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漢葬歌(終)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03-09 05:54      字數:3079
  漢朝時,除了封王拜侯的皇室宗族和大功臣外,朝廷官員中以三公九卿最為尊崇,其中三公則是百官之首。

  司馬,掌管天下兵馬。

  司空,掌管天下的水利、建築。

  司徒,掌管天下的土地、百姓戶口。

  禪讓大典這一天。

  文武百官早早便到了禪讓台守候,而三公則會親自去寢宮中迎接皇帝,一路隨行到禪讓台。

  董卓掌控洛陽後,自封相國,地位尤在三公之上。司空常年空置,大權被董卓把持,他隻留下司徒給王允,讓他輔佐政務。至於司馬,董卓封給了劉虞。

  公孫瓚死後,董卓聽從李儒的建議,封袁紹為大將軍,封劉虞為大司馬。據消息回報,司馬大人現在已經是個死人了。

  所以,雖說是三公迎奉皇帝,其實也隻來了王允一人。

  數十個死士擦幹刀口上的鮮血,守在了獻帝寢宮外麵,王允獨自走了進去。

  “司徒公,你們還是出手了······”

  見到獻帝劉協拉著皇後伏壽的手坐在正位上,有些愁然地看向他,王允跪拜道。

  “讓陛下和皇後娘娘受驚了。”

  “陛下身邊董賊的耳目眾多,這等機密大事,我等實在不敢事先稟告陛下。”

  “逆賊董卓現在正前往禪讓台,請陛下和皇後娘娘快些換了便服,從宮中密道離開吧。”

  劉協一怔,詫異道。

  “沒想到司徒公還知道長安密道?”

  王允微微一笑,迎向獻帝的目光解釋道。

  “皇宮在興建之初就設有密道,此事除了皇室,朝中三公之中也是口口相傳,隻為應對如今這樣的情況。若非十常侍之亂中洛陽密道已經暴露,或許當初就能帶陛下逃出董賊魔掌了。”

  劉協倒不是真責怪王允知曉了這個秘密,他還真沒把這個密道看得太重。聽到王允的解釋,他輕輕歎息,有些茫然。

  “可如今這天下,我逃出長安後又該如何自處?”

  沒錯,堂堂皇室竟然到了要靠密道逃出皇宮的境地,那天下間到哪裏才能算是安全呢?

  “司徒公,我逃出去後,投曹操如何?”

  王允有些語塞,但他還是開口道。

  “曹操,我原本以為他是忠臣。可惜大錯特錯。”

  “這些年我細細想來,總算是想明白了,曹操當初向我借刀,要殺的不是董卓,而是我。陛下,曹操乃是亂世奸賊,絕不可信。”

  劉協點點頭,朝中忠於皇室的早已所剩無幾,王允、伏完可以說是他最親近的人。這兩人對他而言,如師如父。王允的話,他十分相信,他又問道。

  “那劉備呢?”

  劉備是漢室宗親,和劉虞、劉焉、劉表的那種冷漠不同,劉備曾參與了諸侯伐董。而今劉備坐擁徐州,在諸侯中也有了一定實力。

  誰知王允依然搖頭。

  “劉備,賢名遠傳,常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標榜自己,看似擁漢,實則是借助漢室餘威罷了。他若真有心,早該聯合曹操,兵向長安了。可他卻悶聲發展徐州,直到現在袁紹南下了才出兵幫助曹操抵禦袁紹。可見此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積蓄實力,爭奪天下。這些個漢室宗親不但容不下陛下,恐怕還巴不得陛下死在董卓手中吧。”

  “孫策和公孫瓚原本倒是個好的選擇,隻可惜孫堅偏偏是死在了劉表手中,公孫瓚又被劉虞出賣給了袁紹。”

  劉協有些沉默。天下之大,哪還有他這個皇帝的去處?

  所以,王允知道伏完是想讓陛下逃出去,日後能複興漢室。

  王允沒對伏完說實話。

  他看得更透些,普天之下,陛下能依賴的隻有身邊的他們罷了。

  他們若死,大漢就亡了。

  “陛下,喜歡學醫嗎?”

  劉協微微一窘,連伏壽都偷笑了一聲。

  “沒想到司徒公也知道了。天下殺戮太多,朕原本隻是太閑了,就找些醫術來看看。沒想到後來就迷上了。”

  王允也笑了,但他不是取笑,他感到很欣慰。

  武略不行,天下必有萬人敵的豪傑可以輔佐天子。

  謀略不行,天下必有神謀鬼算的策士可以輔佐天子。

  政略不行,天下也會有像他這樣的奸猾之徒可以輔佐天子。

  但心懷天下的君王並不是每個臣子都能遇到。

  若非兩任昏君留下了這個絕境,陛下定能成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

  王允暗暗斷言。他從懷裏拿出了一本書呈到了劉協麵前。

  “嗬嗬,陛下能有醫者仁心,何須羞愧?老臣這有本醫書,是收集來的孤本,送給陛下,希望陛下以後能懸壺濟世,一生平安!”

