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借刀殺人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03-09 05:53      字數:2384
  時光如梭,轉眼又過了半月。

  此刻,王允府門前,張燈結彩,一輛輛馬車依次排開,平時難得一見的官老爺們一個個走下車來,互相恭維著走進司徒府,很是熱鬧。漆黑的夜點綴著點點燈光。

  “咦,李大人,你也來了啊。”

  “嗬嗬,司徒公壽宴,李某豈敢不到?”

  沒錯,今夜是王允的壽誕。

  滿堂皆是達官貴人。此時,季書正酒席間出出入入,為各位大人端上菜品。

  “今日老夫壽誕,眾位同僚能來老夫這喝酒,老夫麵子上真是倍感光彩啊,興甚!幸甚!來,諸位,滿飲此杯!”主座上,王允滿麵紅光,向諸人舉杯示意。

  見司徒公發話,立刻就有位不知名的官員起身祝酒:“來,我等共祝司徒公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祝司徒公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諸人齊聲道。

  這些都是朝中的保皇派麽?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往事的一幕幕讓季書不由想起了這句話。

  季書知道這不能怪王允,但是在後堂看著滿堂的觥籌交錯,他感到的隻有虛偽和冷漠。

  當然,誰也不會在意一個小廝的想法。

  眾人喝的興起,很快便麵紅耳赤了。

  酒過了數巡,眾人早已經有些微醉,忽而聽到一絲細微的哭聲,仔細一看,竟然是王允。

  眾人一下子蒙了,司徒這是怎麽了?

  不安漸漸掠上眾人的心頭。大家一頭霧水,左右相顧,遲遲沒有人開口相詢。

  但是,有些事總要有人做。不久,終於有人耐不住沉默,一名絡腮胡子的官員遲疑地問道:“司徒公,誕辰喜慶之日,為何哭泣啊?”

  王允似醉非醉,連忙用衣袖擦淚。

  季書卻感覺王允正悄悄地審視群臣。

  停歇片刻後,便聽到王允哽咽道:“隻是一時回想到高祖當年,滅亡強秦,消滅大楚,何等的風采,而後才有了這大漢400年的基業。”

  “而今先是黃巾之亂,天下動蕩,後又有十常侍做亂,禍亂宮廷。朝廷好不容易安定了下來,卻不想權臣當道,社稷旦夕不保,吾一時悲傷不已,不由落淚。”

  聲音一落,滿堂公卿麵麵相覷。

  權臣當道?除了董卓又能是誰?看來司徒是喝醉了!

  眾人雖然都希望皇帝能重拾漢室榮光,但沒有人敢和董卓對著幹,因為董卓手中有兵。酒宴登時沉寂了下來,好像有肉眼可見的寒氣在四處亂竄。

  誰敢說話?

  倒也不是不曾有,隻是敢說話的,都已經被董卓弄死了。

  一股異樣的情緒慢慢蔓延開來,眾人既有悲傷,但更多的是不安。

  不知從誰開始掩麵大哭,然後滿堂哭聲一片。

  真是一場盛大的哭戲啊!對於庸才來說,王允是酒後失言。但對於有誌之士來說,王允毫無疑問在釋放著一個信號——誰能助我撥亂反正?

  看著滿堂的老少爺們在那失聲痛哭,季書覺得,真鬧心啊!

  “哈哈”一陣大笑在此時顯得那麽的刺耳,終於讓這哭聲停了下來。

  “滿朝公卿,從晚上哭到天亮,從天亮再哭到晚上,能把董卓哭死不成?”坐在邊角上有一人正拍案大笑。

  王允那雙醉眼微微眯了起來。

  應該就是曹操了吧。

  季書細細的打量,曹操身形略微矮小,衣衫嚴整,陪末座而不失風度,雖然說不上俊朗。卻也是相貌堂堂,兀自有一股氣勢。

  “你也食朝廷俸祿,不思報國,笑什麽?”一人拍案而起,羞憤怒喝道。

  這不是最近董卓的跟屁蟲嗎?他也來了?

  眾人好不容易避開敏感話題,又被曹操拉回來,正是氣惱,雖然不敢明裏開口,但是瞪幾眼,曹操還去稟報董卓不成,於是盡皆冷笑著看向曹操。

  “滿堂的公卿沒有一計可以殺董卓,隻能在這裏掩麵大哭,豈不可笑!”麵對滿堂公卿,曹操卻凜然不懼,笑而反問道。

  王允這時好像也回過神來了,大怒:“無知豎子,也敢在這裏嘲笑大臣,來人,把這廝逐出府門。”

  曹操站起來,拱手傲然道:“不勞司徒大人費心,曹某自己走,正不想與一群哭喪腐儒同座。”

  季書看到王允身旁的管家已經不知何時不見了蹤影。

  經此一番,眾人也不哭了,司徒似乎也酒醒了,閉口不提此事,隻是閑話風月,宴會很快又活絡了起來,主賓盡歡。

  席間的一點衝突,似乎隻是一個小插曲?

  ······

  王家,書房。

  良久,壽宴終於結束了。王允回到了書房,一看到曹操,笑道:“席間,孟德敢笑滿堂公卿無一計可殺董卓,言下之意莫非已有良策?”

  曹操正色道:“不錯。操卑躬屈膝,以身事卓,實則圖近身之機,而今已經得到了董卓的信任,隻可惜董卓生性謹慎,隨身穿著一件軟甲,刀槍難入,其又粗通武藝,難以下手。聽聞司徒祖上傳下一柄七星寶刀,削鐵如泥,曹某正欲相借。隻惜一時間不得門路,此番借酒宴之機前來,正是為那七星寶刀而來,若能一刀結果了董卓性命,操雖死無憾矣!”

  王允微微搖頭苦笑,抓住曹操的手,拉他坐下:“滿堂公卿皆不解我意,不想孟德才是懷揣救國之心,忍辱負重!”

  “大漢有救矣!”老爺子一激動,眼角泛紅,當場就要給曹操下拜,“孟德高義,請受老夫一拜!”

  曹操急忙扶住。

  王允一笑一哭,歎道:“竟不能早點識得孟德這等英雄,可惜可惜!”

  曹操此時卻深深地笑道:“無妨,此事之後史書自會記下曹某的名字。”

  王允又是一歎:“孟德高義!”

  言罷取刀相贈。

  曹操輕輕拔出寶刀,一試,不由大讚,隨後馬上辭別道:“董卓耳目眾多,曹操就不久待了,不然若是讓董卓猜疑起來,行事就難了。”

  王允躬身相送。

  ······

  看著曹操走出後門,季書什麽也沒說。

  他想過很多,或許這是個殺死董卓,改變司徒府命運的機會。

  但他想的更遠,因為他知道最後曹操失敗,逃出京城。

  這說明了什麽?既然還能逃出京城,那曹操肯定是在最後關頭慫了,沒有舍命動手。不然何以逃出呂布坐鎮的相國府,逃出重兵把守的京城?

  跟王允說,他會信麽?隻怕立刻把季書當做奸細抓起來。

  季書覺得王允看走眼了,曹操不是那種不惜性命的貞烈誌士,正像許劭所說,他是“亂世之梟雄”。

  這出“借刀殺人”,殺不了董卓。