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張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03-09 05:54      字數:3326
  “哦,主公想招攬世家的子弟?”劉繇看著孫策,莫名的輕輕點頭。

  “嗯,先前忙著征戰,江東世家都沒有接觸過,我想先招攬一些才俊,一來可解官員不足的燃眉之急,二來也是向世家們投遞一個信號。”孫策認真答道。

  “這就對了嘛。雖然投奔主公的人不少,但是大都是些莽夫。上陣殺敵尚可,治理江東還是要靠世家出力才行。”劉繇笑著說道。

  劉繇的話,孫策有些不以為然。

  莽夫又如何?

  我就是憑著這群莽夫打下了江東!

  其實,劉繇混跡官場多年,門生故吏眾多,他就是建業最大的世家。

  隻是,劉繇兵敗投降,雖然現在孫策沒有與他為難,但是身份尷尬,若是向孫策舉薦自己的門生故吏難免引來猜忌。

  可是,世家的力量太強,孫策雖然不喜,卻不得不謹慎對待。

  既恨他,又不得不用他,這或許是每一個諸侯都在思考和權衡的問題。

  魯肅為孫策獻策之後,真正說到了他的心坎上,所以他才終於下定決心,開始行動。當然,這些話,孫策可不會當著一個世家家主的麵說出來,他雖然大大咧咧,可也不是傻瓜。

  “要說這才學嘛,主公,你可知潁川二荀和彭城二張?”劉繇思慮良久,終於抬頭說道。

  “還請劉叔教我。”孫策謙虛問道。

  “潁川二荀說的是荀彧和荀攸,這兩人是叔侄,都有大才,其叔荀彧最為出眾,被讚為‘王佐之才’。”

  “彭城二張說的是張紘和張昭,這兩人是兄弟,個個都才華出眾,名聲不在二荀之下,黃巾之亂時,舉家從徐州遷到了江東。隻是······”

  劉繇頓了頓,見孫策疑惑地看來,輕咳一聲,繼續說道:“這二張雖有才幹,可惜傲氣也不小。不瞞主公,我也曾請這二人出仕,可惜人家看不上我。主公霸氣無匹,大可去試試,若是不行,我再另外推薦些人才給主公。”

  “二張”孫策沉吟了一會,感興趣的點點頭,“謝過劉叔,我明日便登門拜訪。”

  言罷,孫策便告辭而去了。

  劉繇連忙起身相送,一直看著孫策走遠,心裏閃過了許多思緒。

  其實,劉繇敗給孫策,確實是真心服氣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做不了一方諸侯,我還做建業最大的世家總行吧。

  劉繇覺得自己剛才說的棒極了。自己這個讀書人,二張尚且瞧不上眼,何況孫策一介武夫。

  到時,孫策還得來求自己,那時,自己就勉為其難推薦幾個自己的門生給孫策,也好在政壇上站穩腳跟,在江東也有自己說話的一席之地。

  劉繇點點頭,滿意的轉身回屋休息了。

  當然,孫策也很滿意。張家從徐州遷來,在江東沒有那麽複雜的關係,也許真能為他所用,打開江東的局麵。況且,劉繇雖然被拒絕,但仍不否認這二人的才幹,可見這兩人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

  ······

  江東確實百廢待興。

  不僅官場上需要重新任免,讓孫策的政令真正能在江東施行起來。

  而且,軍隊的斑雜也同樣不容忽視。眼下的江東軍,有孫堅留下的老底子,有廬江孫策培養起來的新隊伍,有劉繇的降軍,有嚴白虎的降軍,有王朗的降軍,還有朱治的原班人馬。可以說要把他們全部變成真正歸屬孫策的兵馬,在戰場上能指如臂使,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次日中午,還忙著軍製改革的季書就被孫策拉了出來。

  “潁川二荀”孫策知道一些,他們現在是曹操的重要謀士,地位很高。

  曹操這人,孫策見過幾麵,他覺得這人還是很了不得的。

  曹操在地方上本來沒有根基,可他憑借刺殺董卓的名望,逃到地方,得到了地方官員的擁護,而後他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從無到有,成了一方諸侯。

  諸侯討伐董卓失敗後,他開始崛起,到今日他已經坐擁兩州,能以一己之力和相鄰的董卓周旋。

  曹操這人實在了不得,那他委以重任的荀彧和荀攸,可見確實有曠世大才。

  因此劉繇口中和“二荀”齊名的“二張”引起了孫策的高度重視。

  於是乎,季書和周瑜都被他拉上了,兄弟三人鄭重地拜訪了張府。

  說實話,季書對三國時期並不是非常了解,他僅有的印象是小時候看的電視劇舊版《三國演義》,其中對於以劉備為主線的蜀漢印象還比較深刻,可對曹操建立的北魏、孫權建立的東吳就不是很了解了。

  因此,在孫策叫上他去拜訪張紘、張昭時,他還真隻是對兩人略有耳聞而已,不覺得自己能幫上什麽忙。

  所以當孫策和周瑜被家主張紘請去了正廳,季書卻被張昭請到了偏廳時,季書還真有點緊張了。

  給不了力,起碼別添亂不是?

