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辯“士”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03-09 05:53      字數:4118
  “奉先,怎麽樣?”董卓臉色陰沉的問道。

  “義父,孩兒已經去司徒府看過了,司徒府確有一把七星寶刀。這次的事情應該與司徒府沒有關係。”呂布低頭回稟道。

  “嗯。”董卓用手支著頭,沉默起來。

  “嶽父大人,既然呂將軍已經查實此刀和司徒府無關。我看,曹操獻刀時所說的七星寶刀隻怕有詐!”李儒摸了摸胡子說道。

  “哦?”董卓來了興致,不解看向李儒問道,“曹操和王允不是一夥的麽?”

  “他們自然是一夥的,都想著害死嶽父。”

  李儒笑了笑,又搖頭接道。

  “但嶽父,您想想看,曹操是何等奸猾的小人,假意迎奉,安效犬馬,連您都能瞞過去。這樣的人隻怕心中想的隻有他自己吧?”

  “依我看,這曹操是做了兩手準備,一來,他若是行刺得手,他就是大漢功臣,將來必定是位列三公、盡極人臣。”

  “這二來嘛,若是行刺失敗,他就假意獻刀脫身。這七星寶刀乃是司徒王家的傳家之寶,隻要有心就能查到這個消息。可惜這刀誰也沒見過,要以假亂真,真是太簡單了。”

  “曹操獻刀時,不說別的寶刀,偏偏說這是七星刀,這本身就很可疑。等他逃跑後,嶽父您肯定明白當時曹操其實是想行刺您,這一查就輕而易舉地查出了王允。”

  “盛怒之下,嶽父您殺了王允,就徹底和保皇派撕破了臉皮。等曹操小賊逃了出去,大可宣揚嶽父大人欺瞞天子、殘害忠良,號召諸侯討伐嶽父。到時,他曹操依然是大漢功臣,而我西涼軍內憂外患,處境就有些不妙了。”

  董卓聽出一身冷汗,拍案大怒道:“幸虧奉先查探清楚,文正識破奸計。曹操狗賊,竟敢如此戲耍於我,某家一定要拿他的狗頭下酒!傳令下去,發天子詔書,讓各縣通緝曹操,斬得曹操首級者,賞黃金萬兩!”

  ······

  夜深之時,司徒府書房還亮著。

  “老爺,我是季書,有事想向老爺請教。”

  “哦?進來吧。”

  言畢,季書推門而入。

  王允稍稍放下了手中的書卷,喝了口茶,語氣平和的問道:“這麽晚了,有什麽事要問我?”

  “小子曾經讀過幾卷書,現在有些事情越來越想不通了,隻好來請教老爺,望老爺教我”季書稍稍作恭,說道。

  王允縷了縷胡須,仔細打量季書。這個少年是輕語從難民營裏撿過來的,往日這樣的事輕語也沒少幹,府中不少雜役就是這樣的出身。

  國事糜爛,這樣救,哪裏救得完?但王允對自己女兒的心思,甚感欣慰,也就由著她去了。

  “記得語兒那丫頭說你讀過點書,難得難得。我平日裏忙公事,也未關注過,你有什麽疑問說來聽聽,看看老夫能不能給你解惑。”

  季書喉嚨動了動,暗自猛吸一口氣,站直身子,沉聲問道:“老爺,請問何為‘士’?”

  “咦”

  季書的問題讓王允有些意外,這樣的問題大而空乏,很難作答。因為它有太多的答案。

  王允一時間弄不清楚季書想問些什麽,他先是沉默一會,而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讀過書,知道禮節,懂得什麽是可恥,遵守法律,尊敬先賢,知錯而改,從善如流,忠君愛國,所謂的“士”大概就是這樣吧。”

  季書靜靜地注視著王允,說道:

  “小子記得《戰國策》上有這麽一段話,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嚐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未嚐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唐雎曰:‘大王嚐聞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子每每讀到此處,心馳神往。

  我認為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國士。讀沒讀過書都已經無所謂了。

  我今日聽到大小姐所言,大失所望,所以深夜來見您,想和您談談這個典故。”

  “哦?”

  季書雖然否定了王允所說的“士”,但是王允不但不怒,反而有些高興,他目光一閃,笑道:“這麽說,你覺得我有些行為不當,士所不為,因此深夜過來勸諫我咯?嗬嗬,你倒是說說看。”

  季書微微低頭,繼續說道:“老爺,肯定知道漢武大帝劉徹的故事吧?”

  “這是自然,漢武大帝乃千古一帝。老夫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也不配在這朝中為官了。”

  “那老爺就應該知道,塞外匈奴異常強大,經常劫掠我大漢邊疆。曆代皇帝,都是通過和親和歲幣去安撫匈奴的。但唯獨武帝沒有。”

  “武帝十六歲登基,根基不穩,沒多久便麵對了這樣的抉擇。他沒有屈辱地妥協,他選擇了戰!”

  “這會激怒匈奴!或許大漢會因此滅亡。朝野許多人反對,但是漢武帝卻堅持要戰。”

  “這場戰爭打了多久?死了多少人?犧牲一人就拯救萬人麽?”

  “不需要!”

  “如果要流血,就去流血好了!”

  “這是人的骨氣,國家的脊梁。許多人說武帝窮兵黷武,但是他是我們大漢的驕傲!”

  “大帝一直打到匈奴俯首稱臣,也沒有將一個女兒拿去求和。”

  王允再也笑不出來,他的臉色黑的可怕,他不知不覺站了起來,逼視著季書。

  “你都知道些什麽?”

  季書抬起頭,直視王允,毫不退讓。

  “我知道老爺想要殺董卓!”

