揮軍東進,攻打彭城要塞。

  雖然孫策很想馬上攻打宋縣,殺進豫州直逼魏國國都許昌,但是沒有徐漢拖住魏國十萬大軍的話,這一戰將變得勝負難料。所以他隻好依照盟約先去幫助劉備擊破魏軍主力,兩家再各取所需。

  如果說魏軍對於壽春還有一些不舍,至少頑抗了一番,損失了一千多兵馬才撤退。那麽彭城就已經是被徹底放棄了,孫策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彭城要塞,打開了前往徐州的通道。

  “文向,你帶2萬大軍在宋縣與曹仁周旋,切記不要攻城,隻要拖住魏軍腳步,無過就是功。”

  “領命。”

  眾將坐在大廳裏商量軍事部署,季書指著地圖對徐盛叮囑了一番。見徐盛抱拳應諾,季書接著對周泰說道。

  “幼平,你執掌1萬大軍駐守壽春,和徐盛互為犄角。若徐盛支持不住,就出動虎嘯營救援徐盛。若敵軍分兵拖住徐盛,另起一軍進攻彭城或者石亭,你就先消滅這支部隊,萬不可讓他繞到我軍身後或者攻入楚國境內;實在無法消滅,就設法拖住,派快馬向我或者柴桑的朱治將軍示警。”

  “軍師放心,除非曹仁能讓3萬人以上的部隊擺脫文向的糾纏,不然我虎嘯營又有何懼?”

  季書點點頭,吩咐完這些便沒什麽好再交代的了,軍伍中的細節他相信周泰、徐盛比他要清楚的多。剩下的就是他帶著2萬兵馬前去和孫策匯合了。

  緩緩坐回座位上,季書盯著地圖緩緩歎了一口氣。

  “子淵,還在糾結這次出兵魏國的事情?”

  趙雲皺了皺眉頭,開口詢問。

  “······是的。”

  季書臉上掛上了一絲苦澀,雖然他和周瑜都極力反對,但是孫策先後和董卓、劉備在暗處或者明處達成了同盟,木已成舟,為之奈何?

  季書還知道軍中不少將領恩怨分明,早想要對魏國還以顏色了,是讚成主公這次行動的。實際上,在孫策報仇的同時眾人也瓜分了魏國的領土,得到了實際的利益,還抑製了魏國這個強大的敵人,同樣意義重大。

  可季書擔心的是魏國倒下了,卻把楚國推到了風口浪尖。楚國過早地取代魏國成為天下第一諸侯,但僅僅拿下一個豫州並不足以讓楚國擁有傲視天下的資本。以前魏國一有動作,秦國就會派兵妨礙,以後恐怕就要換成楚國了。這將極大妨礙楚國之後攻打蜀國和魯國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才是真正能讓楚國變得更加強大的根本。

  即使在戰略上楚國仍然獲利,但以國策而言楚國卻輸了。

  “子淵,別想這些了。君王之所在,就是我等的歸所;君王劍之所指,就是我等前進的道路。”

  “現在不如想想攻破曹魏的戰術,讓兄弟們減少些傷亡。”

  確實,與其懊悔過去,不如思索未來的道路。這才是他身為楚國的軍師,最應該做的事情。

  季書恍然,連忙向趙雲致謝。

  “子龍大哥教訓的極是,與魏國交鋒還在思考著別的事情,是我太過輕慢了。”

  “徐盛、周泰,依令而行,守住壽春防線。趙雲、蔣欽,立刻傳令大軍開拔,我等即刻趕去和主公匯合。”

  “領命!”

  ······

  “稟軍師,城塞內沒有發現密道。”

  “嗯,辛苦了。”

  季書揮手讓士兵下去休息,這是他讓人搜索石亭要塞。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般輕易放棄石亭,難保魏軍沒留下了什麽後手方便以後重奪此處。經趙雲幾句話點醒後,季書開始把全部心神放到這場戰爭中。

  既然大批兵馬都沒搜出密道,季書也安心了,他下令士兵們休息半個時辰便繼續出發趕往徐州。

  走出石亭要塞,季書、趙雲、蔣欽並肩而行,蔣欽感慨道。

  “太順利了,真有點提不起勁啊。想當初偷襲荊州,江夏那一戰可打得辛苦的很。”

  “哈哈”

  趙雲、季書都笑了幾聲,但季書的笑容卻漸漸僵硬。

  “子淵?”“軍師?”

  趙雲和蔣欽很快發現了季書的異常,他們轉身看著停下馬駐足不前的季書不禁疑惑。但季書此刻沒有理會二人,他陷入了沉思,臉色越來越黑。

  異樣的違和感。

  他早該發覺了,太順利了。相較於荊州之戰,與魏國的交鋒太過順利了。

  曹操不是劉表,曹操手下的謀士也不比諸葛亮、蒯良差,如今反倒不如荊州軍的表現了嗎?

  季書還自以為已經重視了魏軍,覺得正是因為魏國的謀士夠聰明,才能看清形勢,收縮防線,固守宋縣。

  可如果魏國的謀士們真能看清形勢的話,難道他們看不出楚國戰線上,他們的5萬大軍將被3萬楚軍拖在壽春,而徐漢戰線上,他們的10萬大軍麵對的將是楚漢的17萬聯軍嗎?

  他們會放任局勢一點點地走向對他們不利的方向,然後在那裏感歎“啊,哪裏擋的住?我老早就看穿了魏國必敗的結局了。”這樣麽?

  原來傲慢的人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傲慢,真正看不清形勢的是季書。

  有哪裏一定發生了什麽變化!

  在季書看不見的角落,在那張明麵標注著的地圖上有哪裏發生了季書所不知道的變化。

  他的心砰砰直跳,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壓迫著季書,他甚至感覺虛無中有一雙手穿過了他的身體,拽住了他的心髒。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感覺。

  “傳令讓徐盛、周泰徹底搜查周邊區域,多派人去酒肆、獵戶那裏收集情報,任何可疑的線索都不要放過,快馬送來給我!”

  咦?

  趙雲和蔣欽見季書愣了半響,忽然臉色大變地下達了這麽一個古怪的命令,不由齊齊愕然。

  身邊傳令的士兵倒沒想這麽多,聞言應聲而去。

  趙雲、蔣欽這才開口詢問。

  “子淵,怎麽了?”

  不知道。

  不知道如何回答二人。按說現在的局勢對於楚國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但魏國的毫不作為讓季書放不下心。

  不,不是毫不作為,而是魏國肯定做了什麽,但季書卻不知道。正是這份未知讓季書不安,甚至恐懼。

  “我總感覺要出事,不過又說不清楚問題在哪,隻好讓徐盛、周泰多收集情報、提高警惕了。”

  “事已至此,前麵馬上就要到徐州控製的譙縣了,我們先趕去和大哥匯合再做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