  季書有些正襟危坐。

  “季兄,月英小姐可好?”

  張昭給季書倒上一杯茶水,笑著開口問道。

  “張兄認識月英?”季書愣神,心裏有些犯嘀咕。

  “雖未謀麵,神往已久。”張昭依然笑吟吟說道。

  好你個張昭,窺視我女朋友!可恨!

  恐怕任何一個人在遇到別人對你女朋友感興趣時,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

  季書眉毛不覺挑動了幾下,心中早已把張昭打得哭爹喊娘,表麵上卻還虛偽的牽強一笑道:“沒想到月英這麽出名啊!張兄遠在江東都知道。”

  張昭的笑容一閃而逝,他彬彬有禮又給季書續了一杯茶,正色道:“月英小姐改良了水磨和水車,不僅荊州百姓受益,江東百姓也是感恩戴德,我想不知道都不行啊。”

  “不過要說我最感興趣,還是月英小姐拒絕家命,和季兄私奔的事情。”

  “聽說,為了和月英小姐私奔,季兄竟敢勾結甘寧,動員了幾百人,當眾劫了諸葛家和黃家的親。嘖嘖,聽說刀都架到了諸葛家繼承人諸葛亮脖子上了!那可真是在荊州和江東一帶轟動一時啊。”

  “最早時,季兄可是因此在江東收獲了不少名氣啊,所以小生才忍不住請季兄來偏廳聊一聊。季兄虎膽,又能讓月英小姐這樣的才女傾心,可讓我等好生羨慕啊。”

  你們,好八卦啊!

  季書忽然有種強烈的被張昭尋開心的感覺,不過看看張昭正經的表情又有些不像。

  他臉色微紅,一來是不好意思,二來是剛才錯怪了張昭,急忙尷尬道:“我行事一向有些莽撞,讓張兄見笑了。”

  “唉,人不輕狂枉少年嘛。再說,季兄助孫將軍打下江東,建功立業,不也證明了自己嗎?不知何時和月英小姐成親啊?小生也好去討一杯喜酒喝。”

  張昭倒開始擠眉弄眼起來,沒個正行。

  季書大窘,哪裏還不明白張昭一早就打算拿自己來開刷了。

  但他心中倒是反而和張昭親近了幾分,認真回道:“打下江東,是將士用命,我雖有小功,不敢自傲。不過,到時我和月英成親了,在下定然親自登門送上喜帖。”

  “如此甚好!”

  張昭喝了一口茶,又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季兄,你和月英小姐都是文人雅士,為何你不從政,反而從軍。須知軍伍之中,行的是殺伐之事,取人性命。一聲令下,萬人喋血。季兄為何要攬這份殺業?”

  季書愣住了,第一次有人問他這個問題。

  為什麽呢?

  他也第一次問自己這個問題。

  為了活命?他早已不是黃巾刀下隻顧逃命的書生了。

  為了報恩?輕語姐現在已經逃出了那座魔窟。

  為了愛情?正如張昭所說,做事業他也可以從政啊。

  恍惚間,季書想到很多。黃巾刀下決死的老人,為了國家要犧牲女兒的王允,大江之上戰戰兢兢為生活奔波的行商,為了將士安危躊躇不前的孫堅······

  太多太多,季書歎了口氣,手中的茶喝了很久:“我想要改變這個亂世!”

  “我很著急。”

  季書注視著張昭的眼睛,不躲也不閃。

  “不是為了什麽天下百姓的未來之類的大道理,隻因我不忍心,看不下去了。”

  “這樣的世道,我看不下去。”

  “我想要做出改變。”

  “曾有個名士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

  “我因此而選擇了從軍。”

  聽到這裏,張昭不禁點頭讚歎。

  “好一個槍杆子裏出政權’!不錯,士林裏常說,刀槍再硬不過是暴力,很多文人看不起武官。但改變天下的權柄就是要從長槍上、刀口上奪下來!”

  “後來你遇到了孫策。”

  他盯著季書,問道:“你為什麽覺得他會是一個能平定亂世的明君呢?”

  他有時英明,有時魯莽,實在是率性而行,絕非可以稱得上是‘賢君’的存在。

  相較之下,曹操和劉備在季書看來更能成就大事。

  季書歪著頭,自己當初到底為什麽就認準了孫策呢?

  過了半餉,他說道:“張兄,忽然被問到這個,我一時沒想清楚,過幾天再給你答案如何?”

  張昭拱拱手笑道:“子淵兄,叫我子布即可。既然子淵兄這麽說了,子布等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