  劉協接過醫書,愣了愣,見王允目光熾熾地看著他,他恍然道。

  “······司徒公的意思,朕懂了。”

  王允點點頭,又從懷裏拿出一塊綢布,翻開後是一支精美的鳳釵。他遞給伏壽。

  “這是你父親讓我交給你的。他去給我們爭取時間了。”

  短短一句話,劉協和伏壽不難明白這其中包含著怎樣悲壯的決意。伏壽接過鳳釵忍不住流下淚來,劉協輕輕抱住了她。

  王允慈祥地看著兩人,輕輕說道。

  “陛下、娘娘,去換衣服吧。再遲些恐怕董賊生疑,計劃出現其他變故。”

  劉協驀然抬頭,他的眼中滿是動搖,像是一個少年懇求著長者。

  “司徒公,你和我們一起走吧!”

  王允的嘴唇有些微微顫抖,他低下頭,又猛然抬起頭大笑了一聲。

  “陛下安心,老臣這把老骨頭也沒打算這麽去死。不過老臣還要安排些事情,還要和陛下小別數日。”

  在王允的催促下,劉協和伏壽進內室去換衣服了,王允叫來他的老管家讓他陪獻帝出逃。

  “老爺,無心願意陪你赴死。”

  見老管家低聲反駁,王允大急,連忙拉著他走到殿外。

  這天下如此多人貪生怕死,這長安如此多人棄漢助董,他身邊怎麽偏有人不怕死。

  “怕死的人誰還敢跟著您?”

  刹那間,王允啞口無言,他咬牙道。

  “陛下和娘娘還是兩個孩子。除了你,我能放心讓誰陪他們。”

  他從懷裏取出一封折得很小的信。

  “你陪我死了,誰去給輕語送這封信?”

  這簡直是赤裸裸地威脅,老管家無言地瞪著王允,王允也不甘示弱地瞪著老管家。

  最終老管家接過了信。

  ······

  王允駕著馬車奔向西門。

  身邊的將士越來越少,圍上來的敵軍越來越多。

  “停!”

  一聲大吼,董卓軍緩緩退了幾步,殘存的羽林軍也圍在馬車周圍喘上了一口氣。

  是呂布,看來伏完老弟已經去了。

  王允微微歎息,環視了下身邊的將士,隻剩下100多人。

  泱泱大漢,4千萬人口,隻剩下這100人的軍隊了。

  王允回過神來,卻聽見呂布在對他勸降!

  這幾年時間裏,王允倒是已經清楚呂布的心意了,可惜他和輕語注定是有緣無分。

  王允大笑,這小子還真是個愣頭青。

  他走到這一步,豈會畏死?他放走了獻帝,董卓豈會放過他?

  於是,他站到陣前對這愣小子破口大罵。

  終於,這個愣小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了。

  羽林軍的勇士們很快就都倒下了,三千羽林軍無一人投降,王允很滿足。

  這並不精彩的、並不傳奇的、並不出人意料的結局,卻沒有墜大漢的威名,正適合漢室的末路。

  他狂笑著拔劍刺向呂布,被高順一劍刺死。

  ······

  相國府。

  “報,宮中沒有找到小皇帝。”

  董卓怒不可遏地把桌上的杯子砸了下去,報信的令兵被砸得頭破血流卻不敢吱一聲。

  “找!全城搜捕!”

  “城門早已封閉,小皇帝肯定逃不出城去!給我搜!挨家挨戶地搜!”

  原以為一切盡在掌控中,李儒也做好了以防萬一的準備。

  但董卓沒想到還會變成這個樣子,他被一個人騙了。

  “騙子!”

  “王允這個欺世盜名的騙子!”

  “他騙了我們所有人!”

  禪讓大典果然震驚了天下。

  伏完、王子服、吳子蘭、種輯、士孫瑞、楊瓚等六人夥同數十個死士在禪讓大典上忽然行刺,董卓雖然毫發未傷,卻死了幾十個擁董的官員。

  王允帶著三千羽林軍直闖城門,最終全部就義。

  漢獻帝不知所蹤。

  董卓終究還是稱帝了,立國號“秦”,定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