  “老爺讓小姐和呂將軍多親近。我就在想是為了兵權麽?”

  “難道把小姐嫁給呂布,就有兵權和董卓抗衡了?不會,董卓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那老爺了什麽還要讓小姐和呂布親近呢?然後我想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老爺要的隻是呂布這個人,要呂布像殺死丁原那樣,殺死董卓。”

  “呂布被董卓被認為義子,又深得董卓器重,成了董卓軍中第一人。他憑什麽幫你殺董卓呢?”

  “今天,你看出來了,呂布被小姐迷住了。沒錯,小姐的容貌傾國傾城,英雄愛美人,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所以你心生一計,隻要呂布和小姐相戀,你再找個機會讓董卓認識小姐,以董卓那個色中厲鬼的德行,能放過小姐麽?”

  “到時,呂布暗恨董卓,你隻要稍稍挑撥,有這麽可怕的刺客,董卓幾條命都不夠!”

  “對不對?”

  王允沒有回答,他瞪大眼睛看著季書,仿佛心中最隱秘的秘密被戳破,瑟瑟發抖,他用顫抖的聲音問道:“你怎麽知道?”

  “我怎麽知道?”

  曆史上,董卓就是因為王允的小妾“貂蟬”身首異處。既然沒有貂蟬這個人,那猜也猜到是誰去執行了這個計劃了。

  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季書憤怒地衝上去,提起王允的衣領,他不知道自己的麵目現在有多麽猙獰,他隻知道他現在恨不得掐死這個混蛋。

  “你怎麽舍得?”

  “啊?你怎麽舍得?大小姐不是你的親骨肉麽?”

  “夠了!”

  王允不知哪裏來的力氣,猛地掙開季書,怒吼道:“你以為我願意嗎?”

  “我為什麽到現在都睡不著覺?”

  “你以為我願意看著女兒跳進這個火坑嗎?”

  “可是我沒有辦法!我已經沒有辦法了!”

  “好不容易黃巾之亂平定了,又發生了十常侍之亂,結果讓董卓這個狗賊掌控了京城。”

  “廢帝立新、夜宿龍床,聞所未聞!君辱臣死!我恨不得將董卓抽筋扒皮!”

  “私下聯絡袁紹、丁原討伐董卓。結果袁紹不見動靜,丁原才打了一場勝仗,當夜就死了!”

  “曹操向我借刀行刺董卓,我甘冒風險將家傳寶刀都借給了他!結果呢?他把七星刀獻給了董卓,逃出了京城!這就是他的行刺!”

  王允似若瘋狂,他將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在牆上,對著季書怒吼:“董卓倒行逆施,肆意妄為,千萬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不殺他,如何能救大漢天下?”

  看著眼前的王允,瘋狂、絕望、孤注一擲,季書悲上心頭,幾乎想要哭出來。

  這個世界不對,不該是這個樣子的。

  “你以為,董卓死了,大漢天下就有救了嗎?”

  王允愣住了,他木然地盯著季書:“什麽意思?”

  “什麽意思?”季書冷笑。

  “沒錯,你這個計劃真能殺的了董卓。可這又怎麽樣?”

  季書沒有再看王允,望向了窗外,輕輕說道:“司徒大人,董卓現在有15萬兵馬,呂布殺了董卓後能控製多少兵馬?”

  “董卓軍的軍士在京城犯了多少罪,有多少將軍是罪不可赦的?不用我來告訴你了吧。”

  “董卓死了他們會坐以待斃嗎?他們會聽呂布這個義子的將令?”

  “最後呂布不是逃出京城,就是死在京城。”

  “現在朝堂上還有幾個大臣像您這樣,可以為天子效死?”

  “再看看外麵的諸侯,有幾個聽宣聽調?”

  “天子沒有兵,沒有將,沒有臣,你殺了這個董卓,馬上又會有一個董卓來攜天子而令諸侯,你信不信?”

  “即使這樣!你也要你的女兒來為你,為這個大漢朝殉葬嗎?”

  “天子,子,集大成者。就像孔子、孟子那樣。”

  “天子非蒼天之子,乃是天道的集大成者。領袖萬民。”

  “古天子,以德行為評,禪讓傳位,教民以‘禮’,是讓人互相尊重,教人以‘樂’,是讓人追求美好的事物。”

  “你知道到,現在百姓流離失所,一些賊寇甚至襲掠村莊,將百姓視為菜人,茹毛飲血,仿佛回到了荒古。這是禮崩樂壞,天子不德!”

  “或許你要說那是先帝的過失,與陛下無關。或者是陛下年幼,或者是現在被董卓控製。”

  “但,現在天子就是沒有作為。”

  “太平盛世,天子平庸沒有問題,但是這個亂世,不行。”

  “天子沒有辦法領袖萬民,亂世就會繼續,這是無數人的選擇,直到百姓自己選出了新的君王!”

  王允沒有說話,他癱坐在椅子上,麵如死灰。

  季書再看向王允時,才發現,他現在真的像個老人了。

  良久,王允頹然道:“你說的對,老夫也看走眼了,不想府中一雜役,竟有這樣的見識。但老夫還有個問題要問你,你是不是喜歡上輕語了?”

  季書愕然,認真道:“大小姐救我性命,視我如親人,小子也未曾有非分之想。老爺,小子觀史而知,未有千年不朽之王朝。這大漢400年江山,自有其輝煌,自有其驕傲,若如今要靠一女子出賣色相以苟存,我寧願其滅亡!也請老爺給大漢留下最後一點體麵吧。”

  王允輕歎一聲,道:“······罷了,罷了,明日你帶輕語離開京城吧。輕語,我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